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战争: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楚汉战争: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楚汉一战持续了5年之久,最终以市井出身的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刘邦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统一王朝。其实,刘邦的胜利并非偶然,作为一个君王,最重要的不是他自身有多少雄才大略,而是懂得善用人才。知人善用,何愁天下不到手。纵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有一身能耐,却有一范增不能用,以至于最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
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在这一战里,各自施展战术,斗得不可开交。这5年里,除了南越王等少数几个诸侯保持中立外,其他大部分的诸侯都或多或少地被牵扯进了这场楚汉之争中。楚汉交锋,大小战役无数次,比较出名的有彭城之战、成皋争夺战、京索之战、垓下之战、固陵之战等,在众多战役中,对刘邦最后的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暗度陈仓这一战。
栈道遗址
公元前206年,韩信率汉军东征。当时,汉中入关的栈道已被烧毁,不能行军,张良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计,遂得关中。
当时,楚怀王与天下人约定:谁最先领军进入关中,谁就是关中之王。然而项羽延误了进关中的时机,这不是他疏忽大意,而是因为与秦军破釜沉舟一战损耗了太多的兵力,导致最后被刘邦抢了先。刘邦是识时务的俊杰,在不利的情势下施展浑身解数,既表忠心又收买人,最终在鸿门宴逃过一劫。
项羽是个出色的将军,却不是个合格的君王。
在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统辖梁、楚九郡,放弃了对关中要地的掌控。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中王,巴、蜀、汉三地为他所有。同时又封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项羽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困住刘邦,将他牢牢地控制在“三秦”之中。项羽的封地行为最后事与愿违,反倒是让各路诸侯感到了不满,引起了土地纠纷。
刘邦麾下谋士不少,经常为他出谋划策。他礼遇下属,愿意接纳他人意见,这也是他能成就大业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刘邦刚进关中之时,看到金碧辉煌、华丽壮观的宫殿后沾沾自喜,以关中王自居,不愿意离开。樊哙和张良都来进谏,劝诫刘邦说天下没有平定,这时不能做出头鸟。刘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退军灞上。这时他被封为汉中王,非常不满,不愿意前行,还想要以微薄的兵力以卵击石。这时候萧何认为,汉中虽然有点偏,但是地形非常好,以它为根据地夺取天下是可行的。萧何极力劝刘邦先忍辱负重,暂时屈就汉中这块小地方。刘邦采纳了这个意见,暂且隐忍不发,来到汉中,开始暗自制定谋取天下的策略,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并且大量招贤纳士,伺机而动。
刘邦在去汉中的途中,发现到处是高山,悬崖峭壁之上只有栈道高高架起,再无他物。行人除了栈道,也没有其他路径入蜀。待汉军过后,他就让人烧毁了所经过的栈道,这样做既可以表示自己没有东向的意图,麻痹项羽对自己的警惕之心,还可以防止他人偷袭,一举两得。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齐国贵族田荣没有得到封地,就率先反对齐王田都,挑起了诸侯不满封地的纠纷。诸侯纷纷出手,一时局势大乱。就在项羽发动主力出兵定齐时,刘邦趁机出兵定三秦,利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趁其不备,迅速挥师东进。
楚汉相争示意图
当时刘邦听取了下属的进言,认为跟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硬碰硬讨不到什么便宜,就干脆来个声东击西,正面迷惑,侧面攻击,这样才能出奇制胜,取得奇效。
刘邦从地势险要的陈仓发兵,他先是明修栈道,让所有人都以为他想向东面发兵,从而很好地避开了雍王章邯。当时的栈道已经被焚毁得不成样子,刘邦命令樊哙一个月内修好栈道,这让别人更加确信刘邦是想从东面出兵。
谁知,在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悄然无声地带领部队翻山越岭向陈仓发起了攻击。这一仗打得守备陈仓的雍王章邯措手不及,仓皇而逃。最终刘邦突破了“三秦”的包围。
项羽得知刘邦兼并了三秦,非常生气,想要率兵攻击汉军。张良却来书信说,刘邦只是为了完成当年楚怀王定下的谁先入关中谁为关中王的约定,并没有继续东进的意图。同时又将齐国打算联合赵国来消灭楚国的书信呈上。
张良的信让“明烧栈道”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把项羽的注意力转移了。项羽无暇他顾,只能带领主力继续平定齐国,放松了关中的防范。这为刘邦养精蓄锐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间,也为日后东进获得了重要的保证。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默契配合,谱写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刘邦也因此依据关中,站稳了脚跟。此后就是他和项羽逐鹿天下的精彩演出,经过相持几年的对抗后,刘邦最终获得胜利,开创了一统天下的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