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金斧、银斧和铁斧(上)
“这里各个部门的警察都有,你说说你在哪个部门工作吧,那个部门的人如果能认出你来,我就认输。”孙安笑着说出了这句话,同样很有道理。
孙修明给的名单很有讲究,他出生于警察世家,祖父两辈都是警察,从小就认识了很多人,名单上列出的人很散,各个部门的都有,还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就算那些警察不可能认识所在部门的每一个人,至少也打过照面,年轻警察不论说出自己是哪个部门的,都能有人辨认他的相貌,如果认不出来,就说明他在撒谎。
视线纷纷集中到了年轻警察身上,亮证件、说部门都不是为难人的事,换作是他们,早就把证件拿出来了,既然没有收到邀请函,才更应该把警官证带上,证明自己虽然没有邀请函,也不是外人,拿不出来反而更容易引人怀疑。
“我是……”年轻警察知道自己一味狡辩,只会起到反作用,思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不太可能出现在这里的部门,“我是公交分局的协警。”
公交分局是专门负责公共车、出租车、租赁车和长途客车的部门,部门虽然不大,但要负责的事很多,得检审车辆、办理车辆和司机的准行证,处理和公共交通相关的治安、刑事案件,协调各种纠纷,部门小、事情多,所以招了不少协警——也就是协助警察办事的临时工。
临时工也是警方的内部成员,也能听说邀请函的事,而公交分局对孙安来说比较鸡肋,很难帮得上什么忙,部门分类杂、协警多,根本不可能相互认识。
但是孙安笑了起来,看向了位于方阵左后方的一个中年警察,说道:“那真是巧了,汪副队长真好是负责公交分局协警的。”
姓汪的副队长刚要往前走,去辨认那个年轻协警到底是不是他的人,就听到孙修明大叫了一声:“小心!”
在他叫出声的同时,孙安已经往后跃了出去,不停的翻转、腾挪。
只听“嚓嚓嚓”六声响,六把斧头接连落下,钉在孙安的行动路线上,然后一把接一把的消失,消失时间间隔一秒左右。
孙安险之又险的避开了斧头,得出了初步的观察结果——这些斧头和蜂窝子的箭头有点像,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悬顶之箭的厉害之处是标记和行动范围限制,头顶的箭头自动落下,不需要控制,而落斧是单纯的攻击能力,应该属于随风发动的那种,自动跟踪,不需要瞄准,出现的两次都是六把,但一次具体能出现几把还无法确定。
“终于不打算再装下去了吗?”孙安笑着站起身来,拍打着身上的泥点。
能力肯定还藏着变化,他不敢放松警惕,不过目前来看,那些斧头的威力不算大,就算是从高空高速落下的,钉在地上也只能让斧头陷进泥地里,柄还露在外面,当然,砸在身上还是可以劈出个致命的大口子的。
“既然大家都起疑,那就没必要再玩下去了,不如趁早把你手臂卸下来,把你抓回去交差。”对方带着遗憾叹了口气。
“那么今天就到这里吧,扁担开花,各回各家,以后再联系,散会!”孙安盯着那人,大声宣布,并做好了扑上去攻击的准备。
好不容易聚集了这些警察,办完了该办的事,要是他们死在这里就太可惜了,如果那个年轻人用斧头攻击这些警察,他就会趁那人分心的时候,扑上去把对方杀死或擒住,这些斧头和现实世界交互,也就意味着会对那个人产生伤害,用他当肉盾应该挺不错。
听到他的话,方阵立即往后退去,遗憾的是这些人是警察,他们想法和普通人有所不同,这是一群解决问题的人,不怕事。
刚往后退了几步,离年轻人最近的那个警察就突然扑了过去,他的想法很简单,那些斧头是用来攻击别人,而不是自己的,只要近身,冒充警察的这个人就不敢随便使用他的能力,可以轻易把他制伏。
年轻人虽然在看着孙安,但在警察朝他扑过去的时候,嘴角微微上翘。
“别!”孙安只来得及大叫一声,就朝着年轻人冲过去。
年轻人只是往侧后方退了一步,没有再做更多的动作。
孙安不得不再次躲避,因为斧子又朝他劈下来了,一共四把,速度比先前那些快得多,孙安根本来不及躲,只好摆出个怪异的姿势来,让斧子贴着他的身体劈在地上。
斧子的模样也不一样了,斧头是银色的,闪闪发光,看起来很漂亮,斧柄也变成了浅色实木的,不再是树枝一样的木头,看起来精心打磨过,而且威力也比铁斧头大得多,“嚓”的一声,全部没进地面,砍出来一条深深的缝隙,积水缓缓往里面流去。
除了斧子的样子改变外,还有另外一个变化,那就是有两把斧子劈向的是那个年轻人,他往旁边迈了一步,躲开了两把斧子,而扑向他的那个警察正好扑到了斧子下面。
“啊!”
痛苦的惨叫声响起,那个想要抓住年轻人的警察被劈中了,一把斧子直接将他伸出去的右臂砍断,另一把斜着从他的后背砍进去,从小斧砍出来,劈进地底。
“老曾!”另一个警察大叫一声,拉住了老曾的脚就往后退,想把他拉离危险区域。
可是他能拉动的只是下半身、腰部和一部分后背,老曾已经被劈成了两半,口喷鲜血,躺在地上不动了,内脏从身体的断口处流出来,掉了一半,就算有神医在场也不可能把他救回来。
“快退,谁也不许多事,立即离开!”孙安大吼一声,也往后退了几步。
斧子不一样了,由黑色变成了银色;威力不一样了,银斧子至少比黑斧子厉害了一倍;斧子落下的位置不一样子,其中四把劈向孙安,两把劈向年轻人自己。
孙安立即想到了《金斧、银斧和铁斧》的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