9.疔毒丸外敷、内服均可治疗疔、痈
9.疔毒丸外敷、内服均可治疗疔、痈
神验疔毒丸
(录自《中医外治求新》吴震西 主编)
药物:大黄、雄黄、巴豆仁各等份,研末。
用法:取0.5~2.5克,撒于膏药正中,贴患处,2~4天内不要揭动。
按:方见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江德乐等将其改为外敷发泡,治疗疔、痈、疽等早期未化脓、局部皮肤无溃损者,阳疽加冰片,阴疽加肉桂、干姜,治疗209例早期化脓性感染,结果:痊愈148例,显效29例,总有效率95.16%。一般一帖即愈,4天后效果不显者再更换一张。
报道于《中国农村医学》1990年5期。
评注:
我找了《陈修园医学全书》,又翻了好几个版本的《医学三字经》,均未找到此方记载。实在无法,只有找老的版本,在《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的《医学三字经》卷四有:
神验疔毒丸
屡试屡验,救人无算。雄黄三钱,大黄三钱,巴豆三钱去心皮生用,右三味共合一处,用石臼石杵舂烂如泥,以飞罗面陈醋煮糊,同药捣极细烂,为丸如梧桐子大,病重者二十三丸,轻者二十一丸,再轻者十九丸,单数为度。放在舌上,热水送下。服后打噎则愈,如泄更好。俟泄三四次,即以新汲井水饮之则止。如病重不省人事,将二十三丸用滚水和开,从口角边灌入,服后将病人扶起端坐,药入腹中,片刻即便苏醒。至轻者可以不服。初服药时,勿吃凉物冷水,恐不泄泻。忌鸡、鱼、葱、蒜、牛、马、犬肉,并炙煿、辛热、饮酒、行房至七日方好,不可疏忽。按 疔疮乃外科迅速之病,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有三五日而不死,至一月半月而终死者。其疮最恶,其毒最烈,治之之方虽多,而应手奏效者实少,此药独有起死回生之功,真可谓之神授,诸疔皆治。但疔有数种,部位既殊,形色亦别。其发甚微,人多疏忽,不能尽述。只以生黄豆令病人嚼之,不觉其味即是,速服此药,百无一失。
近代医家余无言氏倡用此方,《余氏父子经验集·翼经经验录》、《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余无言》两书记载此方,基本相同,后者两篇文章“疗痈”、“论‘痈疔百效丸’”均讲了该方的内服使用情况,其赞誉推崇之心,跃然纸上(此两篇文章篇幅稍长见附录二)。此方三味药物均为力道猛峻之品,后二者尚属有毒之味,寻常多不在内服药物之列,当今医生用者较少,但在古代,大黄配伍巴豆运用还有很多,如三物备急丸等。我担心非中医人士使用难以把握,造成不良后果,一直未敢收载本方。上方转为外用相对稳妥,如确需内服,请在经验丰富的中医指导下使用。
余无言先生的挚友张赞臣先生,在中医外科界亦是赫赫有名,受余先生影响,也爱用此方内服治疗疔毒,《张赞臣临床经验选辑》内服方介绍:
痈疔百效丸
【功能】解毒通下。
【适应证】疔毒走黄或痈肿疮毒散漫的病症。
【方药组成】大黄30克,明雄黄30克,巴豆肉9克(略去油)。
【制法】共捣如泥,加入荞麦粉,陈醋适量,做成丸剂,如绿豆大。
【用法】每服10粒,温开水送下。
【方解】本方用大黄、巴豆攻下通便,配合雄黄解毒消散,具有峻下热毒作用,服后可能引起腹痛腹泻,而疔毒走黄之症却能随之减退。
【说明】
1本方药性峻烈,服用量不可过大。
2非症情严重者一般不用。
3本品只适用于实证,体虚者慎用。
4大便泄泻后,即停药,如腹泻不止,可啜冷粥半饭盏许,以止其泻。
附录一 我曾见《证治准绳》的“雄黄丸”、“夺命丹”等中都含有上述三味药物,另见《疡医大全》也有收录[卷三十四/诸疮部(上)]疔疮门主方疔疮丸(马骥功得自卢成琰传。)专消一切疔疮,兼治湿痰流注,梅疮初起。
巴豆仁(去皮、膜)、明雄、生大黄(各三钱)共研细末,加飞面醋打糊为丸,如金凤花子大,每服二十三丸,热汤送下,泻三四次无妨,弱人只服十九丸自消,得嚏即愈。
附录二 均出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余无言》
疗痈
疔疮走黄险证
妇人患生指疔,初则肿若纺锤,溃烂出脓,腐臭不堪,痛楚几绝。延及半月,旁又增生,红肿蔓延,迅至手腕至肘关节,皆发赤肿。再二三日,手掌、手背、手腕等处,又溃穿十余处,此疔毒走黄也。与以疔疮丸,连续大泻而痊。后试之于痈证,其效亦良。因易其名日痈疔百效丸。
余当少壮之,初业医于乡里,兼充三区小学校长。适有邻村邓藻芳之妇,年41岁,患生疔疮,来就余诊。第察其患,原在左手中指中节,蔓延至手掌手背手腕,又破溃十余处,连及小臂亦有水肿,有更将蔓延之势。而破溃处,脓水之恶臭,红丝之蜿蜒,殊可惧也。询其起始情形,则谓初于中指腹部,疼痛肿胀,渐至化脓,继则手指背亦肿,形若纺锤。经外科专家李某治之,内服外敷,均无功效。延及半月,肿势则渐见走窜。昨夜忽疼痛更甚,迅至手掌手背手腕,均发肿胀,而今则破溃不堪矣。
余因索阅前医之方,亦颇对证,而竟无效,是亦证重药轻使然。心忖证至于此时,业已走黄危险,若用通用之方,必难获效。曾记陈修园《医学三字经》篇末,载有疔毒丸一方,谓于疔疮有特效,虽走黄者亦可救治。但从未试过,今可一试之矣。因立即如法制成,即以湿丸十粒与之,嘱其用热水送服,如得四五次之大泻,即以冷开水一杯,服下止之。
病家如言,不二小时,即得大泻一次。再后于两小时内,连泻四次。每泻一次,则肿胀疼痛即随之减轻一次。其效之神奇有如此者,唯体力渐觉不支,即于最末一次泻后,立即饮冷开水一杯,果然泻不再作,人亦神安睡去。迨次晨一觉醒来,肿痛消其六七,脓水淋漓,而各破溃皮肤之表面,已大形起皱矣。再诊之时,复与六丸,使之再泻数次,以清余孽。及红肿消清,痛楚全无,改服解余毒、扶正气之剂,外敷提毒生肌散,而完全就治。
项疽及诸痈证又有许北山者,年45岁,精拳棒,以武术闻。忽发一偏项疽,即俗称之“偏对口”是也。初只局部发痒,以手搔之,渐至肿一小粒,麻痒相兼,亦不介意。次日则肿势渐大,麻痒更兼疼痛,乃惧而求医。医以药膏贴之,冀其消散,而绝不得效。第三日则肿痛更甚,头项且不能转动矣,改就余诊。余思此偏项疽证,较之正项疽尤险。起已三足日,内脓虽未成,但普通方剂,必不易散。疔毒丸治疗,既效而且捷,今以此痈疽之大证试之,不知其有效否也。
复思病者为武术家,体素强健,即服此丸,必能当之,而无危险。乃决与以十丸,令服如法,许君从之。服药大泻四次,而肿痛渐消,仅于初起之未老先白头处,稍出黄白色之水而已。由此以后,凡遇实热证之痈疽疡疖,均用此丸治之,不论初起已溃,皆有奇功,不独治各种疔疮而已也。因改名之日痈疔百效丸。后又于《中国医学大辞典》亦见载有此丸,云系卢成琰氏方,但不知卢为何代人,有无其他著作,尚希知者有以告我。
痈疔百效丸方(原名疔毒丸。卢成琰氏方。)巴豆三钱(去皮膜)明雄黄三钱生大黄三钱上各研细末,再共研极细,加飞罗面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轻者每服六七丸,重者十丸左右,用白开水送下,俟泻三至五次,再以冷粥汤一小碗,服下止之。
论“痈疔百效丸”
痈疔百效丸,原名疔疮丸,或名巴豆二黄丸。余常用之,百发百中。推而用之于一切痈毒、疖肿,皆获奇效。余以其治疗之效既彰,而治痈之效,由余经验而得,乃改以今名——痈疔百效丸。
疔疮丸原为清代医家卢成琰氏方,陈修园医书中亦予附载。方用巴豆(去皮膜)三钱、明雄黄三钱、生大黄三钱。
各研细末,再共研极细末,加飞罗面,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轻者每服四五丸,重者每服七八丸。如极重或疔疮走黄者,可服十至十一二丸,用白开水送下。务使患者得三五次之大泻,症乃可愈。体虚,俟泻二三次后,与以冷开水或稀薄粥以饮之,泻可立止。每泻一次,则痛苦与肿势必减轻一次。即已走黄者,亦可救治,真为疔疮之特效方。兹列举以下四例,作为佐证。
(一)塾师裴子良,患手发背(俗称“手搭”),红肿灼痛,憎寒发热。先以药膏外敷,冀其肿消,不效。次日复求余治,余乃以痈疔百效丸六粒与之,服后大泻四五次;而最后一次,泻下如痰状。于是肿消痛止,消灭无形而愈。
(二)刘某,年36岁,起一发背,已四五日矣。红晕如盘,灼痛如火。余急投以痈疔百效丸,大泻七八次,其肿顿消,其痛亦减,次日,消散殆尽。复与以清热解毒之剂,数服而愈。
(三)王某,年二十余,患臀部湿疮,大如指头,红肿热痛,脓水甚多。已延医治之一月而无效。余期以一星期,先令服痈疔百效丸,大泻多次,其痛即减,红肿亦消。后复与以清血解毒利湿之剂,七日而痊。
(四)家三姐于十余岁时,即常发喉痈证,最后一次,治愈不复发者已十余年。前年秋,又复发。咽喉肿塞,痛不可忍,饮食不进者六日,只能吮入茶水少许耳。余诊之断为热毒上攻,急与以痈疔百效丸八粒,研碎,用开水缓缓灌下。服后觉心如火焚,愈觉不安。余告以大便泻后自当轻快。不数时,果泻出燥粪甚多。泻至六七次,其痛若失,而喉肿亦渐消,次晨即能啜粥一大碗。后用煎剂清理余毒,数日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