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便是真理
有用便是真理理论成为我们可以依赖的工具,而不是谜语的答案。
——(美国)威廉·詹姆士
很多人都信奉真理越辩越明,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什么样的真理才能越辩越明呢?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讲过这样一件事:
在露营地里,人们正在进行一场形而上学的争论,争论的主题与一只松鼠有关。一只松鼠攀在树干的一面,树干的另一面站着一个人。这个人绕着树跑到树的另一面看松鼠,但是无论他跑得多快,松鼠总会以相同的速度跑到他的反面。人与松鼠之间总是隔着一棵树,人无法看到松鼠。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人是不是在绕着松鼠跑?人的确是绕着树跑,但是松鼠是在树上,那么人是绕着松鼠在跑吗?
在哲学家看来,一旦遇到矛盾,就一定要找出差别。詹姆士找出来了这样一个差别,他认为,究竟人是不是绕着松鼠跑,就要看双方所说的“绕着松鼠跑”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如果“绕着”是从松鼠的北面到东面再到南面、西面,然后又回到北面这样一个循环,显然这个人显然是绕着它跑的,因为这个人相继站在这些方位。相反,如果说先在松鼠的前面,再到它的右面,再到它的后面,再到它的左面,然后回到前面,那么这个人显然并没有绕着这个松鼠跑,因为,松鼠也相对活动,它的肚子总是朝着这个人,背朝着外面。确定了这个差别后,就没有争辩的必要了。
在詹姆士看来,只要理解了“绕着跑”,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作为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士通过这个故事说明,实用主义是解决形而上学的无休止的争论的方法。世界是一还是多?是宿命的还是自由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在形而上学的眼里,这些概念的争论是永无止境的,而实用主义就是要打破这一循环,用实际的效果来解释每一个概念。如果是这个概念而不是那一个概念是真实的,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有什么差别呢?
如果两个概念没有实际性的差别,那么任何一个实际上也都是一样的。既然都一样,那么所有的争论也就都是白费的。所以,遇到争论很激烈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指出双方争论的实际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