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第二百五十章 城市所承载的文化

      进入12月份,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上海的上空。
    直系军阀吴佩浮战败,皖系军阀段祺睿和奉系军阀张座霖联合起来,准备夺取江浙之地。
    已经逃到日本的卢永翔来到天津,得到段祺睿和张座霖的支持,发兵南下,直逼镇江。
    刚刚占领浙江和上海的直系军阀齐燮员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上海附近,战场就在龙华、漕河泾、闵行和徐家汇一带展开。
    最近的战场离林子轩的住处不到十里的距离,枪炮声清晰可闻。
    驻上海的英、美、德、意等国领事以奉军南下,分别通电本国政府,认为上海的局势已经失控,要求速调军舰到上海及长江各重要口岸。
    第二次江浙战争就这么爆发了。
    这一次有超过50万难民涌入租界之中,这是什么概念?
    在1924年,上海公共租界有大概100万人口,法租界有不少于28万人口,难民的数量相当于租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租界完全没有准备好接收数量这么庞大的难民,混乱状况可想而知。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难民认为租界是安全之地,纷纷涌入,拦都拦不住,与其在外边被乱军打死,不如拼一拼闯入租界避难。
    于是,在租界的各处都是难民的身影,时常发生哄抢事件,巡捕房都维持不了秩序。
    租界的西方董事们只好让租界内的帮派势力来对付难民,帮派成员成了维持治安的重要力量,这也是帮派能在租界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他们可以替外国人做这些脏活。
    与此同时,上海总商会和各个社会团体也在做着安置难民的工作。
    林子轩同样参与其中,让人印制传单,告诉难民租界内各处的安置点以及紧急求助的方法。还在广播电台里进行宣传。
    然而,每天都有新的难民,混乱依旧。
    只要战争一天没有结束。这种情况就不会停止。
    这一年的元旦就在战火中来临了,林子轩开车回到家里。一路所见,颇为惨淡。
    林家这里属于法租界的高档住宅小区,法国人派兵巡守,难民一般不会到这里来滋扰。
    对于难民,租界内的富商最为担忧,这些难民大部分只是想避难,可也有一些人趁乱闹事,鼓动难民对富商进行抢掠。甚至杀戮。
    在所谓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下,难民们实施了诸多罪行。
    这种惨案发生了好几起,导致租界内的富豪们人人自危,平常都不会出门。
    林家也是如此,家里人很少出门,林子轩出门都要带上保镖,更别说深入难民之中了。
    就连那些社会名流们去看望难民,也会带上荷枪实弹的士兵,以防有变。
    林子轩来到后院,见到冯程程和宋家三小姐正在逗弄小孩子。
    自从战争爆发。难民涌入,他就把宋家三小姐和她母亲接了过来,她们那个院子没有任何的防护。很不安全。
    若是在原本的元旦,上海租界内会有各种庆祝活动,西方人还会举行新年酒会和音乐会,正是一年中最好的交际时间。
    可现在人心惶惶,电影院都很少开门,更别提其他娱乐了。
    几人聊了几句外边的时局,希望这场战争尽快过去,只是事与愿违,战争仍旧在持续。
    在租界内的市民都躲在家里的情况下。报纸成为了解外界的重要途径。
    不光是新闻时事类的报刊,也包括各类消遣娱乐性的报纸。反正呆在家里也没事做。
    其中以《新闻报》的《快活林》和《通俗小说日报》最为畅销。
    因为《快活林》刊载着林子轩的《京华烟云》,《通俗小说日报》连载着张痕水的《春明外史》。这两部小说可以说是红遍大江南北。
    这两部小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格局很大,涉及面非常广,描写了整个时代的风貌。
    《春明外史》以报馆记者杨杏园与歌妓梨云、女诗人李冬青的爱情故事为贯穿线索。
    故事背景宏阔,叙事从容、豪门、妓馆、剧场、公寓、会馆、学校、高级饭店、俱乐部、庙宇、名胜、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上到总统、总理、下到歌妓、戏子,穷尽名色人等。
    可以说是一幅这个时代的北平风俗图。
    林子轩的《京华烟云》比张痕水的《春明外史》不遑多让,或者说更胜一筹。
    《京华烟云》写了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的历史,写了大家族的恩怨情仇,极为逼真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
    有历史的深度,有社会的广度,还有道家的思想融入其中。
    《京华烟云》在思想性上比《春明外史》要深刻一些。
    随着故事的展开,那些以前想看林子轩笑话的人闭上了嘴。
    他们意识到这部《京华烟云》和一般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截然不同,可能会成为反映一个时代的杰作,如果能一直保持这种水准,必将文坛留名,成为经典。
    这两部小说火到什么程度?
    报贩子就在书局的门口排队等着报纸刊印出来,不少读者为了先睹为快,也到报馆门口等候,报纸一出来,立刻被哄抢一空。
    唯一让上海读者不满的是这两部小说写的都是发生在北平的故事,他们看着虽然过瘾,却总有点小小的遗憾。
    张痕水先生是安徽人,生活在北平,写《春明外史》情有可原,可林子轩是地道的上海人,应该写上海的故事嘛。
    不少读者写信让林子轩以上海为背景写一部鸿篇巨制来,为上海人争光。
    这就有点瞎起哄的意味了。
    上海文坛不乏写上海的作家,只是若论起历史底蕴来,上海不如北平古朴。
    写上海的小说总是带着些商业气息和时尚元素,而写北平的小说就会染上政治氛围和市井习气,这是两部城市承载的不同文化,各有特色。
    如果林子轩要写有关上海的小说,张爱灵的小说无疑是最佳选择。
    只是张爱灵的小说是以女性的视角看待上海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男男女女,林子轩写来难免有些怪异。
    就好像女频的写手混入男频的队伍一样,让读者一看就感觉这不像是男人的文笔。
    所以,林子轩并不打算祸害张爱灵,不过未来可以培养一下这位天才女作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