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担架队员
有一次送完弹药,趁战斗间隙,谢晋元独自跑到阵地上,好奇的探头,朝阵地外面望去,他还没有见过战场是什么样子的。
于是他看见,远处横七竖八的躺倒不少敌人士兵的尸体。一个战士看见这个民工惊讶的神色,就自豪的介绍说:“老乡,你知道不知道,这次战斗,我们连队消灭了多少敌人?一百多个敌人。”
一百多个敌人,这是一个建制连的人数。这样的战果,让他为解放军取得的胜利感到喜悦,这个战士接着说:
“老乡,这里面也有你们的功劳。你们送弹药很及时。谢谢你们了。”
谢晋元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民工,他没有对这次战斗重要性的认识。听到威武雄壮的解放军夸奖自己,心里涌出无比的自豪感。他想,自己上次在劝解队长和大家争执时候说的话是对的。无论做什么,都是支援革命。这不,解放军同志都承认民工是有功劳的吗?
在民工们的全力支持下,解放军牢牢的坚守住阵地,为各个部队集结,最后赢得淮海战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根据记载,淮海战役于历时六十六天。敌人先后投入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解放军参战部队共约六十万人。战役中消灭国民党军55万人。
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在一次战役中消灭这么多的敌人,在中国战争乃至世界战争的历史中,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对于历史事件,从来都是只记载了最光彩夺目的部分,人们也总是关注这部分。被光彩遮盖的那部分,则不被人重视。事实上,若是没有被遮盖的那部分,所谓的光彩,也就没有任何光彩可言了。
就比如这次的淮海战役。人们最津津乐道的,是战斗的激烈,胜利的盛况空前,很少有人去关注,有多少像谢晋元一样平淡无奇的民工,付出汗水甚至生命,在背后支撑着辉煌的胜利。
根据解放军战后统计,在淮海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这四省共出动民工五百四十万人。
五百四十万民工,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山东解放区,除去老弱妇孺之外几乎全部的青壮年,可以说是群众倾家荡产支援前线。
筹集粮食九亿斤,运送到达前线的粮食四亿斤。仅仅是谢晋元参加的运粮队,就跋涉数百里路,将数十万斤山东军粮送到前线。
九亿斤的粮食,又是什么概念?在当时极端落后的交通条件下,这五百四十万民工,用九十万辆手推车、三十万副挑子, 七十万头牲畜,八千多艘船完成了。
如果没有这些民工的支持,淮海战役是根本不可能获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巨大的支持,解放军部队无论在粮食弹药的接济,还是医疗救护等方面,都未感到特别困难。没有这种保障,要想取得这次作战的胜利,是无法想象的。所以,后来有位将军在对战役做总结时候特别感慨的说了这样一句话: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中消灭敌人55万,代价是解放军阵亡11万人。这是解放战争以来解放军牺牲最重,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支前民工队伍,是解放军作战的重要保障。在完成了几次运送弹药的任务之后,支前委员会又下达了新的命令,要求各个队伍抽调部分人员,补充到承担战场救护的担架队伍中。
正如历史资料中记载,在这次的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伤亡十三万人中,阵亡二万六千人,负伤十万人,失踪一万人。负伤的十万伤员,都是担架队员从战场上抬下来的。
一次战役十万伤员,这得需要多少担架?多少担架队员啊?
王德海将大家召集到一起,开始做不知任务并作动员。他说:
“由于近期战斗越来越激烈,部队伤亡很大。需要大量增加救援人员,补充到担架队。这个任务是需要上战场,冒着枪林弹雨救护伤员,随时有生命危险,所以,上级的要求是大家自愿参加。”
在当时,上级对支前民工下达的很多命令都是要求自愿参加。这次也不例外。而以往的支前队伍也都有足够的阶级觉悟,都会积极响应的。
可是今天不同了。王德海宣布了这一条征召令之后,现场一片沉默。
大家都来自山东老革命根据地,当然都有支持解放军打胜仗的阶级觉悟。但是,不要忘记了,这些从济南府出来的民工,本质上还是农民,他们的阶级觉悟还没有达到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度。他们能够响应号召,推着小车从济南一路来到徐州,走了一个多个月,六七百里路,终于完成了送粮任务,已经是很不容易了。眼看就要回家,结果又被命令运送弹药。
现在运送弹药的任务还在继续,又被要求自愿参加担架队。担架队和运输队完全不同。在运粮队或者运送弹药的时候,只要能吃苦耐劳就行。担架队有本质的不同。它不需要你吃苦耐劳,但是却需要你去战场,冒着枪弹横飞把伤员抬下来,这实实在在的有生命危险。于是,大家没有了以往的热情。
这也可以理解。所谓士气,从来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的士气现在已经耗完了,再也不想继续下去了。很多民工在参加支前队伍的时候都已经成家,家里老婆孩子每天都在翘首以盼,不为自己,为了家庭,他们也不愿意参加有生命危险的担架队。但是,在支前队伍中受到的革命教育,使他们没有人开口,说出不愿意参加担架队的话来。
王德海见状,心知大家已经归心似箭,无法挽留,无奈之下只好说:“有愿意留下来的,待会到我这里来报名。其他人可以走了。散会。”
刚回到自己的屋里,就见一个少年进来,开口说道:“队长,我愿意留下来。”
王德海一看,原来是谢晋元,不禁高兴起来。有人愿意参加担架队,自己的十一支队不至于被推光头,作为队长,脸上有荣光焉。
他过来高兴的拍拍少年的肩膀说:“小谢,好样的。我看好你。来,我带你去。”
谢晋元之所以报名参加担架队,也是由于现在他在十一支队的处境不好。
因为没有借钱给孟小山,被孟小山和杜周生疏远。不仅如此,孟小山还到处宣扬,谢晋元忘恩负义。于是,不明真相的队员们,都开始疏远他,看不起他,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就连做饭的炊事员,看见他打饭菜的时候,也故意抖勺子,少给他一些菜。
谢晋元年少懵懂,一开始还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忽然这样对待自己,后来偶尔听见有人在他背后指指点点,说小谢忘恩负义。他心里愤怒了。在山东的传统中,忘恩负义是最可恨的,比阶级敌人还可恨。
他猛然转身,一把揪住那个背后说闲话的人,怒目圆睁,大声喝道:“你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谁忘恩负义?”
看见一向温顺的少年突然暴怒,这个人一下子被吓住了,他嗫嗫的说:“不是我说的,是孟小山他们说的。”
孟大哥?
谢晋元呆住了。他没有想到这个一向对自己不错的孟大哥,会在背后这样污蔑自己。不用说,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把钱借给他。
这个人看见谢晋元没有动手打他,胆子大了起来,一边挣扎一边说:“放手啊。小谢。有本事你找他们去。是他们说你抠门,忘恩负义的。你对我发什么火啊。”
谢晋元放掉了他,也没有去找孟小山。他心里明白,这种事情,是没办法说清楚的。弄不好,会越抹越黑。
他在心里有些悲哀。一直以来,因为年龄最小,大家对他很好,这让他产生了错觉,认为自己已经融入十一支队这个大集体中。没有想到,孟小山几句污蔑话,就让大家改变了态度,对自己冷言冷语。。难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们不分青红皂白,都看不见吗?
哎,归根到底,十一支队的人都是济南府的,只有自己是外来的,是半路插进入十一支队的。人言可畏,看来,自己在这里是待不下去了。正好趁参加担架队这个机会,走吧。
王德海带着他来到担架队报到。
担架队与运粮队相比,还是有些福利的。起码,谢晋元领到了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棉军服。这衣服对谢晋元来说正好解决了燃眉之急。
他当初从家里跑出来的时候是净身出户,没有带衣服。当时是秋天还无所谓,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单薄的衣服已经顶不住了。幸亏,白天的时候他在推车,晚上睡觉钻被窝,加上年轻抗冻,凑合过来了。正在发愁冬天怎么办,天无绝人之路,现在就有了担架队的棉衣。
对于部队来说,原本是没有计划给他们发服装的。但是这次征召的担架队员不同于其他的民工。
第十五章 救护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