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公元172年—180年,共9年)

      卷第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公元172年—180年,共9年)
    主要历史事件
    窦太后崩逝,宦官曹节、王甫谋划不以太后规格安葬,招致朝野反对
    蔡邕主持校正五经文字,刻于石上,是最早的官修儒家经本,史称“一字石经”
    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灵帝大怒,捕杀之,党锢范围扩大
    灵帝屡屡提拔趋炎附势的小人,蔡邕进言劝诫,招来小人嫉恨
    宦官、灵帝设“鸿都门学”培养知识分子
    蔡邕被诬陷入狱
    鲜卑入侵酒泉,百姓不堪其扰
    灵帝开始“西邸卖官”,明码实价公开卖官
    主要学习点
    仪式没有了,那么文化精神也会消失
    “好好先生”并非真好人
    读书而不去体会其中的思想,就是一种玩物丧志
    不怕坏人有坏心,就怕坏人有文化
    孝灵皇帝上之下
    熹平元年(壬子,公元172年)
    1 春,正月,车驾上原陵,皇帝祭祀光武帝刘秀陵墓。司徒掾、陈留人蔡邕说:“我听说,古代君王从不到墓前祭祀,本朝有到陵墓祭祀之礼,我开始时还觉得可以减损。如今见到祭祀的威仪,考察其初心本意,才体会到孝明皇帝的至孝和恻隐之心,不容废除。礼有烦而不可省者,此之谓也。”
    【华杉讲透】
    古人只在家中对着祖宗牌位祭祀,秦始皇开始才在陵墓旁修建寝殿,寝殿和生前寝殿一模一样。墓祭后来废止,恢复为家祭。孝明皇帝,东汉第二任皇帝刘庄,思念先父刘秀,恢复墓祭。
    司马光记载这件事,意义在于强调最后蔡邕感慨的“礼有烦而不可省者,此之谓也”。有些礼仪,虽然烦琐,但是不可图省事去掉,就是这种情况了。
    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天有很大现实意义,因为我们是越来越没有礼节仪式了,大家都图省事。而礼节仪式没了,慢慢地精神也就没了,文化也就没了,本质也就没了。
    《论语》记载: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告朔,告,告庙,祭告祖庙,每月初一在祖庙祭告。周礼,每年岁末,周天子向诸侯颁布明年的历书,有没有闰月,每月初一是哪一天,这叫颁告朔。诸侯接回这一历书,供在祖庙,每月初一的时候,便杀一只活羊,祭于庙,这是告朔的仪式,也是向国内人民宣布,今天是初一。饩羊,饩,就是指祭祀用的活牲畜。
    行完告朔之礼,国君回到朝廷,朝会听政,开月例会,叫听朔,或视朔。
    到孔子生活的年代,鲁国国君已经懒得去祭庙告朔了,月例会也不开了。但鲁国祖庙里每月初一照样杀一只羊。子贡觉得仪式也没了,朝会也不开了,白白可惜一只羊,就想不杀羊了。
    孔子反对,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贡啊!你可惜那只羊,我可惜那礼呀!
    礼虽然废了,朝会也废了,但若这羊还在,则精神符号还在。或许下一任新君继位,励精图治,他若问这每月为什么要杀一只羊啊?还能引出这礼来,恢复告朔,恢复朝会听政。若你因为国君懈怠,就把这羊也省了,那这老礼儿,这规矩,就失传了。
    2 三月初八,太傅胡广薨逝,享年八十二岁。胡广周流四公,先后担任过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前后三十余年,历事六个皇帝,受到极高的礼遇,每次被罢免,不到一年,就重新升进。他所聘用的,大多是天下名士。他与故吏陈蕃、李咸并为三公。对于政事前例和朝政规章,胡广熟悉练达,所以京师有谚语说:“万事不理,问胡广;天下中庸,有胡公。”但是,他温柔敦厚,谨小慎微,常常逊言恭色以取媚于时,没有忠直之风,天下人也因此轻视他。
    【华杉讲透】
    胡广这样的人,孔子称之为“乡愿”。《论语》里有一句,“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什么叫乡愿?如果所有人都说他好,所有人都喜欢他,那就是孔子最痛恨的人——乡愿。乡愿,就是好好先生,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人不鬼说神话,跟谁都亲热,跟谁的立场观点都一致。因为人们的立场观点是不一致的,如果他跟谁都一致,那他一定是欺骗了其中一些人,或者欺骗了所有人。
    君子见什么人都说一样的话。一个正常人,他总是要表达自己的主张,顺着自己的心意,找到自己的同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而如果一个人,他对谁都附和,跟谁都一致,他图什么呢?他肯定有所图,无非是欺世盗名,想要谋利。胡广图的,就是荣华富贵,安全降落,对谁都取悦,所以虽然他有工作能力,又是老资格,大家还是轻视他。他呢,内心本来卑微,也无所谓。
    《论语》里还有一段: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乡里人都喜欢他,如何?未必好!
    乡里人都厌恶他,如何?未必好!
    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
    一个人,他应该立场坚定,形象鲜明,表里如一,一以贯之,始终不变,这样,与我志同道合者,我们一起来!与我道不同者,我们敬而远之,这才叫个人。见谁都想取悦,或者色厉内荏,只要有利益他就能妥协,孔子说,德之贼也,那是贼。
    3 五月十六日,赦天下,改元。
    4 长乐太仆侯览被控专权骄奢,被收缴印绶,自杀。
    5 六月,京师发大水。
    6 窦太后的母亲在比景去世,太后忧思感疾,六月初十,在云台崩逝。宦官们仇恨窦氏,用行李车载着太后尸体,停放在城南市场房舍中,过了几天,曹节、王甫想要用贵人之礼将窦太后下葬。皇帝说:“太后立我为帝,统承大业,难道就给一个贵人待遇吗?”然后才得以以皇太后身份发丧。
    曹节等人计划将窦太后葬在别处,而以冯贵人配附,与桓帝合葬。皇帝下诏,命公卿大会朝堂讨论,令中常侍赵忠主持会议。太尉李咸当时正生病在家,挣扎着爬上车子,带上毒药,对妻子说:“如果皇太后不能配食桓帝,我绝不生还!”
    会议开始,参会的有数百人,各自相互观望,谁也不肯先发言,赵忠说:“今天的会议必须有决议!”廷尉陈球说:“皇太后以盛德良家,母临天下,应该配食先帝,这是毫无疑问的!”赵忠笑着说:“陈廷尉,可以把你的意见写下来吗?”陈球当场执笔书写:“皇太后自在椒房之时,就有聪明母仪之德。后来遭遇国家不幸,援立圣明新君,承继宗庙,功烈至重。先帝晏驾之后,遭遇大狱,迁居空宫,不幸早逝。她的家族虽然获罪,但是与太后无关,现在如果将她葬在别处,将让天下人失望!况且冯贵人的墓曾经被人发掘,骸骨暴露,和贼尸混在一起,魂灵已经被污染,而且她本人又无功于国家,怎么能与先帝至尊一起配祀!”
    赵忠仔细读了陈球写的理由,嗤之以鼻,冷笑说:“陈廷尉这个意见,理由很好啊!”陈球说:“陈蕃、窦武本来就是冤枉,皇太后则无故被幽闭,臣时常感到痛心!天下愤叹!今日言之,退而受罪,也是我的夙愿!”
    李咸说:“臣的原意也是如此,和陈廷尉意见相同。”
    于是公卿以下,都附和陈球的意见。
    曹节、王甫还要争辩,说:“当年梁太后家族犯了恶逆之罪,别葬懿陵(梁太后比桓帝先死,葬在懿陵。梁冀被诛后,废懿陵为贵人冢);武帝废黜卫皇后,而以李夫人配食。如今窦家罪深,岂能合葬先帝!”
    李咸再次上书说:“臣仔细查考,当初,章帝时期窦皇后陷害梁贵人,安帝时期阎皇后家族身犯恶逆,而和帝并没有把窦皇后改葬别处的想法,顺帝也没有贬降阎皇后的意思。至于卫皇后,那是武帝生前自己废黜的,不可以拿来相比。如今长乐太后尊号在身,曾亲身临朝称制,又援立圣明新君,光隆皇祚。太后以陛下为子,陛下岂能不以太后为母!儿子不能废黜母亲,臣子不能贬降君王,应该合葬宣陵,一如旧制。”
    皇帝仔细看了奏书,同意。
    秋,七月,葬桓思皇后于宣陵。
    7 有人在朱雀门大书:“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位素餐,无忠言者。”朝廷下诏,命司隶校尉刘猛收捕,每十天做一次汇报。刘猛认为这诽谤之书,也是直话直说,不肯积极查捕。过了一个多月,还没查出是谁写的。刘猛因此被问责,迁任谏议大夫。任命御史中丞段颎任司隶校尉。段颎于是四处逐捕,抓了一千多名太学生。曹节等又指使段颎以其他事弹劾刘猛,将他送到左校做苦役。
    当初,司隶校尉王寓依附宦官,求荐于太常张奂,张奂拒绝,王寓于是陷害张奂为党人,不允许他再出仕做官。张奂曾经和段颎因为攻打羌族的事争执,有矛盾。这回段颎做了司隶校尉,就想把张奂逐回敦煌,再想办法把他害死。张奂写信向段颎服软哀求原谅,段颎这才放过他。
    当初,魏郡人李暠为司隶校尉,因为以前的矛盾,公报私仇杀了扶风人苏谦。苏谦的儿子苏不韦,将父亲的棺木停在地面,不肯下葬。自己改变姓名,结交江湖朋友,准备报仇。李暠升任大司农,苏不韦隐藏在他家柴房,从柴房挖地道抵达李暠卧室,杀了他的小妾和小儿子。李暠大惧,用木板铺在地上,一夜搬了九次睡觉的地方。苏不韦又挖开李暠父亲坟墓,砍下尸体的头颅,拿到街市示众。李暠追捕苏不韦,始终抓不到,愤怒抑郁,呕血而死。
    后来,遇上大赦,苏不韦才回家,为父亲发丧下葬。张奂一向与苏家是朋友,而段颎和李暠交好。段颎聘请苏不韦为司隶从事,苏不韦害怕,称病不去。段颎怒,派从事张贤到苏家去杀掉他。行事之前,段颎先把毒酒送给张贤的父亲,说:“如果张贤抓不到苏不韦,你就把这酒喝下去!”
    张贤于是抓捕苏不韦,将他全家六十人全部诛杀。
    8 当初,渤海王刘悝被贬到瘿陶,托中常侍王甫帮他复国,许诺酬谢五千万。后来桓帝遗诏,允许刘悝复国。刘悝知道不是王甫的功劳,就不肯给钱。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经常与刘悝交通往来。王甫秘密调查,告诉段颎。冬,十月,收捕郑飒入北寺狱,指使尚书令廉忠诬奏“郑飒等阴谋迎立刘悝为帝,大逆不道”。于是皇帝下诏,命冀州刺史收捕刘悝拷打,证实确有此事。皇帝严厉斥责刘悝,命他自杀。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歌舞伎二十四人,全部死在狱中。傅、相以下封国官员,全部诛杀。王甫等十二人因此立功,被封为列侯。
    9 十一月,会稽妖贼在句章起兵,自称阳明皇帝,部众以万数。朝廷派扬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寅讨伐。
    10 十二月,司徒许栩被罢免,任命大鸿胪袁隗为司徒。
    11 鲜卑入侵并州。
    12 这一年,匈奴单于车儿死,儿子屠特若尸逐就单于继位。
    熹平二年(癸丑,公元173年)
    1 春,正月,发生大瘟疫。
    2 正月二十七日,司空宗俱薨逝。
    3 二月初三,赦天下。
    4 任命光禄勋杨赐为司空。
    5 三月,太尉李咸被免职。
    6 夏,五月,以司隶校尉段颎为太尉。
    7 六月,北海地震。
    8 秋,七月,司空杨赐被免职,任命太常、颍川人唐珍为司空。唐珍,是唐衡的弟弟。
    9 冬,十二月,太尉段颎被免职。
    10 鲜卑入侵幽州、并州。
    11 十二月二十九日,日食。
    熹平三年(甲寅,公元174年)
    1 春,二月二十六日,赦天下。
    2 任命太常、东海人陈耽为太尉。
    3 三月,中山穆王刘畅薨逝,无子,封国撤除。
    4 夏,六月,封河间王刘利的儿子刘康为济南王,奉祀孝仁皇。(孝仁皇刘苌是皇帝刘宏的生父。刘宏入继大宗,刘康是刘宏的堂侄,以他来奉祀刘苌的香火。)
    5 吴郡司马、富春人孙坚招募精勇,得千余人,助州郡征讨许生。冬,十一月,臧旻、陈寅大破许生于会稽,斩之。
    【华杉讲透】
    这一年,公元174年,可以算是“三国元年”了,孙坚出场,而且他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装。
    6 任城王刘博薨逝,无子,封国撤除。
    7 十二月,鲜卑入侵北地,太守夏育率领屠各部落追击,破之。擢升夏育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又入侵并州。
    8 司空唐珍被罢免,任命永乐少府许训为司空。
    熹平四年(乙卯,公元175年)
    1 春,三月,下诏诸儒校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以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书写,刻石,立于太学门外,让后儒晚学以此为标准。石碑刚刚立起来的时候,每天来观看临摹的车有一千多辆,街道都被挤满了。
    【华杉讲透】
    这就是著名的“一字石经”,校订正伪,平息学术纷争。汉代虽然发明了造纸,但是还没有印刷术,书籍传抄解读,各家版本不一样,由政府主持校订,并刻石为标准版本,这是一大壮举,也开创了石经的先河。刻石之后,人们就来抄写,或者拓印,而拓印,又启发了后来的雕版印刷术。
    2 当初,朝议认为州郡官员相互勾结,以人情结党营私,于是制定法律,规定有婚姻关系的家族,以及两州人士,不得交互监察。这时,更制定“三互法”(比如李、张两家联姻,则李不能到张家所居郡县为官,张不能到李家所居郡县为官。黄是冀州人,孙是幽州人,则不可交互为官,黄如果在幽州任职,则孙不能在冀州任职)。禁忌越来越严密,选任官员都变得困难了。幽州、冀州的缺额好长时间都补不上。
    蔡邕上书说:“幽州、冀州故土,是铠甲和马匹的出产地,连年兵灾和饥荒,已经空耗了。如今官员长期缺额,吏民伸长脖子盼望,而三府选举,一个多月都定不下来。臣觉得奇怪,问他们原因,都说是为了回避‘三互’。十一个州虽然都有禁令,但是这两个州最严厉。又,对两州官员,又限制任职时间。如此种种狐疑拖延,凉州悬空,万里萧条,无人治理。臣愚以为,三互之禁,尤其不合理。如今只要以朝廷权威,神明宪令,让他们相互监督(冀州人做幽州刺史,幽州人做冀州刺史),就足以令他们畏惧而不敢营私,何必再加上‘三互’那么苛刻!当初韩安国直接从囚徒中被擢升,朱买臣从卑微中被提拔,都因为他们才能卓著。回自己家乡做官,岂能受‘三互’这样的制度限制?臣希望陛下效法先帝,取消这样的禁令,对各州郡刺史,凡是有才能可堪任用的,不拘泥于他的年资或有没有‘三互’关系,这才是中庸之道。”
    朝廷不听。
    【司马光曰】
    叔向(春秋时晋国名臣)曾经说过:“国将亡,必多制。”明王之政,谨择忠贤而任之,凡中外之臣,有功则赏,有罪则诛,无所包庇,则法制不必繁苛,而天下大治。为什么呢?因为这才是抓住了根本。到了衰世,百官之任,都不能选拔到合适的人,于是禁令越来越多,防线罗网越来越密,有功的人受条文牵连,得不到赏赐;有罪的人又能巧妙地利用法律条文来脱罪,上下劳扰,天下大乱。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舍本逐末。灵帝时期,刺史、二千石级别官员贪如豺虎,暴殄烝民,而朝廷还坚守着所谓“三互法”,在我们今天看来,岂不是笑话,也正该引以为戒。
    3 封河间王刘建的孙子刘佗为任城王。
    4 夏,四月,七个郡及封国发大水。
    5 五月初一,赦天下。
    6 延陵(成帝刘骛墓园)发生火灾。
    7 鲜卑入侵幽州。
    8 六月,弘农、三辅地区螟虫成灾。
    9 于阗王安国攻打拘弥,大破之,杀死拘弥王。戊己校尉、西域长史各自发兵辅立拘弥王在汉朝做人质的王子定兴为王,全国人口仅剩一千人。
    熹平五年(丙辰,公元176年)
    1 夏,四月癸亥日(四月疑无此日),赦天下。
    2 益州郡蛮夷造反,太守李颙讨平之。
    3 举行大雩祈雨祭祀大典。
    4 五月,太尉陈耽被罢免,任命司空许训为太尉。
    5 闰四月,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说:“所谓党人,有的是年高德渊,有的是衣冠英贤,都应该为王室之股肱,左右国家大政方针!但是,他们却长期不得出仕做官,被驱逐到泥泞之地。谋反大逆的案子,尚且还能赦免,党人何罪,为什么每次大赦都要将党人除外呢?之所以灾异屡现,水旱不断,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应该沛然施恩,以副天心!”
    皇帝看了奏书,大怒,即刻诏令司隶校尉,命益州将曹鸾逮捕,用槛车押送到扶风槐里县监狱,拷打至死。接着又下诏各州郡进一步追查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在位者,全部被免职,永远不得出仕做官,一直追查到五服以内的亲戚。
    【华杉讲透】
    五服就是指从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到自己,一共五代人。党人五服以内的亲属全部不能做官,就是剥夺了五代人的政治权利。如此疯狂,就引来之后士人报复、屠灭宦官,以至于酿成了没胡须的都被杀的惨剧。
    6 六月初三,任命太常、南阳人刘逸为司空。
    7 秋,七月,太尉许训被罢免,任命光禄勋刘宽为太尉。
    8 冬,十月,司徒袁隗被罢免,十一月丙戌日(十一月疑无此日),任命光禄大夫杨赐为司徒。
    9 这一年,鲜卑入侵幽州。
    熹平六年(丁巳,公元177年)
    1 春,正月十五日,赦天下。
    2 夏,四月,大旱,七个州发生蝗灾。
    皇帝下令三公条奏高级官员中苛酷贪污者,平原国相、渔阳人阳球被控严酷,命他到廷尉报到。皇帝因为阳球之前任九江太守时讨贼有功,特别赦免他,拜为议郎。
    3 鲜卑入侵三边(鲜卑强盛,汉朝东、西、北三边同时被攻击,整个北部边疆都承受鲜卑压力)。
    4 市贾小民相聚自称“宣陵孝子”的有数十人(宣陵是前任皇帝桓帝陵墓)。皇帝下诏,让他们都做太子舍人(太子宫宿卫)。
    5 秋,七月,司空刘逸被免职,擢升卫尉陈球为司空。
    6 当初,皇帝喜好文学,自己写了《皇羲篇》五十章,选拔诸生能写文赋的,一起在鸿都门下听候差遣。后来,对一些能写公文书信,以及擅长写鸟篆书(一种装饰字体,藻饰秀丽,笔画多作成鸟形)的人,也加以引召,逐渐积累数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更援引一些德行低下、趋炎附势之徒掺杂其间,给皇帝讲一些街巷趣事。皇帝非常开心,并因此将他们破格提拔,又长期不亲自去主持郊庙之礼。
    在皇帝下诏让群臣各自陈述政事要点的时候,蔡邕上书说:
    “节气转换时,迎气于五郊(立春之日,在东郊迎春;立夏之日,在南郊迎夏;立秋前十八日,在祭坛迎黄灵;立秋之日,在西郊迎秋;立冬之日,在北郊迎冬,各有祭祀歌舞),皇家祖庙的祭祀,养老之礼,大学教育,都是皇帝的大事,一直为祖宗所恭敬奉行。而有司数次以各种借口,比如藩国远亲的丧事,宫内妇女的生产,甚至小吏的生病死亡,就声称不宜举行,将祭祀大礼废弃不举行,忘掉了礼敬之大,而迷信一些禁忌之书,拘泥相信一些小事,毁损大典。如今应该恢复正常祭祀制度,以回应风霆、灾妖的天变震怒。
    “又,古代取士,一定要让各诸侯国定期举荐。孝武皇帝年间,又有贤良、文学等选拔项目,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汉朝之得人,就这几个渠道而已。至于书画辞赋,都是小才小技,无用于匡国治政。陛下即位之初,应该首先学习儒经,在处理政事之余,观览辞赋,不过是用以替代博弈游戏的休闲而已,并非取士教化的依据。而诸生竞相图利,踊跃地写作文章,其中高明一点的,还能够引经据典,讽喻教化;低下的呢,就轻佻粗俗,跟戏子一样;又或者剽窃抄袭,冒名顶替。
    “臣每次受诏于盛化门,看他们一一被录用,其中达不到标准的,也混杂其中,一起得到拜官擢升。已经加恩于他们,就难以再改变收回了,能让他们继续领取俸禄,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不可让他们任实际职务去治理人民,也不可派他们到州郡为官。
    “当年孝宣皇帝大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会学士于白虎,通经释义,统一经典解释,贡献极大,这正是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应该依从。那些小能小善,虽然也有可观之处,孔子认为,走远了就行不通,君子应该立志走大道。
    “又,之前所有‘宣陵孝子’都被任命为太子舍人。臣听说,当年孝文皇帝制定服丧三十六日的制度,即令是父子至亲,公卿列臣受恩之重,也屈情遵守,不敢逾越。这些虚伪小人,本来又不是骨肉之亲,又无私受宠幸之恩,无当官受禄之实,他们的恻隐之心,从哪里来的呢?奸邪不轨之人,更是乘机混在里面。
    “当年桓思皇后(窦太后窦妙)出殡,祖祭于庭,将灵柩抬上灵车之时,东郡有一个犯通奸罪的逃犯,竟然逃亡混在孝子群中,原籍县府官吏追捕,才把他抓出来。虚伪诈秽,不可胜言。太子官属,应该选拔令德之人,岂能用这些混到先帝陵墓前表演的恶棍!再也没有比这更不祥之事了!应该将他们遣归田里,以明其诈伪。”
    奏书递上去,皇帝于是亲自到北郊举行迎气典礼,并且在辟雍行养老之礼。又下诏,“宣陵孝子”为太子舍人者,全部贬到县里做县丞、县尉。
    【华杉讲透】
    这一段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读书也可能是一种玩物丧志!为什么呢,看你怎么读书,以及读什么书。
    宋代大儒谢良佐拜师程颢,程颢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谢良佐说:“史书。”程颢顺手拿出一本,翻开一段,他诵读如流,把程颢提到的一大段整个背诵了下来,一字不差。程颢再抽出一本书,从中翻开一页,谢良佐仍然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之后,谢良佐恭敬地站立着,本以为自己的博闻强识能得到程颢的称许,不料程颢只说了四个字:“玩物丧志!”谢良佐登时面红耳赤,汗如雨下。
    为什么呢?读书求背诵,还要“倒背如流”,那是为了表演,不是真正去做到知行合一。
    王阳明也说过这个问题,他说:“哪个要你背得?是要你晓得。你若背得,未必晓得。你若晓得,未必背得。”
    这是讲怎么读书,不是徒事讲说,而是学以润身,学到自己身上去。
    那么,读什么书呢?读圣贤书。因为读书是因为自己有志向,一旦胸中有志向,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只在那痛上,根本顾不上别的。王阳明说他年轻时也喜好诗文,能作诗,后来要修圣人学问,忍痛把诗文放弃了。王阳明都放弃诗文,这也是蔡邕说汉灵帝不要搞那些文学爱好的原因,身为君王,以治理天下为重,根本没有资格有爱好,他搞文学,还一写就写五十篇,那就是玩物丧志了。又找一堆有“共同爱好”的人,提拔他们做官,更是不务正业。
    第二个,要学习体会的思想,是“小能小善,虽有可观,孔子以为致远则泥,君子固当志其大者”。这段话出自《论语》,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泥,是陷进泥潭里。这小道,就是一些小的技艺,或者旁门左道,你说它没有用吧,它也有可观之处,也有用。但是,正是这些可观和有用之处,引诱人进入小道,而一路走下去,就是断蹊僻径,通向泥潭,因为开始的那一点点小用处,而耽误了走大道的时间。
    7 护乌桓校尉夏育上言:“鲜卑寇边,自春季以来,已经三十多次,请征召幽州诸郡兵出塞击之,经过一个冬天,两个春天,一定擒灭。”
    之前,护羌校尉田晏因故被判刑,被赦免,想要将功抵罪,于是请中常侍王甫帮忙,任他为将。王甫于是主张出兵,与夏育并立讨贼。皇帝于是拜田晏为破鲜卑中郎将。大臣们大多反对兴兵,于是召集百官,在朝堂会议。蔡邕发言说:
    “征讨异类,由来已久,但是时机不同,形势不一样,则谋有得失,事有成败,结果不同,不能等量齐观。以武帝之神武,将帅良猛,财赋充实,开辟了辽远的疆土,但是,数十年间,官府与民间,都陷入困顿,结果还是后悔。更何况如今人财并乏,国事远不如当年!自从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有匈奴故地,号称十万大军,才力劲健,意志智慧都增长不少,加之关塞不严,禁网漏洞很多,精良的铜铁,也被他们获取。更有逃亡的汉人加入他们,为他们做谋士,其兵利马疾,已超过当年的匈奴。
    “当年段颎可谓良将,习兵善战,对付西羌,还花了十几年。如今夏育、田晏,才策未必超过段颎,鲜卑人却比当年更强大,他们却虚计空谈,自以为两年就能成功。战端一开,中间可不能喊暂停,一定会连年征发劳役,转运粮草物资到前线,这又是为了蛮夷而耗竭中国!
    “边陲之患,不过是手足长癣发痒而已,而国内之困,才是前胸后背的恶疮。如今郡县这么多盗贼不能讨平,难道反而可以扫灭鲜卑吗?当初高祖隐忍平城被围之耻,吕后不理睬冒顿的书信侮辱,拿当时和今天相比,国力什么时候更强呢?上天设立山河,秦朝修建长城,汉朝筑起塞垣,都是为了区别内外,把不同风俗的人隔开。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倾危国家的内乱,也就罢了,岂能跟这些像蚂蚁虫子一样的蛮夷,计较往来输赢呢?就算把他们打败了,又岂能把他们都杀光,难道这样才能让朝廷安心吗?
    “当初淮南王刘安劝谏征伐南夷时说:‘如果越人拼死反抗,我们的伙夫也好,马车夫也好,有一个受到伤害,即使砍下闽越王的人头,也是大汉的羞耻。’如今要用我们的人民去和蛮夷拼命,用大汉的皇威去羞辱外夷,就算像他们说的那样能成功,也会有很大危机,更何况得失根本不可预料呢!”
    皇帝不听。
    八月,派遣夏育出高柳,田晏出云中,匈奴中郎将臧旻率领南单于出雁门,各自率领一万骑兵,三路出塞两千余里。檀石槐命三部大人各自率众迎战,夏育等大败,符节辎重全部丧失,各自带了数十骑逃奔而还,士兵死亡十分之七八。三位将军被槛车押解回京下狱,各自出钱赎身,贬为平民。
    8 冬,十月一日,日食。
    9 太尉刘宽被免职。
    10 十月辛丑日(十月疑无此日),京师地震。
    11 十一月,司空陈球被免职。
    12 十二月初三,任命太常、河南人孟戫为太尉。
    13 十二月二十九日,司徒杨赐被免职。
    14 任命太常陈耽为司空。
    15 辽西太守、甘陵人赵苞到任,派人到家乡把母亲及妻子接来。家属刚刚抵达郡内,经过柳城时,遇上鲜卑一万余人入塞劫掠,赵苞母亲及妻子被劫为人质,鲜卑人载着她们,攻打郡府。赵苞率骑兵两万人与贼军对阵。贼军出示赵苞母亲。赵苞悲号,对母亲说:“儿子不孝!本想以微薄的俸禄,能够朝夕奉养母亲,没想到给母亲招来如此大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我死一万次也抵不了我的罪啊!”母亲远远地对着他喊道:“威豪(赵苞,字威豪)!人各有命,不要为了我的缘故而不顾忠义,你要勉励自己!”赵苞即时进战,大破贼军,他的母亲和妻子也都被杀害。赵苞上书,乞求回乡归葬母亲和妻子。皇帝遣使吊唁,封赵苞为鄃侯。赵苞将亲人安葬完毕,对家乡人说:“食禄而避难,是不忠;杀母以全义,是不孝。如此,我有何面目立于天下!”于是吐血而死!
    光和元年(戊午,公元178年)
    1 春,正月,合浦、交趾乌浒蛮造反,招引九真、日南变民,攻没郡县。
    2 太尉孟戫被罢免。
    3 二月初一,日食。
    4 二月初三,任命光禄勋、陈国人袁滂为司徒。
    5 二月初九,地震。
    6 设立“鸿都门学”,学生由州郡、三公推荐,有些往往被任命到地方上为刺史、太守,或者入朝为尚书、侍中,甚至有封侯、赐爵的。士人君子都耻于与这些人并列。
    7 三月二十一日,赦天下,改元。
    8 任命太常、常山人张颢为太尉。张颢,是中常侍张奉的弟弟。
    9 夏,四月初七,地震。
    10 侍中官署发生一件怪事,一只母鸡变成了公鸡。
    11 司空陈耽被免职。任命太常来艳为司空。
    12 六月二十九日,一道黑气从天而降,坠入皇帝所居温德殿东庭,长十余丈,像一条黑龙。
    13 秋,七月壬子日(七月疑无此日),一条青虹出现在南宫玉堂殿后庭,皇帝下诏,召光禄大夫杨赐等到金商门,问他们灾异原因,以及如何应对,以恢复正常。杨赐回答说:“《春秋谶》上讲:‘天投霓(副虹,又称雌虹,在虹的外圈),天下怨,海内乱。’加上谶言说汉朝有四百年期限,也快要到了。如今妃妾、宦官之徒共专朝政,欺罔日月;又,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靠着写文作赋,被陛下恩宠,他们之间,又相互推荐,十天半月之间,全都得到擢升。乐松做了侍中,任芝当上尚书,郤俭、梁鹄各自得到封爵等特别的恩宠。而正直的绅士们却在乡村田野,他们口诵尧舜之言,身蹈绝俗之行,却被弃之于沟壑,不能把他们的才能贡献给国家。帽子和鞋子颠倒,山峰和山谷异位,就是这种情况。幸而皇天以天变警告,《周书》说:‘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人见怪则修身。’希望陛下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断绝假传圣旨的渠道,停止没有节制的游乐,这样才有希望让上天收回威怒,消弭灾变。”
    议郎蔡邕上书说:“臣仔细思考各种天象变异,都是亡国之兆。上天殷勤眷顾大汉,所以才屡出妖变以谴责,希望人君感悟,转危为安。如今霓虹坠地,雌鸡化雄,都是妇人干政所致。之前乳母赵娆,贵重天下,谄媚阿谀,骄奢淫逸;接着又是永乐门史(董太后宫官员)霍玉,倚仗太后权势,作奸犯科。如今道路上谣言纷纷,说有一位‘程大人’(指宫中老宦官,称‘中大人’),察其风声,将为国患。陛下应高筑堤防,明设禁令,把防备赵娆、霍玉,作为最高警戒。如今,太尉张颢,是霍玉推荐;光禄勋伟璋,是有名的贪浊之人。又,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都备受宠幸,荣富优足,宜念小人在位之咎,退思引身避贤之福,自愿辞职,给贤者让位。
    “廷尉郭禧,纯厚老成;光禄大夫桥玄,聪达方直;前任太尉刘宠,忠实守正。这三个人,陛下都应该把他们当成主要智囊,时常访问征求他们的意见。宰相大臣,就是国君的四肢,交给他们任务,责成他们成功。孰优孰劣,早已分明,不应该再听那些小吏谗言,不应该让他们为难大臣,给大臣套上一些罪名。
    “又,刀剑以及诸般玩好器物的制作,鸿都门的文学歌赋,都应该停止,以示专心专意于国家的急难。
    “出任地方政府首长的孝廉,是士人中遴选出来的最优者。如今因为遴选不当,切责三公,又以辞赋小文的特长,超越选举,给请托之人打开后门,违背明王之典,也让众心不服,还不敢说出来。臣希望陛下忍痛割舍,集中心思于国家大事,以符合上天的愿望。陛下自己约束奋厉,左右近臣自然被陛下感化,人人都抑制减损自己,回应灾变的警告,如此,则天道由亏而转盈,鬼神也降福而谦和了。
    “臣所言,陛下一定要保密!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如果国君不能对臣子的话保密,臣子就有杀身之祸。希望陛下把我的奏章收藏好,不要让忠臣被怨恨报复!”
    奏章递上去,皇上览章而叹息。之后起身去厕所,曹节在后偷看,把蔡邕的话告诉左右,这事情就泄密了。凡是被蔡邕提到要求裁黜的人,都侧目而视,找机会报复。
    当初,蔡邕与大鸿胪刘郃一向不和。蔡邕的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有矛盾。阳球,就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于是指使人写匿名信说:“蔡邕、蔡质请托刘郃办私事,刘郃不听。蔡邕怀恨在心,就中伤刘郃。”
    于是皇帝下诏,让尚书召蔡邕来问话。
    蔡邕上书说:“臣实在愚憨,不顾后害,向陛下进言。而陛下不珍惜忠臣直言,加以掩蔽保密,反而泄露出去,以至于对我的诽谤马上就到!而诽谤一到,陛下就怀疑我。臣年已四十六岁,孤身一人,能得到忠臣的令名,死有余荣。只是陛下从此就听不到真话了。”
    于是蔡邕、蔡质被抓进洛阳监狱,弹劾他们因请托不听,怀恨在心,仇怨中伤奉公之臣,上书皇帝以图陷害,大不敬,斩首弃市。判决意见奏报上来,中常侍、河南人吕强同情蔡邕无罪,极力为他求情。皇帝也想着他之前奏章里的话,于是下诏:“减死一等,与家属一起施髡刑,铁链束颈,流放朔方,遇上赦令,也不得赦免。”
    阳球派刺客在半途追杀蔡邕,刺客感叹蔡邕之义,都不接这个活儿。阳球又贿赂当地州牧、郡守,托他们毒害蔡邕。收下贿赂的人反而把实情告诉蔡邕,蔡邕这才得以逃生。
    14 八月,天市星座旁出现彗星。
    15 九月,太尉张颢被罢免,任命太常陈球为太尉。
    16 司空来艳薨逝。冬,十月,任命屯骑校尉袁逢为司空。
    17 宋皇后无宠,后宫嫔妃们都说她坏话,诋毁她。渤海王刘悝的王妃宋氏,正是宋皇后的姑姑。中常侍王甫担心宋皇后怨恨报复,于是诬告皇后搞旁门左道,诅咒皇帝。皇帝听信,于是收缴皇后玺绶,皇后自己到暴室,忧郁而死。皇后的父亲、不其乡侯宋酆及其兄弟,全部被诛杀。
    18 十月三十日,日食。
    尚书卢植上言:“那些被禁锢不得出仕做官的人,大多并没有犯罪,可以赦免宽恕,平反昭雪。又,宋皇后家属都无辜受害,尸首纵横,不得收殓下葬。应该允许他们收尸,以安游魂。又,郡守、刺史,往往一个月就调任几次,他们的罢黜或升迁,应该体现出他们的能力可否,即便不能在一个岗位上做九年,至少也要做满三年。(尧帝之法,‘三年考绩’,对地方官的政绩,三年考核一次。三考考功,就是三次考核,九年后,能鉴定他的智慧和能力,有智慧能力的提升,没有的则黜退。)又,对私人请托,应该全部禁止,选举人才,由主管官员负责。又,以天子的身份,不应该有私人财产,应该集中精力抓国家大事,不要盯着那些细枝末节。”
    皇帝不予理睬。
    19 十一月,太尉陈球被免职。十二月十二日,任命光禄大夫桥玄为太尉。
    20 鲜卑入侵酒泉,人数越来越多,沿边各郡无不受到荼毒。
    21 皇帝下诏,命尚方(制办和掌管宫廷器物的官属)为鸿都门文学家乐松、江览等三十二人制作画像,书写赞词,以劝勉学者以他们为榜样。尚书令阳球进谏说:“据我了解,乐松、江览等都是出身微贱的市井小人,靠着亲戚关系,投靠权豪之门,以看人眼色行事的功夫,侥幸得以上进。或者是献赋一篇,或者是善写鸟篆,就得以升到郎中的高位,还要用丹青画像。其中更有一些人,笔都没碰过木简,写的话也不是他所想的,完全是请人代笔,诈伪妖孽,怪诞百出,也蒙受陛下特别的恩典,就像蝉一样,蜕变脱壳而出。于是有识之士,掩口耻笑,天下之人,无不嗟叹。
    “臣听说,设立图像,是为了昭示天下,劝诫人民,让人君能看到政治得失。没听说过竖子小人写几篇歌颂文章,就可以得到官位,还留下画像的。如今国家有太学,有东观(皇家图书馆),足以宣明圣化,希望陛下停止从鸿都门学选拔官员,以消除天下人的非议。”
    奏书递上去,皇帝不予理睬。
    22 这一年,开始了“西邸卖官”,公开明码实价卖官:二千石郡守官职,卖两千万;四百石官职,卖四百万;那些因为德行或论资排辈应该正常升迁的官员,也要出钱,或者半价,或者三分之一。就在西园设立金库,储存卖官收的钱。有人到宫门上书,指定要买某县县长,以各县的大小和贫富差别定价。富人买官,一次性付清。穷人也可以到任后付款,但价格翻倍。皇帝又私下让左右把公卿之职也拿来出卖,三公一千万,卿五百万。
    当初,皇帝还是侯爵时,总是苦于自己的贫穷,等到即位为帝,经常嗟叹桓帝不能经营家产,没有私财,所以卖官以充实自己的私房钱。
    皇帝曾经问侍中杨奇:“朕与桓帝相比如何?”杨奇回答说:“陛下和桓帝相比,就像舜帝要和尧帝比德一样。”皇帝不悦,说:“你颈子硬,真是杨震的子孙,死后一定也能引来大鸟。”杨奇,是杨震的曾孙。杨震冤死,葬礼时,有一只高达一丈多的大鸟,降落在灵堂之前。
    【华杉讲透】
    国家有太学,教授儒经,以培养未来官员。皇帝自己开了一个文学院——鸿都门学,然后从鸿都门学选拔官员,把体制都改变了。本来宦官的权力已经超过官僚阶层,以至于把官僚打入党锢,永世不得翻身。如今在未来官僚的培养和选拔上,皇帝又抛开太学,另外办一个“私塾”。皇帝对整个官僚阶层的不信任和厌恶,已经毫无掩饰。
    鸿都门学之外,再开“西邸卖官”,皇帝成了全国官职总经销,收入也不归国库,为皇帝私财。汉灵帝就这么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昏君代表。
    23 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死,儿子呼徵继位为单于。
    光和二年(己未,公元179年)
    1 春,发生大瘟疫。
    2 三月,司徒袁滂被免职,任命大鸿胪刘郃为司徒。
    3 三月二十二日,太尉桥玄被罢免,拜为太中大夫。任命太中大夫段颎为太尉。桥玄的小儿子在大门口玩耍,被人劫持,劫匪当场索取赎金,桥玄拒绝。司隶校尉、河南尹带人包围桥家,不敢进逼,与劫匪僵持。桥玄瞋目怒吼说:“奸人无法无天,我难道会因为一个儿子的性命而让国贼放纵吗?”催促下令强攻,桥玄的儿子也死了。桥玄由此上言:“天下凡是有劫持人质的,应该同时诛杀,不许缴纳赎金,为奸邪开路。”从此劫持人质案件就绝迹了。
    【华杉讲透】
    凡是劫持人质,当场格杀勿论,不用顾忌人质性命,就是从桥玄幼子一案定下的原则。其后曹操还专门重申过这一法令。
    4 京兆地震。
    5 司空袁逢被罢免,任命太常张济为司空。
    6 夏,四月初一,日食。
    7 王甫、曹节等奸虐弄权,煽动内外,太尉段颎阿附他们。曹节、王甫父子兄弟为卿、校、州牧、郡守、县令的人,布满天下,所在之处,尽皆贪婪暴虐。王甫的养子王吉为沛国国相,尤其残酷,每逢杀人,都分尸碎尸,放在车上,标上罪名,到下属各县游街展示。夏天尸体腐烂,则用绳子将骨头串联起来,一定走遍全郡才停止。看到的人,无不惊骇恐惧。王吉在任五年,杀了一万多人。尚书令阳球常常拍着大腿愤恨说:“如果我做了司隶校尉,这些宦官子弟还能让他们横行吗?”既而阳球果然迁任司隶校尉。
    王甫派他的门生在京兆侵吞官府财物七千多万,京兆尹杨彪向司隶校尉举报。杨彪,是杨赐的儿子。当时王甫正在家休假,段颎因为日食的缘故,在家反省。阳球到宫中谢恩就职,乘机上奏王甫、段颎及中常侍淳于登、袁赦、封等罪恶。
    四月初八,将王甫、段颎等人全部逮捕,送入洛阳监狱,一起被捕的还有王甫的儿子,永乐少府王萌、沛国相王吉。阳球亲自主持拷打王甫等,五毒全部上阵(五毒:鞭打、棍打、火烧、绳捆、悬吊)。王萌之前也做过司隶校尉,对阳球说:“我们父子既然应当伏诛,也请您看在我们先后做同一个官职的分上,让我父亲少受一点痛苦。”阳球说:“你们罪大恶极,死有余辜,还跟我说什么先后为官来求饶吗?”王萌于是痛骂:“当初你巴结我们父子,就跟一个奴才一样,如今奴才竟然反叛主子!你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你自己会遭报应!”阳球命人用泥土塞住王萌嘴巴,鞭棍齐下,王甫父子都死于杖下,段颎也自杀了。
    于是将王甫尸体磔碎,堆在夏城门示众,旁边写着大字:“贼臣王甫。”王甫的财产全部被没收,妻子儿女都流放到比景。
    阳球杀了王甫,打算依次举发曹节等人,于是对中都官从事(负责察举百官犯法者,特别是监察贵戚)说:“先除掉权贵巨奸大猾,再收拾其他的。公卿豪门,像袁家这些小儿辈(与袁赦同宗的袁氏宗族,贵宠一时),你自己就把他们办了,哪需要我出手呢?”权贵们听到这话,无不屏住呼吸。曹节等人都不敢休假回家,在宫里躲着。
    正赶上顺帝的虞贵人下葬,百官送葬回来,曹节看见城门路边堆着王甫的尸块,慨然抹泪说:“我们可以自相残杀,但怎么能让狗来舔我们的血呢!”对其他常侍说:“今天一起进宫,不要回家。”曹节径直入宫,对皇帝说:“阳球是酷暴之吏,之前三府奏报他应该免职,只是因为他在九江微不足道的一点小功劳,又被提拔任用。犯过罪的人,往往胡作非为,不宜做司隶校尉,纵容他的暴行。”皇帝于是下令将阳球调任卫尉。当时阳球正在巡视皇家陵墓,曹节派尚书前往召他回来接任新职,不得有一刻羁留。阳球见到被召急迫,直接求见皇帝,说:“臣没有什么清高的德行,只是为陛下承担鹰犬之任,之前虽然诛杀王甫、段颎,但都是狐狸小丑,不足以宣示天下。再给臣一个月的时间,一定让豺狼鹰鹫,各伏其罪。”阳球叩头流血,殿上呵斥说:“卫尉想要违抗圣旨吗!”一连三次,阳球只好接受。
    于是曹节、朱瑀等权势复盛,曹节兼任尚书令。郎中、梁国人审忠上书说:“陛下即位之初,未能亲自执政,皇太后念及陛下还在抚育之中,暂时摄政。当时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同时伏诛。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追查清洗他们的党羽,志在让朝政一新。华容侯朱瑀,知道事情败露,祸及其身,于是发动逆谋,作乱王室,冲击宫廷,抢夺玺绶,胁迫陛下,聚会群臣,离间母子之恩,于是诛杀陈蕃、窦武及尹勋等。然后裂土封侯,自己相互封赏,父子兄弟,全都登上尊荣之位,而他们的故旧亲朋,满布在州郡要职,甚至登上九卿、三公之位。他们禄重位尊,却不能为国效力担责,而是苟且营私,多蓄财货,修建住宅,霸占整条街以作为他们的花园,引皇家御水来养鱼钓鱼,而车马、服装、珍玩,都和皇家相当。群公卿士,一个个闭口吞声,没有一个敢说话的;而州牧郡守,只顺着他们的意旨,选举官吏,都是淘汰贤德,举拔愚坏。所以蝗虫为之而生,夷寇因此而起,天怒人怨,已经十有余年。所以上天频频有日食,大地时时有地震,都是在谴责警诫人主,希望陛下觉悟,诛灭那些坏人。商朝高宗时期,因为有野鸡飞到鼎耳上啼叫,高宗认为是上天对他的警告,于是检讨过失,造成一代中兴。如今神祇启悟陛下,天怒发作,所以王甫父子应时殄灭,路人及闺房妇女都无不称善,就像除去了他们的父母之仇。只抱怨陛下怎么还能容忍那些孽臣贼子,不把他们全部殄灭。当年秦二世信任赵高,以致灭国;春秋时吴王相信刑余之人,以至于被刺死(吴伐越,在俘虏中挑了一个壮汉,让他看守御船。后来,吴王馀祭登船,被他刺杀)。如今,陛下因为心中不忍,赦免那些奸臣灭族之罪,一旦他们奸谋一成,悔之莫及!臣为郎官十五年,耳闻目见,朱瑀的所作所为,皇天也不能赦免他。希望陛下给我片刻时间,听听我的陈述,察看我的奏章,扫灭丑类,以答天怒。也可以让我和朱瑀当面对质,如果我说得不对,愿意接受身被烹杀,以及妻子和儿女流放的惩罚,作为妄言的警诫!”
    奏章递上去,皇帝没有答复。
    中常侍吕强清忠奉公,皇帝依照大家的标准,封他为都乡侯。吕强坚辞不受,上疏说:“臣听说,当年高祖定了规矩,非功臣不封侯,以此重天爵,明劝诫。中常侍曹节等人,身为宦官,品卑人贱,谗谄媚主,佞邪邀宠,有赵高之祸,未被车裂之诛。陛下不醒悟,还给他们封土,让他们开立封国,建立家族,小人得志,以至于他们的家人,都戴上金印紫绶,登上高位,交结邪党,上下为奸。于是阴阳颠倒,农田荒芜,人事败坏,起因都在这里。臣知道,给他们封侯,已成事实,也不能收回,之所以冒死进言,实在是希望陛下能改正错误,到此为止。
    “后宫采女数千人,衣食之费日数百金。如今,谷贱伤农,粮食价格极低,农民却饿着肚子。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官府征发赋敛频繁,粮价应该上涨的,却强制压低,让农民冷了不敢买衣服穿,饿了不敢煮饭吃。人民的痛苦如此,却没人体恤。而宫女无用,却填积于后宫。天下人虽然尽力耕田种桑,也供应不上她们的需求。
    “又,之前召议郎蔡邕对问于金商门,蔡邕不敢隐瞒真情,实话实说,切言极对,毁刺贵臣,讥呵宦官。陛下却不能对他的话保密,泄露出去,群邪于是伸长脖子,舔着嘴唇,伸出舌头,竞相要把蔡邕咬死!于是制造匿名信,陷害蔡邕。陛下呢,反而接受他们的诽谤,以至于让蔡邕获罪受刑,全家流放,老幼流离,这岂不是有负于忠臣吗?如今群臣都以蔡邕为戒,上畏不测之难,下畏刺客之害,臣知道,朝廷再也听不到忠言了!
    “故太尉段颎,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历事二帝,勋烈独昭。陛下既然已经记了他的功,让他登上三公之位,而司隶校尉阳球一次诬陷,就让他自行了断,妻子儿女都被流放。天下惆怅,功臣失望!
    “现在,应该征召蔡邕,再次授以大任,让段颎的家属能够回来。如此,则忠贞路开,众怨消弭。”
    皇帝知道吕强忠诚,但是不能采纳他的意见。
    8 四月二十四日,赦天下。
    9 上禄县长和海上言:“按照礼制,同一曾祖父的兄弟,已经不在一起居住,相互财产也没有关系,恩义已经很轻,丧服也属于最末等。而如今党人家族终身不得出仕做官,一直扩展到‘五族’,既不符合古制,也不符合习俗。”
    皇帝看了奏章,有所醒悟。于是党锢之禁,其亲属关系超出伯叔祖父的都得以解除。
    10 五月,任命卫尉刘宽为太尉。
    11 护匈奴中郎将张脩与南单于呼徵有矛盾,张脩擅自将呼徵斩首,另立右贤王羌渠为单于。秋,七月,张脩被控未经请示,擅自诛杀呼徵,被槛车押送到廷尉,死在狱中。
    12 当初,司徒刘郃的哥哥、侍中刘鯈与窦武通谋,都被处死。永乐少府陈球对刘郃说:“您出身皇族,位列三公,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能唯唯诺诺,随波逐流?如今曹节等放纵为害,而久在皇帝左右,您的兄长也被他们谋害。如今,您可以上表,保举阳球为司隶校尉,依次将曹节等人收捕诛杀。如此,则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以翘足而待!”
    刘郃说:“宦官们耳目众多,恐怕事情还没发动,先受其祸。”尚书刘纳说:“身为国家栋梁,社稷倾危而不扶持,还要您这样的宰相做什么呢?”
    刘郃许诺,也与阳球结谋。阳球的小妾,是程璜的女儿,于是曹节等逐渐收到消息,他们用厚重的礼物贿赂程璜,并且威胁他。程璜惧怕,于是将阳球的谋划告诉曹节。曹节等向皇帝汇报说:“刘郃与刘纳、陈球、阳球等交通书疏,谋议不轨。”皇帝大怒。
    冬,十月十四日,刘郃、陈球、刘纳、阳球皆下狱,死。
    13 巴郡板楯蛮夷造反,朝廷派御史中丞萧瑗督导益州刺史讨伐,未能攻克。
    14 十二月,任命光禄勋杨赐为司徒。
    15 鲜卑入侵幽州、并州。
    光和三年(庚申,公元180年)
    1 春,正月癸酉日(正月疑无此日),赦天下。
    2 夏,四月,江夏蛮夷造反。
    3 秋,酒泉地震。
    4 冬,孛星出现在狼星、弧星之间。
    5 鲜卑入侵幽州、并州。
    6 十二月初五,立贵人何氏为皇后。征召皇后的哥哥、颍川太守何进为侍中。皇后家族本来是南阳屠户,因为选入宫中,生下皇子刘辩,所以立为皇后。
    7 这一年,开始修筑毕圭苑、灵昆苑。司徒杨赐上书说:“先帝之制,左开鸿池,右作上林,不奢不俭,正好适中。如今将城外近郊之地,辟为园囿,牺牲肥沃的土地,废弃丰收的田园,驱赶住家的居民,这不是爱民如子的大义。城外的园囿已经有五六处了,足够陛下逞情欢乐,也适应春夏秋冬的变换。应该学习夏禹宫殿低矮、汉文帝为省钱而取消修建高台的事迹,不要让人民辛劳。”
    奏书递上去,皇帝想要停止计划,问任芝、乐松意见。两人回答说:“当初周文王的园囿方圆一百里,老百姓还觉得太小,而齐宣王的园囿只有五里,人们还嫌他太大。陛下只要与百姓共享,就无害于政治。”皇帝大喜,于是动工修建。
    【华杉讲透】
    不怕奸臣有坏心,就怕奸臣有文化。任芝、乐松此处,是引用《孟子》的话: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孟子:“我听说周文王的狩猎场,纵横各长七十里,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古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齐宣王说:“他的猎场好大呀!”
    齐宣王一问这事,孟子就知道他心里想啥,马上给他打个埋伏:“老百姓还都嫌小呢!”
    齐宣王顺着孟子设计的谈话路线就进了包围圈了:“我的猎场,纵横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嫌我搞得太大!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猎场呢,虽然很大,纵横七十里,但是,他并不禁止百姓出入,割草砍柴的可以进去,打野鸡抓野兔的可以进去。猎场是全民共享的,大家当然嫌小。您这儿可不一样。我刚进入齐国境内,就要问清楚哪些地方是禁区,然后才敢入境。我听说您都城郊外有一处猎场,纵横四十里。但是,老百姓如果在里面打了一只麋鹿,都与杀人同罪。这就是您挖了一个纵横四十里的超级陷阱在国中,随时陷人民于死地。老百姓嫌它太大,不是很自然的吗?”
    孟子一下子说到本质,周文王和齐宣王的猎场,不是一回事。周文王的猎场,是国土规划,是国家公园,是讲武练兵之地,志不在游猎之乐,更不在禽兽之利。所以猎场中的草木禽兽呢,也与民同享。齐宣王的猎场呢,是供他自己游猎享乐之用。为了防止他来了猎场打不到猎物,禁止别人打猎,打一只鹿都是死罪。那方圆四十里,又没围墙,要是村民在旁边抓了一只野鸡,还说不清在哪儿抓的,保不准就犯了死刑。麋鹿为重,民命为轻,如此暴政,老百姓怎能不痛恨呢?齐宣王觉得委屈,他不知道,同样是君王的猎场,本质却不是一回事。
    任芝、乐松引用的,就是这一段故事,虽然他们所列举的数字有误。他们的意思是,只要按周文王的方式来管理,就是与民同乐。不过,他们没有提到,周文王是一开始就规划保留土地,而汉灵帝要毁良田,拆房子,赶走居民来建猎场。
    对任芝、乐松这样的奸臣,也可实用孟子的奸臣分类法:“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长君之恶,是助长国君的恶性,所谓助纣为虐。不过,孟子说,长君之恶,那还算是小罪,因为他只是不敢违抗君主,或不舍得因违拗而失去权位,听命行事嘛。逢君之恶,那才是大罪。什么是逢君之恶呢?朱熹说:“君之恶未萌,而先意导之者,逢君之恶也。”那国君本来没想到要去干的坏事,他引诱国君去干。或者国君想干,但是还不敢干,不好意思干,因为毕竟良知未泯,知道那样不应该。而这时候,有奸恶之臣加以逢迎,给国君找出理论依据,帮助他自欺欺人,让他无所忌惮理直气壮地干。这才是最坏的家伙。
    任芝、乐松,就是逢君之恶了。
    8 巴郡板楯蛮夷造反。
    9 苍梧、桂阳贼军攻没郡县,零陵太守杨琁制造马车数十乘,上面装满盛石灰的袋子。在马尾巴系上布条。又制作兵车,上面张满弓弩。到了开战的时候,先让装石灰的马车在前面,顺风抛撒石灰,贼军都睁不开眼。然后用火点燃马尾巴上的布条,马惊,冲入敌阵,后面的战车万箭齐发,战鼓震天,群盗惊骇破散,斩死斩伤无数,并将贼军渠帅枭首,郡境平定。
    荆州刺史赵凯诬告杨琁并非亲身上阵,而是冒领功劳。杨琁上书自辩。赵凯有同党相助,于是槛车押送杨琁,防禁严密,杨琁无法上诉,于是咬臂出血,用衣服写下血书,详细讲述战事经过,以及赵凯的诬告,秘密令亲属拿到宫门前告状。皇帝下诏,给杨琁平反,拜为议郎。赵凯被控诬告之罪,反坐。
    杨琁,是杨乔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