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魅影 · 六
有了嫌疑鞋印,再加上明确的来去路线,对外围现场的勘查进展还算顺利,我前脚刚踏出玉米地,后脚便在泥土路上有了发现。
“间断性血迹轮胎印!”我兴奋地喊出了声。
明哥则淡定自若,问道:“能不能推断出是何种交通工具?”
“光看还不行,还要测量一些数据。”说着我匍匐在地,把眼睛贴于印记,仔细地观察轮胎印的细微之处。
在以往的现场勘查中,轮胎印算是最为常见的痕迹物证,痕迹学对此也有十分详尽的研究,通过现场轮胎痕迹我们可以得出很多信息。
我们熟知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现场轮胎印的数量。痕迹数量往往反映出交通工具的轮胎数,而轮胎数又决定了车辆的类型,如独轮车、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等。
第二,现场轮胎痕迹的宽度。我们国家自主生产的轮胎宽度都有固定的国家标准可参考,所以轮胎的宽度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比如普通自行车的轮胎印痕宽度在2.5至3厘米之间(假设数值,非真实数据),普通两轮摩托车则是在10至12厘米,普通小型汽车在15至20厘米,等等。
第三,现场轮胎花纹的类型。虽然轮胎的花纹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但大体上可以分成四种:方块花纹、纵向花纹、横向花纹以及纵横混合花纹。方块花纹一般为越野车、建筑用车所留;纵向花纹一般为轿车、轻型客车所留;横向花纹一般为大客车、载货车所留;纵横混合花纹则一般为吉普车、土建车所留。
现场复杂多变,就算《痕迹学》上已经归纳出如此多的数值,但仍然需要特殊案件特殊对待。
目前这起案件就是特例,我在现场观察到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连续性轮胎印,而是有大量的间隔,有可能是嫌疑人在运尸的过程中,血迹只是间断性地滴落在轮胎上,从而在路面上留下了这种印记。
如果是在柏油马路或者水泥路上,间断性轮胎印也可以直接套用上面的研究结论,可在这起案件上就完全行不通。
首先,本案地面是坑洼不平的土路,白天日照充足,水分蒸发量大,路面较硬,很难留下立体泥土轮胎印,如果土质稍微松软一些,我还能判断出到底是几轮车,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基本无从下手。
其次,这条土路和鱼塘封闭的环境还有所不同,白天有大量的行人经过,就算是案发当晚留下了几处印记,经过几天的破坏,估计也难以寻觅。
最让我头疼的还不光如此,因为嫌疑人在抛尸时,只有极少量的血迹滴落在轮胎边缘,所以在地面上只留下了一些残缺的边缘花纹,而我目前要做的,就是要从这间断残缺的花纹中,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这种情况,靠常规办法基本上是死路一条,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痕迹学的很多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你要往深了钻。”也正是父亲不厌其烦的教诲,让我改变了之前那种对待物证的草率态度。
在我看来,轮胎印说白了就是交通工具的“鞋底”,和分析“鞋印”特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都知道,鞋子穿时间长了,鞋底会有磨损特征,轮胎印也是一样,由于交通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人而异,所以不同车辆的轮胎磨损特征也是千差万别。
本案现场留下的轮胎印虽然花纹极为有限,但我只要找到某个明显的磨损特征,就可以对车辆类型做一个大致的推断。有的人可能会惊叹,一个磨损特征就能分析出车辆类型,是不是玄了点儿?不过实不相瞒,当初我也曾抱有同样的疑惑,可在得知原理以后,我才彻底地领悟父亲话中的深意。
先不管本案轮胎印有多少间断,只要我锁定某一个磨损特征,在间断的印痕中,找到相邻的两处磨损特征,接着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便可以得到一个数值,而这个数值就是轮胎的周长。
我们都知道,圆的周长=πd=2πr,我们用这个数值除以π,很容易得到轮胎的直径。
因为1英寸=25.4毫米,我们用轮胎直径除以这个数值就可以推断出轮毂规格。
另外,再分析磨损特征占轮胎花纹的比例大小,还可以估算出轮胎印痕的大致宽度,按照轮胎花纹的抓地力设计,轮胎越宽,轮胎花纹图案就越大,反之亦然。
有了轮毂的尺寸,又有了轮胎的大致宽度,基本上就可以给交通工具下一个结论了。
按照这个方法,我很快得出了结论。
“算出了什么?”明哥看我停下笔,把头凑了过来。
我在一行数字上画了一个圈,回答:“轮胎的宽度是4厘米,轮毂是24英寸。”
“这能说明啥?”胖磊紧接着问了一句。
“可以说明很多问题。”我顿了顿,整理好思路接着说,“嫌疑人在抛尸的过程中携带了大量的物品,他的抛尸工具必须有一定的装载能力,然而市面上最常见的电动三轮车、摩托车,它们的轮胎宽度都远远大于这个数值,基本上可以排除。目前和这个计算结果相近的就只有自行车。”
“自行车?这怎么可能?”胖磊有些诧异。
众所周知,自行车的装载能力相当有限,胖磊之所以如此惊讶,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不紧不慢地接着说:“自行车显然不可能,因为我算出的轮毂只有24英寸,这种轮毂用在自行车上有些偏小。”
“那到底是什么车?”胖磊追问道。
“人力三轮车。”
“人力三轮车?那东西骑起来可是相当费劲,难道嫌疑人就居住在这附近?”
“也不能这么武断。”明哥打断了胖磊,“很多景区的观光车都是人力三轮车,有的车夫驮上三个成年人,一口气骑上一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三轮车能骑行多远,与车夫的体力有关,以此来推断抛尸距离,没有实际意义。”
“冷主任!”正说着,叶茜一路小跑到了跟前。
“鱼塘中的水这么快就抽干净了?”
“还没……”叶茜深吸一口气调整呼吸,“一位同事在上厕所途中偶然发现鱼塘西北侧的玉米地里有一堆篝火,里面还有一些没有烧干净的衣服。”
“篝火?衣物?”明哥皱眉自语,很快,他好像是捕捉到了什么,接着对叶茜说道,“带路,我们过去看看。”
叶茜应了一声,在前方带路,我们科室一行人则紧随其后,按照路线,我们先是到达鱼塘,接着又向西北边步行了100多米,最后走到一处田埂附近,而在田埂和玉米地的交界处有一深约30厘米的土坑。叶茜指着坑里一堆黑乎乎的燃烧残留物说道:
“就是这里。”
顺着叶茜的指尖,我突然有了发现:“明哥,田埂上有嫌疑鞋印。”
“这里还有血迹。”胖磊也跟着喊了出来。
老贤没有作声,不紧不慢地掰了一根玉米秆,从坑中挑出燃烧残留物,明哥则戴上乳胶手套开始分拣,几分钟后,衣服残片、未烧完的鞋底都整齐地摆放在田埂上。
明哥确定坑中再无遗漏,开口说道:“看来嫌疑人是在这里烧毁的死者衣物,火坑中只有一双鞋底,而且衣服残片并不是很多,基本上可以断定,死者为一人。小龙,能不能从鞋底看出死者穿的是什么鞋子?”
我拿起那双已经烧得有些变形的鞋底仔细观察:“鞋底材质为高档橡胶,因为添加了填充剂,所以硬度很高,这种鞋子很耐磨,当然,价格也不低。
“从跟底的厚度看,有点儿像坡跟的女士高跟鞋,不过,这只是我的猜测,现在女鞋的款式一天一变,要想从鞋底厚度来确定鞋子的种类,难度很大。不过这双鞋子的磨损特征并不明显,应该是新鞋子。别的情况暂时还看不出来。”
“嗯,好。国贤,知不知道助燃剂是什么?”明哥又问。
老贤用镊子夹起了一块布条在鼻子前嗅了嗅:“不是油类,像是醇类。”
“是不是乙醇?”
“闻着味道比较像。”
“小龙,你看那里!”叶茜忽然兴奋地喊出声来。
闻言,我把眼睛眯成一条缝仔细寻觅,很快我在田埂东北角五六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静静躺在泥土中的透明空酒瓶。从土坑的深度来看,酒瓶应该是被大力抛掷于此。
虽然在田地里发现空酒瓶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但巧的是,酒瓶的瓶口竟然有一道烟熏痕迹,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胖磊迈着大步走到跟前,用相机拍下了酒瓶的原始位置,我则小心翼翼地把酒瓶取了回来。
观察一圈,玻璃瓶上无任何标签,暂时无法确定属于哪种酒类品牌。
就在我刚打开强光灯准备观察酒瓶上是否留有指纹时,几处隐约的淡红色在强光灯下显现出来。
老贤用棉签稍稍擦拭一下,随后取出鲁米诺喷剂,接着他把棉签放在一个暗箱内加热,淡蓝色的光斑很快在棉签上散发出来。
“人血。”老贤得出了结论。
“那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嫌疑人使用的酒瓶。”我心中一喜,指着酒瓶上密密麻麻的指纹又说道,“那么酒瓶中的白酒就是助燃剂,酒瓶上的指纹便是嫌疑人所留。”
听我这么一说,叶茜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找到一个可以认定嫌疑人的物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