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章 鞭长莫及
“嗯。”
微微颔首,秦王嬴斐心中念头闪烁,大军攻破横浦关,一切事情都到了最为紧要的关头。
军师郭嘉与周瑜二人说的不错,如今楚公袁术在青州争锋,出兵北上,已经成了秦军的当务之急。
心中念头闪烁,秦王嬴斐心一狠,终于做出了决定,沉默了一会儿,道。
“公瑾,由你立即出兵,以海军第一舰队运兵北上,沿着豫章水,直入赣水,北上庐陵。”
“大军所过,避开城池,直入南昌,只要我军拿下豫章郡治所南昌,就可以彻底掌控豫章郡。”
“诺。”
点头应诺一声,周瑜刚要起身,秦王嬴斐沉吟片刻,道:“孤会下令太史慈与魏延在必要的时候南下支援。”
“诺。”
……
秦王嬴斐一行人,五万大秦海军第一舰队,再加上五万卫尉军,除了留守的一干人等,其余大军尽数北上。
……
“官庄,由你率领楚军残部,一路北上,诈开赣县,庐陵,石阳,新淦等地的城门,我军在后边策应。”
“争取能够兵不血刃,拿下各地,为大军保持元气!”
“诺。”
……
秦王嬴斐心里清楚,官庄手中的一万余楚军,就是一把利器。当年项羽以二十万刑徒军为先锋,一路所过传檄而定。
这一次他以一万楚军残部为先锋大军,一定会起到相同的作用,更何况,此时此刻的大秦,实力远超当时的项羽。
再加上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无上威名,并不压于当年项羽,传檄而定极有可能。
……
一个月后。
大秦海军第一舰队,终于赶到了南昌,海军在赣水列阵,上千只战船一字排开,场面极其壮观。
与此同时,在秦王嬴斐的率领下,五万卫尉军再加上一万楚军残部,在南昌城外三箭之地,安营扎寨。
由于有了海军第一舰队携带的攻城器械的存在,这一次卫尉军底气十足,就连天空中飘荡的旌旗,都比往日更为凶猛。
……
“恶来,向城中喊话,放下武器立刻投降,孤可以既往不咎,否则城破之时,鸡犬不留!”
“诺。”
看着典韦离开,秦王嬴斐眉头微微挑起,他心里清楚,就算是南昌城中抵抗顽强,他也不会下令屠城。
如今的大秦有席卷天下的大势,早已今非昔比,已经到了积累口碑的时候,秦王嬴斐就算再自大,也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屠城。
为了接下来称帝建国做准备,秦王嬴斐最近数年的行为,都可以说是极为保守,很少出现大规模杀戮的现象。
建立一个帝国,远比打下一个帝国,更加艰难。
……
“禀王上,黑冰台传来消息,太史慈率领大军连破柴桑,历陵,魏延率军击破彭泽,潘阳。”
“现在魏延驻守彭泽,尉然,率军直下余汗,太史慈率领大军攻破了海昏,两路大军合六万余,正在逼近南昌。”
……
“嗯。”
微微颔首,秦王嬴斐对于太史慈与魏延两个人取得的战绩,并没有丝毫的意外。
因为楚国第一大将,纪灵跟随楚公袁术北上青州,整个楚国叫的上名字的大将,都跟随着袁术。
以至于楚国之中名将稀少,以至于无人能够抵挡太史慈与魏延的无敌锋芒,更何况秦军将士的战力,远超楚军。
这一点,在大军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更加明显。
“太史慈与尉然南下,这样一来,确实能够让我军独自面对南昌的压力减少!”
心中念头闪烁,秦王嬴斐沉默了一会儿,道:“立即通过黑冰台传令太史慈与尉然,下令大军立即南下,一举攻克南昌。”
“诺。”
……
青州,楚军大营。
……
“君上,刚刚秣陵传来消息,秦王嬴斐率领大军突袭横浦关,与此同时秦国襄阳大营全部出动,太史慈魏延进军柴桑与彭泽。”
……
“啪!”
将手中的书籍拍在长案上,楚公袁术脸色瞬间大变,他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秦王嬴斐会在这个时候出兵豫章郡。
“该死!”
怒吼一声,楚公袁术神色由愤怒一下子变的平静下来,整个人身上的气势变得汹涌起来。
“传令杨弘与纪灵,立即前来郡守府,与此同时,传令三军,立即埋锅造饭,等到孤命令下达,立即出发。”
“诺。”
袁术看的清楚,青州他只占有两郡之地,虽然大有作为,但是豫章郡所在的扬州那是他的老巢。
就算是丢弃青州的土地,也绝不能放任秦王嬴斐这头饿狼进入扬州,要不然,整个楚国将会永无宁日。
秦王嬴斐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中原,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一旦秦军进入扬州,必然会让楚国大门为之大开,给秦王嬴斐吞并扬州而亡楚国一个极大的机会。
这一点是楚公袁术最不想看到的,楚国是他的基业,绝不能因为青州之故,而毁于一旦。
“臣等见过君上!”
就在楚公袁术思考之际,杨弘与纪灵两个人联袂而至。两人见到袁术神色凝重,心中也不由的多了一丝小心。
“嗯。”
点了点头,袁术压下心中的烦躁,望着手底下的两个得力干将,道:“两位爱卿,孤也不瞒两位,刚刚秣陵传来消息。”
“秦国发兵豫章郡,襄阳大营全体而出,太史慈率领大军袭破柴桑,魏延率军击破彭泽,与此同时秦王嬴斐率军攻破横浦关。”
“如今豫章郡岌岌可危,秦国出兵二十万之众,并且有秦王嬴斐亲自率军,灭楚之心坚定。”
……
说到这里,楚公袁术神色凝重,深深看了一眼两个人,道:“如今大军滞留青州,两位爱卿可有良策以破危局?”
楚公袁术的这一番话出口,顿时让纪灵与杨弘沉默了。两个人都清楚,远水解不了近渴。
秦王嬴斐出兵的时机选择的太妙,楚国朝廷的中流砥柱全部都在秣陵与青州,此时此刻,让他们颇有一种鞭长莫及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