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番外_第340章
像这种严寒时节,京城的百姓一般都会选择窝在屋里过冬,没有特别的事儿是不会出来的。
今日却是不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不时传出大声的欢呼声,因为今天是李敛他们率军回京的大日子,除却京城本地百姓外,其他州郡的百姓都来了不少,打算参与大军得胜归来献俘的这场盛事。
自古以来,汉人皆痛恨匈奴,北方百姓犹恨之。往年匈奴年年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人无数,毁了边境百姓的家园,京中百姓也有不少的亲朋戚友死了在他们的手上。因此,北方百姓对匈奴的恨意是倾尽三江五湖水,都难以扑灭的。他们无时无刻不盼望朝廷出兵,将匈奴等外族斩尽杀绝,为他们报仇雪恨。
如今,李敛等人做到了。他们不单止打败了匈奴联军的百万大军,还俘虏匈奴大单于呼韩邪,攻占匈奴龙城、打进了突厥人的老巢,俘虏了突厥的阿史那曷萨那可汗、威压鲜卑王拓跋翳槐俯首称臣,割地赔款,送上质子……
这一件件的事情就算是单放出来都足够让他们高兴数十年了,更何况现在是一次过完成的!这是何等振奋人心的事!李敛等人率军回京,北方其他地方的百姓能不来旁观吗!?
只要还喘着一口气的全都来了,不能走的,就让家中的后生背着、扶着、抬着,无论如何也要赶来。
打下前所未有大胜仗的大周将士已经来到京城不足五里的距离。
只见他们骑着高头大马,排着整齐的阵势,杀气腾腾,仿佛又要上战场一般。人人眼里闪着炽烈的光芒,天气虽然奇寒无比,却是熄灭不了他们胸中熊熊燃烧的火焰!
李敛骑着奔宵,率领大军缓缓往京城方向前进。一条招摇的白色翎羽在寒风中飘扬,平添了几分威势。
贺齐、牛继宗、冉封、李明珠、林寒、高克恭等人紧随其后,策马而来。
李敛往后不远处放眼一看,只见数十辆大车搬运着无数面旗帜,这些旗帜没有一面是大周的旗帜,统统都是匈奴、突厥和鲜卑三族不同部落、贵族所代表的旗帜,待会可是会有士兵专门举着这些缴获的敌人旗帜去献捷。
而当中最献眼的莫过是呼韩邪的白狼大纛了。大纛上的白狼皮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两只眼睛里发出幽幽的凶光,后腿微屈,前腿向前伸出,摆出一副向下俯冲的架势,仿佛随时都能扑出大纛,咬断你的脖子似的,。
李敛再瞧瞧自己身后的大军,气势不凡,人人战意冲天,只要李敛一声令下,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朝着敌人扑去。
可是他们当有不少人不是缺了胳膊,就是没有了腿,再不是就是瞎眼,没鼻子,少耳朵……
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
因为有更多的同袍不幸地战死沙场,长眠边境。因为运输不便的问题,当日只能就地火化,把他们的骨灰放在盒子里,留待日后送回家乡。
静涯,你在想什么?贺齐看着李敛问。
哈哈!这还用问的?咱们打下这前所未有的大胜仗,元帅此番定会名留青史,受万民敬仰,皇上也定必有厚赐。元帅怕不是在想皇上会如何加许他,赏赐些什么奇珍异宝、稀罕的物事吧!离京城越近,高克恭就越激动,忍不住插嘴。
牛继宗也是激动得很,呸呸呸!老高!你以为元帅跟你这傻大个一样肤浅吗!?
让我猜猜,元帅现在是在想家中的老母、兄长、侄儿?李明珠难得俏皮的道。有了占领别失八里、俘虏了突厥的阿史那曷萨那可汗的功绩,在史书上她定能越过妇好、花木兰、秦良玉等赫赫有名的女将,成为史上第一女将军。
我觉得元帅应该是在一会儿献俘的程序!不多久就要在数十万人的目光下主持隆重的献俘仪式,冉封将心比心,自己这时候定会不停反复背诵仪式的要点,免得出错丢人!
不对不对!元帅应该是在想待会见了太上皇后,该说些什么话!牛继宗这三十年里可亲眼目睹过不下于上千次李敛和太上皇之间的那股亲密劲儿。
这四个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吵不休,险些动上手来,最后还捉住贺齐让他表态他赞成哪人的说法。
李敛知道他们是心中紧张,打闹一下发泄情绪,所以都没有管束他们,只管在一旁微笑不语。
贺齐机警地表示你们的说法都很有道理,老夫统统都赞成,引得众人虽然表面不敢说些什么,但心里不住地腹诽贺将军太无节操了,也让李敛失笑,想不到贺伯伯也会跟牛继宗他们一起玩。
李敛要留待最后才揭晓答案,那么眼下就只剩下没有表态的林寒而已。
在想外甥女?正在含笑发呆的林寒被众人灼热的目光唤醒,迟疑道。
这差劲的答案让众人纷纷狂嘘,也让林寒郁闷不已。
第一百三十六章 好日子
牛继宗、冉封、李明珠、高克恭四人默契地排除林寒的猜想后, 互相争持不下,最后气鼓鼓的决定让李敛揭晓答案。
在等待李敛答案的时候, 他们还各不相让的你瞪我,我瞪你的,活像争抢玩具的小孩子似的。
而李敛无情地否决了这四个大孩子各自的猜测,我只是在想,今天是个好日子。
一个…和兄弟们…回家的好日子。不论是活着的,还是已经……
此话一出, 顿时让一直为不久后献俘大典兴奋激动莫名的牛继宗等人,像忽然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瞬间冷静下来, 情绪低落。
作为女性虽然巾帼不让须眉, 但情感较为细腻敏感的李明珠更是红了眼眶。
对啊!这一仗尽管是大周前所未有的大胜仗,在华夏数千年对外族的战争中也是排得上号的, 只是士兵伤亡的数目也不少, 称得上是大周立国以来, 士兵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