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至境:知道自己不知道
学问至境:知道自己不知道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智虑有所及,有所不及。
——苏洵
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所以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为学如孔子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人生最高的智慧。平实求知,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就是最高的智慧。换言之,不懂硬装作懂,乃真愚蠢。
很多大师在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之后,都认为自己实际上是“无知”的,促使自己进一步向未知领域拓展。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提出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在多方面成就显赫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后,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教授的新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却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安德烈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也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幼稚”。
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对一名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是科学发展所必需的。做学问的人只有秉持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常言所谓“一事不知,学者之耻”,其本意正是在于鼓励学者们不断求索,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