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完结+番外_第402章

      以破六韩拔陵区区一个肉体凡胎,他能打得赢吗?李明珠可不认为自家男人会是李敛那种人型怪物。
    和义愤填膺的李明珠不同,不错。太上皇倒是颇为满意。
    他心道:敛儿不愧是朕最疼爱的孩子,果然最懂朕的心思,也知道该如何替朕分忧。
    从政治上来看,太上皇其实对李明珠和破六韩拔陵之间的事情喜闻乐见,乐见其成的。这次匈奴归顺的人数多达数百万,有上百万匈奴人已经零零散散内迁到大周境内各地,其余剩下来的都分配了给驻有重兵的边境地区,主要负责为大周养马。尽管如此,匈奴人一旦发生骚动,也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如果李明珠和破六韩拔陵结合了,不单止可以安天下匈奴人之心,还能够扶植破六韩拔陵以分化匈奴人。
    只是,从前呼韩邪作为匈奴大单于前来求娶李明珠的时候,嫌弃人家是匈奴蛮子不允,眼下却招破六韩拔陵为郡马,这让一来有自打嘴巴之嫌,二来都是下了呼韩邪乃至整个匈奴的面子,三来目的性太明显,显得吃相不好看。因此,太上皇尽管心里默认了,但脸上依然不允。
    从私心来看,太上皇也怕在感情上一张白纸的李明珠会遇到感情骗子,被人骗财骗色。虽然他很欣慰李明珠这孙女巾帼不让须眉,但始于是个女子,很多事情上不能与男子等同的。男子是叫占人便宜,女子是叫被人占便宜,这能一样吗?要是真的出了些什么事情,即使日后太上皇把那破六韩拔陵千刀万剐也抵销不到孙女受到的伤害。
    以破六韩拔陵的武力是绝对没有可能打得过一百个天策府老兵的。唯一的取得胜利的可能就是让老兵留手,装作被打败放他过关。而要让不畏权贵的天策老兵高抬贵手的可能只有两个,一是让他们感到破六韩拔陵对李明珠的真心真意,二是由皇上/太上皇/李敛下令放水。
    天策府的兵可不止上战场打仗杀敌那么简单,他们还会分批到大周各地历练,帮助当地官府、百姓解决困难。老兵们早已见惯世面,自有一套看人的方法。太上皇相信破六韩拔陵脸上伪装得再好,也瞒不过这一百个老兵。
    此时,门外有一个小内侍轻轻地走到戴权身边,耳语了几句。
    戴权点头,皇爷,义忠太妃和义忠郡王妃请来求见。
    李明珠一惊,想不到自家母妃和弟媳居然来得这么快!
    宣。太上皇颌首。
    臣妾参见太上皇。《尚书传》说: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臣妾是一种统称,泛指作为臣民的众男女,
    赐坐。太上皇随手指了一下下首的位置。
    谢太上皇。
    大概是人老了,心软了,就开始念旧了。
    这些年,太上皇开始对自己死去那几个儿子的家眷另眼相看,逢年过节有什么宫宴都让她们出席,平日还有赏赐赐下。对李天瑾、李天瑛这两个闹腾的儿子也多了三分容忍。当然,后悔、内疚是绝对没有的,作为一名成功的皇帝,太上皇从来都不知道悔疚是什么来的。
    而且,义忠太妃也是他最喜欢的孙女的生母,太上皇都愿意都给她几分面子。
    母妃……李明珠弱弱的道,见得自家母妃来势汹汹,她就知道自己和破六韩拔陵的事情已经传入母妃的耳里了。
    义忠太妃凤眼一瞪,李明珠立时就闭嘴。
    好你个李明珠!骗了老母亲说要休息思考军国大事,转头就跟个匈奴男人当街拉拉扯扯、打情骂俏!?出了宁寿宫再收拾你!
    过世的义忠亲王李天璜和女儿李明珠都是爽利、干脆的人,作为妻子和母亲的义忠太妃昔年都是以泼辣、霸气闻名京城贵妇人圈子的。只不过这些年来,丈夫大逆不道,兵败身死,为了保全儿女不得不修身养性而已。
    义忠郡王妃安静地坐在婆婆身边,向大姑子露出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
    老大家的,你有何事求见?尽管心里明白,但太上皇仍然威严的道。
    义忠太妃一听,连忙道:回父皇的话,儿媳此次进宫是想要求父皇下一道赐婚的旨意。以家礼自称,直接把事情定性作家事。
    明珠这孩儿年纪已经不小的了,前些年她有这个能力和意愿去为国效力,儿媳这个做母亲也没有什么能为她做的,只能不拖她后腿,把其他事情都挡下,好让她专心致志为国出力,为皇家增添荣耀。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明珠再不嫁出去就得成老姑娘了。虽然她自己觉得没什么不妥之处,只是儿媳寻思,老了没有个孩子承欢膝下,一个人怪凄凉的,就算她弟弟愿意把膝下的儿女过继给她,但始终都不如亲生的妥贴。而且,成婚之后,下半辈子都总算是有个能知冷知热的人在身边。将来儿媳不在了,都不用挂心太多。一番话就把一个深明大义,且疼爱女儿的慈母形象塑造出来了。
    那你看上的,是哪家的儿郎?太上皇问。
    皇爷爷……李明珠喊道。
    太上皇表示一切自有主张。
    是儿媳娘家的侄儿,名唤韦昭。眼下在翰林院任侍讲学士一职。义忠太妃把自己心里的人选说了出来。
    戴权机灵地报出这韦昭的资料,韦昭字弘嗣,少时好学能文,景和元年的状元郎。初授翰林院修撰一职,三年后,升任侍讲学士。皇上曾言其笃学好古,博见群籍,有记述之才。眼下二十有六,尚未婚配,
    太上皇闭目,他记得这人。
    当初皇上还跟他提起过这个韦昭,说他书生气十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纸上谈兵,满口之乎者也。唯一的好处都就是博闻强记,能留在身边做个复述官和修撰文史而已。这样一个无能的人居然都能拿到状元之位,让皇上不得不与太上皇商议起科举改革之事,从而导致景和元年之后的科举题目都偏向实际的多,每一名进士都只需稍加磨练就能直接下放到各州县之中任职,这不得不算是韦昭对国家立下最大的功劳了。
    义忠太妃不知道这种秘事,只笑道:儿媳这侄儿性子忠厚,正好与明珠相合。小时候,明珠也和这个表弟相处得挺好的。说来也是巧的,前几年儿媳娘家哥哥嫂嫂因着不欲打扰儿子上进读书,所以就没有替他说亲,之后几年儿媳嫂嫂的娘家老太爷、老太太先后离世,韦昭这孩子要守孝,也就停下说亲这事,直至今年年初刚好出了孝。
    她虽然都知道自己这娘家侄儿是有点书呆子的意思,但她女儿年纪不小,加上又是个做女将军的,想要挑选个合心意的简直是千难万难。寻常男子可不会肯低妻子一头,如果是低妻子的公主、郡主品级也就罢了,她女儿这可是实打实的从二品将军官职!本来再难之下,有全李氏皇族的相助,可以挑选佳婿的余地都有不少,只是突然爆出破六韩拔陵这事儿,真真的是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不得以之下,只好先把侄儿拿出来顶上了,反正凭她女儿的能力绝对压得服韦昭这书呆子的!
    想法不错,但义忠太妃此举实在是助攻了李明珠一下。
    居然连韦昭都成了佳婿的人选!太上皇倏地认为破六韩拔陵真的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至少,他宁愿要一个心狠手辣能为大周开疆拓土的匈奴人做孙女婿,都不想要一个温吞无能只懂夸夸而谈的周人孙女婿。
    母妃!我是绝对不会嫁给那书呆子的!!李明珠反应激烈,那个弱鸡表弟怕是连她一鞭子也接不上,捱了一鞭就要躺上半月的夫君,恕她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