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忘记
我们为什么会忘记1.舌尖现象
仿佛自相矛盾似的,记忆的一个方面存在于遗忘。实际上,要冒着记忆饱和的危险而记住每天所有影响你的信息是毫无意义的。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借助于好的“拐杖”,或者不能同时做几件事情来确保你记忆力处于良好的状态。尽管有时候我们想要记住东西的欲望被我们的潜意识所阻止,但那些被抑制的信息仍然在那儿。
⊙正常遗忘
记住你在上下班或者上下学途中遇到了多少个红灯有什么意义呢?不管怎样,你当然看到并且记住了它们,但是这些信息只是被短暂地使用一下,很快就会被消除。
所谓的正常记忆,是消除了你一天中所接受信息的90%~95%。这种积极的遗忘,通常被叫做选择性记忆,它事实上是保留日常生活中那些重要信息的一种方法。没有它,你的记忆就会达到饱和。
这种积极的限制过程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够回忆起大量的细节。比如,他们会向你描述你们见面时你的发型和衣着等这样微小的细节。这种记忆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只是说明这些人与世界的联系基于视觉印象。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外表上,因此他们不太可能记得其他的信息,诸如谈话的主题,或者关系的性质。
——我们以何种方式遗忘——
当要求一组人记忆一列单词,然后尽可能快地重述出来时,你会发现最前面和最后面的几个单词被记得最好(黑色的曲线)。
但如果30秒后要求被测者倒着复述时,只有优先效应起作用(白色的曲线)。这是因为,刚开始时被测者不断在脑海里重复词汇,并成功地把它们储存在长期记忆中。随着词汇的增多,这一程序就会逐渐中断。不过,在倒着复述时,被测者仍能记住最“前面”的那几个词。
由此可见,优先效应与长期记忆相连,而新近效应与短期记忆相连。
对另一些人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他们忘记了所经历的境遇的自然物质环境,并且被认为是健忘的人!他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可能更多地基于情绪和个人经历,因而对物质的细节不是很感兴趣。
许许多多的因素影响着记忆的作用,而为了提高记忆表现,你必须重视那些与你最有关联的因素,以及为什么有时必须忘记一些事情。遗忘的定义是没有能力回忆、辨认,或者再生产以前学过的东西——换句话说,当有人问你“上星期一你做了什么?”这类事时,你脑子里一片空白。
当人们不得不说“我忘了”时,大多数人会感到非常失落甚至难堪。在你埋怨自己记忆力不好之前,应该先了解几个遗忘的真正原因。
遗忘是正常的——我们实际上不需要记住每件事情。没有遗忘,你的头会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信息而发昏。所以,遗忘实际上对于记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你需要为你想要或需要记住的事情腾出地方来。
我们为什么需要忘记一些事情?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衰退了的记忆。存在于感官记忆库中的信息似乎很快就会衰退。如果它进入了运作记忆——声音或形象记忆库,也许能在那儿呆上30~40秒,然后消失,除非它被有意识地进行了加工(在声音记忆库里,这意味着复述说过的话或读过的东西。在形象记忆库里,意味着这些图像的形象操作)。如果没有被有意识地在短时记忆中进行加工,它就会消失。
(2)干涉。在短时记忆中的内容可能因为新信息的进入干涉而成为牺牲品。例如,你还能清楚地记得5分钟之前在想什么吗?
(3)存储失败。有时记忆没有得到适当或完全地存储,因此就难以从记忆库中再现。这意味着那儿根本就没有记忆,无法再现。如果某个记忆只有片段的存储,同样也很难再现。
⊙舌尖现象
我们通常会有这样恼人的经历,那就是知道的事偏偏记不起来。我们对这种现象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其实这种现象叫做舌尖现象,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认知心理学家们就对这种头脑堵塞或记忆暂时缺失进行了研究。现在已经可以全面揭示这种现象了。主流理论认为,当缺少必要的能使人回想的暗示时,一个词会堵在脑中出不来。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想不起来的词会在几分钟后浮出水面,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这种堵塞没有清除的情况下找到一个新思路,或找到与之相关的东西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如何避免“舌尖”现象——
你应该注意以下情况,以便避免
“舌尖”现象的发生:
精神不集中或被打扰;
焦虑、压力大、性急;
兴奋或者抑郁;
疲劳或者生病;
酗酒或者吸毒;
缺少日常知识的积累;
生活缺少变化;
受时间影响无法进行思考整理。
如果你有上述情况,请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快速记忆你想要记住的事情;
用相关的图像或声音帮助记忆;
放慢节奏,注意休息;
恢复理智,集中精神,排除干扰;
在合适的时间去记忆新的东西;
对于这些遗忘的情形,压力往往是罪魁祸首。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但由于时间紧又必须赶紧往下做,尽管记忆没有恢复,但一个与那个词密切相关的或发音相似的词已经在你脑中形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你找到那个确切的词。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最好想点别的,过一会儿再说。在脑中重组事件顺序、具体情形以及相关概念或按字母表顺序查找可能的联系,这些都可以帮你找到丢失的线索。
另外一种对于舌尖现象的解释是记忆构成出了问题。想想看,要回忆起一本索引缺失或者目录不完全的书中的内容是多么困难。自己的记忆很有可能以一种相似的模式在运转。我们非常清楚我们知道哪些东西,但有时就是想不起来。例如,当我们被问到瑞士的邻国都有哪些时,如果只是用脑子想,很有可能会想不全或者出现错误;但是假如给出一些选项让我们从中做出选择的话,就会立刻给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大脑中的记忆是处在混乱状态的,除非我们很好地理顺这些记忆,做出一些标记,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回忆出自己想知道的事。但当我们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或者在面对一些选择的时候,我们就会给出正确的答案。
在记忆英语单词的时候,我们应该依靠发音、拼写和词义来记忆词汇。想要记起时就可以通过声音、图像以及具体含义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还能有效地降低“话在嘴边说不出”现象的发生频率。例如,最近老是想不起compound(复合物)这个词,于是就在脑海中想象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在做实验,他把两种物质混合到一起,而且想象com-position这个词的发音来帮助记忆,这样就再也不会忘了compound这个词。
2.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曲线
绝大部分人认为:遗忘的过程是缓慢的但是却是必然的;这个过程是持续不间断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就像是一个泄露的容器,慢慢地漏空所学的所有内容。但是,这其实只是人们的一种误解。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50~1909年)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遗忘规律的第1人。在实验中,他以自己为被试验对象,测试自己对于无意义音节的记忆,并且记录不同时间间隔自己所能回忆起的音节数。根据测试的结果,艾宾浩斯绘制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图,真实再现了人脑的遗忘过程。
这条公认的遗忘曲线纠正了我们关于遗忘机理的一贯错误认识。事实上,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而是遵循着一个对数曲线的变化规律,逐渐减慢。最初遗忘得很快,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逐渐减缓。遗忘过程是伴随着学习过程的开始而开始的。几个小时之后,我们能够回想起来的不足百分之七八十。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向我们展示了最初时期的骤降趋势。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通过对经验论关于记忆的区别和本质的研究,发现要记住一系列无联系的音节所需要的曝光量。艾宾浩斯曲线显示(如上图)大部分新信息在1个小时内被遗忘;1个月后,80%被遗忘。遗忘曲线在心情压抑时起伏很大。
艾宾浩斯也提出某些因素能够影响再认和遗忘。例如,记忆方法。当我们记忆一组无意义虚词时,所用的方法和记忆一首诗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记忆材料的性质、记忆者的重视程度,以及学习方法(例如记忆策略的应用、心理表象、联想记忆等等)都会影响信息的再认。
艾宾浩斯还注意到对于一连串的信息,开头和末尾的部分比中间的更容易记忆。这种趋势叫做首位效应和末尾效应,u形的曲线可以很好地说明这种趋势。
艾宾浩斯还发现最大化记忆的最好方法就是定期复习,直到他所说的“过度学习”的时候为止。
想巩固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就要知道该什么时候复习。右面是经过试验认可的复习时间表,它对于学习大多数种类的材料都极为有效。
可以按照上面的“五步法则”来复习这本书中的有些练习。练习本身就是第1次复习,按照前面建议的那样,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回到练习中重新测验自己,以确保这些信息能留在长时记忆中。
3.拒绝进入
⊙影响记忆进入和存储的因素
某些信息根本就没有进入记忆库,它们仅仅成为感觉记忆或工作记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你没有给予它们足够的关注吗——你并没有真正地听进去,没有理解它们,也没有真正留心记住它们?还有可能是你被其他事情分了心,或者认为没必要非要记住它们。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信息是如何进入的,以及什么能影响它是否被适当地存储。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不和谐的噪音、图像、情感,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嘈杂,它们不停地从大脑的感官存储库被搬进运作记忆。就在此时此刻,这个系统正在你的大脑中不停地转动着。你可能正在思考几分钟甚至是几天前发生的某件事情。它从感官注意来到大脑意识——运作记忆。同时,你的注意力正试图帮助你,告诉你把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来。
⊙过滤掉不重要的信息
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不断受到信息的轰炸。你的记忆系统帮助指引哪些对于当前的“思考”目的(你想要得到的)是重要的,比如完成一项指定的任务。它似乎可以处理或过滤外部的信息,以便让你能集中精力,并且拒绝任何被认定是不重要的东西进入记忆。如果没有这些,记忆就会负载过度。
⊙演练以及失败的缘由
我们会在记忆的不同阶段产生遗忘是有具体原因的。过去通常的看法是,某件事情一旦被你反反复复地重复过(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演练),就会被存储在长时记忆里。所以,导致遗忘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信息重复得不够。例如,我们知道,如果你不在运作记忆中对一些事情进行重复或加工,信息就会消失或衰退。如果有人要求你对在小学时看过的一个历史主题谈一下看法,你会感到做这件事情有压力。它可能并不是你长期以来思考的问题,因此它在你的记忆深处。而如果你开始阅读一点有关这个主题的资料,就会发现信息又一点一点地回来了,你的记忆恢复了。某些早期的研究支持这样的看法:如果你要求人们重复一串数字或单词,他们通常会在以后记得起它们。这个方法通常被运用在教育之中,并被称为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学习法。然而,你可能曾经记得反复查找过某个电话号码并拨打过它,但是它从未在你的脑海中留下烙印。有证据证明,简单重复通常并不足以或最有效地使记忆长期保存。
在这幅图像中,你可能看到一个少女,或者是一个老妇人,却很少可能同时看到两个人,但是通过不断演练,你就可以做到。这种发生在两个图像之间的转换活动发生在视觉皮质。
维护性演练使东西保留在运作记忆中,而编码性演练则使之从运作记忆进入长期存储。两者之间现在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这意味着遗忘可能是因为相信自己的重复已经足够了,而不再需要其他附加的策略。
⊙缺乏联想
长时记忆的工作就是把一件件有意义的信息存储在一起,并使它们与相关的方面相连。虽然大多数存储在我们长时记忆中的东西本来就是有组织的,但我们有时仍需要稍微花些功夫有意地创造联系。所以,当某人说他已经忘记了某事时,可能意味着信息只有部分被存储起来或者没有被归类到正确的地方,仍然在标为“杂项”的区域。如果信息没有得到适当的存储,就会衰退。
⊙缺乏理解
要牢记信息,就必须理解它并让它具有意义。研究者曾经对11岁的孩子做过一个研究,要求他们记住一段写飞镖的短文。其中一组比另一组记得快得多。当调查员问他们是怎么做的时,许多孩子回答说他们自动地对短文提些问题(飞镖是用来干什么的?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哪儿来的等等)。记得不太好的那些孩子就没有问这些问题。那些问问题的孩子让他们的联想有了意义,因而也就把这个信息记得更好。他们把新信息同已经在记忆中的东西联系起来了。
4.拒绝访问
⊙影响再现的因素
当你访问记忆时,你并不是简单地重放一盘磁带。实际上,你是在重新创造一段经历、重写一个剧本。那么,是什么在影响再现呢?这个让人感兴趣的答案就是——任何事情。在信息进入存储的路途中,一直有东西影响着再现的发生与否。
⊙加工的深度和广度
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信息的首次加工越精细越好,这样就越不容易被遗忘。注意,在前面的学校案例中,那些真正记忆力好的人并不只问“飞镖是什么”,而且进行了想象——它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他们在加工时不但把它当做是一幅视觉的图像,而且是一套有意义的词语,甚至可能还有一首打油诗:“小小飞镖头尖尖,孔雀衣服穿上边。”这使得信息能高度地在再现时被访问,因为它已经有了深度和广度。
如果几个星期后有人要求孩子们回忆这些图片,其中的一些人可能仍然能记得很清楚——只要他们用好的深度和广度对它进行了正确的编码。但他们可能不如亲眼看见的那天记得清楚,并且不得不猜一下是美丽的孔雀、彩色羽毛,还是飞镖。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甚至是长时记忆也会被淡忘,并且不容易再现。
⊙识别与回忆
有些种类的记忆比其他记忆保存得更稳定。识别性记忆能识别你以前看到过的东西,并且可能十分可靠,而回忆性记忆可能就不行。如果你看着一张学校的毕业照,你可能认得许多张脸,但发现难以再现任何姓名。然而,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人的名字,你可能就能记得起他姓什么。
⊙干扰
同编码一样,再现也会受到干扰的影响。想象一下看完一串词语后紧接着再看另一串词语。如果在第2天要你回忆第1串词语,你可能会把第2串中的几个词也说进去,因为第2串干扰了你对第1串的记忆。非常类似的信息可能比有着明显区别的信息更容易混淆。
⊙上下联系和暗示
影响记忆再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上下联系。很可能有许多暗示在一个环境中丢失了,却又在另一个环境中出现。大多数人知道环境的上下联系:如果你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中看见你认识的某个人,你可能会知道你认识他却又想不起他是谁。一些研究显示,被要求在有着明显香味(例如肉桂)的房间里学习有关信息的人,在有着同样香味的房间里考试时记忆力更好。
另有研究显示,如果某个记忆测试有特定的上下联系,信息在这个特定的上下联系下被回忆起来就要容易得多。这就是当我们为了某事走进一个房间却又想不起究竟要干什么时,再回到开始的地方通常又能记起来的原因。
还有内部暗示。想象一下你喝了几杯酒并和某人聊了一些有趣的话题。你可能还记得聊过天,但可能已经记不完整聊天的所有内容。当你下一次和同一个人喝酒时,可能会回忆起更多你们所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