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感知
存在即感知只承认自己的感觉,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原则。
——(法国)狄德罗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物质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他的主要观点。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解释说:“我看见这颗樱桃,我触到它,我尝到它……它是实在的。你如果去掉柔软、湿润、红色、涩味等感觉,你就是消灭樱桃……我肯定说,樱桃不外乎是感性的印象或为各种感官所感受的表象的结合。”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人的感觉,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如果没有被感觉到,它们就不存在。
有一次,贝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里散步,这位朋友一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头。朋友对贝克莱说:“我刚才没有注意到这块石头,那么这块被我踢了一脚的石头是否存在呢?”
贝克莱略加思索后说道:“当你的脚感觉到痛了,石头就是存在的;而如果你的脚没有感觉到痛,石头当然就不存在。”
中国明朝的王阳明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人心是整个世界的本原和主宰,天地万物都离不开人,都存在于人的心中。
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同朋友在一个叫南镇的地方游玩,同行中有个朋友指着山中的花树问王阳明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就是说,人没有看到花时,花就不存在;只有当人看到花时,花的颜色才会在人的感觉中显现出来,所以“花不在人的心外”。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针对贝克莱的观点进行了形象而诙谐的反驳。他说:“如果小猫所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是抓自己的眼睛呢?这是因为小猫不愿让自己挨饿。”在它看来,对唯心主义的爱只是痛苦。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把主观唯心主义者比喻为一架“发疯的钢琴”,“以为它是世界上仅有的一架钢琴,宇宙的全部和谐都发生在它身上”。闭上眼睛就否定世界的真实性,这种观点的确有点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