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绝黄巾之望
兵家,从来只在意输赢,不看重生死。
因为对于士卒怜惜,将会影响他们的判断,故而,真正的大兵家都是心狠手辣之辈。
正所谓慈不掌兵,莫不如是。
……
当然了,所谓不怜惜,指的是上了战场,在平时兵家爱兵如子,绝非冷酷无情之辈。
……
于毒虽然才华横溢,是黄巾残部之中不世出的天才,但与鞠义这等天下无双之将相比,依旧多有不如。
经过了正统的培养,鞠义自然清楚何为兵家,兵家传承千年的文化,绝非一个半桶水可比。
故而于毒看到鞠义以五万韩军为诱饵,他的内心深处震撼才会如此深。
“驾!”
……
心中震撼之余,于毒想到的不是迎战鞠义,而是立即逃。
他心里清楚,鞠义既然率军到来,这就意味着张燕拖住韩军的行动失败了。
此刻黄巾士卒分散追击韩军,短时间根本无法聚集,面对席卷而来的韩军精锐,此时此刻唯有逃亡一条路。
这一刻,于毒心中没有一点被追击逃亡的羞愧,只有对活下去的渴望。
……
战争随着鞠义到来,基本已经算是结束了,面对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韩军士卒,黄巾大军感觉到了绝望。
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倾盆大雨将至,给人一种压抑。
……
“吁。”
一把勒住马缰,鞠义翻身下马,他看着遍地的尸体,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功名利禄的通天大道。
空气中刺鼻的血腥味,在鞠义看来就是这个天地间最美妙的味道。
因为从这一刻起,歼灭黄巾残部,已经不再是难事。
只要斩杀于毒,绝了黄巾之望,张燕除了投降之外别无选择。因为他心里清楚,在生与死之间,没有人会愿意选择死。
……
“将军,于毒逃走,黄巾残部尽数伏诛,请你示下。”
鞠义眼中掠过了一抹凝重,他心里清楚这一次自己率军南下,其实并不轻松,甚至于是冒着巨大的风险。
此刻围攻搏县的韩军,只剩下了十二万,相比于黄巾残部相差太大,此刻鞠义根本不敢久留。
……
“黄武,立即清点我军伤亡,收拢残兵,由你率领伤兵坐镇于此,本将亲率大军回师迫降张燕。”
“诺。”
点头应诺一声,黄武退了出去,他心里清楚,此刻的战场乱成了一锅粥,不仅有张南手底下的溃败之兵。
更有黄巾残部,以及鞠义亲自率领南下的韩军,可以说此刻的战场混乱不堪,对于黄武而言,压力巨大。
因为鞠义让他清点伤亡,而真正的伤亡数字,只有彻底收拢溃败之兵,区分清楚敌我之后,才能得到。
……
“禀将军,此战我军阵亡两万七千,重伤五千,黄巾残部阵亡四万大军,投降一万余……”
闻言,鞠义眉头轻轻的皱起,因为他心里清楚,根据情报显示于毒率军八万,水陆并进攻打张南。
如今只有五万大军,这意味着还有三万残兵四散奔逃,鞠义明白,这支残兵如果放任不管,必将会为祸一方。
心中念头闪烁,鞠义转头盯着黄武,道:“由你率领两万三千大军,追杀黄巾残兵,继续坚守南方合围博县。”
“诺。”
围三缺一,这才是鞠义逼迫张燕投降的砝码,于毒率领八万大军,水陆并进就是为了打开韩军的包围。
故而,巨平到博县一带,必须要重兵防守,如今张南不知所踪,鞠义不得不启用黄武,暂时防守巨平到博县一带。
……
鞠义一来一回,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但这一天一夜鞠义却创造了一个奇迹,于毒大败,彻底让黄巾残部唯一的希望破灭。
此时此刻,等待张燕等人的除了玉石俱焚之外,就剩下了投降。
……
战场距离搏县并不远,鞠义率军回师同时,黄巾溃兵将于毒战败的消息传了过来,得到于毒战败的消息,张燕脸色变得极度苍白。
因为他心里清楚,黄巾最后的机会已经失去,鞠义此举等于绝了黄巾之望,逼迫的他们投降。
……
“诸位,地公将军兵败如山倒,八万将士全军覆没,对于我军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张燕虎目之中掠过一抹凌厉,望着底下的各大方主以及人公将军李凤,道。
“现如今,我军只剩下十七万,相比于举国而伐的韩军实力弱小。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投降,一条是死战。”
“本尊不知道各位有何看法?”
……
这一刻,整个搏县县府中为之一静,各大方主以及人公将军李凤纷纷将目光看向了上首的张燕。
他们没有想到,局势恶劣到了这种地步,居然要在死战与投降之间抉择。
……
“教主,如今我们与韩公袁绍势同水火,而秦公嬴斐又远在关中,魏公曹操明显势弱,我们该向何人投降?”
不约而同,黄巾之中的各大方主都选择了投降,而不是死战。
这让张燕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不免有些怒其不争,他心里清楚,此时此刻的黄巾残部已经变质。
没有了当初张角高举黄金九节杖,一声令下,八州云动时的气魄了。
如今的黄巾,除了投降之外,根本就不可能成事。当时他诛杀张牛角,接手黑山军,是他想的太简单了。
这支黄巾残部,已经是乌合之众,如朽木不可雕,大厦将倾不可挽回。
……
心中念头闪烁,张燕望着底下的各大方主,最后看着人公将军李凤,一字一顿,道:“秦公嬴斐乃当今天下,第一大诸侯势力,投降秦公无疑是上上之选。”
“只是我军困于博县,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去秦公嬴斐之外,只有韩公袁绍与魏公曹操。”
“如今我军处在韩军兵锋之下,就算是想要投降,也必须要得到对方的首肯,故而本尊以为当舍弃魏公曹操,投降韩公袁绍。”
……
话虽如此,但是张燕自己心里清楚,韩公袁绍并非最佳的去处,若非形势所迫,他绝不会选择降韩。
在他看来,秦魏二国都比韩国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