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
思念
文/张琪敏 尚扬 尚予
1
企求极高的心,总是要求完整,要求纯洁,乃至要求到这样的程度,宁可破坏或放弃。
亲爱的萌萌走了,她和我们已是天人永隔,此刻写下这样的文字,止不住心中作痛。
她走了,想她,又捧起她的书来读。《断裂的声音》过去读过,那是和她两三天就可以见到的时候,就像是聊天,聊不完可以下次再聊,没去深想这些文字背后还有的许多东西。当我现在重新翻开《断裂的声音》,我抄录在这篇文章开头的那句话从书里面跳了出来,我的心怦然不止。1988年年初的那个冬天,39岁的萌萌便写出了她的宿命,她早已写在了书里,可是我们浑然不觉得。萌萌是绝顶聪明、悟性极高、感觉极好的人,在下面的文字里,她把那些让她带着这种宿命前行的种种感觉、她未来生命踪迹中的基本问题和归宿,已然描述得如此准确:
因为事实上,这种几乎绝对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许它作为高悬的目的对人生有无限希望的意义,但它实际上仅是一个观念,因而只具有观念的意义而已。在事实的世界中,在每一件事的具体处理上,当这种观念的意义一旦被当作现实的尺度时,错位和失误简直不可避免,于是任何微小的差错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哪怕一点小小的差错也会破坏了纯洁的完整的要求。这差错是不能容忍的。它愈是微小愈是不能容忍。它必然造成强烈的惋惜和悔恨。这强烈的惋惜和悔恨同时就会强烈地夸大小小的差错而造成更加强烈的惋惜和悔恨。这是一种迅速扩展的恶性循环。
因而纯洁完整已经成了无法承受的负担。不破坏它不能维持,然而破坏了它同样也不能维持。这就是我生存的困境。
《断裂的声音》第一章是“女人”,眼睛在这些文字上,心里在想着与这些文字对应的她生前的种种,一个活生生的萌萌重现在我的眼前,以我对她的了解,我相信,这开篇第一章,应是她最想说的话,最希望的心的宣示和表达,也最能表达她。萌萌以哲学家的思辨,一直卓有成效地探索时间、空间、生命和终极价值,这需要她付出恒定的心智和恒定的情绪,而同时,她作为一位充满了诗性情绪的美学家和杰出的诗人,她又突出地敏锐、多愁善感和可爱的情绪化,这在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人身上同时兼有的少有的才华和特质,既在她身上迸发出在我们这个时代十分耀眼的光芒,同时也过早地灼烧了她自己。少有人能如她那样的坚强、果敢和担当,但作为一个可爱的女人,她有时又如一个孩子般的脆弱和焦虑,她高尚、纯正、清澈,时时执着地追求完美,这也过早地耗损了她自己。
2
自得知萌萌罹患重病的那一刻起,我们一家人与那些深深地爱着萌萌的亲人和许许多多的朋友一样陷入了巨大的忧伤,我们时刻在心里祝祷她病情尽快好转,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们企盼着奇迹在她身上发生,大家只有一个念头:我们不能没有萌萌。
十几年前在武汉的日子尽管沉闷而且艰难,但却因为有了萌萌,这段时光成为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有那么多充满理想主义的激情,愉快的交流,伴随着这一批人的不断形成的日渐扩大的影响,因了事业和学识所结成的友谊,令人难以忘怀。当然那些时日有着许多至今想起来仍令人难忘的趣事。萌萌以她的包容、热情、慷慨和优秀聪慧女人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成为许多学者朋友聚会的召集人和中心。我们这些“家属”、孩子们也都无不真心地喜爱她,习惯性地“服从”于她常常是“强制”性的“号令”。朋友们一致同意将“闹药”这一昵号送给萌萌,“闹药”一词在武汉的俚语中,是代称那个大家都非常喜欢、不可缺少的给大家带来欢乐的人。记得那是1987年的一天,尚扬病了,正发着烧,走路呈晃悠状。恰“闹药”萌萌的召集令来了,不由分说,不能请假,我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尚扬本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精神,歪歪倒倒地骑着自行车前往徐家棚——萌萌萧帆的家——我们大家的中心赴会。
萌萌、萧帆夫妇与我是同龄人,我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高中同学中有好几位都是萧帆的初中同学,他们以很了解的口气称萧帆为“萧铁人”(想来肯定是有许多事迹的),并且也都知道萌萌。说到这里我想记下尚扬有关他们的一段话:在大家心中,萌萌是很娇弱的,但她身上却有着常人身上难以见到的坚毅和承受力。听萌萌自己说过她小时候撒起娇来可以坐在地上哭个不停,这时人们完全看不出还有另一个萌萌。“文革”期间仅十几岁的她被以一种更加严厉的方式下放到湖北与河南、陕西三省交界的大山中去劳动,那个地方叫陨阳县南化塘。1958年“大跃进”时,尚扬是湖北艺术学院附中的学生,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几人的小分队去那里劳动和社会实践,南化塘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尚扬至今记忆深切。然而作为一个孱弱的女中学生,萌萌却在这个地方长期地艰苦劳动生活,耗费掉自己青春中最美好的时光。难以想象她要挑130斤的草头,要历经各式各样想象不到的来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无情磨砺。那时萧帆和她分别在两个路程很远的山村里,一年到头,他们是没有时间在白天见面的。在大强度地劳动了一整天后,晚上他们从各自所住的山村出发在险峻黝黑的山路里独自走上几十里路,然后在中间的某个地方会合见上一面,那时他们谈得最多的并不是自己的处境和艰难,而是中国人的命运、中国社会的前途。然后又各自翻山越岭回去,迎接第二天艰苦的劳作。所幸残酷的生活和劳动没有压垮她,培养了日后她所展现出的坚强意志和品质,以及对中国农村、农民、人的命运的深刻思考。
3
萌萌生性重情,并乐于帮助身边的朋友,谁有什么难事她一旦得知都会放到心里竭力相助。1993年初临近春节,我母亲不幸中风,尚扬时在香港,那时的我真是内外交困,身心俱疲。萌萌听说后,很快给我请了个很不错的小保姆来医院帮着换手照看母亲,甚至还替我付了小保姆一个月的工资。此举那时对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过后我常常想到此事,感念萌萌的友情,也体会到萌萌的能干、细致和做事有主见、敢担当的性格。
以前与朋友们说到萌萌,总忍不住要说到她单纯可笑令人无奈的一些事。1989年秋,尚扬处在一个特殊的困境之中,有关部门还宣布了几条所谓的“不准”施以管束。但尚扬并不理会,在管束宣布的当天就去了景德镇,几天后回学校来打算不出家门,让那些人找不到自己,无从管束。当晚,志扬和萌萌得知尚扬回来了,晚上十一点半钟悄悄到半亩园我们住的六楼家里来看他。好朋友见面高兴极了,大家一直聊到深夜三点。开门送客前尚扬反复叮嘱:跟来的时候一样,下楼时别出声!一定不能让楼下住的“克格勃”察觉出来自己是在家里。不料一出门,萌萌便一如往常,热情地大声道别:“尚扬再见!张琪敏再见!”那清脆的声音在深夜静寂的楼道里响亮得令人吃惊,我们急忙做出捂嘴状示意安静。见到我们的手势,萌萌明白出错了,于是快速反应迅疾做出更令人吃惊的补救措施,但那完全是以宣告为目的的大声叫喊:“张琪敏!尚扬不在!尚扬不在家里!”声音响亮、逻辑混乱、可笑至极,简直无异“此地无银三百两”!我们瞠目相视继而赶忙捂住自己的嘴以免爆出笑声来,尚扬则一脸无奈地苦笑,明白得“后果自负”了。果然第二天他只好乖乖地在学校里出现,去面对那些不愿见的人和事。唉,怎么办,这也就是萌萌!
我喜欢萌萌。
萌萌是个优雅而美丽的女人,在朋友们面前她是活泼热情而放松的。记得有一次她跳起维吾尔族舞来,充满激情而且专业,颇有舞蹈功底。见到她时,我常常不禁会去欣赏她脸部精美的轮廓和整个人优雅的体态,有时我不禁感慨,美的、好的女人已经是人世间的珍宝尤物了,而当上帝把高尚、智慧、学识、慷慨、热情、美丽、优雅这么多的好品性积聚在一个女人身上时,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萌萌热爱生活,也极爱美,喜欢漂亮的服装(在女友们面前试穿新买的漂亮服装时的兴奋表情完全与小女孩无异)、饰物,日常用品也都十分讲究品位。记得女儿半大的时候,我常常纳闷在家里镜子的某个高度不知为何总有密密麻麻的印迹,擦去以后一日半会儿又有了。与尚扬简短讨论后终于明白是女儿趴得很近照镜子“照”出来的。于是拣一个机会,尚扬讪笑着提醒她:“尚予呀,莫把镜子照破了哟!”萌萌的爱美虽不是这种幼稚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一样的。1997年8月,我们迁居北京的第三天,东西还不是很多,房间里还显得空荡。萌萌兴冲冲地来了,我们把当时准备给尚扬当画室用的最大的房作为萌萌的房间,把我们的“挎包女郎”(萌萌的另一昵称)请进去休息。因怕影响我们,她关上门足足地在里面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多半是通知各方朋友联络见面),待门再被打开时,我们见到的情景叫人惊讶,萌萌不是在兴奋而紧张地打电话吗?那怎么房间里居然会一下子整个地到处都是她从包里掏出的衣物、书籍,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化妆品、小玩意和其他一些小东西呢?所有的平面都被这些东西占满了,几乎没有可以插脚的地方!
4
……
我时常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对萌萌的思念中,我本能地自私地只允许在脑中留下她病前的种种形象,而顽固地一厢情愿地拒绝接受其他的一切信息。对她的离去尽管心里说不出的长久的隐痛与怅然,但我不愿去想她的离去。萌萌是我的同龄朋友,我仍会经常与她对话并想到她。前一日,忽在小镜子里见到额头、两鬓竟长出许许多多的华发,不禁有悟:萌萌呀,你该不会是因为爱美爱俏,故而匆匆离去的吧?难道你自己忘了你曾经说过的,待我们都老了时,一定要大家都聚在一起安享晚年。我和尚扬心里面是指望着这一天的呀!许多的朋友也是指望着这一天的呀!我们怎么能没有你呢……
2006年9月2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