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2章 谋定而后动
进攻盘越国的任务是曹亮交待下来的一个战略性任务,所以羊祜才会放弃奔袭蜀中的机会,着力先将这个任务安排好,再考虑别的。
至于北上的任务,只能是放在其次的位置上。
当然,羊祜也没有完全的置之不理,而是派人悄然潜入,将蜀军的防御部置打探清楚,以为后面的进攻提供信息。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羊祜一直都相当的重视情报工作,兵马未动,情报先知,只有牢牢地掌握了敌人的防御情况,魏军这边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来。
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不管在任何的军事行动之前,羊祜都会对目标进行反复地侦察和刺探,掌握敌军的详尽资料,这样才能做到了然于胸,尽在掌握。
所以当廖化的一万人马抵达僰道的时候,羊祜很快就知晓了,而且这也很容易地判决断出蜀军的防御意图,那就是放弃南中,在泸水一线构筑一道防线,以阻击魏军的北上。
羊祜在拿下南中之前,就已经全面地研究过泸水的情况了,泸水东西绵延千里,在僰道汇入长江,姜维想要凭借着万把人就能守得住千里泸水,那简直就是儿戏。
当然,也不排除姜维会随时向僰道增兵的可能,毕竟羊祜派人向泸水一带侦察和刺探,同样姜维也会向南中进行侦察刺探,现阶段双方的兵马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接触和交锋,但细作的往来却是极为频繁的,谁都想掌握对方的动向,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权。
这就涉及到了真假虚实的问题了,兵者诈道也,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往往你看到的表象,并不是真实的东西,反而有可能是别人设计好的圈套和陷井,战场之上,不光是要斗勇,还得斗智,只有识破敌人的诡计,掌握敌人的真实意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羊祜和姜维曾经在陇西交过手,对姜维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姜维堪称是蜀国的镇国之柱,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完全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蜀国的攻防重任。
如果没有姜维的话,或许蜀国早就灭亡了,在蒋琬和费祎主政的时期,蜀国一直是奉行着休养生息,不动兵戈的政策,似乎看起来蜀国的经济是恢复了不少,国力也有所增强。
但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在休养生息的时候,别人却是在励精图治秣马厉兵,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如果没有姜维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征伐,羸弱不堪的蜀国或许早就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正是姜维凭着个人的能力,拖延了蜀国的灭亡时间,不过这也是姜维所能做到的极限了,毕竟战争归根结底还是实力的较量,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也都是枉然。
这一次魏军三路伐蜀,本身就是曹亮的一个大手笔,羊祜的这一路人马,原本就是一支预备兵团,如果北线和东线能顺利地打开局面的话,那么曹亮就不需要羊祜出兵了。
不过蜀国的防御还是极其的顽强的,他们虽然丢掉了汉中阴平武都,但却成功地在剑阁挡住了邓艾的进攻,而东线,更是因为有姜维的存在,魏军迟迟也未能打开局面。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曹亮最终才启动了第三条战线,下令羊祜从交州进攻南中,给蜀国以致命的一击。
尽管说魏军在北线和东线未能突破蜀军防御,但却成功地牵制了蜀国十几万大军,在南中和蜀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兵力真空地带,羊祜率军从交州攻入南中,彻底地打乱了蜀军的战略防御部署,这正是曹亮最初设计好的一个结果。
本身魏军以倾国之力来伐蜀,此次出兵,魏军总共调动了三十多万多军队,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且是兵分三路,从三个方向上对蜀国进行了攻击,本身蜀军在应对北线和东线的进攻已经是穷于招架了,此刻魏军从南线打过来,蜀军自然不得不从其他的战线上抽调兵力进行阻击,如此一来,蜀军的整个防御体系就会变得支离破碎,更是难以招架魏军的进攻。
羊祜相信这一次的扯动,对蜀军的防御体系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现在姜维已经派遣廖化率兵一万抵达僰道,这还是在魏军没有行动的情况之下,如果魏军向北发起进攻的话,指望着这一万人是很难抵挡的,羊祜断定姜维会继续地调派兵马对泸水沿岸进行防御。
羊祜对此倒是丝毫不惧的,蜀军就那么一点兵力,拆东墙补西墙,结果也只能是漏洞百出,姜维向僰道派遣的兵力越多,那么永安的防线就会更加空虚,这对于正在进攻永安的杜预和王濬军团来说,是一种极度利好。
更何况,蜀军兵力有限,目前在永安的兵力只有八万人了,姜维也不可能将这八万人全部抽调到泸水防线上来,所以不管姜维调多少兵马来,蜀军的这个劣势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羊祜完全是不急不徐,在味县完成募兵,安排好邓忠出征盘越国的事情之后,这才将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北上的上面来。
从南中北上,其实有好几条路线是可以选择的,当然僰道是一条重要的路径,否则姜维也不会派兵专门驻守僰道。
在僰道以东,魏军还可以攻打江阳,从江阳渡江北上,而在僰道以西,魏军则可以向越巂郡发起进攻,泸水江防何其之长,以蜀军的这点兵力,想要彻底封死魏军的渡江路线,压根儿就没有可能。
而向北进攻的计划,羊祜也早已经是成竹在胸了,虽然前一段时间一直忙于出征盘越国的事务,但也不等于羊祜就不考虑北上的计划。
事实上,羊祜已经是早已是谋定而后动,制订好了一个详尽的北上作战计划了,如何突破魏军在泸水的防线,羊祜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此刻挥师北上,魏军气势如虹,气吞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