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见招拆招镇定对
可秋烟离再次打碎了他的如意算盘。
她不仅没有露出他期待中那种慌张无措的表情,反而极为平和地展颜,如画眉眼攒出一丝笑:“丞相大人别急,可否容我问这位蔡大人两个问题?”
莫丞相被她笑得心里发毛,却不信她在眼前这种形势仍能力挽狂澜,便说了声“当然可以”自由她去了。
但是显然,他再次低估了秋烟离。
只见她闲庭信步地踱到那位蔡大人旁边,微微上挑的眼角风情万种,声音也放得柔柔的:“蔡大人说皇后娘娘昏厥前亲自指认北离便是那下毒之人,敢问大人是否还记得,皇后娘娘当时是如何指认的?”
蔡大人连回想都不曾,斩钉截铁地回答:“微臣当然记得。皇后娘娘当时指着北离公主,说了声‘你’,言语中颇有惊愕之意。”
这番解释还真应了那句话,叫做“人生如戏”。
那些烂俗的戏段子里不都是这样演得吗?
主角心地慈善,却被信任之人背叛,临死前顿明真相,痛心疾首,为加重这种痛心疾首,往往都会在退场前说个“你”字,且要将其中的绝望、懊悔,不甘以及痛彻心扉种种情绪都融在这一个“你”字里,方称得上是一出好戏。
按照唱本里的安排,他所说一切确实合情合理。
只可惜,生活到底不是演戏,这样有戏剧性且富有张力的一个场面看似非常具有说服力,并为落实秋烟离的罪名提供了一个坚实有力的证据,但其实你只要稍一深究,就会发现里面漏洞百出。
巧了,秋烟离最擅长的便是抓人漏洞,为已所用。
“好,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秋烟离从容自信地转向元起庸,朗朗清音,单薄却有力:“那日将军府宾客众多,各人的视角也很有可能因为自身所处的位置而产生偏差,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大人怎么就能肯定,当时皇后娘娘指的就是北离,而不是旁人呢?”
蔡大人登时便被问住。
当天他因公事到的有些晚,所站的位置的确较偏,再加上人群的层层阻挡,他只看了个大概,并没有看的太仔细。
可莫丞相就在旁边看着,他怎么敢把这话说出来,急忙开始找理由,试图支撑自己的说法:“当时只有公主在身边……”
秋烟离怎会看不出他心里那点小九九,机敏地打断:“等等大人,请您不要顾左右而言他,麻烦正面回答我。究竟,你有没有看清,确不确定,皇后娘娘指的就是我,而不是当时在我左右的其他人?”
最后一句话,她故意放慢语速说出来,加强了语气。
蔡大人冷汗立时便往下淌,整张脸刷白刷白的,明显是慌了。
人的自我质疑能力是很奇妙的,即便一开始说的再千真万确,言之凿凿,一旦出现一个人,对他进行反复的质询,内心里也会很难保持当初的那份笃定。
再加上蔡大人年事已高,记性本就不好,也只是通过一个模模糊糊的大概印象,再联想上所闻所见,才得出了“秋烟离是凶手”的这样一个结论。
现下叫秋烟离这么一盘问,他不由犯起了嘀咕:“这个……”
秋烟离觉得时机已到,发出了自己的杀招:“我最后再问一遍,还请蔡大人想清楚了,究竟您,有没有看清,皇后娘娘当时真的指着北离,说了那个你字?”见蔡大人犹豫,她还不忘施加一番精神压力:“蔡大人,还请您想清楚了再回答。别忘了,这是在陛下面前,‘欺上瞒下,扰乱圣听’是多大的罪过,我想,应该不用北离提醒您吧。”
“这……这……”蔡大人已然汗如雨下,最后他实在抗不过去,把头往地上一磕,“咚”的一声。整个人诚惶诚恐地埋在地上,说话都打着哆嗦:“陛下恕罪,微臣……微臣并不确定!”
好不容易狠下心说出的实话,不出意料,换来的仍旧是元起庸暴怒的斥责:“大胆!此等重要的事,怎由得你信口胡编!”
龙案被他拍得震了两震,莫丞相脸色已差到极点。
秋烟离似浑然不觉,转向他从容摊手:“不好意思丞相大人,您的证人已经自翻其供了,请问您还有其他证据吗?”
“当然有!”莫丞相未料到此,有一瞬慌张,幸好他一早便多了一个心眼,还留有后手,继而不慌不忙地抱拳:“请陛下着人去城中德济堂,将堂中负责抓药的药坊伙计带上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