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奇用兵、以少败众”
“以奇用兵、以少败众”——李光弼
李光弼,“安史之乱”的唐朝将领,契丹族人。公元756年初,李光弼出任河东节度副使,和郭子仪一起投身到平定“安史之乱”的战斗当中。李光弼在战斗中领兵占据常山、九门、赵郡等地。然后在河北常山与郭子仪的军队会师。两军联合后在嘉山攻破了史思明的军队,迫使处在河北地区的数十个地方的叛军归顺大唐。
至德二年也就是公元757年春,李光弼率领军队留守唐北都,奉命坚守太原,并大败史思明等部的围攻。这之后,潼关在安禄山部将的攻击下沦陷,李光弼部队无奈撤军返回太原,西入井陉,史思明则趁机再次夺回河北全境,并企图率10万大军进攻太原以夺取河东地区。而此时李光弼所部的精兵都已经被调往了朔方,使得太原所剩的兵力不及万人,敌我相差悬殊,诸将惶惶不安。而李光弼则根据判断,主张在城外挖掘壕沟,待史思明大军攻打太原之时,他命令将士们用预先准备好的土坯修筑营垒,补救破损的地方。在史思明派人去山东取攻城所用的器械的途中,李光弼派兵进行拦截并将其全部歼灭。
在李光弼的顽强抵抗下,史思明经过数月仍然围攻太原无果,于是便派出精兵向城南进攻,自己则率兵转攻城北,而后又攻城东,企图在几次尝试下找到唐军的防守漏洞。然而李光弼并没有让敌军得逞,而是用严整的治军方式和毫无懈怠的巡逻使得守军的防守之势无懈可击。同时还通过所挖的地下通道给叛军以出其不意的突然袭击,并在城上安装可以发射巨石的大炮向敌军发起攻击,打得叛军上下胆战心惊,惶恐不安,被迫连连后退,但围困却愈加严密。为了打破叛军的严密围困,他以诈降为由,表面上出城投降,暗地里则派人继续将地道一直挖到叛军的军营之下。诈降当日,他令敌营下地道中埋伏的士兵向叛军发起突然袭击,造成敌军于慌乱中损失千余人。唐军则趁机发起猛攻,一举歼灭叛军万余人。
太原之战的同时,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将其父杀害并夺取了帝位,下令史思明回到范阳把守,将蔡希德等人留在太原继续围困。二月份,李光弼率军再度出击,终于打破蔡希德大军。一方面守住了太原,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唐军左翼的安全。
公元759年7月,李光弼出任天下兵副元帅。这时,史思明闪电出兵,将其逼至洛阳,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李光弼不得不弃洛阳退守河阳。不过,他此退并非没有目的,而是转而包围叛军侧翼部队,随后抓住时机果断出击,成功大败叛军进攻并歼敌2万人。此后,李光弼又多次出兵对抗叛军,在复任河南诸道副元帅时反攻叛军并成功收复洛阳。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李光弼因为皇帝对他不信任,抑郁而死。李光弼作为一名军事家以防御守城为特长,他用兵灵活多变,并且军纪严明,深得百姓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