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三章 第四节 常识错误
第三章 非爱行为
第四节 常识性错误
有一本书的名字叫做《不是孩子的错》,书中的案例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行为,看了这书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作者把读者都当成未开化的野蛮人了吗?书中的很多注意事项也令我震惊,因为那根本就是一个文明人不可能犯的错误,就像“不能殴打孕妇”这样的道德底线一样,是现代教育的底线。但是仔细反思一下后发现,有时父母们真的会无意间做出一些这样的错误行为。
1.心烦时打骂孩子
小培的爷爷年轻时就很没有耐心,四姑小时候肚里有虫,肚子疼得哭,他嫌烦就打四姑。孙子坐在院子里玩,爷爷扫地时嫌孩子挡路,就用大扫帚赶孙子。
当年由于孩子多,大人并不珍视孩子,再加上经济压力大、大人们忙于生计,孩子很少感受父母的亲情。而拿孩子出气的恶劣行为,当今社会仍会时常出现。
2.父母不该对孩子说的话
不可以对孩子进行言语攻击
恶毒的语言:愚蠢的家伙,大傻瓜,没出息
轻蔑诋毁的语言:没用的东西,你简直是个废物,不行别逞能
过分责备的语言:你太让我失望了,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
压制的语言:闭嘴,别乱动
强迫的语言:你必须…,我说不行就不行
威胁的语言:你要…我就…,这样就不喜欢你了
哀求的语言:求求你别…了好吗
抱怨的语言:你怎么又…
责备的语言:怎么弄这么脏
厌烦的语言:一边去,别总缠着我
蛮横的语言:我是你妈,我说了算
贿赂的语言:你若是…我就给你买…
讽刺的语言:就你还想当画家,做梦吧
嘲笑的语言:看你画的什么东西呀
乱开玩笑:学孩子不标准的发音,孩子不懂得哪些是善意的玩笑。
不尊重孩子,鄙视、挖苦、羞辱、讽刺的说话方式,都会刺伤孩子的情感,损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直到长大成人都摆脱不了。
侮辱孩子自尊、人格,伤害孩子感情、打击孩子积极性、贬低孩子能力、威胁恐吓这些话坚决不能对孩子说,不要哀求孩子,不可以轻易使用“激将法”,警示和批评的话也要委婉。
3.孩子在旁边时说话不注意
言语不可粗俗,不要忘了身边的小小“摄像头”“录音机”,即使情绪再激动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放任自己。
不要在孩子面前评论别人,对老师不满更不能当孩子面讨论。不要怨声载道,不要抱怨家人或相互抱怨。
4.当众揭短和人前教子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更小心的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好评的心思也就越加淡薄。
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们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接受很好的教育,经常曲解“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含义,在教育孩子方面,采取“当众揭短”的方式,希望孩子能够“迫于舆论压力”,改正自身错误,其实这是十分有害的做法。
孩子有获得尊重的权利,当众揭短或者教训孩子是对孩子的羞辱,摧毁了孩子的自尊心,被打击了自尊心、并且已经不在乎别人眼光的孩子很可能反而会破罐子破摔。
中国人比较好面子,当孩子在大庭广众下耍脾气时,父母们会选择息事宁人或者严厉管教,前者使孩子学会了要挟父母,后者则是对孩子自尊的摧毁。不能因为怕丢面子、被人当做无能的父母,而去牺牲孩子的自尊。
父母要牢记,孩子的面子大于父母的面子,因为父母心智相对比较成熟,能抵抗一定的打击;而孩子可能因无法承受打击而遗留心理问题。
5.攀比
攀比是一种不愿落后于人,好强、过分关注别人看法的功利心态。攀比让人变得争强好胜,心态不平和,还会产生嫉妒心,形成自卑心理。
“心智家园”教育体系创始人包丰源在书中写道:我们不是为比较而生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不断修炼自己、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所有负面思想都来自比较、来自不能接受自己,不能面对自己。
如果提起有个人是全体孩子的公敌——他从来不玩游戏,天天学习,回回成绩年级第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爱做家务,从来不让父母操心——他的名字肯定就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父母们用这个无论是虚构还是现实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是希望孩子能够“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但结果大都是孩子自尊心受挫,破罐子破摔。孩子心中会赌气地想:既然认为我不好,那你去找“别人家孩子”当儿女吧!
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孩子比的父母,一般都是对生活、工作或家庭有所不满的人,他们希望从孩子身上找到自我价值感。
攀比给孩子徒增压力,剥夺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却起不到正面激励作用。用孩子的短处去跟别人比长处,只会越比越恼火,越指责孩子,孩子的短处越被固化下来,形成“顽疾”。
同时,这种做法会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可能使孩子也学会了攀比,在吃穿住用上跟朋友和同学攀比。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珍贵礼物,父母要善于发掘孩子的长处,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肯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孩子会变得更加自信,乐观和上进。
不攀比要体现在思想上,嘴上不说,心里想想也是不应该,再有这种想法怎么办?找个没人的地方抽自己几嘴巴!
6.孩子的朋友分两类
有的父母将孩子的朋友分成两类:一类是学习好的,一类是学习差的,并且阻止孩子跟“差生”交朋友,原因是怕孩子学坏。
心理成熟的父母不会去问孩子朋友的学习成绩,他们会尊重孩子,友善对待他的朋友,相信孩子自己具有判断力,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人际发展。
7.对孩子说谎
不可以欺骗孩子,孩子终归会知道真相,而父母的信誉受损,就很难再取得孩子的信任,也为以后的教育设置了障碍。
8.在孩子面前吵架
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口出恶言,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令孩子惶恐、焦虑,唯恐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引起父母争吵,甚至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