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求职者自述

      求职者自述
    我怀揣三类本科会计专业的文凭求职时,跟大多数校友一样,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得很低。我想我的优势实在有限,但我又很清楚是什么:我的会计专业很实用;我又比同龄人更务实一些,不会挑三拣四。
    巧妙应对
    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开始大量向各银行、保险公司及一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投寄简历。不能说这种“海投”有多成功,但我起码在最初阶段得到一次面试机会。那是一家市属法律机构,属于政府部门,在职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应该说竞争者云集,我原以为自己从一面就会被pk下来,没想到竟顺利经过一面、笔试,直到终面。当时应聘者除我之外仅剩一位毕业于著名法律院校的女生。我并没多想,一心只想有多远走多远,即使失败也值这一回了。
    面试官是这家机构的“二把手”,当我和那位“强大”的竞争者一起被叫进面试室时,我甚至都忘了紧张。面试官显得很老到,并没问“面经”中常见的问题,而是直接问我们做过什么相关业务?说完,抬眼望了望我俩。我下意识清了清嗓子,准备首先发言。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面试,在这之前我也没参加过学校的面试辅导,但潜意识里认为,在面试官面前,应该表现得主动积极一些。于是我开始述说自己这四年来马不停蹄的实习经历。这可以说是我不多的求职“撒手锏”。我从大一就开始实习,几乎不错过每一个寒暑假,从肯德基、麦当劳收银员到保险公司客服人员、银行信用卡中心销售助理、证券公司第三方存管办事人员我都做过,即使只做了三天,我也把它当成一种宝贵的实践经验加以介绍。
    等我叙述完自己的经历,面试官显得很平静,看不出他是否满意,只是继续追问:“那你在某某行业有什么资源吗?”我一听,就懵了。原来只是在“面经”里看过三言两语,说有的公司很直接问应聘者有无社会资源,当时还觉惊奇,没想到现实更令人惊叹。我准备过的“台词”包括应对很多棘手问题:比如怎样回答面试官对于自己学校的质疑,怎样应对作为女生如何处理未来婚育问题等,但我单单没想过面试官能当众问我社会资源情况。我只好实事求是道:“这个领域暂时没有。但我想今后会努力发展这方面资源的。”面试官紧跟道:“你家人都在外地,怎么努力也努力不来在京资源吧?”还没容我回应,他又去问另外那个女生同样的问题,那女生如数家珍一样把资源情况一一倒出,面试官显得很满意。在我走出这间面试室时,便基本确定了自己的结果:我输在了社会资源上。
    对于这次面试,我心里一直耿耿于怀,就像我当初考到这所学校时的心情,甚至比那次还委屈一些。四年前,在我即将高考时成功落户北京,不过高中还是在山东老家读完的,当我一人从山东跑到北京的考点参加高考时,因身体不适,加之对语文作文题的北京方言不太熟识,导致一系列考试发挥失常。如此情况下,我只有“屈尊”上了三类本科。不是说这所学校不好,是现实社会太过看重学校名气。我承认我的确比不过清华北大的优秀学子,但我没有一天不在努力提高自己,因此那家法律机构给我终面机会时,我一点不讶异,我觉得我的表现值得他们尊重。可我怎么能输在资源问题上?这种几近于“潜规则”的提问怎么能出现在堂堂政府部门的面试现场?
    回到家我考虑良久,虽然这是一次十分不愉快的经历,但这也是社会现实。如果我一味抱怨下去,就像我上大学之初的自怨自艾,那只有死路一条。
    很快我就跳出这次面试阴影,但也从中吸取了不少教训,最深刻教训就是,我不再天真地以为面试官的问题都是冠冕堂皇的,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用人单位招录应届生会更看重其个人价值,这不光包括其自身素养,更有为单位创造价值的潜能。因此,“你有无社会资源”很可能就是目前职场面试常见问题。而我能做的就是更巧妙地回答这样的提问。
    不久,我又接到一家保险公司的面试,他们的面试官的确也问了我同样的问题,和上次不同,我这次做了预先准备,便答道:“我家人现在北京做生意,生意客户基本上是年薪50万元以上的新富阶层,我想他们会成为贵公司的潜在客户。”其实我姐姐的公司才开业不到一年,尚处于朝不保夕的创业时期,但我必须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包装”的资源为自己赢得筹码。
    果不其然,这一招很见效,面试官随即追问我家人的生意是什么,主要客户有多少,我也都一一作答,当然答案中带着一些水分,但我不觉这是说谎,谁能说我姐姐的公司明年就不是前途一片光明?
    后来这家保险公司给了我offer,只是我同时又得到两家银行的面试通知,便放弃了保险公司的机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家保险公司要求我先从基层做起,而这基层工作是属于编外的代理人。我不能接受,便主动放弃了。
    张弛有度
    我在两家银行的面试感触颇多。两家都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只不过规模上有区别。较大的这家银行明文公示招收本科生为柜员。我当时是从同学那里得知招聘信息的。那时全班同学几乎都在网上投了简历,得到回应者寥寥。我也没得到回应。可想了想,既然有人得到回应,我也不比他们差,为什么不自己争取一下机会呢?
    于是那天听说同学去一所大学参加这个银行的一面时,我便跟了过去。从未见过那么大的招聘场面,近千人挤在某校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区里等待面试,我最多只见过两三百人的面试,刚看到那场面,我就想打退堂鼓了,心里战战兢兢的。但转念又想,既来之则安之,于是我鼓足勇气走到负责接待应聘者的工作人员面前,颇为自信地说:“我是某校会计系应届毕业生,我很想到贵行工作,可惜没收到贵行的面试通知,能给我一次机会吗?”
    那工作人员是位年轻女孩,跟我年龄相仿,看样子也就刚毕业一两年,不知她是出于同情还是为我的勇气所感动,她笑了笑,对我说:“我帮你问问吧,今天人挺多的,面试官不一定有时间。”
    “没关系,我等多久都可以。”我坚决地说。
    工作人员点点头,竟真的进了面试室。我等了快一个下午,才见那女孩走过来对我说:“同学,你被安排在一号面试室的最后五人,一会我叫号时,你就过来。”我喜出望外地点点头,冥冥中感觉离成功并不远了。
    快到下午六点时,我才跟着最后四名同学一起进了面试室。还没容我坐定,一位面试官便问:“你就是自己带着简历主动找上门的黄同学?”
    我愕然,并很快点点头,又站起身道:“是的,给各位添麻烦了。”
    “介绍一下你自己吧!”面试官又道。
    于是我这个贸然闯入者一下享受到“升舱”待遇,得以首先发言。我讲了很多,从我的高考经历到我对这家银行的欣赏,当然更重要的是我的实习经历与对柜员工作的理解。其实那次面试每个人仅限一分钟时间做自我介绍,但那天我觉自己至少用了五分钟。“一切皆有可能”,我相信这也是面试现场的“潜规则”之一。
    一个星期之后,我如愿得到笔试通知,并在春节前参加了这所银行的“终面”。可我没有想到自己会输在“终面”上。
    走入这家银行时,我还是自信满满的,虽然那天来的大部分是一流名校生,可我自觉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历,谈吐交流也不错,再说他们招的是柜员,又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职位,像我这样的就是刚刚好。
    我抽到小组面试,两人一组,同组的我记得是来自人大金融系的一名外地女生。当时我并没有什么自卑,进入面试室时,看到不少面试官都参与过一面,更放松下来。面试环节也跟一面有些雷同,让两人交流一下情况,再各自介绍对方。之后,面试官再逐一提问。这时我发现跟一面时各位考官纷纷对我表示出极高兴趣不同,几位面试官不约而同向人大女生提问,包括她所学专业,实习情况,对这家银行有何观感等。却没一人问我问题。大概又是自卑心理开始作祟,我有些发急了。要知道这种面试最多不过十分钟时间,可十分钟眼看就过去了,他们还在跟那人大女生探讨支行开到校园里的可行性,我简直如坐针毡。直到人大女生回答完,几位面试官便没了话,主考官朝我们点点头,道:“谢谢各位,可以走了。”我悻悻然站起身,那时我知道失落的神情已禁不住挂在脸上,“难道都不给我一个说话的机会?”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又开始抱怨。这么想着,快走出门时,我见人大女生先行一步,便猛一转身走回面试桌前,朝各位考官深鞠一躬道:“耽误大家一点时间,我真的是很想加入贵行,虽然我知道我的学校比较差,跟人大没法比,但我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而且我当初是因高考发挥失常才不得不读了某校,请各位相信我的实力。”
    “我们并没觉得某校差啊,你为什么这样评价你的母校?”主面试官打断我的话,问道。
    “我只是觉得社会上的评价不高,而且它肯定跟人大比不了。”我嗫嚅道,说真的,人家这么一问,我的确觉得自己对母校发表如此观感有些过分了。
    “你不用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作为银行从业者,你知道最重要是什么吗?”主面试官又问。
    “应该是细心、认真吧?”我回答。
    “不只这些,最重要是你要热爱你所在的银行。同样,你也应该热爱自己的学校。因为它培养了你。好了,你先回去吧。”主考官这席话一出口,我的心就凉了半截,感觉自己一时冲动的表现反而触了行业大忌——缺乏对企业的认同与归属感。
    果然不出我所料,我一直没等到这家银行的offer。我想,是那天自己的“多嘴”断送了我的前程。还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很快我又得到另一家规模较小的银行面试通知。“吃一堑,长一智”都是从血的教训里得出来的。这次我变乖了,没再敢当着面试官大吐对自己学校的不满,更不再“多嘴”表现自己,只是一五一十陈述自己在银行业的实习经历和自己对于会计专业的认知。那次终面刚结束,我就预感可以拿到这家银行的offer,因为我做到了脚踏实地和适度表现。
    如今我已在这家银行实习近三个月,工作很辛苦,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因为我家离银行很远,往返路途不得不花费近四个小时。我想两年后我会离开这个岗位的,因为我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理财规划师,我现在已开始为之而努力,而柜员岗的工作又是我进入银行业的必经之途,我要做好它。放眼全国应届生就业市场,像我这样的虽谈不上多么成功,但起码在做一份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工作,我感到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