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第 16 章(大修)

      对于皇子来说,上学的时间也就是那几年,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出宫开府,你要是还想继续做学问,就在家请几个先生,很多皇子府中都有这样的先生,但是名义上是老师,其实是幕僚智囊。
    太子入学的时候,皇长子差不多都十一了,慧妃这几年在圣上那里没有太多面子,婉嫔异军突起,虽说之后也没能产下一子,但是她将自己宫中的一个小才人推给了圣上,这个才人算是婉嫔家族的旁支族女,就算是入了宫,给圣上生下了一个皇子,也只能听婉嫔的。才人位份低,不足以抚养皇子,这个皇子,也就相当于婉嫔的儿子。
    别看那些什么宫廷剧都是皇帝宠爱某个妃嫔,然后妃嫔一家鸡犬升天,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少见,非得皇帝是个情种不可。正常情况下,不是因为妃嫔得宠而家族荣耀,而是因为家族荣耀,妃嫔在宫里头就算是不得宠,也有底气。
    像是慧妃,圣上厌恶她的野心,但是却只能稍微冷落她,并不能真的将她贬谪,而且还得抬举同样出身勋贵的婉嫔来压制慧妃背后的势力。
    因此,这几年,圣上对于后宫的位份变得吝啬了许多,不仅如此,几次大选,能够入宫的,也多半是家世不显的,这样的妃嫔就算是有孩子,也不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而且,也不会如慧妃一样,对皇后的位置虎视眈眈。
    慧妃就算是原本见识不足,有的时候显得有些浅薄愚蠢,但是,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也明白,圣上是不可能将她扶正做皇后的,不过,做不了皇后不要紧,她可以做太后。
    除了太子是元后所出之外,其他的皇子出身都不算高,就算我婉嫔抚养的那个五皇子,生母终究还是出身低了一点。
    如此,最有竞争力的,也就是徒景平这个皇长子了!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徒景平开府的时候,圣上就将徒景平封了英郡王,这个封号自然传递了某种信号,或者说,对于那些一直支持徒景平的人来说,他们付出的成本已经很多了,如今想要下船,也得考虑沉没成本!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一条道走到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徒景平封王之后,圣上又给他指了婚,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想法,圣上给他指的又是勋贵人家的女儿,乃是缮国公家的嫡女。缮国公石家在军中还是颇有实力的,如此,徒景平的支持者不光是中低层勋贵,将更上一层的勋贵也算是拉上了他的战船。
    石家原本出身也寻常,当年第一位缮国公最开始不过就是个佃户,他天生神力,相应的,饭量也很大,家里根本养不起,原本去给主家做长工,结果看他吃这么多,主家就不肯了,后来世道乱了,他就落草做了山贼,后来就投奔了□□他老人家,因为手里头也有两三百号人,投奔之后,就混了个小头目,在战场上,他这样的天生神力自然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就这样靠着一路莽过去,他成了缮国公。
    只是就算是天生神力,也不代表着身体不会受到伤害,相反,因为每每冲锋在前,他在战场上受过的伤也很是不少,因此,四王八公中,他甚至死在了□□皇帝前头。
    石家的子孙虽说并未继承他的神力,不过身板也比寻常人强不少,先缮国公当年每每作战事先士卒,不知道多少人欠了他的人情,因此,自然对石家的子孙颇为照顾,因此,石家如今在八个国公之中,也算得上是排在前列的。虽说不能跟一门双公的贾家相比,但是比起牛家,柳家,其实还是强一些的。
    圣上不愿意让勋贵团结在一起,尤其是四王八公这样的,他们要是凡事都站在一条战线上,那么圣上就要睡不着了。
    圣上真要说起来,其实也没想着如何坑石家,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徒景平从老丈人那里接手军中的一部分实力,慢慢削弱勋贵的力量。谁家也不放心自家的兵马一直就在另外几家手里啊!这都是有前车之鉴的,人家兵权掌握的时间长了,那就能拥兵自重,成为一方军阀。朝廷强盛的时候还好,朝廷稍微衰弱一点,他们就能在自个的地盘称王称霸,说不准就要打上帝都,威胁君上!
    便是宋朝的时候,搞了个杯酒释兵权,看起来将门的实力差了很多,横竖那时候的兵马,除了折家这样的,其他的那些兵马,素质都很一般。饶是如此,那些能在外带兵的将领依旧不怎么听话。尤其到了靖康年间,像是刘家,还没遇到金兵呢,就直接跑路,到头来还得仗着自己手里的兵马跟朝廷谈条件。反正让他们对付金兵,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上南渡的宋室,他们又比谁都硬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放心让勋贵一直掌握兵权呢?就算是如今暂时找不到替代的,也不能让他们一条心。
    真要说起来,真正倒霉的是徒景平,他如今就是个工具人,如果他能老老实实地按着圣上的意思走,圣上并不介意让他一世尊荣,但是有了拥趸,有了权柄,徒景平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做一个有名无实的英郡王,而不去惦记那至高的位置呢?
    徒景平除了有了个出身缮国公府的未婚妻之外,在事业上,也开启了第一步,圣上让他入了兵部,这也让许多人搞不清楚圣上的想法了,要知道,之前的时候,入主兵部的都是储君,毕竟,□□太宗那时候,中原还没平定,□□不过是打下了半壁江山,另外一半,是太宗打下来的,而太宗年间的时候,依旧有原本的所谓义军反王不甘心臣服,在各地兴风作浪,先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执掌兵部,自身也曾经亲自率兵出征。
    如今徒景平虽说没有一个实际意义上的职位,但是他以皇子的身份入了兵部,就算是兵部尚书,也得考虑徒景平的意见,这难免让大家想起了当年的太宗皇帝和先帝,难免生出了一些疑虑之心。
    ※※※※※※※※※※※※※※※※※※※※
    上辈子忙于生计,没看过多少穿越小说,一直到翻译了十多本传教士的笔记之后,顾衡才意识到,这个年代的西方与东方的主食是不同的。
    顾衡没有在笔记里面看到有关马铃薯或者说是土豆的形容,也许已经有这个引进了西方,但是并没有作为粮食作为推广开来,但是即便是如此,西方那边还是有着值得利用的地方的。别的不说,因为欧洲本身的地理位置问题,那边种植的麦子可要比寻常地方的耐寒多了。另外,顾衡也不知道美洲发现了没有,那里可是个好地方,哪怕如今的玉米之类的植物,如今的产量其实也很感人,但是架不住这些植物对于土地并不挑剔。
    另外一个就是番薯,顾衡也不知道这玩意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但是迄今为止,顾衡没有听说过红薯,番薯之类名词的存在,所以,这个也是可以想办法去找一找的。
    顾衡绞尽脑汁,将自己记忆中可以作为粮食作物的几种植物名称都记了下来,但是可悲的是,在小城市长大的他根本没怎么见过农田,家里院子里头一般也就是种着一点青菜和小葱大蒜之类的,因此除了看到过有小孩子啃玉米杆子,从而知道玉米的植株大致长什么样之外,番薯和土豆,他只知道市场上卖的长什么样,另外就是这两个都长在土里,因为市场上面,这两样上面多半都是沾了土的。至于这几样怎么种植,他同样什么也不知道。
    然后问题来了,顾衡发现,自个找不到人帮自己去寻找这些。这些也许还没有被引进国内,而顾家呢,却并没有在海贸上头插上一手,贸然加入到这个行列,只怕要被既得利益者排斥。
    “说到最后,还是得挣钱!”顾衡嘀咕了一声,“没钱啥也干不成!”
    顾衡开始在纸上写上所有可能挣钱的项目,肥皂这种东西,顾衡隐约想起了一些,似乎就是某种皂化反应,好像是用油脂和碱混合在一起加热,但是配比如何,还有这个碱应该怎么制作也是个问题。顾衡只得暂时将自己想到的部分记录了下来。至于玻璃,这里头同样存在一个问题,实际上中原是有玻璃制品的,不过跟国外那种透明的玻璃相比,国内的玻璃叫做琉璃,而且越是浑浊越好,这玩意叫做药玉,卖得可不便宜。这也是因为制作玻璃的原材料有问题,想要让玻璃变得透明,就得除去玻璃里头的一些杂质,这同样是个问题。至于做玻璃镜子,那还需要硝酸银和氨水。
    这么一算,不是需要酸,就是需要碱,想要真正实现工业化,难不成得先建立起化工产业。
    顾衡写到这里,已经有些绝望,干脆将纸往火盆里面一扔,觉得应该还有更简单一些的赚钱方法。
    买彩票,这个倒是来钱很快,可惜的是,自己资本不足,顾家又不能出风头,东宫如今也还太弱小,真要是干起来,平白便宜了别人,万一遇上什么造假的高手,说不定还得赔。
    搞点现代化的商业模式?问题是小农经济时代,真的有那么高的消费能力吗?至于真正有钱有势的人,你想要迎合他们搞那种私人会所,还是那句话,只想低调地读过这段转折期的顾家根本不能作为依靠。
    ……
    想到最后,顾衡发现,值得一试的居然是人工养殖珍珠!这种事情,顾衡还真的懂一点,主要是顾衡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家里就是开养珠场的,他还从家里带了一批残次品的珍珠送给班上的女同学,让她们磨成粉擦脸,甚至可以泡水喝,据说能压惊!
    大家那时候都听说过一些养珍珠的原理,还问过操作方法,不过那时候,这其实就几乎是一种常识了,知道做法的人有很多,但是真正会去操作的人却很少,毕竟,那年头,人工养殖的珍珠堪称是泛滥,随便花点钱就能买到一些珍珠饰品,天然的好珍珠才值钱,但是一般人也分不清楚天然的还是人工的就是了。
    顾衡盘算了一下之后,担心家里人信不过自己,干脆操刀伪造了一份某个传教士的随笔,就是在某地看到有人将砂子塞入珍珠蚌中,然后用网将珍珠蚌放入水中,等到一两年之后,再将珍珠蚌取出,蚌中就能生出珍珠来。
    顾衡将随笔伪造好了之后,就等着回去找杜氏商议了。
    顾家祖籍乃是两湖之地,那边水脉颇多,在那里养珍珠,可以说是非常便利。而且顾家在那边根深蒂固,当地的官员也管不了顾家做什么。顾家的产业之中就有河流甚至是小一些的湖泊,这些都是顾家的地头,周围都是顾家的族人和佃户,他们疯了才会向别人告密,只要不出什么岔子,这事就不会泄露出去。如此,顾家起码能吃很长一段时间的独食。
    顾衡如今年纪太小,什么事也做不了,就算是有什么想法,也绕不开杜家,要是太子如今大一些,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班底,倒是可以找太子,问题是太子比顾衡还小呢,如今还在宫学读书,现在就想要将手伸到宫外去,只怕很快就有一些言论传出来了。
    而等到顾衡手里头有了一定的资本之后,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就可以慢慢去尝试了。
    顾衡心里头一肚子的心思,但是在宫学里头却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节奏和进度,因此,除了太子发觉顾衡心态有些变化之外,其他人都没注意,或者是根本不在意。宫学里头,真正的学生就是皇长子和皇太子,等到其他皇子入学,便要加上他们,他们这些伴读呢,就是凑数的,愿意好好学,那他们也不会故意不教,但是自个不乐意学的,上头也不会没事多管。你又不是替先生读书的,家里也没给先生交什么束脩,他们本来就没必要对你们负责。
    顾衡心思不在四书五经上,大家都知道,只要每次测试还算是过得去,上头几个先生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一晃就到了旬休的时候,顾衡带着那本伪造的笔记还有自己翻译出来的译本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