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求职者自述

      求职者自述
    我毕业于某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报考这所学校的初衷就是看中教师工作比较安稳,每年又有寒暑假,同时求职难度相对小一些。不过,直到大四开始求职,我才真正意识到师范生找工作同样难度很大。
    “恐怖”的招聘会
    2008年12月,我第一次参加了师范生专场招聘会,当时的场面令我至今难忘,满眼望去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毕业生们争先恐后地涌向自己心仪的学校摊位,我却有些不知所措。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为自己今后的职业上过心,读高中时,因为贪玩,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游,临近毕业,看到扩招造成一批批大学毕业生工作难找,我便开始萌生报考师范院校的念头。也许这是一种逃避吧,其实就教师这份职业本身而言,我并没有太大兴趣。就这样糊里糊涂考进思想政治专业,又在学校混了四年,别说什么职业规划,我甚至在找工作之前都没想过当教师也要体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滋味。
    站在教师招聘会场中央,我不断浏览各校的招聘说明,看了半天都无从下手,因为每个摊位都排满了人,而我学的又是副科专业,很多学校并没有相应专业的招聘名额,想多问几句吧,可各校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都摆出一副“苦瓜脸”,一时还真不好开口问。
    就这样我拿着简历转了半天,才找到一家还算中意的学校,可这里已排了不下30人。我便站到队尾,看到排在前面的好几个人都是我的校友,有的跟我一样是应届生,还有几位已经工作了,更有我的几位高中同学,当初报考的都是非师范专业,现在居然也想转行当老师。“工作这么难找,以为当老师会容易些,可看这场面,跟找别的工作也差不多”,一高中同学诉苦道。我下意识点点头,心想:“有了你们这些'外援',工作不难找才怪呢!”
    排在我前面的几位校友很快便通过简历关。但轮到我时,工作人员只看了看简历首页,翻也不翻便道:“不好意思,思政专业的已经招满了。”我的第一次应聘就这样败在投递简历这一关上,当时我甚至连回击的勇气都没有。
    于是我又接着排队,发现我的专业真成了拦路虎。招聘单位一听说我是学思政的,常常冷冰冰地抛出一句:“对不起,我们不要政治老师!”也有的招聘人员态度比较和缓,他们会这样说:“哦?思想政治专业啊?你放那边吧!”言外之意,我属于非主流群体。一开始我还在抱怨自己当初不努力,没有选择师范类的主科专业,可后来发现,现在的学校招聘真是有些吹毛求疵,比如有一位来应聘英语教师的,却被顶回来,“我们招的是学商务英语的!”
    我认为招聘单位尽管占据求职市场的主动,但也应尽可能做好必要的招聘准备:比如在招聘板上清楚列明学校的招聘条件、专业需求,并随时在招聘现场更新。这样既提高招聘效率也节省应聘者的时间,更不必让应聘者无故遭受那么多“冷眼”!
    一天下来,别说找到工作了,就是投出去的简历都不超过五份,我开始灰心了。其实我也可以多投些简历,但一看到各招聘单位展台前堆积如山的简历,我便发憷,并很快联想到他们将怎样处理这些简历?我曾听传闻说,有些单位经常把简历当垃圾一样处理掉,当时还不太相信。但亲眼目睹了招聘现场和工作人员的态度后,我真的有点儿信了。
    “觉醒”求生机
    经历了一次现场招聘会后,我便像躲瘟神一样再不想参与到这种活动中。因为这种现场招聘不仅效率不高,更容易使人信心受挫。去之前,我还曾信心满满地认为找到工作应该不成问题;可走出会场后,我整个人都快跌到谷底,再抬不起头。
    一回到宿舍,我便拨通了一位同门师姐的电话,我们曾经是一个社团的,但我从没主动向她打听过她的求职经历,去年毕业的她现已任职于城区一所小学,当了品德修养老师,我当时还曾震惊于她一个本科生为什么会选择去小学?直到今天,算是有点了解了个中原由。
    这位师姐告诉我:“你做好精神准备吧,现在的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了!”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四年来从没为工作犯过愁的我开始担心自己的前途。第二天一早,我跷了课,上网改了简历,又去发各种求职信。此时我实在没心思上课,在求职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我开始感到“读书无用论”的合理性。我觉得自己对社会太缺乏了解,更谈不上掌握什么求职技巧。但现在又不知从哪里学到这些技巧,于是只好疯狂地在网络上找资料,以求速学成才;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已不寄期望于去现场招聘会找工作,目前来看最适合的途径就是网络。
    其实,我们学校自大四开始就给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但平心而论,我觉得那些求职指导的实际作用并不大。当你遇到如此棘手而错综复杂的求职环境时,你最想听到的其实还是“过来人”的感受或真正从事招聘工作的人的指导,而学校的辅导显然太过泛泛。
    从2008年年底我便开始一所所学校打听招聘需求,由于了解了师姐的求职经历,我几乎不敢怠慢任何一所学校,当然在我内心里还是分了主次的,比如最初我只向中学投递简历,当然包括公立和私立的。
    春节过后,我陆续接到了几所学校的面试通知。第一家是某城区一所实验中学初中部。我是下午两点左右去的,接待我的是位主任,跟我介绍说:学校条件不错,刚刚扩建,师资力量缺乏,第一年月工资1800元以上,一年以后会达到2000元以上,学校非常重视年轻老师……因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面试,毫无经验,所以我一直认真听校方的介绍,都没想过要问什么问题。主任介绍完学校情况后,便请来几位老师,让我当场试讲,我挑了事先准备好的比较适合年轻人的有关成才的话题讲了差不多十多分钟,几位听课老师说还可以,便让我回家等通知。
    第二家是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高中,这所学校倒是颇有些名气,我觉能获得他们的面试机会也算难得吧。一大早我便赶到学校,与前一所学校不同,这回多了两位竞争者,我私下一打听,原来两人均是某名校硕士毕业生。我当时真是很奇怪:“为什么读到硕士,还来跟本科生抢饭碗?”我的心里不免有些打鼓。学校教研室主任跟我们见了面,并开门见山道:“别看我们是一所民办公助校,其实条件一般,第一年月工资1500元左右,一年以后每月1800元左右。”我一听心就凉了一半,却听旁边两位硕士大姐纷纷表态说,不在乎待遇多高,只是看中这所学校的平台和将来的发展空间。
    我没发言,因为我觉得自己确实挺看中待遇的。后来校方让我们试讲,我被安排在最后一个,我采用的仍是上次在那所实验中学的试讲资料,可还没讲到一半,老师们便打断我,让我回去等消息。当时我有种预感,估计因为我没有“表决心”,并且学历和学校名气又比不上某名校那两位同学,怕是已被校方否定了。
    此后我又去了两所中学,其中一所还是熟人推荐的,但两所学校均当场拒绝了我。一所学校称政治老师太多了,除非改教英语,但看我英语连六级都没过,便没了兴趣;另一所则说我的本科资质不够格,他们现在最少要国内顶尖名校本科,其他学校毕业的必须是硕士。而我第一次面试的那所学校快一个月了都没有回音,我想他们应该是拒绝我了。
    一挫再挫不幸“出局”
    经历又一轮失败后,我开始调整战略布局:放低自己,从头再来。我开始搜寻小学的招聘信息,当然此时已近招聘尾声,很多学校均告满额。于是我试着给一些学校发去这样的邮件:因前一阵毕业实习,刚从外地回来,未能及时参与贵校招聘活动,深感遗憾。若贵校仍能给我一次面试机会,我将倍感荣幸……
    邮件发出后的第一周,我便得到一所小学的回复:让我下午去面试。进了学校面试室,我见一位女生正在试讲,旁边座位上还有位女生也是来面试的,一交流才知道,正在试讲的是名校毕业的(好在是本科生),等待试讲的是一所普通师院的研究生。还好,这次竞争激烈程度在我预料之中。于是我也坐下,并开始全神贯注听了起来:名校女生的声音很小,讲解内容也一般,她的语音好像也不标准,带着一股比较浓重的山东腔,我想这应该是当老师的大忌了,最起码普通话不过关。再看看她的板书,没我写得好!当时我心里就有了底。很快另一位女生开讲,她来自河北,也有口音,但不重,而且她底气十足,明显有种志在必得的气势,我想这是我自身最为缺乏的素质,这点应该向她学习!这位同学脑子很灵活,大概硕士生本身的知识结构超过我们本科生,她在引经据典、结合时事方面自有一套,一堂课讲的有滋有味。我开始感到压力。
    轮到我时,我接过试讲题,并开始到另一间教室做准备。看到题时,我心有些凉:这是一道有关国学普及的试讲。说实话,我一直对国学不太感兴趣,再说有国学大师于丹的“妙语生花”在前,我讲得再好又怎能超过她呢?显然面试官们会先入为主,而不像其他两位考生那样,讲的都是现代知识,没有前人的标杆,可以自由发挥。
    我绞尽脑汁尽量回忆自己不多的对于国学的了解和曾经听过于丹以及另一位台湾国学大师的演讲,便上场了。我感觉得出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时间让面试官们眼前一亮,但他们很快就听出我底气上的不足,一位年长的老师中途打断我道:“同学,你应该记住,你的受众是一群不到12岁的孩子,有些词汇要用比较浅显的语言去表达,而不是像背书一样套用别人的说法。”我紧张得不知所措起来,“其实国学不是我长项,所以我准备得不太充分,对不起。”我解释道。
    “没有谁是样样精通的,我们也不要求你对国学有什么太深入的研究,只是借这个话题听听你的讲课思路,放松一下,好吗?”面试官道。
    可面试官越这样说,我越紧张,我想到了刚才那位河北女生精彩的演讲,想到了如果我这次不过关该怎么办?越是这样想,越是感觉自己的表现一塌糊涂。
    就这样,我经历了一场最糟糕的试讲,还没走出教室门,便觉得自己没戏了。
    从头再来
    我直到2009年7月都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教师工作,其实我早在5月便停止找工作了。有同学问我,为什么不继续找?因为我觉得自己对职业方向还没有太明确的想法。正好5月初,经朋友介绍,我得到一份外企培训生的工作,虽是无薪的,但那份工作很吸引我——市场策划助理。我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想我也许更适合这种外向型企业和外向型工作。
    虽然这家外企本年度并没有招聘应届生的计划,但它却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人生。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我并不适合教师行业,当然思政专业的局限性让我在教师行业也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这表面看起来虽是不幸,却也让我有机会早点儿从这条“独木舟”中跳出来。现在我一边在这家外企实习,一边做下一年度的考研准备,因为涉及转专业,这次考研难度相当大,但我已做好两手准备:若顺利考上我报读的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我将努力再学三年,为以后转型做准备;若考不上,我暂时先在这家外企实习,积累一段时间后,再以有经验人士的身份在市场营销领域寻找工作机会。
    虽然两条路的前景都存在一定风险,但我至少感觉它是我能够明确的职业方向,而且我毕竟年轻,转换专业也好,转行也罢,做什么改变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