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龙城的“飞将军”

      龙城的“飞将军”——李广
    在中国历史上,李广无疑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让后世人发出无数的慨叹。他自“结发”起参加了无数次与匈奴的交战,使得匈奴听说只要李广驻守或参战,顿觉寒意,这等威风无人可比。可他迟迟没有被封侯。和李广出身相同的从弟李蔡文帝时同为中郎,景帝时一同抗击匈奴,被封乐安侯,官至丞相。李广之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随霍去病打仗,军功卓越,赐爵关内侯。甚至李广的部属军吏也有不少以军功封侯。偏偏李广戎马一生,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
    李广难封的时代,正是西汉国防战略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汉武帝登基后,变以往的“无为而治”为“积极有为”,一下子改变了汉高祖以来对匈奴的策略,主动出击。而李广以前抵御时代形成的战术就不实用了。尽管李广在担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太守时期,击退匈奴无数,以奋战而闻名天下。他也曾与百人深陷匈奴大军之中,从容应对,以智令匈奴不敢袭击他的军队,这份胆识,一直为后人所称颂。而在武帝运用骑兵集团纵深突袭的时候,不免显得“江郎才尽”,无法承担统率汉军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任。武帝自然也想培养自己的亲信,恰巧新将卫青、霍去病都是“皇亲国戚”,便纷纷得宠,这便注定李广要退出战场舞台。
    李广射石图 清 任颐
    唐代诗人卢纶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即讲李广射石这件事,极力称赞李将军的高超箭术和神勇。
    李广上了年纪,已经不讨武帝的欢喜,而他似乎又很倒霉,以往他虽然常常能迫追匈奴,却从没有取上将首级的战功,时不时地还输那么几仗。这让汉武帝对他更不放心,便安排他到大将军卫青手下做偏将。这一点让李广久久不能释怀,在后来的战斗中就出现不听指挥的现象,单独行动。谁知天公不作美,军队没有向导,竟然迷路了,偌大个军队在沙漠里绕来绕去,结果落在卫青之后,未能与匈奴作战,不幸令单于脱逃。等到他带军回营,卫青立刻派人责令李广幕府的人员前去受审对质。李广到了卫青幕府前,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打过大小70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60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拔刀自刎。
    一代名将就此归为尘土,呜呼哀哉。他一生为汉廷效力,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确实让人悲叹。王维为其抱不平:“卫青不败乃天幸,李广无封缘数奇。”但是说的有些脱离事实了。李广曾先后5次率精兵参加反击匈奴的作战,应该说杀敌立功、晋爵封侯的机遇多多,可是他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损兵折将,根本没有表现出“飞将军”的风采。他在战斗过程中,虽然勇猛,却明显疏于战略战役指挥上的大智大勇,尤其不善于指挥大规模骑兵集团远程奔袭、机动作战,而这一点正是他的致命弱点。
    李广爱兵如子、身先士卒早已闻名。他的确是个好人,他“宽缓不苛”使得军人们甘愿为他牺牲。但他在治军上放任自流,不讲求以法治军、严格管理。行军打仗时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势;靠近水丰草茂的地方驻扎军队,停宿的地方人人都感到便利;晚上也不打更自卫,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如果不是他在远地布置哨兵,早就遭到偷袭了。孙子说“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李广违背了这一治军的基本原则,无怪乎劳而无功、际遇坎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