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秘阁大学士
弘光十五年六月,灵州青蛉县。
陈鸿宇身着便衣,行走在田地之中,身旁还有着一个老农以及数个官员跟随。
这些官员都是青蛉县中官员,此时,都在陈鸿宇身旁作陪。
仔细查看了一番田地之中的庄稼长势,又询问了老农一些问题,陈鸿宇这才出了田地。
身后,青蛉知县稍稍呼了口气。
这位知州大人,在任数年,兴修水利,扩办学校,而且对于农事很是看重。
经常会出其不意来到所属郡县探查民情,查看各个县衙是否切实的将州中律令执行下去。
他今日也是突然得到知州大人前来探查到消息,的亏他从来都是安安分分的将知州政令一丝不苟的执行下去。
“维新啊,你这个知县当的不错。
一路走来,百姓皆是身体健康,面色红润,可见已经是彻底摆脱了贫困。”
听见陈鸿宇称赞,被称为维新的青蛉知县面露激动之色。
“知州大人谬赞,今时今日之灵州能够如此富庶,能够进入全民小康的时代,全赖知州大人。
下官,不过只是一个执行者罢了。”
五年前,陈鸿宇没有到任之前,灵州虽然勉强还算不错,但也只是在大吴诸多州之中排在中等。
自从现在这位知州到任,各地官衙之中官员行事风气迅速改善,并且有着各种律令下达。
三年过去,灵州便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兴修水利释放出的大量空余田地,更是为许多失去田地的贫苦百姓提供了一条生路。
直到如今,知州上任之初下达的各项政令才真正显出来巨大的威力。
州府财政一跃进入全国州郡前五,震惊朝野。
听的青蛉知县话语,陈鸿宇再次鼓励几句,这才将王佑招致身前。
“佑之,你觉得义仓是否已经可以开始铺设。”
“禀知州,如今我灵州富庶无比,州府财政盈余,却是已经可以开始铺设义仓。”
听到两人对话,青蛉知县心中一惊,这位知州一上任不久,便行走灵州各地,著出了《教荒活民书》,灵州数年间几次天灾导致的饥荒就是各处官衙根据《教荒活民书》内容完美应对的。
《教荒活民书》之中“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的理念也逐渐在各地流传。
他早就知道知州必然还会有着大动作,不想今日就已经碰上了。
陈鸿宇此时却是感慨道:“赈济者,用义仓米施及老、幼、残疾、孤、贫等人。
米不足,或散钱与之,即用库银籴豆、麦、菽、粟之类,亦可。
义仓设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救济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
等到义仓体系建立完全,我灵州才算得上真正的全面小康。”
话音落下,就见的刚刚的老农直接跪了下来,嚎啕大哭。
陈鸿宇有些惊讶的看向先前老农,连忙去搀扶他。
就听见那老农一边在地上用力磕头,一边道:“好叫知州大人知晓,老农长子当年便是因为被野兽袭击,导致瘫痪在床。
当时青蛉县还比较贫苦,老农家中更是家徒四壁,为了不拖累家中,长子绝食而死。
如今听见知州大老爷您和其他老爷讨论义仓的事情,心中悲戚,不能自已。
如若知州大人早生十数年,我儿也不用绝食而死。
乡亲们虽然都见识比较短,但是自从大老爷您来到灵州,我们的日子就过的越来越好。
搁在以前,就连知县都不会亲自来田地里慰问探查,如今,各地都不时可以看到知州大老爷您亲自下田探查。
您,是真正的青天大老爷。”
……
弘光十五年七月,政事堂以灵州知州许平“勤政爱民,治绩斐然”,授予许平崇文院之职。
许平恳辞,以“才疏学浅,德行不足”为由固辞不就。
当是时,仕林钦佩,天下士子皆叹之。
八月,吴王下令于崇文院中另立一阁,司贮存文物之职。
同时,任灵州知州许平为秘阁大学士,执掌秘阁。
九月初,灵州知州加秘阁大学士许平进京述职,上书吴王《义仓言事书》。
九月末,吴王下诏设置义仓,救济老幼贫疾不能自存者。
……
京都,宰相府,秦晖背负双手悠哉悠哉的漫步在院子之中。
旁边,一些已经是朝廷要员的门生静静挺立。
“老师,崇文院三馆馆长历来都是由三位宰相兼任。
但是,此次陛下竟然再次分出来一个秘阁,还任那许平为秘阁大学士。
这,是否是要……。”
看着那弟子欲言又止的样子,秦晖淡然一笑。
“其实,按原本的发展来看。
司马珣加上乔宏,他们两人必定可以与我分庭抗礼,再加上陛下年岁渐长,开始处理政事。
说不定,我们这一系会直接被扫落下去。”
司马错面带笑容,抚着胡须,继续道:“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天地封禁打开,我作为大吴唯一一个实封大儒,是用来对抗他国大儒以及可能存在的域外天魔的绝对主力。
这种时刻,吴王甚至还要多多依仗我,又怎么可能在这种关键时刻去了我的相位!”
京都,御史台,郭坚面带笑容,和一位御史台之中的同僚一同结伴而行。
他和陈鸿宇不一样,参与过科举之后,便直接进入了御史台,担当御史。
至于身旁这位御史,原本是保守派人员,近来似乎受到了新学影响,逐渐偏向明廉系,与他的关系也近了起来。
“鲁直,你也是从明廉书院走出,应当还与半山先生是同窗吧?”
闻言,郭坚面上浮现一抹苦色:没错,先生天资卓越,第一年还与我们在同一个学堂讲学,第二年就已经成为讲师,在学堂讲学。”
闻言,这位御史面露感慨之色:“半山先生果非常人。”
郭坚再次感慨道:“明廉书院之时,我等曾参与了一次东湖小文会。
自小文会之后,我尝试仔细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