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高下 4
头发花白的大夫给凤辰一阵望闻问切,之后走到了桌子边,从药箱里取出纸笔开起了药方。
他一边书写一边道:“这位相公身体虚耗过度,近日不宜再动房事了。”
“房事?”忧心忡忡的白锦玉猝不及防,她连忙看了眼谢遥。
天,这个老头子怎么这样说话?!
且不论凤辰虚耗过度是不是因为房事吧,就这种话怎么可以在还有夫妻之外的人在场的时候说呢!
不多时,老大夫写好了方子,将它递给了白锦玉,道:“不管怎么说先把热度降下来,之后再补一段时间吧,这位相公要多多加餐,对弥补亏耗也是有好处的!”说完,他用眼尾扫了一下白锦玉,摇了摇头。
“我……”白锦玉欲辩难辩,脸上又红又烫。
老大夫一边收拾着药箱一边道:“相公宜静养,你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太吵了,最好是换个安静的所在让他好好休息。”
白锦玉眉头一蹙,有点恨楼下那些灰衣人和蓝衣人。
老大夫已提了药箱要走,白锦玉赶紧拿了银子付给他,往门口送他。
大夫阻止道:“不必送了,回去的路我认得。”
白锦玉道:“哦好。”
大夫转身离去,走了两步又折回来,语重心长道:“年轻人血气方刚可以理解,但是也要保重身体,你身为一个女子不能索取过多,夫君的身体才是你的立身之本!”
白锦玉脸都要碎了,没想到这个大夫不仅自以为是,还挺好为人师。
她偷偷回头看了看谢遥,还好这会儿他离着还比较远,大夫这回的声音也比较低,这么尴尬的话只有她一个人听见。
“夫人听到了吗?”大夫道。
白锦玉回神,懒得跟他解释了,敷衍道:“听到了听到了。”
送走了老大夫,白锦玉回到屋内,谢遥见她进来,便自动自发地拿了那张药方道:“我去买药!”
白锦玉道:“我去吧,庐州城我熟,你不知道药房在哪里。”
谢遥道:“你留下,殿下醒了要你。”
谢遥的口气不容否决,仿佛一反驳他就要拔出剑来。白锦玉道:“……那好吧,你出了门右拐,第二个路口在左拐,右手边就有一家药房。”
谢遥道:“好。”随即转身带门而去。
谢遥走后,白锦玉走到凤辰的旁边,她摸了摸凤辰的额头,依然还是十分滚烫。凤辰阖眸躺着,脸色苍白。
白锦玉正忧心着,忽而,店堂里传来一声哄堂的大笑,和她反差强烈。
白锦玉咬了咬牙,决心等谢遥回来马上就换一家客栈。
她坐在床边,这时楼下的声音传了上来,只听一个声音细细的男人道:“宋老,这次我们两家强强联合一起来讨伐翠渚,那闻宴一定是吓得躲起来了!”
白锦玉心中一亮:果然没错,这些人就是来讨伐翠渚以期一雪前耻的荆州孟氏、鲁山宋氏。
一个粗老的声音响起:“那当然,他闻宴再登峰造极也不过就是一个人。我们准备了这么多年,这次又集结了五百多个精通儒道两家的门人,除非他的门生一个个都像他那么厉害,否则翠渚这次绝无机会能够再次取胜!”
五百人?白锦玉吓一大跳,看来这良缘客栈里的人只是一小部分。
当下她便想:他们也不用换客栈了。庐州城所有的客栈加起来估计也没有五百张床位,现在各家客栈里肯定都人满为患,皆是这灰蓝之辈了。
刚刚这老者说了翠渚不能取胜,当即引得下面的店堂中一片随声附和。各种调侃鄙视闻宴、翠渚的言论此起彼伏,加上他们时不时发出的自娱笑声,白锦玉越听越火大,紧紧攥起了拳头。
这时,那细细的男声又响起,语气中洋洋得意道:“你们知道吗,今年我六弟孟子洋参加了科举省试,以他的才学必定能够一举高中,以他的儒术和道术造诣,将来必定成为辅佐君王的国之重臣!”
“那是!”那老者肯定道:“孟子洋虽然是你们孟氏后生,但是也曾在我们鲁山宋氏修学多年,此子天姿特秀,我们对他可谓倾囊相授,他日此子若有成就,我们鲁山宋氏也与有荣焉啊!”
这个白锦玉知道,自从十三年前闻宴在那场著名的清谈会上力克孟、宋两家之后,这两姓世家便开始了求同存异、互相借鉴、相扶相持的生存关系。
他们彼此学习、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并且经常将弟子送入对方的学府中修学,故而这些年来两家不仅自己原本专研的学问日益精进,更是培养了一批儒、道皆精的人才。
现在他们口中寄予厚望的这个孟子洋,应该就是受过这种特殊培养的优良品种。
楼下众人似乎无人不知孟子洋的大名,纷纷赞不绝口。
“孟师兄博采众长,此番只要考中进士,不愁以后成为不了朝廷肱骨之臣!”
“是的,现在进士榜已经放了,孟师兄得胜归来的消息一定就在路上了!”
“唉,翠渚的人啊,成天道貌岸然,号称什么学问天下第一,却从来没人拿出一个正经的治国方略来,简直沽名钓誉、故弄玄虚!”
……
白锦玉听不下去了,一来这些人的话实在难听,不是打压闻宴就是不屑翠渚;二来这些人趾高气扬一直聒聒噪噪,也实在太影响凤辰的休息了。
鉴于此,白锦玉起身,拉开了房门,居高临下地站在了二楼的走廊里。
“如果我是你们的话,我就该担心这个孟子洋死期不远了!”
她的声音阴恻恻地响起,欢声笑语的人群顿时暂停。
刚才还十分热烈的场景像被人扑了一大盆冷水,凉得不能再凉。
“你说的什么浑话,哪里来的泼妇!”那细细的声音冲她过来,白锦玉这才看清来人,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
“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该早点醒悟!”白锦玉信然地从楼梯处下来,从容似闲庭信步。
她道:“儒、道两家政见彼此对立,如果有人的治国方策是融汇这两者的帝王之术,那施行的难度也必定可想而知了。”
她笑了笑,站在人群中央,朗声道:“试问,如果帝王信赖了这样的人,照着他的话努力,但天下却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的大治。你们猜……时间长了帝王会不会开始怀疑他呢?一旦怀疑他,那他的死期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