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奥战争:称霸德意志的争斗
普奥战争:称霸德意志的争斗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经历了三次战争。在这三次战争中,普奥战争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艰难的一次。普鲁士和奥地利作为德意志联邦当中实力最强大的两个邦国,为了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展开激战。
在详细解说普奥战争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俾斯麦在对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的大业中贡献巨大,可以说他是统一进程的核心人物,有“铁血宰相”之称。
普丹战争之后,俾斯麦解决了丹麦这个普鲁士的紧邻,开始将眼光集中在联邦中的最大对手奥地利上。俾斯麦以杰出的政治家眼光,对局势做出了正确、敏锐的预测。
战争前期,他就在政治上采取先缓和与奥地利关系的策略,然后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到法国和俄国的中立态度,之后与意大利结成盟友,为日后普奥战争中迫使奥地利两线作战埋下了伏笔。
在军事上,俾斯麦为这场战争准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例如:先进的前装枪和铁路通信网络,这些先进设备的应用使得普鲁士在战争中占尽先机。俾斯麦能够知人善用,虽然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但是俾斯麦并没有在战场上指挥的经验。
普奥战争中指挥大局的是著名的毛奇将军,他和俾斯麦、阿尔布雷希特被称为“德意志的三驾马车”,对优秀军事将领的培养和重视,是俾斯麦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所做的重要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三人之间能够和谐分工,军事上以毛奇和阿尔布雷希特为主,政治上以俾斯麦为主。普鲁士能够完成德意志统一,击败强大的对手,与这些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的通力合作是分不开的。
普鲁士的前期准备完成之后,普奥战争终于拉开了序幕。双方各具盟友,在三个战场展开争夺。
“铁血宰相”俾斯麦
在意大利战场上,普鲁士盟友的表现令人失望。战争刚刚开始,意大利就被奥地利军队逼得节节败退,最终丧失了战斗力。奥地利军队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将兵力集中在其他战场之上。意大利战场虽然没有实现俾斯麦之前设想的迫使奥军陷入两面作战的计划,但是客观上仍然牵制了奥军的兵力,为其他战争上的普鲁士军队争取到了宝贵的时机。
如果说,在意大利战场上,奥地利军队横扫普鲁士的盟友,那么在德意志战场之上,普鲁士军队就给了奥地利的盟友们一个响亮的回击。德意志战场之上,奥军的盟友面对强大的普鲁士军队根本不堪一击,普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轻松战胜各国,最终获得德意志战场的胜利。
意大利战场和德意志战场的征战双方互有胜负,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是在波西米亚战场之上的较量。
普鲁士人深知波西米亚战场的重要性,在这个战场上部署了主要兵力并且以杰出将领毛奇出任统帅。毛奇制定了正确的作战策略,将军力分为三个部分合围奥军。但是这样分散兵力很容易被敌军逐个击破。庆幸的是,奥军统帅贝奈德克将军并没有采取这样的方式。最终,双方选择在萨多瓦展开激战。
奥地利军队因为之前连连受挫不得不退守易北河以南,以此来躲避普鲁士军队的合围。但是,在奥地利军队成功撤退之前,不幸和普鲁士军队在萨多瓦遭遇。战役中,虽然普鲁士军队一度陷入混乱的境地,但是他们凭借强劲的实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而这次胜利也决定了波西米亚战场甚至是普奥战争的走向。此战之后,奥地利军队丧失了再次大规模作战的实力,最终,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主动求和。
此时,普鲁士的决策者们已经不能抑制胜利的狂喜,他们想乘胜追击,吞并奥地利。面对近在咫尺的胜利,多数人都主张不能留给奥地利人喘息的机会,一鼓作气,攻占奥地利。但是,俾斯麦再次展现了他天才的谋略和预见力。他预见到要完成德意志统一,和邻国法国必将决一胜负,如果此时普鲁士不同意和奥地利和解,那么很可能会使法国加入战局。
所以他力排众议,和奥地利进行和谈。在和谈中,他又准确地分析了形势,认识到如果在以后和法国的战争中,能够争取到奥地利的合作,那么将会是极大的优势。所以俾斯麦决定在此次和谈中不过分地削弱奥地利,为日后的时局做出长远打算。普法战争的事实也表明了,俾斯麦的决策是十分英明的。
最终,普奥双方签订了《布拉格合约》,奥地利割地赔款,退出北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取得了普奥战争的胜利。
普奥战争之后,奥地利丧失了以往在欧洲的影响力,普鲁士组成了以它为中心的新德意志联邦,为完成德意志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