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第17堂课 科幻小说:如何在天马行空的同时逻辑自洽

      第17堂课 科幻小说:如何在天马行空的同时逻辑自洽
    这节课我们来说说类型文学中的科幻小说:如何在天马行空的同时逻辑自洽。
    科幻小说,在我们看来往往是天马行空的,所以,在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找到逻辑并说服读者,其实是很有难度的。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这节课的主要问题。天马行空:也就是要发挥作者最大可能的想象力。而逻辑自洽主要指三个方面:故事的情节中不产生相互矛盾的地方;人物的行为符合在故事情势下的一般选择;故事的矛盾和悬念的解决,要建立在已有的科学知识条件上,而不是诉诸超自然力量。
    换言之,我们主要探索的是,如何做到将想象力和已有科学体系进行巧妙地嵌合,如何将脑洞限制在不让读者产生矛盾的要求下进行创作。我认为,如果要实现故事逻辑自洽,首先要考虑的是时空问题。因为无论作者要展开什么样的故事,首先,需要设计和考虑的都是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时空背景所规定的法则,将是故事中所有人物行动,都必须遵循的条件。
    按照时空和现实的关系,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题材:
    第一,时空穿梭。作者至少需要设计两种以上的时空,并且为时空穿梭虚构一个在现有的科学假说体系下,自洽的技术条件。时空穿梭的题材,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威尔斯的《时间机器》,按照现在科幻小说读者的标准来看,小说中男主角设计的时间机器是一个比较粗糙的设定。因为在威尔斯创作的年代——1985年,相对论还没有发表,因而对于时间机器的工作原理,威尔斯语焉不详。但威尔斯的逻辑自洽体现在,他为这个机器的理论可能性提供了一个四维知识。也就是让男主角向他的观众,解释时间作为空间的第四维是可以向不同方向移动的。这个知识在当时的年代里,尚不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常识,因而具备了较强的科学专业性,显得比较高级。这说明,如果要增加逻辑自洽性,我们创作中所需要依托的技术条件,最好不是随便哪个普通读者都知道的科学常识,而是有一定知识门槛的东西。
    关于时空穿梭的第二个例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小说的宇航员主人公,在小说的结尾部分由于神石的作用开始了神奇的时空穿梭。这个神石的设定看上去非常天马行空,但作者将其设定为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遗留下来的“仆人”,而这种外星文明已经摆脱了物质的束缚,通过在光的点阵中将自己转化为纯粹的能量。这个神石就是这批外星文明在并未成为银河系主宰前的试验品。在这里,克拉克将神石的设定,诉诸为人类无法理解的高级文明,这一背景使得他可以自由地想象,神石如何使得主角进行时空穿梭。这说明,对于逻辑超越现有科学体系的设定,诉诸高级文明是非常实用的自洽方法。
    第二,未来社会。如果我们创作的是未来社会,那么就需要沿着现有的科学学科体系,进行技术进步的想象。以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为例。首先,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一个合理想象。比如,几十甚至几百年后,随着我们对火星探索得越来越深,火星殖民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因而,可以根据两个行星之间的殖民关系,设计世界格局。《仿生人》就是设计了在地球受到末世大战的影响,地球深受放射尘危害,地球人不得不开始大规模移居火星的设定。同时,人工智能、仿生人、机器人显然是按照现在的科技趋势,在未来世界一定会出现的东西。因此,如果小说背景是未来社会,也要让这三者中至少有一种出场。而既然出场,我们就需要思考,是否要设计出让这些人工智能遵循机器人三定律?同时,随着这些人造机器的出场,小说应该重新分配整个经济模式中的劳动力,所有劳动型、体力型工作显然不再应该由人类来做,而应该安排这些人工智能来做。随着科技愈发升级,技术对人的控制力也一定会越来越强,比如《仿生人》中就有情绪调节的机器。总而言之,当小说出现了人工智能的时候,就需要不断地让自己重新想象,在这样一个有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衣、食、住、行的便捷度会出现怎样的提升。否则,这种技术水平和生活方式的不匹配就会显得逻辑不顺。
    第三,现实社会。我们的创作背景是依托目前科学水平的现实社会。在世界的设定上,可以将故事的想象内核建立在科学前沿中还没有实证检验的假说之上。比如《三体》第三部,是将想象内核建立在高维空间文明对低维文明的降维打击上。刘慈欣所依据的多维空间文明,目前正处在物理学前沿的假说阶段,尽管科学家能够根据诸如黎曼几何等理论,对高维空间进行描绘,但我们并不能在现实的天文学资料中找到实证证据。换言之,这种降维打击是否可能,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推演。这意味着,刘慈欣既确保了对科学定律的遵守和逻辑自洽,又可以自由地想象降维打击的具体方式。比如,他最后就设定了高维文明留下的一张“纸条”,作为降维的武器。如此一来,降维的武器、动态过程以及降维的体验、结果,都成了可以自由想象的对象。
    同时,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个生态环境、自然秩序和地球完全不同的外星文明形态。比如《三体》中的三体星球。由于物质基础和自然规律完全不同于地球,因而这个星球的文明形态、外星人的身体结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社会制度、语言也都可以完全不同于地球,使得作者可以将人物心理上的不合理的地方,归因到文明形态的差异中去。比如小说中,刘慈欣就设计了三体人在遇见地球人之前是不懂得说谎的这样一个设定,因而保证了逻辑作为执剑人的威慑力。
    最后,我想谈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自洽法。比如:增加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在于,非常取决于叙述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如果叙述者对某种现象的观察,最后被证明是完全错的,反常的,不自洽的,我们完全可以将原因诉诸紧张的心理状态、身体知觉的紊乱或是精神疾病等等。再比如,针对同一个事件的应对模式,在小说的各个群体中,依照不同的政治派别设计不同的方案。这样的好处在于,不必设计一个齐全而完美的解释体系,允许每一种方案中有缺陷和漏洞。事实上,由于人类的文化多元性,分化出不同的方案也是最接近现实的。比如,面对三体人毁灭性行动的理解,往往会因文化、宗教、知识结构、阶层等产生分化,大刘便在《三体 1》中,设计了科学家因面对三体人的政治观点不同而形成的三个派别。《三体 2》中,对三体人的应对方案也有四种。再有,增加小说中的科学术语、科学知识点和说明文语体。这样会让读者在感性上产生一种你的小说很硬的感觉。比如,金·斯坦利·罗宾逊的火星三部曲,几乎每一页都有科学术语,并且这种科学术语并非作者自己生造的,而是和当代物理学、生物学、工学、材料学、气象学、地理学、天文学等有着很好的嵌合。最后一点,无论是哪一种时空,每一种生命行为的最基础动机,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所以,在设计小说人物或是外星文明的动机的时候,尽可能从种族繁衍、文明保存、优生学、宏观生命数据的角度出发进行建构。
    本节课的脑洞题:
    有一个很经典的科幻脑洞题,假如你被困在了同一天,如何跳出时间循环?期待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