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先后
福宁宫中,一干大臣正争执不休。
天子的棺木摆在外殿,早有人上前给赵芮换寿衣,他尸骨未寒,身体未僵,眼睛也不曾闭上,只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等着被人搬进棺木。
内殿之中,两府重臣甚至来不及转移地方,换到崇政、文德等殿好生商议,已是在此处就闹了起来。
赵芮未能来得及定下继位之人,临终之前,他床榻上共有两份翰林学士起草的诏书,一份乃是过继济王行六那一个儿子为皇嗣,记在杨皇后名下,内禅与他做小皇帝,张太后垂帘;另一份则是内禅给魏王赵铎,以其为新帝。
偏生两份诏书,都只是草诏,并无中书盖章,以魏王为新帝之诏上虽有天子加印,却是引得吴益站出来大力弹劾,暂未有定论。如若吴益弹劾之事为真,赵铎自然是不适合做皇帝的。
而今皇位空悬,形势不定,各人有着各人的想法,又有各人的利益,自然吵成一团。
孙卞而今手中有提刑司,又兼着京都府衙,还管着好几处要害之位,再得张太后站在上头,说起话来连腰杆都硬了几分,正同他昔日的盟友范尧臣打得口水四溅,高声驳道:“草诏尚未得黄相公用印,未有中书签章,如何能算得上诏令?!”
范尧臣道:“陛下临终有言,欲要传位魏王!”
一般是太后旧人的任皓打断道:“中书未有用印!”
后头吴益便是扬声道:“魏王行此判国恶事,如何能为天子?!”
黄昭亮出声道:“为社稷计,当以过继为上,放能保得朝中不乱。”
李绘附议道:“黄相公所言甚是,为社稷计,当以过继为上!”
范尧臣强调道:“陛下欲要传位魏王!”
李绘否认道:“陛下听得吴翰林之言,自当详查,如何还会当庭内禅!”
范尧臣道:“有陛下签章!”
众人还在争吵,围在床榻边上的黄门内侍却是越聚越紧,简直是要脱了鞋子钻上床的样子。
张太后本来正皱着眉头听下头官员争吵,已是十分不悦,听得后头声响不对,转过头,一眼瞥见那些人不成体统的模样,怒道:“尔等在此做甚?!”
张太后不是杨皇后,她在宫中积威甚隆,此时只一句话,便把许多黄门吓得不敢乱动,只个个退散开来,去看正在给赵芮换寿衣的那人。
那小黄门连忙“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哆嗦着膝行到得张太后面前,双手举起手中明黄色诏书,道:“启奏圣人,下官给陛下换衫,寻到陛下怀中留有诏书,其中有一份,一般有着签章……”
他口中说着,手上将两份诏书一齐呈给了张太后。
众目睽睽之下,张太后伸手接过,开始翻看起来,不多时,便抬起头,对着殿中二十余名官员冷声道:“众位卿家,皇上留有草诏两份,其一欲要过继赵瑄,其二欲要过继秦王幼子赵昉为皇嗣。”
一面说,一面将手中诏书递给了一旁的黄门。
她口气微沉,面色不悦,无论是表情还是动作,都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不满。
场中无人说话。
便是再蠢的人,也知道此时不当去惹太后。
赵芮有三兄弟,除却庶兄秦王,济王也好、魏王也罢,都是他的同胞弟弟。此时他忽然绕过张太后的亲子,欲要过继庶兄的儿子,自血缘而论,当真与她半点干系也无,怎能不令她恼怒?
那小黄门听得此言,连忙接回了自赵芮身上摸出的诏书,站起身来。
他往外走了几步,将手中诏书呈给了一句话也没有说过的首相王宜。
王宜接过诏书,只低头看了两眼,便换给了那黄门。
顾延章与郑霖站在最后,待得所有官员看过,却无人递给他们——以他二人的官品职位,还不够资格参与这般大事。
殿中安静了许久,最后还是张太后开口问道:“诸位卿家可有话说?”
黄昭亮并不说话,孙卞、李绘也不开口,只有范尧臣上前道:“陛下临终前欲要传位于魏王,虽有吴翰林当殿弹劾,却不晓得其中真假,不如先行查问,再做后续,皇位当以上皇之意为准……”
他这一番话,虽然说不上有多高明,道理却是很正,一时之间,并无人去反驳,只有御史中丞道:“若是以上皇之意为准,当以诏书为准,陛下共有诏书三份,其一乃是他临终前之意,欲要内禅魏王殿下,此份诏书有签章,有圣谕,一朝得见,全能作证,若是查实吴翰林所言非真,当以魏王继位。”
他顿了顿,又道:“其二乃是陛下怀中所藏草诏,其中欲要过继秦王幼子为嗣,陛下并无子嗣,若是过继,当以为帝。”
有人反驳道:“为甚此为其二,尚有过继魏王之子为皇嗣的诏令,怎的不将那一份排在前头?”
范尧臣道:“此份有陛下大印。”
沉默了许久的黄昭亮补了一句,道:“此份乃是陛下亲自手书。”
赵芮的字迹,旁人也许不识得,此处站的俱是天子近臣,如何会不认得。
这一份草诏,虽无中书签章,却是有天子大印,更重要的是,赵芮没有交给翰林学士来起草,而是他亲笔所写,又是藏在怀中,自然分量更重。
与之相较,另一份要过继赵颙儿子的诏书,虽然赵芮先前有言,可被赵瑄拒绝之后,他后头并未再提,况且诏书上还并未用印,若是没有其余选择的情况下,也许只能以其为准,然则现在别有说法,自然要用更确实的。
众人争议良久,最后还是只好暂时按着这样的顺序定了下来。
因吴益弹劾魏王赵铎犯法、谋私、判国,此时涉及甚多,事主又是藩王,便由刑部查实来判。
正议论间,诸人忽听得外头震耳的钟鸣声。
那声音就在宫中响起,自高处传开,“铛铛”作响,几乎要响彻九霄。
张太后面色大变,叫道:“谁人去敲的钟!”
钟声响了许久才停,嗡嗡之声经久不息。
福宁殿中几乎所有人都遽然变色。
皇位未定,本应秘不发丧,等到一应确定,再行安排,可此时钟声一响,天下皆知天子大行,等于逼着众人立时把皇位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