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五章 第七节 交流
第五章 学习做父母
第七节 交流
交流是促进亲子关系,增进亲子之间相互理解的重要途径。
幼年的孩子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这是非常可贵的自然沟通阶段,如果父母指责、威胁甚至批评他们,那么孩子就会感觉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件很不安全的事情,就会渐渐关闭与父母沟通的大门。
在孩子长大一些,特别是青春期时,孩子内心的感情和心事得不到倾诉和排解,也许会引发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如果亲子间沟通渠道闭塞,无法对父母倾诉,孩子将心事憋在心里或误找其他不可靠的人来倾诉都是不安全的。
父母有责任成为孩子最信赖的倾诉对象,与孩子进行交流正是真爱的表现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推崇含蓄、隐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互相猜测心事这种低效沟通方式只适合闭关自守的农业社会,当今信息时代要求信息的传递高效准确,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需要有效沟通做基础。
中国人大部分觉得亲子间沟通很尴尬,不愿意直抒胸臆,而西方有很多书籍专门探讨如何促进有益的亲子沟通,因为中国父母的不善表达,不懂倾听和不会沟通,致使亲子间隔阂重重,完全没有体会过心连心的感情联结。而中国父母是世界上为了孩子付出最多的父母,这种反差不能不让人觉得遗憾。
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并尝试与孩子沟通,但还是达不到有效沟通的效果。
亲子沟通出问题的原因,不是父母们缺乏爱和智慧,往往是因为缺乏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对孩子的理解,用讽刺、挖苦、嘲笑、威胁、羞辱、收买、惩罚、等非爱、甚至是人身攻击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其结果可想而知。
许多中国父母的失败亲子沟通表现为,在孩子幼年时对他们哄骗、威胁、敷衍,等孩子大了就端着架子对其压制、说教、唠叨;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有一句最受欢迎的话:“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
建立有效沟通,首先要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是维护良好亲子关系的要素,是改善亲子关系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少说多听,很多教育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孩子有敏锐的观察力,有时候孩子会给予父母有效解决问题的良好建议。
父母要营造一个适合倾诉心声的氛围,让孩子完全信任,可以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专注而耐心的倾听可以让孩子觉得受到了尊重和关注,切不可心不在焉地敷衍,这种态度会封闭日后的亲自交流渠道,并使孩子的感情受到伤害。
有时孩子的话可能幼稚、意气用事,此时父母决不能否定孩子,因为孩子其实是为了发泄情绪,父母心理引起重视,但要不动声色,让孩子把话说完。换位思考一下,成人有时也会说气话,这是情绪释放,有助于心理健康。
倾听虽然说话不多,但是要求倾听者大脑飞速地运作,了解前因后果的同时,还要知道孩子的潜意识动机,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共情,提问,引导思考,这都需要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
如果暂时做不到以上这些,请基本做到三点:1.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观点是很正常的,2.关注孩子的心灵和精神世界,3.多倾听少评价
最初的交流
从婴儿期开始,宝宝就通过哭来与父母交流,随着能力的增加,沟通方式又增加了表情变化、肢体动作,当宝宝发出需求信号后,父母要立刻回应,这就是最初的交流过程,同时有利于安全感的建立。等宝宝长大一些,父母就可以渐渐延长回应时间,开始延迟满足的训练。
交流的内容
小培下班回家,非常想念女儿,抱着女儿就问:“今天听话吗?”小满不予回答。我在日常生活中,从不对小满叮嘱“听话”,也不让别人对她说“听话”。这种传统的问法体现了要求孩子“不给大人添麻烦”的教育观念,而不是“让孩子发展自我”的科学教育理念。正确的问法是:“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或者是“交到哪些新朋友?”
面对大一些的孩子,除父母外,其他的亲戚朋友和孩子的交流话题也常常是“最近学习怎么样?考得如何?”,非常令孩子不爽,成绩一般的孩子自不必说,即使成绩好的孩子,也会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仅仅在于学习成绩如何。
试想,如果你去探望父母,父母上来就问:“有没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什么时候能够升职?是不是不够努力?”相信没过两次,你就不会常回家看看了。
学习成绩不是不能谈,而是不能重视到丧失理智的地步,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任何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从兴趣出发的交流,能够让孩子产生说话的欲望,聊天过程中就会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父母可以借此把握孩子近期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生活琐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生老病死哲学问题都可以跟孩子探讨,但不能用权威压制或强行灌输。父母的烦恼也可以跟孩子聊,鼓励孩子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学会理解他人。
沟通的时机
孩子心情好,兴致高时比较好沟通,比如刚刚发生了件值得高兴得事情,有了一次愉快的活动,或者对某个新闻有自己的想法时,孩子头脑活跃,有沟通的欲望。氛围营造好了,孩子才愿意倾诉,父母适时提出的想法或建议,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
可以建立亲密的聊天时段,放下手中一切,专门用于亲子交流,但是如果孩子不喜欢,就不要刻意制定固定的谈心时间,操作的不好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沟通方法
沟通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平和的态度倾听及分享彼此的感受,必要时给予孩子共情和引导;其目的是和孩子一起找寻解决问题或改善现状的方法。
受到父母们热烈欢迎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详细阐述了交流的技巧,这里将精华摘录如下:
一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1、安静专心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噢……嗯……原来是这样……”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我看得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
二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1、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
"床上有一块湿毛巾"
2、提示
"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湿了"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毛巾!"
4、说出你的感受
"我不喜欢睡在湿床上"
5、写便条
贴在毛巾架上
"请把我放回原处晾干。
谢谢!
毛巾"
三 代替惩罚的方法
1、请孩子帮忙
超市里孩子捣乱时,告诉他:“你来帮我拿三个柠檬?”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我的新锯子被扔在外面,都被雨淋的生锈了,我太生气了!”
2、表明你的期望
"我希望我的工具借走以后,能完好无损的归还"
3、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现在需要用钢丝球使劲把上面的锈擦掉"
4、提供选择
"你要么借我的工具及时归还,要么以后再也不能借。你来决定"
5、采取行动
"孩子:爸爸,你的工具箱锁上了!"
"爸爸:没错。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那儿,还能在哪儿找到。"
6、解决问题
"我们想个办法,既能让你继续用,又能让我用的时候也能找到?"
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自然后果法)
四 鼓励孩子独立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今天穿灰裤子还是红裤子”
2、尊重孩子的努力
“瓶子不容易打开。有时候,用勺子撬开一边可能会有用”
3、不问太多问题
“回来了!”
4、别急着告诉他们答案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我觉得可以去问问水族店老板”
6、别毁掉孩子的希望
“你想试试主角,这会是个不错的经历。”
五 赞赏孩子的方法
用描述代替评论
"真好""太好了""真是绝了"
1、描述你所看见的
"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的码放在书架上。"
2、描述你的感受
"走进这间屋子,感觉很舒服。"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你把笔都分类,将彩笔、钢笔放在了不同的盒子里。这就叫做有条理。”
六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你从三岁就开始玩这个玩具,现在看起来和新的一样。”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莎瑞 ,你能用改锥把抽屉的把手弄好吗?”
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
“虽然打针的时候很痛,但她还是一直举着胳膊”
4、以身作则
“输了是不好受,但我还是要输得起。祝贺你。”
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我记得你……”
6、当孩子又按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我不喜欢你这样。输了虽然很难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大度些。”
以上技巧可以在孩子还不认字时贴在明显处经常熟悉,使其变成交流习惯。
还有一些其他沟通技巧
1.沟通时除了语言,还需要音调、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配合,有时候这些辅助工具表达的含义比语言本身还要重要。
2.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3.斯宾塞纸牌游戏
斯宾塞把亲子沟通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制作了一套卡片,卡片上是一些诸如“讲一件你最不快乐的事”“任选一个朋友说说能在他身上学到什么”这样的问题,家人轮流掷骰子,对号回答问题。
这个卡片可以亲子共同制作,并同时注意尊重他人的原则。
父母说话时的注意事项
节选自《爱在左,管教在右》
1.平时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说话,诸如“给我把杯子拿过来”这样的祈使句很令人不舒服,请孩子帮忙时要用“请”“谢谢”,身教胜于言教。
2.倾听孩子时可以适当问“哦,你是这样想的啊”“那你一定很生气(伤心、高兴)吧”“然后呢”,这样可以让孩子继续说下去,切忌急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倾诉到最后,可能孩子自己就会理清问题了。
3.启发式问题有利于和孩子的沟通。在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父母可以问“然后有可能发生什么?”“你会有什么感觉”“其他人会怎么想?”“大家碰到霸道的人会有什么感觉?会怎么想?”
4.当孩子提出不同观点时,父母可以说“可能你是对的,咱们再仔细想想,看看还有什么可能”“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你有权利这样想,咱们看看这样是否可行。”
5.出现了问题后,过两天直接问孩子“我有件事情想不明白,如果两个人玩游戏,一个人作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有个困难,我要做晚饭,你又要我陪你玩,同时做两件事哪件都做不好,你觉得应该怎么办”“你说的可能有道理,但是我不知道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会发生什么。”
6.不带抨击地陈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很生气,因为我的床上有一条湿毛巾”
7.聊天不是质问,应该问得具体。“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在学校做什么了?”“跟平时一样”。完全无效的交流。可以这样问(根据孩子感兴趣的课程)“今天科学(音乐)(美术)课学了什么?”“你们班级最受欢迎的男生(女生)是谁?”
8.共情和同理心。“我怕明天考不好”“是呀,考试前每个人都会紧张,你主要担心哪方面呢?”“没评上班干部好郁闷”“是呀,不难过才怪。那你这么难过,妈妈该做些什么让你开心起来呢?”
9.如果和孩子的沟通之门已经关闭,可以用“请教法”
找个生活和工作中让自己困扰的问题,郑重其事地向孩子请教,并认真考虑其可行性,和孩子共同讨论。这样可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被父母所重视,使沟通之门重新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