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故乡
此心安处是故乡你总是随身携带你自己,又怎能惊讶于你的旅行未能给你带来幸福?正是驱使你向前的东西本身成了压在你身上的重担。
——(古希腊)苏格拉底
对于随遇而安,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悟。不少人爱用“随遇而安”一词来批评他人或自嘲,以致使其成了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同义词。细细品味这四个字,觉得不但含义颇深,而且包含着两层意思。
“随遇”者,顺随境遇也,“安”者,一可理解为听天由命,安于现状;二可理解为心灵不为不如意之境遇所扰,无论于何种处境,均能保持一种平和安然的心态,并继续坚持自己的追求。前者之“安”,或许可以称之为“消极处世”;而后者之“安”,则需要一种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甚至需要一种超脱、豁达的胸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庄子有言:“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者,有心灵之安,不仅可以使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而且还可以使人乐观处世,长葆青春。
苏轼的友人王定国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眉目娟丽,善于应对。其家世代居住京师,后王定国迁官岭南,柔奴随之,多年后,复随王定国还京。苏轼拜访王定国时见到柔奴,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不料柔奴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闻之,心有所感,遂填词一首,这首词的后半阕是:“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苏轼看来,偏远荒凉的岭南不是一个好地方,但柔奴却能像生活在故乡京城一样安然处之。从岭南归来的柔奴,看上去似乎比以前更加年轻,笑容仿佛带着岭南梅花的馨香,这便是随遇而安,并且是心灵之安的结果了。
这则小故事传递给我们的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随遇而安。那柔奴便是因为深谙了“随遇而安”的内涵与要义,因而能做到“此心安处是吾乡”,并使自己“万里归来更年少”。
“此心安处是吾乡”,直到今天,仍然被无数漂泊者当作自况、自慰之语。多少“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人,因能随遇而安,故而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均能安之若素。能安之若素,方可心无烦忧,一心做自己应做或爱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