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10.忍冬汤治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

      10.忍冬汤治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
    忍冬汤治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
    (录自古典小说《镜花缘》第三十回)
    话说多九公将药方写了,通使接过道:“国主因敝邦水土恶劣,向来人民多患痈疽,意欲奉恳大贤赐一妙方,可肯赐教?”多九公道:“金银藤乃疮毒要药,不知贵处可有?”通使道:“敝地此物甚多,因过于寒凉,人皆不用。”多九公道:“这是医家不能深究药性,岂可尽信!昔人言忍冬久服,长年益寿。若果寒凉,岂能如此?况古本《本草》言忍冬味甘性温,近世《本草》虽有微寒之说,不过因其清热败毒,岂是泻火大凉之物?”登时又写了两个药方:
    忍冬汤
    金银藤(连枝带叶)五两(如无鲜的,或用干金银藤四两五钱、干金银花五钱代之),生甘草一两。
    将金银藤以木槌敲碎,用水两大碗,同甘草放砂锅内,煎至一大碗,加入无灰黄酒一大碗,再煎数沸,共成一大碗,去渣,分作三服,一日一夜吃尽。
    专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不论发在头项腰脚等处,并皆治之。未溃即散,已溃败毒收口。病重者不过数剂即愈,忌铜铁器。
    大归汤
    全当归(要整的一个酒洗)八钱二分,金银花六钱,净连翘五钱,生黄芪三钱,蒲公英三钱,生甘草一钱八分。
    病在上部加川芎一钱,中部加桔梗一钱,下部加牛膝一钱。水对无灰黄酒各一碗,煎至一碗,去渣,温服。
    专治:痈疽发背,一切无名肿毒。初起者即消,已溃者收功。轻者五剂,重者十剂即愈。
    多九公道:“此二方专治一切肿毒,初起者速服即消,已溃者亦能败毒收口。大约古人痈疽各方,无出其右了!”
    评注:
    金银藤,即金银花的藤茎,中药上称作“忍冬藤”,意思取自其凌冬不凋。一般秋冬时节割取其藤茎入药,其功效与金银花相似。味甘,性寒,归肺、胃经,虽然解毒作用不及金银花,但是其有清热疏风,通络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温病发热,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水煎服的剂量为9~30克。《本草纲目》治疗疔疮疖肿等也十分推崇忍冬藤。
    其实金银花运用更广一些,《医学心悟》有“银花甘草汤”:治肿毒初起时,皆可立消,内服此药,外敷远志膏,一切恶毒,无不消散。仍宜早服为妙,倘疮已成脓,无从消散也,必须外溃。金银花二两,甘草二钱。水煎,清酒冲服。若毒在下焦,加牛膝二钱。
    清代医家王孟英的医案《回春集》卷一记载有一案重用金银花:婺人罗元奎,丁亥夏,卒发寒热,旋即呕吐,不能立,自言胯间痛不可当。孟英视其痛处,焮赤肿硬,形如肥皂荚,横梗于毛际之左。乃曰:“此证颇恶,然乘初起,可一击去之也。”用金银花六两、生甘草一两、皂角刺五钱,水煎,和酒服之。一剂减其势,再剂病若失。
    《中药学》(第7版)讲金银花:
    【性能】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1)痈肿疔疮。本品甘寒,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治疗痈疮初起,红肿热痛者。(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毒血痢。
    【用法用量】煎服,6~15克。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古典小说与中医学也是紧密相关,不少古典小说中蕴藏着中医的奇方妙法,奇思妙想,像《镜花缘》就是其中一部,最主要的是我们需要运用中西医学知识来细细解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能为当下人们所用或借鉴才好。其实像《镜花缘》中有中药方三十几个,大多仍能够在临床上重复使用。我的印象中在钱钟书的《围城》中就写到方鸿渐的父亲看过此书的方子。
    而《镜花缘》中的不少方子,甚至为当代医家所喜爱,比如章次公,还有其高徒朱良春氏在其著作中讲到用“痢泻散”治疗痢疾及泄泻的经验(见朱良春“通利疗法在温热病中的运用”一文),实际取自《镜花缘》第27回多九公所讲的方子:“此方用苍术(米泔浸陈土炒焦)三两,杏仁(去皮尖、去油)一两,羌活(炒)二两,川乌(去皮、面包煨透)一两五钱,生大黄(炒)一两,熟大黄(炒)一两,生甘草(炒)一两五钱。共为细末,每服四分,小儿减半,孕妇忌服。赤痢,用灯芯三十寸,煎浓汤调服;白痢,生姜三片,煎浓汤调服;赤白痢,灯芯三十寸,生姜三片,煎浓汤调服;水泻,米汤调服。病重的不过五六服即愈。但灯芯、生姜必须照方浓煎,才有药力。”而在董国立先生有“家传验方痢疾散”,实际亦是此方稍稍变化而来,唯川乌草乌之异,无生熟大黄之说,只取酒大黄。(见《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腹泻痢疾卷》卷末)可以想见此方流传之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