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皎皎 po全文阅读

第八百七十四章 弹劾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之间,又是一度大朝会。
    这一回,坐在上头的皇帝却是再一次不同往日。
    新皇赵昉已经登基,杨太后带着他一起见过百官,行过大朝会的仪礼之后,正要退朝,下头却是有一人出班道:“陛下,臣有本奏。”
    虽然已经不是头一次上朝,可见得下头的人站出来,杨太后登时就清醒了,很是有些心慌。
    当殿奏事,就意味着她可能要当殿问答。
    虽然也可以收了折子,之后再交由中书处置,可若是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问,就会显得她这个太后实在很没有用。
    她眯着眼睛看了下去。
    隔得有些远,瞧不清楚对方的脸。当然,就算瞧得清楚,她也多半一样是不认识的。
    心中虽然这样想着,杨太后还是开口道:“什么事情?”
    那人上得前来,道:“京师连日有雨,春汛就在眼前,可臣见得都水监中却并无什么动静,只想问一句,那清淤通渠之事,难道便没了下文吗?这般行径,是将京畿百万百姓置于何地?将天家、百姓安危至于何地?”
    垂帘了几天,杨太后虽然认不出人脸,可也有了靠头冠辨认官品的能力。
    她见对方头冠刻有獬豸角,便知道此人多半乃是御史。
    御史之职乃是闻风奏事,督察百官。
    杨太后垂帘日短,从前也无从政经验,对大晋朝堂的运作,可以说一无所知,自然不知道御史多为上折弹劾,像今日这样没有预兆,忽然在大朝会上挺身而出的,其实是为了在她面前露脸。
    太皇太后在时,弹劾都水监乱用职权、颟顸无能、祸国殃民的奏章就没有停过,叠起来怕是都能触到垂拱殿的大梁上。
    当日新郑门、扬州门外的情形万姓有目共睹,又害了不少人性命,其中责任,虽然京都府衙也要帮着担一担,可主要原因,还是出在都水监身上。
    可其时范尧臣才得任,想要把责任往他那一处推,实在有些勉强,最多扯一扯他那个女婿,说其管查不利,治家无能,任人唯亲。可一旦弹劾起来,无论谁人都并不可能避开实际采纳并操作铁龙爪扬泥车法的张瑚。
    奏章送上中书,进得太皇太后案头,便似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半点回音。
    紧接着,太皇太后又使雷霆手段,查实其人收受贿赂、霸占田产,贬、罚了三两个跳得很厉害的御史。
    而今御史台上头的多是年轻之辈,在赵芮手下轻松日子过惯了,只要不大违天子意愿,闹得他无法可忍,最多就是被申斥几句,是以见得哪里不对,俱是窜得很快,骂得很凶,生怕落于人后,便要吃不到肉,何时经受过太皇太后这样迅雷不及掩耳一般的可怕处置,登时都哑了火。
    唯有郑时修,依旧一封一封地往里递折子,还欲要联合御史台中同僚合班奏事,以谏天子,有旁人来提醒,他就说自己“行事从来坦荡,殊无不可对人言,有何俱之”。
    然而郑时修没有畏惧的,却不代表御史台中其余人也不畏惧。
    众人面上夸他忠直,暗地里却没有不嘲他做戏赚取清名的。不过嘲到最后,还是只有他一个人在赚那份清名。
    有知道太皇太后性子的,早已搬好了椅子在后头坐着,等看他在各大跟头。
    只是还没有等到,就出了天庆观之事。
    新皇继位,杨太后垂帘,一切推倒重来,再不同从前。
    杨太后与太皇太后的恩怨,明眼人都看得清楚,眼下张家没了靠山,张瑚满身都是破绽,便如同一条被捞了出水的肥鱼一般,正等着人去享用。
    如此便宜顺手的好事,怎的会不惹人眼馋?
    因是换了皇帝,也换了垂帘之人,郑时修便照旧往上递折子。
    可在其余人看来,递折子哪有当面来事的好?
    虽然一般是翰林学士的女儿,可此翰林学士,非彼翰林学士。从前杨太后在闺中时,就无什么文名,而今这许多折子一同递过去,说不得份份里头的弹劾都骂得差不多,纵然自己写得再文才斐然、引经据典、理通文畅、句句逼人,她一个妇人家,又不是太皇太后,也未必能从中看出什么所以然来。
    倒不如好生在其面前表现一番。
    又这样多念头的人,自然不止一个,只是都在心中估摸着要何时站出去而已。
    见得有人打了头,几乎就在同时,不知有多少御史们心中同时浮上了两个字——“晦气!”
    怎的就给他抢了头筹!
    甚至还有两个人的脚已经抬得起来,还未能踏出,已是不得不又收了回去,一面还忍不住后悔自己为何不能早一步出班。
    杨太后经验不足,还未学会怎么听人回话。
    她这一阵子日日夜夜没得休息,一天睡一二个时辰已是难得,此时坐在天子身旁的椅子上,前头又有屏风隔着,大朝会多是礼仪性质,若是无人奏事,只要听着礼官按着礼仪走就完了,是以那头一掉一掉的,如同小鸡啄米一般,险些就要睡着。
    她本来脑子里就有些混沌,此时强打精神将那人所禀之事从头听到尾,听了后头,已是有些忘了前头。
    实在也是没办法,像赵芮、太皇太后这般熟于政事的,一向都明白,御史奏事,大体来说只要听前头,一旦扯到百姓、苍生、社稷等语,俱都不用理会。
    可杨太后又哪里知晓?
    见她半日没有回话,一旁的崔用臣小声提点道:“娘娘,田御史弹劾都水监不管水务。”
    又道:“眼下是范相公管着都水监。”
    杨太后恍然大悟。
    黄、汴两河的水情,即便是身处深宫,不谙政事如她,也十分关切,只是这一阵子忙于赵昉登基,又忙着太皇太后的后事,另有层出不穷,据说样样都十分要紧的政务堆在案头,叫她着实腾不出手来去过问。
    眼下被人问到眼前,她终于想起来了。
    是啊,马上就要春汛了,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浚川杷,眼下早没了动静,可难道没了浚川杷,那通渠清淤之事,就无人去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