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服:中国古代军服
战服:中国古代军服战服,也称“戎衣”“战袍”“戎装”等,是中国古代对军人作战时所着服装的称谓。
其实,在秦始皇以前的奴隶社会盔甲就有了雏形,多用兽皮、兽筋、藤条等物编制而成,但是防护效果很差。
战国时赵国赵武灵王时期,盔甲正式作为中国古代军队装备的战服被使用。春秋战国时,赵国在与北方匈奴交战时,经常失败。赵武灵王继位后,认真研究了这其中的原因,他认为赵国兵败并非国衰民弱,而是在战法和战服上不如匈奴。匈奴将士,腰系皮带,脚蹬皮靴,身着窄袖短袍,既便于骑射,又能御寒,十分灵活。而赵军是以步兵和战车为主,衣服拖拖沓沓,宽袍长带,战斗力很难得到发挥。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图
至此,赵武灵王开始着手于军服的改造。在公元前307年,他上早朝的时候穿了一身胡服,满朝文武见状无不惊叹,赵武灵王说:赵国的军队从今天起全部改穿胡服。这时候有些朝中老臣认为这是在破坏中原的文化,有失尊严。赵武灵王下朝之后找到各位老臣挨个向他们解释清楚,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此后在抗击匈奴的斗争中,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幅度提高,北驱匈奴,西抗强秦,东伐齐燕,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