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签订卖身契(第十更)
采薇要王氏四个人都回去找一个亲属,下午去她的小吃店里来签卖身契,一手交钱一手交人,没亲属的就带各自的里正来,然后又去李屠户那里买了一斤猪肝和一斤瘦肉,再去店里接小满。
小满就坐在店堂里等着采薇,大力烧了个火盆放在她跟前让她烤火,免得冻着了。
小满一见采薇就从椅子上站起来,高兴的告诉她:“姐姐,你刚才前脚走,后脚沈掌柜就派人送来二十斤猪肠子和三四个猪肺,说是他每天要买屠户很多猪肉,这些屠户愿意免费给他,他就给了咱们,还说,天天会派人送这么些来的。”
采薇把手伸到火盆上面烤了烤,笑着道:“难为沈掌柜处处想着咱们。”
大力兄妹两个已经按照小满所指导的,把猪肠子和猪肺清洗干净了,采薇于是把麻辣烫配置好放在锅里卤制,让他兄妹两个看着火候,便带着小满回家了。
吃午饭时,采薇告诉林氏她今天一共买了六个下人。
林氏便笑着道:“咱们家才刚解决温饱,你就买这么多奴才!”
采薇道:“有了奴才才有劳力,才能赚更多的钱。”
林氏宠爱地看着她:“凡事你看着办好了。”
吃过午饭,采薇看了一眼自家内宅进度,林氏每天中午那一餐都给匠人做了一道酸白菜煮五花肉,伙食不错,那些工匠干起活儿来也是尽心尽力的。
只是二十几个匠人吃起饭菜来消耗很大,陈沐风和华氏两家给的酸白菜早就吃完了,还买了张婶和村子里其他人家的酸白菜,虽说只要五文钱一斤,可是酸白菜秤起来含水,很压秤,并且每天要十斤左右的量,一天就是五十文钱,积少成多,也是一大笔钱。
采薇就对林氏道:“等我下午把买下人的手续办好了,娘明天就带着咱家的下人把地里的大白菜收了,然后做成酸白菜。”
林氏就道:“咱们家共种了一亩地的大白菜,至少能收一千斤左右,可以做不少酸白菜,家里的坛子不够,得买些坛子回来。”
采薇交给了林氏十两银子:“这些娘先拿去用,不够再找我要。”
林氏就道:“你给我的盖房子打家具的钱共有两百两,现在还只用了不到一百两,暂时先不要。”
采薇就把银子依旧收了起来,让小满在家歇着,她一个人去里正家请了里正帮她办理刘大力兄妹两个的卖身契,他们现在属于外乡人,既没保人、又没亲属,采薇也只能请里正见证,不过她信得过刘大力兄妹两个,不怕他们会跑。
里正就随采薇走了一趟,亲自拟定了卖身文书,让刘大力兄妹两个按了手印,里正和采薇也按了手印。
刘大力对采薇道:“要是大小姐还不放心,可以让我们的娘再按一个手印。”
采薇就拿了文书跟着兰花进了门面后头的院子里,刘大力兄妹两个的娘就睡在一间屋子里。
刘氏见到采薇来了,就要挣扎着从炕上起来,被采薇制止住了,让她按了手印,叫她好生养病,便都出去了,依旧来到前面店堂里,当着里正的面付了刘大力兄妹两个十两银子,叫兰花赶紧去给刘氏请大夫抓药,兰花先和大力给她磕了几个响头才爬起来跑着请大夫去了。
接着王妈妈和蒋妈妈也都来了,带的都是各自村里的里正,两个里正都是良善之人,一直说着采薇做了件大好事,收留了这两个寡妇,让她们不至于饿死在街头。
那两个寡妇又是高兴又是心酸,都直抹眼泪,她们的卖身文书也是很快就办好了,采薇和两个寡妇一直把两位里正送出店门。
最后来的是柱子和铁锤,陪着他们前来办理卖身文书的是他们的父亲,两个都是一脸沧桑愁容,大冬天的,衣不蔽体,过得十分艰难,采薇主动把卖身钱提到五两银子,柱子和铁锤两个的父亲感动的就要给采薇跪下,采薇和里正忙拦着,办好了卖身文书,两个父亲临走的时候,都千叮万嘱要自己的儿子在采薇家好好干活儿,不许偷懒,要听主子的话。
里正见没什么事了,就先走了,采薇叮嘱他走慢点,虽然现在雪住了,可是地上已经一层厚厚的积雪,走起来有些滑。
里正头也不回地说:“没事。”就走了。
采薇对那几个新买的下人道:“王妈妈和蒋妈妈我暂且不改名字,等到了我娘那里看我娘给你们改不,柱子和大力还有兰花就不改了,只把铁锤的名字改一下,叫锤子好了。”
锤子就道:“全凭大小姐处置。”
采薇又带了锤子他们四个人去了一趟估衣铺,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了两套棉衣棉裤以及一套铺盖,四个人都高兴的自己扛着自己的衣服铺盖跟着采薇回到了店里。
后院有三间正屋,现在刘氏躺的那间东屋就让大力一家三口住,辽东本就有许多人家一大家子睡在一个炕上,因此采薇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妥。
锤子和柱子则住西屋,正屋中间的那间房就用来放粮油等物,王嫂子就和蒋嫂子暂且住在家里。
住宿问题安排好了之后,兰花也带着大夫来了,采薇对她说道:“你先照顾你娘,我有什么安排跟你哥说,你哥再转告给你。”
兰花谢过,便带着大夫去了后院。
采薇就安排六个下人的分工,大力兄妹和锤子柱子都留在店里干活儿,王妈妈和蒋妈妈则留在家里听林氏调遣。
采薇对留在店里的几个人道,在店里会比较辛苦,头天得把米粉、面、发好,每天卯时一到就必须得起床,然后做馒头、包子、米发糕,她会亲自手把手的教他们,谁的手艺好,就挑选两个留在厨房里,专门负责做早点,剩下的就先暂时跑堂,等她招到跑堂的和早点师傅之后就把他们全都抽回自家的作坊里去,现在统一五十文一个月。
众人都应了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