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韩玲玲明察亲朋 左向东暗访四邻(1)
第97章韩玲玲明察亲朋左向东暗访四邻(1)
所有人都惊呆了。所谓异物,就是一根棺材钉,就是棺材盖上面用的那种钉子,欧阳平知道,棺材钉一共有两种,一种棺材钉是用在棺材盖上的,有十二、三公分长,这种钉上方下尖,另一种棺材钉是用在棺材板之间的连接上,这种棺材钉两头尖,这两种钉子只有在铁匠铺里才能买到,在莫家居住的那条大街上就有一个铁匠铺,在石婆庵的对面就有一个棺材铺。
最后,欧阳平他们将死者的遗体推进了207号冷藏室,放进了冷藏柜,法医科小唐写了一个牌子系在冷藏柜的把手上,上面写着“9.16”案〔1986年〕五点四十五分左右,柳文彬和陈杰两路人马都回来了。冯局长带着大家到食堂饱餐了一顿韭菜肉馅的水饺,这是冯局长吩咐食堂专门为欧阳平和郭老他们准备的。欧阳平和郭老、陈杰商量过后决定,先了解熟悉案情,等各方面的情况汇总之后再开案情分析会,所以晚上的任务就是听汇报。刑侦队的其它同志都留了下来,一共是九个人,上一部小说里面只提到了七个人,因为当时有两个人被派到重庆去搞外调,现在顺便介绍一下,这两个人,一个姓严,叫严建华,今年五十岁,是一个老干探,平时少言寡语,但做起事情来,叫人放心。唯一的爱好是垂钓。另一位姓成,叫成相波,三十岁左右,主要特点是擒拿格斗,很有几套绝活。今天下午,他们刚从重庆回来。
柳文彬和赵小鹏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样的:柳文彬的任务是到东街去寻找报案人的影子,赵小鹏的任务是到西街去摸排查找报案人的行踪。
柳文彬在东街,一共找到了两家公用电话,一家姓陈,经营一个杂货铺子,卖一些锅碗瓢勺之类的生活用品,附带经营一部公用电话。他家在夜里面十一点钟就关门睡觉了,一直到第二天早上七点之前,都没有人来打过电话,夜里面倒是接过一个电话,是隔壁邻居王老太在外地的女儿打来的。另一家姓芮,买一些烟酒,关门打烊的时间是下半夜三点钟左右,之所以这么迟才关门睡觉,是因为附近有一户人家开了一个地下赌档,几乎每天夜里都聚集了十几个人,夜里隔三差四地来拿香烟和酒,打电话的人一个都没有。
赵小鹏在西街的吴营关倒是有了一点收获,不过这点收获没让赵小鹏高兴多长时间。吴营关其实是一个宽大的巷子,在这个宽大的巷子里面又有好几条小巷子,吴营关有一公里长,过去住的是一些中产阶级,无非是一些小资本家,后来,靠街面的一些人家受到改革开放的浪潮的影响,纷纷破墙开店,吴营关南关口有一户修钟表的人家,姓房,一家三代人都修钟表。在他们的钟表店里面的柜台上面放着一架公用电话。房家的电话,白天摆在柜台上,夜里面摆在橱窗旁边的一个门洞里面。夜里如果有人来打电话,主人无需起床,只要把绳子一拉,门洞口的暗门就会打开,顾客完事之后,把钱放在门洞里,主人再将绳子一松,暗门就关上了。从这里可看出房家人的精明。
赵小鹏听房家的小儿子讲,九月十九号下半夜,确实有一个男人来打过电话,但具体时间记不得了,什么人,也不知道,当时睡在店铺的里面,睡得很熟很沉,被叫醒的时候,半醒不醒的,头脑里面糊涂着呢。那会在意什么时间,什么人呢?家里面的钟倒是有不少,可在夜里面是从来都不走的,它吵啊!白天听时针分针的嘀嗒声都听腻了。打电话的人在门洞的外面,根本就看不见,对方说话的声音很小,只能听到声音,但听不见说什么。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扔下钱就走了。
赵小鹏非常失望,自己好不容易逮着了这么一个有价值的线索,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
欧阳平的想法正好相反:他认为柳文彬和赵小鹏的发现是突破姓的。根据如下:第一,赵小鹏找到的这一家,可以确定就是报案人曾经光顾过的哪一家,理由很简单,报案人特意选择了这一家,这样他的身份就不会被暴露;房家的电话设置就是为夜里面打电话的人行方便的,其他人家的电话,如果不是关系比较好的街坊邻居,夜里面是不会理会的,在房家打电话,顾客和老板不用照面,在其他人家打电话,顾客和老板必须照面,他要开门啊!第二,报案人是舍近求远,吴营关距离莫家要穿过两条街,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报案人和死者住得比较近,家门口的人都认识他。所以,我们要多留意莫家附近的人,特别是莫家大院里面的人。第三,报案人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报案的。报案人在报案的时候,就已经确定莫掌柜遭遇了不幸。明天,我们再去走访一下钟表店,说不定会新有收获,你们俩今天下午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至少我们已经找到了报案人的影子。欧阳平的几句话说得柳文彬和赵小鹏愁云顿失。
韩玲玲和左向东汇报的时间比较长,因为,莫家的人比较多,莫文其的社会关系也很复杂。
莫文其的配偶莫夫人,今年五十八岁,比莫文其大两岁,按照老年人的说法,“女大两,黄金淌。”不过这种说法恐怕只适用于男娶女嫁,莫文其是倒插门,是属于那种女娶男嫁,阴阳颠倒,所以莫文其入赘到莫家,好与不好,那就很难说了。
这一点,来香茶馆的陈老板在闲谈之中多少透露出了那么一点点信息,虽然说得不是那么明白。这一点,左向东在四邻的谈话当中得到了证实。
莫文其性格比较内向,老实憨厚,莫家在为女儿物色人选的时候,先决条件就是这一条。莫文其果然不负众望,入赘的莫家之后,始终中规中距,邻居们很少能听到他在莫家大声说话,他总是低声下气的,倒是莫太太经常吆五喝六的,对谁吆五喝六呢?对莫文其呗。
过去,院子里面的房子都是莫家的,本来这里就叫莫家大院,经过文革之后,人们都不这么叫了,因为莫家的房子除了自己家住的房子之外,都交给公家了。
莫文其在任何时候,见到左邻右舍,只是点头笑笑而已,在邻人的眼睛里面,莫文其为人老实厚道,世人有一种传统的心理,大多数人都是同情弱者,所以,院子里面的人对莫文其的印象都很好。
四邻对莫文其印象好的另一个原因是,莫文其虽然老实,但并不窝囊,虽然憨厚,却不失精明,他深得莫老爷子的器重,莫老爷子年老多病以后,就把自己经营了多年的典当行交给莫文其打理,典当行到莫文其手上之后,没有两三年的功夫,生意异常红火,别人看中的就是莫文其实诚的经营作风,很快,莫文其在城南一带名声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