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第三十三章义军抗元

      南蒙秘文诞生于元朝初期,照这么看,这座球形建筑不可能早于那个时候。问题是,南蒙秘文出现在云南,甚至是新疆一带都正常,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呢?我十分不解。乌仁图雅完全听不懂我们说什么,只是好奇地问这种跟蒙古文十分相似的文字是什么。
    我跟她解释了一番,当提到这种文字跟龙有关的时候,乌仁图雅突然叫了一声,说道:“我想起来了,我见过这种文字!”
    我一怔,随后问她在哪里见过。
    “族长的房间中!”乌仁图雅十分肯定。就像我之前说的,这种文字出现在这一带十分令我费解。按照我们的行程算起,此刻我们所在的位置已经超出了湖北界,应该是在四川一带。如果说当年八百媳妇前往察合台汗国的路程,途经此地也算情理之中。
    我问七乌仁图雅的具体事宜。她说道,这种文字是他们部落的谜团之一,世代族长都会传承一枚龙纹图章,在那个龙纹图章上,便有这样的文字存在。龙纹图章?我莫名想起了古一指对我说讲的,在贵州寻找吴三桂遗留的宝藏时候的遭遇了,他当时也提过这样一件东西,便打听那是怎样的一件东西。
    乌仁图雅说道,那枚龙纹图章是族长相传的事物,都会由上一任族长交给继承者。从她记事的时候起,族里的老人便没人知道这枚图章是做什么用的,都认为那只是权力象征的一样事物。她也只见过一次,就是小时候。说起来那枚图章是一枚铜质图章,有巴掌大小,印纽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龙的造型,但是印文,却没人能看懂。说起来,龙纹图章的印文,正是这种文字。
    听罢后,我惊诧之余陷入了沉思。这时候,我想起了叶欣欣,她懂得这种文字,如果她在这里的话,说不定可以解开其中的谜团。
    不过眼下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定论,身后又有忽律。我们得从速离开此地才是。于是顾不上这些谜团。我们沿着通道继续往前走。走过了百米长的通道后,面前是一扇青铜门。门不大,跟我们普通人家的大门没什么区别。我尝试着推了一下,没有反应。我仔细观察着这扇青铜门,它的表面平滑如镜,唯一略显不同的是,两扇门板中间的接缝处,有一个长条形的印痕,连接在一处仿佛是一张封条,封死了门板。可惜这些文字同样是费解的南蒙秘文。
    这是眼前唯一的出路,我们必须想办法打开它。太乾走上前来,短剑拨动了两下,只听“喀拉”一声,机括被斩断,门板徐徐开启。当我们打开门板后,见到了里面的景象,顿生别有洞天之感。
    青铜门后面的空间十分宽广,像是一个足球场的大小。穹顶之上,有无数盈盈点点的光芒,在火把的映射下,恍如漫天的繁星。而周围,则立着十八尊石像。这些石像每一尊都有三米多高,古代的将军打扮,手中兵器或长或短,面容刚毅,无不威武霸气。看到这里,我们几乎可以断定,这里一定是人为留下的遗迹。但是会是什么地方呢?古代皇陵之中,通常会雕刻这种镇守陵墓的石像,典型的代表就是秦始皇兵马俑。难道说,这里也是某位将军的陵墓吗?
    我们走进去,沿着两边各九位将军让出的甬道穿行而过。有意思的是,每位将军的下方,都有一个石台,台子上记录着每位将军的生平。我看了一下他们的生平,大概明白了其中的缘故:这十八位将军,并非是什么政府武装力量,而是源于民间的。
    事情应该要从天下初定说起了,蒙古毕竟是外族。对于习惯了汉族政权的封建王朝,终究是心怀抵触的。表面上完成了大一统的蒙古经常会遭到来自民间组织的抵抗。其实有关于元朝与蜀地的矛盾,由来已久。
    公元1236年,窝阔台次子阔端率军平定陕西后,率军进攻四川。自凤州出发。十月,在兴元西南的阳平关大败宋军,宋将曹友闻阵亡。自此,蜀地门户大开。本以为蒙古大军可长驱直入,但是蜀道难行,天下无敌的蒙古铁骑没办法铺开作战,地形成为了他们的最大制约。
    当时南宋面对强大的蒙古,基本上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战略。兵力部署成一线配置,分兵把守东西延伸几千公里的两淮(西自湖北红安、东至黄海,北自淮河、南至长江)、京湖(大部在今湖北、湖南)、四川三个防区,而后方纵深则十分空虚,没有强大的机动力量。窝阔台企图向设防较弱的四川进行迂回作战,先取全蜀,再平江南。但四川远离南宋政治、经济中心,主力伐蜀,并不能震撼南宋的防御体系,既分散了兵力,又容易使主要力量陷入困境。好在当时四川制置使赵彦呐、陈隆之等,分兵把守各个城镇、关隘,没有利用天时地利进行机动作战,使蒙军虽在战略上失策,在战役上却未失势。蒙军入蜀后,首先攻打文州(今文县)。但文州守将刘锐拼死抵抗,蒙古竟然一时为能攻克。
    不过文州城内水源匮乏,因为叛徒出卖,蒙军得到了这个消息,便切断了城外的水源。文州城断水半个月后被攻破。城内守军和百姓自杀、被杀的有数万人。文州失陷后,蒙军在蜀如入无人之境,一月之间连克成都等数城。这时,传来伐宋中路军主帅阔出身亡的消息。阔端无心再战,在大肆掳掠之后,放弃成都,还军陕西。宋嘉熙三年(1239年)八月,阔端命大将塔海率军再次入蜀,复取成都。塔海率军自新井(今四川南部县)入蜀。他令士兵打起宋军的旗帜迷惑敌人。宋军没有上当,杀出成都城迎战。当部队开出成都西门外时,士兵惧战,四散奔逃,成都再度被克,重庆府等重地也相继失陷。蒙军在蜀屡进屡退,并没有长期占据的打算。宋淳祐元年(1241年)十一月,蒙军第三次入蜀作战。成都守将陈隆之誓死不降,坚守数月。可他的部下动摇了决心,在一天深夜打开城门把蒙古军放了进去。成都再克,蒙军直逼汉州(今四川广汉县)。宋军三千守城将士出战,被蒙军杀败。蒙军攻克汉州后,除在翌年攻下叙州(今四川宜宾县),没有大的进展。
    蒙哥率军入蜀作战,自窝阔台以来,蒙军曾三次入蜀作战,都即取旋离,未作长留之备。蒙哥在其大包围的战略构想中,仍将入蜀作为主攻方向。
    在控制云南地区后,命先期入蜀诸军筑城守备,且耕且战,变游动战法为稳扎稳打。宋宝祐五年(1257年)秋,蒙哥亲率4万人马入蜀作战。出征前,他对诸王诸将说: 我的父、祖都成大业而享盛名,我也要这样干! 蒙哥攻四川时,宋廷在蜀中的防御有了不小的加强。从宋淳祐二年(1242年)开始,宋朝廷委派余玠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和总领。余玠总结了以往抗御蒙军的经验,筑成了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天生等10余城, 皆固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但四川宋军只有四、五万战斗力很弱的部队,朝廷也没有调给其机动作战的兵马,因而在蒙哥的强攻之下,只有招架之力。
    蒙军主力自六盘山(今宁夏南部)出发,三路并进。蒙哥亲率一路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蒙哥的异母胞弟末哥率领一路入米仓关(通过今陕西江中市西南川陕界米仓山的米仓道);孛里叉万户率军入沔洲(今陕西勉县)。主力军入川后沿嘉陵江南下。宝祐六年(1258年)二月,蒙将纽璘率先锋军向成都进兵,击败宋刘整军,攻克成都。十月,纽璘率军进至渡马湖(今金沙江畔),接应蒙哥所率主力部队,随后蒙哥渡嘉陵江至剑阁县北,两军会合。蒙军在此击溃宋守隘军,继而进围鹅顶堡(今昭化县西南),守城宋将王仲出降。蒙哥率军以半年多时间,攻克、降服了嘉陵江沿岸的几个城寨,进围合州钓鱼城(今合川县东)。另两路入蜀蒙军在川西、川东也攻城掠地,连连告捷。这样,蒙军即对川蜀之地,三分有其二了。
    四川沦陷之后,当地百姓并没有完全屈服,很快,蜀地就有人站了出来。其实从1276年开始,全国各地反抗元朝暴政的民间起义不断。很多人都没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比如我现在所了解的这位陈顶骁。
    陈顶骁,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义子,在成都沦陷后,他在陈置使十八亲随的护卫下突围而出。得知义父全家数百口被害后,悲愤异常,举兵反元。陈隆之治理蜀地期间素有名望,很快,陈顶骁的麾下就聚集了无数热血青年,其中有不少还是他的旧部。
    得知陈隆之的义子举兵,蒙军震动,派出了万余人的部队征剿。彼时,陈顶骁麾下两千余人,设伏大败蒙军。如此一来,百姓更是望风归附。天下无敌的蒙军竟然被区区两千人击败了,蒙古大怒,誓要报仇。大军举旗杀来。陈顶骁明白自己力量有限,为了保存实力,他率军进入了蜀地长江上游。依靠对地理的熟悉继续抵抗。
    此地依山傍水,丛林密布,蒙古大军的骑兵优势荡然无存,而又不识水性,一仗下来,损兵折将。见屡攻不破,蒙军便放火烧山,大军掩伏在山脚下,只等义军下山逃命便冲出来砍杀。但没有想到,左等右等,都不见陈顶骁率军出来。原来,陈顶骁采纳了义父其中一位亲随的建议,汲长江之水来灭火。使得蒙军口袋阵计划落空。
    这样一来,蒙军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将山的周围围得铁桶一般。咆哮着开始冲锋,陈顶骁骁勇善战,充分利用了地利优势,一次又一次击垮了蒙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