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公元146年—156年,共11年)

      卷第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公元146年—156年,共11年)
    主要历史事件
    全国举荐明经人士入太学,游学之风兴起
    质帝聪慧,梁冀心怀忌惮,毒杀之
    梁冀不顾群臣反对,扶立桓帝
    桓帝继位后加封梁氏,杜乔进谏,帝不纳
    梁冀忌恨杜桥,迫害致死
    梁太后崩逝,梁冀依然无法无天、腐败奢靡
    桓帝再次封赏梁冀,而梁冀并不满足
    各地发生蝗灾,百姓受灾严重,朱穆奉旨调查贪污
    冀州爆发饥荒,人相食
    鲜卑入侵云中、辽东,东方盗贼猖獗
    主要学习点
    “笃信好学,死守善道”是学习的核心态度
    人性让人“为了反对而反对”
    没有坚定的领导,组织也无法成事
    领导者要学习张居正的“宽严之道”
    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一切都要不断获取
    孝质皇帝
    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
    1 夏,四月二十五日,下令郡国举荐明经(明晓儒经)人士到太学,从大将军梁冀以下官员,都把儿子送到太学读书,一年后考试,按成绩拜受官职。又下令一千石、六百石、四府(大将军府和三公府)掾属、三属(五官属、左属、右属)郎官、四姓小侯(梁姓为其一,其他三姓是谁,如今不详)中能先通晓儒经的,都应修习他们各自师承的家学,其中成绩优异的报上名单,依照次序擢升。于是全国青年士子到京师游学之风兴起,以至于有三万多太学生。
    2 五月初六,改封乐安王刘鸿为渤海王。
    3 海水倒灌,淹没民居。
    4 六月初三,赦天下。
    5 皇帝年少而聪慧,曾经在朝会时,看着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梁冀听到后,对皇帝深为痛恨。闰六月初一,梁冀派左右在汤饼中下毒,进给皇帝吃。皇帝吃后,烦苦不堪,派人速召太尉李固。李固上前,问皇帝生了什么病,这时皇帝还能说话,说:“吃了汤饼,腹闷,喝点水或许还能活下来。”当时梁冀也在旁边,说:“喝了恐怕会吐,不能喝水。”话音未落,皇帝已经崩逝(得年九岁)。李固伏尸号哭,弹劾侍医。梁冀担心事情败露,大为痛恨李固。
    大臣们商议立嗣,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事先联名写信给梁冀说:“天下不幸,几年之间,连崩三帝。如今当立新君,帝位是天下之重。我们知道太后垂心,将军劳虑,一定会做出圣明的选择。但是,以我们愚昧眷眷之心,也有一些想法,远寻先世废立的制度,近观国家新君登基的先例,未尝不咨询公卿的意见,广求群议,以令上应天心,下合众望。古书上说:‘把天下送给人容易,为天下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却很难!’当初昌邑王即位,昏乱日滋,霍光为之忧虑愧疚,深自痛悔,锥心折骨,如果不是霍光忠勇,田延年奋发,果断废立,大汉的社稷,可能在那个年代就倾覆了。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家兴衰,在此一举!”
    梁冀收到信,就召集三公、中二千石级别官员、列侯,召开大会,商议新君人选。李固、胡广、赵戒及大鸿胪杜乔都认为清河王刘蒜明德著闻,血缘关系又最近,应该由刘蒜继位。朝廷大臣们也都归心于刘蒜。但是,当初中常侍曹腾去谒见刘蒜,刘蒜对他不太礼敬,所以宦官们都厌恶刘蒜。
    当初,平原王刘翼被贬归河间,他的父亲刘开请求把蠡吾县封给他,顺帝同意。刘翼去世后,儿子刘志继承。梁太后正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志,征召进京,刚到夏门亭。赶上皇帝驾崩,梁冀想立刘志。众臣意见不一致,梁冀愤愤然不得意,但是又没什么合适的理由反驳。曹腾等听说后,夜里前往游说梁冀:“将军家几代都是皇亲国戚,秉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错。清河王严明,如果他即位,将军大祸将至!不如立蠡吾侯,可以长保富贵!”
    梁冀深以为然,第二天,重新大会公卿。梁冀气势汹汹,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无不恐惧战栗,都说:“一切听大将军的!”唯独李固、杜乔坚守本议,要立清河王。梁冀厉声说:“散会!”李固仍然指望众心归于清河王,再次写信劝梁冀,梁冀更加激怒。闰六月初四,梁冀游说太后,先将李固免职。初五,任命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与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太仆袁汤为司空。袁汤,是袁安之孙。初七,太后派大将军梁冀持节,以亲王青盖车迎接蠡吾侯刘志入南宫,当天,即皇帝位,时年十五岁。太后仍然临朝听政。
    6 秋,七月初二,葬孝质皇帝于静陵。
    7 大将军掾朱穆奏记劝诫梁冀说:“明年是丁亥年,刑德合于乾位,《易经》说,龙战于野,阳道将胜,阴道将负。愿将军专心于公事,割除私欲,广求贤能,斥远佞恶,为皇帝选择师父,得小心忠笃敦礼之士,将军与他一同入宫,参与劝导讲授,师从贤德,效法古人,这正是背靠南山,稳坐平原之道,谁还能倾覆呢?议郎大夫之位,本来应该以次序选拔儒学及节操高明之士,如今大多得非其人,九卿之中,也有很多并不胜任的,希望将军省察!”又推荐种暠、栾巴等人。梁冀不能接受。
    朱穆,是朱晖的孙子。
    8 九月戊戌日(九月疑无此日),追尊皇帝的祖父河间孝王为孝穆皇,祖母赵氏为孝穆后,寝庙叫清庙,陵园叫乐成陵;追尊皇帝父亲蠡吾先侯为孝崇皇,寝庙叫烈庙,陵园叫博陵;寝庙和陵园都设置令、丞,派司徒持节封策书玺绶,并以太牢祭祀。
    9 冬,十月十二日,尊皇帝母亲匽氏为博园贵人。
    10 滕抚性格方直,不结交权势,宦官们都厌恶他,本来以他讨贼之功,应该封侯。太尉胡广奉承上意,上奏弹劾,将他罢黜,后来滕抚死在家中。
    孝桓皇帝上之上
    建和元年(丁亥,公元147年)
    1 春,正月初一,日食。
    2 正月初八,赦天下。
    3 三月,龙在谯县出现。
    4 夏,四月十一日,京师地震。
    5 立阜陵王刘代的哥哥、勃遒侯刘便为阜陵王。
    6 六月,太尉胡广被免职,任命光禄勋杜乔为太尉。自从李固被罢官之后,朝廷上下都垂头丧气,群臣侧身立于朝堂,各自危惧,只有杜乔一身正气,一脸正色,不屈不挠,于是大家都依靠和寄希望于他。
    7 秋,七月,渤海孝王刘鸿薨逝,无子,太后立皇帝的弟弟、蠡吾侯刘悝为渤海王,奉祀刘鸿。
    8 皇帝下诏,以定策拥立之功,加封梁冀一万三千户,封梁冀的弟弟梁不疑为颍阳侯,梁蒙为西平侯,梁冀的儿子梁胤为襄邑侯,胡广为安乐侯,赵戒为厨亭侯,袁汤为安国侯。又封中常侍刘广等皆为列侯。
    杜乔进谏说:“古之明君,皆以用贤、赏罚为要务,那些亡国之君,朝堂上又何尝没有忠贞之臣,何尝没有治国理民的法令规章呢?问题是,虽有贤才,却不能用其谋略;虽有法令规章,却不能施其教化;听到善言却不能相信;听到谗言又不能辨别。陛下自藩臣即位,天人归心,不急于忠贤之礼,却先封赏左右近臣。梁氏一门,以及宦官卑微之辈,都佩戴上不是因为功劳而得到的印信绶带,拥有不是因为为国操劳而得到的封地;乖谬而无节制,不可胜言!有功的人得不到封赏,就让为善的人失望;奸恶的人得不到惩罚,就让为恶者更加肆意凶残。所以,砍头的刀斧放在面前,人们却不畏惧;封赐爵位,却没有劝勉任何善行。这样下去,岂止是伤政为乱而已,恐怕要丧身亡国!能不谨慎吗?”
    奏书递上去,没有回音。
    9 八月十八日,立皇后梁氏。梁冀想要以厚礼迎亲,杜乔根据旧制,不听。梁冀嘱托杜乔举荐氾宫为尚书,杜乔因为氾宫有贪赃罪,不用。于是杜乔越来越为梁冀忌恨。九月二十一日,京师地震,杜乔因此次灾异被免职。冬,十月,任命司徒赵戒为太尉,司空袁汤为司徒,前太尉胡广为司空。
    10 宦官唐衡、左悺一起在皇帝面前诋毁杜乔说:“陛下当初即位前,杜乔和李固抗议,认为陛下不配奉祀汉室。”于是皇帝也怨恨杜乔。
    十一月,清河人刘文与南郡妖贼刘鲔勾结,妄言“清河王当统御天下”。想要拥立刘蒜。事情被发觉,刘文等人于是劫持清河国相谢暠说:“当立王为天子,您为三公。”谢暠大骂,刘文刺杀谢暠。刘文、刘鲔被逮捕诛杀。有司弹劾刘蒜,被贬为尉氏侯,迁徙到桂阳。刘蒜自杀。
    梁冀于是诬陷李固、杜乔,说他们与刘文、刘鲔等勾结,请逮捕治罪。太后一向知道杜乔忠贞,不许。梁冀于是将李固逮捕下狱。李固的门生、渤海人王调自戴刑具上书,力证李固冤枉,河内人赵承等数十人,也带着刀斧砧板,到宫门前诉冤。太后下诏,赦免李固。李固出狱,京师市里都高呼万岁。梁冀听到,大惊,畏惧李固的名德,认为对自己而言终究是个祸害,于是再次用刘文、刘鲔之事诬陷告发李固。大将军长史吴祐对李固的冤枉,深为感伤,与梁冀争执,梁冀怒,不听。从事中郎马融负责为梁冀写奏章,马融当时也在座。吴祐对马融说:“李公之罪,成于卿手。李公若诛,卿有何面目见天下人!”梁冀怒,起身进到里屋,吴祐也扬长而去。
    于是李固死在狱中,临死前写信给胡广、赵戒说:“李固深受国恩,所以竭尽股肱之力,不惧死亡,立志扶持王室,做出当年群臣拥立文帝、宣帝的事业。没想到梁氏执迷妄行,公等阿附曲从,以吉为凶,以成事为败事!汉家衰微,就从现在开始了!公等受主厚禄,国家将要颠覆,却不出手相扶。这样的倾覆大事,后世的史官岂能为你们偏私吗?我今天死去,就义而已,还有什么话说!”
    胡广、赵戒拿到书信,悲痛惭愧,也不过长叹流涕而已。
    梁冀派人威胁杜乔说:“早点自己了断,妻子儿女可以给你保全。”杜乔不肯。第二天,梁冀派人骑马到杜家门口,没有听到哭声,于是上奏太后,将杜乔逮捕下狱。杜乔也死在狱中。
    梁冀将李固、杜乔暴尸于城北夏门亭十字路口,说:“有敢来哭丧的,加罪!”李固的弟子、汝南人郭亮,当时还未成年,左手提着奏章和刀斧,右手拿着砧板,到宫门前上书,乞求为李固收尸,无人理会。于是郭亮与南阳人董班前往李固暴尸处哭泣,守丧不去。夏门亭长呵斥说:“你们是何等腐儒!公然冒犯诏书,想要挑战官府吗?”郭亮说:“义之所动,不知性命,你何必用死来威胁我们呢?”太后听说后,赦免他们,不予诛杀。杜乔之前的部下、陈留人杨匡,一路号泣,日夜兼行,到了洛阳,戴着以前为吏时的赤色头巾,冒充夏门亭吏,守丧十二天。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属官)将他逮捕,汇报上来。太后赦免了他。杨匡于是到宫门前上书,乞求为李固、杜乔收尸归葬,太后允许。杨匡送杜乔遗体回到家乡,安葬完毕,守丧之后,与郭亮、董班都隐居,终身不仕。
    梁冀将吴祐外放为河间国相。吴祐自己辞官回家,后来死在家里。
    梁冀因为刘鲔之乱,想起当初朱穆的话,于是聘请种暠为从事中郎,又举荐栾巴为议郎,因朱穆在大将军府官吏考核优等,进用为侍御史。
    11 这一年,南单于兜楼储死,车儿继位,号为伊陵尸逐就单于。
    建和二年(戊子,公元148年)
    1 春,正月十九日,皇帝加元服,举行成人礼(本年十七岁)。二十五日,赦天下。
    2 三月二十四日,皇帝与皇太后一起到大将军府。
    3 白马羌入侵广汉移民区,杀死地方官。益州刺史率板蛮人征讨,将他们击破。
    4 夏,四月初三,封皇帝的弟弟刘顾为平原王,奉祀孝崇皇。尊孝崇皇夫人为孝崇园贵人。
    5 五月初十,北宫掖庭中德阳殿及左掖门发生火灾,车驾移幸南宫。
    6 六月,改清河国为甘陵国(柏杨注:刘蒜是清河王,梁冀对“清河”二字敏感,以孝德皇陵的名字为国名)。立安平孝王刘得之子、经侯刘理为甘陵王,奉祀孝德皇。
    7 秋,七月,京师大水。
    建和三年(己丑,公元149年)
    1 夏,四月三十日,日食。
    2 秋,八月三十日,天市星座旁出现孛星。
    3 京师大水。
    4 九月十四日,地震。二十五日,又地震。
    5 五个郡及封国发生山崩。
    6 冬,十月,太尉赵戒被免职,任命司徒袁汤为太尉,大司农、河内人张歆为司徒。
    7 这一年,郎陵侯国前国相荀淑逝世。
    荀淑少年时代就博学而有高洁的节操,当时名儒李固、李膺都以他为宗师。荀淑在郎陵任职,治事洞明,被称为“神君”,他有八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寿、荀汪、荀爽、荀肃、荀专,都有声名,时人谓之“八龙”。他家所居住的里弄,之前名叫西豪,颍阴县令、渤海人苑康因为黄帝时期颛顼帝高阳氏也有八个杰出的儿子,将里弄名字改为高阳里。
    李膺性格朴实亢直,没有什么朋友,唯独以荀淑为师,以同郡人陈寔为友。荀爽曾经去拜谒李膺,为他驾车,回家后,喜滋滋地说:“今天得以为李君驾车!”他对李膺仰慕如此。
    陈寔出身低微,在郡里做西门亭长。同郡人钟皓以笃行著称,前后九次被征召到公府就职,资历远在陈寔之上,却跟陈寔是好友。钟皓在郡里做功曹(郡守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被征召到司徒府,临行辞别,太守问:“谁能接替你的工作呢?”钟皓说:“明府必欲得其人,西门亭长陈寔可以。”陈寔听到后说:“钟君好像不太了解人,怎么独独提到我?”太守于是任命陈寔为功曹。
    当时,中常侍侯览委托太守嘱托郡太守高伦任用某人为吏,高伦便安排他做文学掾。陈寔知道那人不行,拿着高伦发下来的任命书求见,说:“这人不宜用,但是侯常侍的意图又不能违背,不如由我签署任命,这样不用您承担污名。”高伦听从。于是乡里都议论说这个人任命不当,陈寔始终不发一言。后来高伦被征召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行到纶氏县,高伦对众人说:“我之前听侯常侍安排,任命某人为官。陈君秘密将我的手令缴还,由他签署任命,听说舆论因此批评他。这其实是我畏惮权贵,而陈君是真正‘善则称君,过则归己’的人啊(好事归功于上级,坏事自己背锅)!”陈寔仍坚持是自己的过失,闻者无不叹息,天下皆服其德。后来,陈寔升任太丘县令,修德清净,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临县人民有迁移过来归附的,陈寔则训导发遣,让他们各回本乡。上级到太丘巡视,县里官吏们担心有人越级上访,向陈寔汇报,准备禁止。陈寔说:“上访就是为了求一个公平,如果禁止,百姓到何处讲理呢?不要禁!”巡视的司官听到后叹息说:“陈君有言如此,哪里还会有冤民呢?”果然没有一个上访的。后来陈寔为沛国国相,因为被控违法征收赋税,解印绶而去,吏民都追思他。
    钟皓一向与荀淑齐名,李膺常常叹息说:“荀君的清高和见识,没法赶得上;钟君之德,可以学习!”钟皓哥哥的儿子叫钟瑾,钟瑾的母亲,是李膺的姑姑。钟瑾好学慕古,有退让之风,与李膺同岁,都有声名。李膺的祖父、太尉李脩时常说:“钟瑾的性格,好像是我们李家的人,‘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于是将李膺的妹妹嫁给他。
    李膺对钟瑾说:“孟子认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你为什么对黑白似乎不太分明呢?”钟瑾将李膺的话告诉钟皓,钟皓说:“李膺祖父、父亲都在高位,宗族鼎盛,所以可以如此行事吧!从前国佐喜欢说别人的过错,以至于被怨恶。(春秋时期,齐国国佐见单子,说话很绝,单子说:‘立于淫乱之国,而说话毫无顾忌,指斥他人的过失,怨之本也。’其后国佐果然被杀。)现在是什么时代?要想保身全家,你的方式才是真正可贵!”
    【华杉讲透】
    李脩把李膺的妹妹嫁给钟瑾,是模仿孔子。孔子说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南容,孔子的弟子,非常有才干,又非常谨慎。孔子很欣赏他,说如果国家有道,南容一定能出人头地,得到重用。国家无道呢,他也能明哲保身,进退自如,不会招祸被杀。所以孔子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
    明哲保身,当然包含了苟且偷生,但并不能说是传统文化中“最卑劣的部分”(柏杨语),不敢跟强大的坏人死磕的好人,不能说是最卑劣,因为坏人才是最卑劣的。明哲保身,可以说是卑微与无力的体现吧。明哲保身的“保身”,不仅是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保护保全家族,而且包含了保持自己的节操,不同流合污之意。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不管你选择学什么,核心就是这八个字。
    笃信,是深厚牢固,深厚、牢固、坚定地相信。比如学《论语》,你必是对孔子的思想,深厚牢固地坚信,那你才学。如果只是为了“提高国学素养”,那你最好不要浪费时间。提高素养,听起来跟增加谈资差不多,浅薄无聊。
    守死善道,不守死,则不能以善其道。
    你学了这道,就要践行,按这道去做,死而后已。所以你不能根据形势变化而灵活调整,那就不是坚持原则了。我就行我的道,除非我死了,那才能停止,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动摇我。
    儒家对政治黑暗三个态度,一是隐藏,二是远避,三是等待。其实核心就一个态度——等待。守死善道,政治好的时候,施展才能是善道;政治黑暗的时候,不参与,死也不参与,也是善道。等到我死了,政治还这么黑暗,我不参与,也算善始善终了。
    至于孟子说,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那是另一个语境,说别的事,不是说政治上的事,不能单独抽出来在这里比对。李膺用这句话诘难钟瑾,那是他的性格和他爷爷不一样,前面已经说了他性格亢直。
    这一段记叙和议论很重要,正所谓“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一个人选择一种哲学,因为他本身是那样的人。
    和平元年(庚寅,公元150年)
    1 春,正月初一,赦天下,改元。
    2 正月初二,太后下诏,归政于皇帝(时年十九岁),取消称制。二月二十二日,太后梁氏崩逝(享年四十五岁)。
    3 三月,皇帝车驾迁到北宫。
    4 三月甲午日(三月疑无此日),葬顺烈皇后。增封大将军梁冀一万户,与之前的封邑加起来一共三万户。封梁冀的妻子孙寿为襄成君,兼收取阳翟县租税(襄城县、阳翟县均属颍川郡),岁入五千万,加赐赤色印信绶带,仪服与长公主相同。(汉制:公主仪服同公侯,紫色印信绶带;长公主衣服同诸王,红色印信绶带。)孙寿妖艳狐媚,梁冀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对她既宠爱,又害怕。
    梁冀宠爱的监奴(奴仆总管)秦宫,官至太仓令(大司农属官,主管接收郡国漕运来的粮食),得以出入孙寿住所,威权大震,刺史、二千石之吏赴任之前,都要到他那儿谒见辞行。
    梁冀与孙寿分别在街道两侧相对兴建住宅(孙寿封君,也要开府),大兴土木,互相竞相夸耀,金玉珍奇,充积藏室,又广开园圃,采土堆山,堆成崤山模样,十里大道,九里都挨着池塘,其中深林绝涧,宛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梁冀、孙寿并坐在辇车上,游观其间,多从歌伎乐队,一路饮酒,一路欢歌,连日继夜,驰骋欢娱。客人到了大门,没人通报,都贿赂门房,门房奴仆,都累积千金财富。
    又多拓林苑,遍布洛阳周边近县。在河南城西建立“兔苑”,绵延数十里,又下令地方官调发活兔,烙毛为记,人有犯者,罪至死刑。曾经有一位西域来的商人,不知禁忌,误杀苑兔,百姓恐惧之下,互相指控,被处死者十余人。
    又在城西别起宅第,收纳奸民或逃亡罪犯。或者夺取良家子女,充为奴婢,达数千人,名曰“自卖人”。
    梁冀采纳孙寿的建议,罢免了许多梁氏家族成员的官职,表面上是表示谦让,而实际上是尊崇孙氏。孙氏宗亲冒名为侍中、卿、校、郡守、长吏者十余人,个个贪婪凶淫,派自己的门客将各自家乡的富人逮捕,诬以罪名,严刑拷打,让他们出钱赎身,交出钱财不够的,就被打死。
    扶风人士孙奋,富有而吝啬,梁冀送他一匹马,要求借贷五千万,孙奋只肯借三千万。梁冀大怒,向郡县官衙报案,说士孙奋的母亲是他家仓库的奴婢,偷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逃跑。于是逮捕士孙奋兄弟,让他们受折磨死在狱中,将士孙奋的财产全部没收。
    梁冀又派遣宾客,周游四方,远至塞外,广求异物。而派出去的人呢,又乘势横暴,夺人妻女,殴打吏卒,所到之处,吏民无不怨恨。
    侍御史朱穆,自以为是梁冀的老部下,写信进谏说:“将军有申伯之尊(申国之伯,是周宣王的舅舅),位于三公之上,一日行善,天下归仁;一日为恶,四海倾覆。如今官民困顿,水灾蝗灾交加,京师诸官费用增多,诏书向全国征调,已达平时的十倍,而各地方官都说没有现钱,全部让老百姓出,拷打割剥,强令充足,对待百姓,就像对待仇敌一样。百姓或者毙命于拷打之下,或者走投无路,只能自杀。而这些对百姓的掠夺,都以大将军之名进行,让将军结怨于天下。吏民酸毒,道路嗟叹。
    “当初永和末年,纲纪稍微松弛,颇让天下人失望,而四五年间,民间财富一空,户口离散,百姓离心,马勉之徒乘机起兵,在荆州、扬州之间,几乎酿成大患。幸而顺烈皇后初政清净,内外同力,才勉强征讨平定。如今百姓戚戚,困顿甚于永和年间,如果对内没有仁爱容忍之心,对外没有安邦守国之计,国家怎能长治久安?将相大臣,都与国家元首一体,同车共驰,同舟共济,如果车翻了,船沉了,大家不是都完了吗?怎能去明投暗,走在危亡之路上,还以为自己能平安?主上孤立,时局危困,还毫不在意呢?应该及时调换担任郡守县宰中不称职的官员,减省宅第园林的费用,拒绝郡国进献,内以自明,外解人惑,让挟奸之吏无所依托,司察之臣得尽耳目。法度得到恢复,远近清净升平,则将军身尊事显,德耀无穷!”
    梁冀不予理睬。
    梁冀虽然专擅朝政,恣意纵横,但还是很注意结交皇帝左右宦官的,任用宦官子弟为州郡要职,希望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恩宠。朱穆又奏记极谏,梁冀始终不能醒悟,回信说:“照你这么说,我就那么一无是处吗?”但是他一向敬重朱穆,也不怪罪。
    梁冀派人送信给乐安太守陈蕃,有所请托,陈蕃拒绝接见。使者又冒充其他客人求见,陈蕃怒,将使者打死。于是陈蕃被贬为修武县令。
    当时皇子有病,要求郡县进献珍贵药材,梁冀也派使者拿着信到京兆(地名,指长安),要求购买牛黄。京兆尹(职官名)、南阳人延笃读了信,将来使逮捕,说:“大将军是皇后家人,皇子有病,必应推荐名医,岂有此理,派门客来千里求利?”于是将来使斩杀。梁冀羞惭,又不好公开发作。有司观察风向,按他的意思,追查这件事,以生病为由,将延笃免职。
    【华杉讲透】
    腐败到了梁冀这个地步,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他本身是外戚,居然又搞出孙氏这个外戚的外戚。他被孙寿迷得神魂颠倒,以至于乖乖地听孙寿的话,把当官的梁家人全部干掉,换成孙家的亲戚;孙寿本是大将军夫人,却能单独封爵为君,与长公主同级别,和梁冀一条街面对面建府邸。
    孙寿的妖艳狐媚,可以说超过中国历史所有美人,因为别人比如西施,只是貌美,或者如赵飞燕,能歌善舞,才艺出众,而孙寿却能创新。史书记载孙寿的妆容创新,眉毛画“愁眉”,化妆有“啼妆”,大概像是今天的“泪痕妆”。孙寿还把头发梳成“堕马髻”;走路还有“折腰步”,成语有“东施效颦”,孙寿是把西施之颦发展成艺术了;笑容则有“龋齿笑”,这个怎么笑,还真想象不出来。总之,她能让梁冀惊喜意外,神魂颠倒,愿意为她做任何事。
    梁冀派出奴才,向全天下巧取豪夺,在外戚的外戚之外,又搞出奴才的奴才,他能抢夺士孙奋巨额财产,让士孙奋家破人亡。他派出去的破家奴才,不知道又要害死多少人。
    梁冀贪婪凶暴,却毫无政治头脑,只知道穷奢极侈,所谓德薄而位尊,他就是典型。他并没有像王莽那样精心布局以夺取江山的追求,只是娱乐至死。但从他不怪罪朱穆这一点来看,他也不是政治上的坏人,只是一个玩弄神器的坏小孩。太后在世时,还能对他稍加约束。太后一死,他就只能把自己玩死为止了。
    5 夏,五月十九日,尊皇帝母亲、博园贵人为孝崇后,住永乐宫,设置太仆、少府以下官员,一切都与长乐宫一样,又分巨鹿九个县为孝崇后汤沐邑(指国君、皇后、公子等收取赋税的私邑)。
    6 秋,七月,梓潼山崩。
    元嘉元年(辛卯,公元151年)
    1 春,正月一日,群臣朝会,大将军梁冀带剑入禁中。尚书、蜀郡人张陵呵斥他出去,下令虎贲武士及羽林军夺剑。梁冀跪下谢罪,张陵不理睬,即刻上奏弹劾梁冀。皇帝下诏,罚梁冀一年薪俸,百官肃然。河南尹梁不疑曾经举荐张陵为孝廉,对张陵说:“当初我举荐你,如今自己遭殃!”张陵说:“您不认为我没有才干,举荐了我,才让我今天能伸张公义,以报答您的私恩!”梁不疑面有愧色。
    2 正月十六日,赦天下,改元。
    3 梁不疑好读经书,喜欢礼贤下士。梁冀讨厌他,将梁不疑调任光禄勋,任命自己的儿子梁胤为河南尹,梁胤时年只有十六岁,容貌丑陋,穿上官服显得不伦不类,路上见到的人都嗤笑他。梁不疑认为兄弟相争,对自己是一种耻辱,于是辞官回家,与弟弟梁蒙闭门自守。梁冀不希望他与宾客交通,秘密派便衣在梁不疑家门口监视,记录来往的人。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前往上任之时,经过梁不疑家门口,进门谒见。梁冀指使有司,上奏弹劾马融在郡内贪污,又以其他事诬陷田明。两人都被处以髡刑(剃光头发)、遭受鞭打,并流放至朔方。马融自杀未遂。田明则死在路上。
    4 夏,四月初三,皇帝微服出游,到河南尹梁胤家中。这一天,大风拔起树木,白天一片昏暗。尚书杨秉上书说:“臣听说,上天并不言语,但是以灾异谴告。王者至尊,出入有常,道路戒严之后才能出行,派人彻底清查房舍后才能进入。除非郊庙之事,銮驾和天子旌旗不会离开皇宫。所以,像诸侯王到大臣家里这种事,《春秋》都列为警诫,何况陛下穿着皇帝服装私自出宫游逛,降乱尊卑,等级威严无序。侍卫守着空宫,御玺交给女妾!假如有非常之变,出现任章之谋(宣帝时,任宣被控谋反。任宣的儿子任章逃亡到渭城,夜里穿着黑衣潜入祭庙,假装卫士,执戟立于庙门,准备等皇帝到来时行刺,被发觉后伏诛),则上负先帝,悔之莫及!”
    皇帝不理睬。杨秉,是杨震的儿子。
    5 京师旱灾,任城、梁国发生饥荒,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6 司徒张歆被罢免,任命光禄勋吴雄为司徒。
    7 北匈奴呼衍王入侵伊吾,击败伊吾司马毛恺,攻打伊吾屯城。皇帝下诏,命敦煌太守马达将兵救援,马达到了蒲类海,呼衍王撤退。
    8 秋,七月,武陵蛮夷造反。
    9 冬,十月,司空胡广辞职。
    10 十一月二十八日,京师地震,皇帝下诏,命百官举荐独行之士(特立独行,有高尚节操,不随波逐流的人)。涿郡举荐了崔寔。崔寔到了公车(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称病,不参加对策,回去之后,写了一篇文章,议论政事,名叫《政论》,文章说:
    “天下之所以不治,常常是因为人主承平日久,风气逐渐败坏而不能察觉,政治日渐衰微而不改进,对危乱习以为常,疏忽怠惰而不自知。要么是荒淫嗜欲,不理国事;要么是不听谏言,喜爱假话,厌恶真话;徘徊歧路,不知所从;亲信的近臣,什么事也不做,只求保住禄位;疏远的官员,说一点真话,又因为人微言轻,不被重视。于是王纲废弛于上,智士抑郁于下。悲夫!
    “自汉兴以来,已经三百五十余年,政令垢污,积习难改,上下懈怠,百姓怨声载道,都希望能恢复中兴气象!济世救国之术,在于将决坏之处补好,将倾斜之柱扶正,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求恢复天下安宁。所以圣人会用权变之道,根据当时的需要来制定法制,采取的具体步骤,各有差别,总之是不强人所不能,也不放弃急切之事,去追求自己向慕的理想状态。
    “当初叶公问政,孔子说:‘近者悦,远者来。’近处的百姓喜悦了,远方的人民自然就来归附。鲁哀公问的时候呢,他又说政治就是任用贤才。齐景公问他,则答以节俭财用,尊崇礼制。这并不是孔子有不同的主张,而是每一个问话的人,他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所亟须解决的事情不一样。俗人拘泥于文字,一心稽古,不懂得权变。奇伟所闻,简忽所见,听到的古代的故事,他觉得珍奇伟大,眼前明摆着的事实,却视而不见,这样的人,怎么能跟他谈论国家大事呢?
    “所以,臣上书谏言,虽然说的话皇帝愿意听,还是会遭到阻碍,不能施行。因为那些顽劣之辈,不懂通达权变,只是习惯于日常所见。你和他一起干成一件事他都找不到快乐,更何况要他一起来谋划未来!他们的愿望,就是一切按旧章惯性往前挪步罢了。顽劣之人如此,那些有能力的大臣呢,又嫉贤妒能,只认为自己高明,办法再好,只要不是他提出来的,他就要奋笔疾书加以反对,一定要搞到你弄不成!
    “于是,谏言者寡不敌众,终于被君王抛弃,就算是稷、契这样的圣贤复生,也是有志难伸,这就是贤智之论总是抑郁而不能伸展的原因。”
    【华杉讲透】
    如果你想制造出你的敌人,你就给工作提建议,任何一点小小的建议都行,反对者就会像快闪族一样,从地底下冒出来,以各种各样你意想不到的理由反对你的建议。
    为什么呢?他们反对的原因,都不是他们嘴里所说的理由,而是人性。
    首先,他们对你的建议能否成功,并不感兴趣。或者说,并不希望你获得成功,因为任何一个比他们成功的人,都是他们的敌人。任何一件不是因为他的功劳而可能获得成功的事,都是他要极力反对的。
    其次,为刷存在感而习惯性反对。因为赞同你的意见,就是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了,唯有反对,才是他存在的价值。越是反对,越是体现自己忧国忧民的忠诚。
    最后,你的建议要求做出改变,而他也在被改变的范围内,他不愿意改变。或者说,采纳你的建议,就要制订行动计划,其中一些行动任务,必然会分配给他,而他懒惰,不愿意增加新的工作。
    崔寔说那些人“不知乐成,况可虑始”。就算这事能干成,他也不会乐见其成,你还能指望他一起谋划吗?这样的情况,在任何组织里都比比皆是,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领导,就会形成一种什么事也干不成的组织文化,那这就是一坛酱缸。崔寔看到了这种情况,所以他虽然应征到了公车,但是并不愿提出对策,请病假又回去了。回去之后,心里还是有话要说,就自己发表了一篇文章。
    “治理天下的人,并非以至高无上的品德来教化,从严则治,从宽则乱。何以见得呢?近世孝宣皇帝明于君临天下之道,审于为政之理,所以严刑峻法,奸恶不轨之人为之破胆,海内清净肃然,天下人心安定。算下来宣帝的政绩,优于文帝。到了元帝继位,多行宽政,以致堕损,威权旁落,汉室衰落,就是从他开始。政道得失,由此可鉴。
    “当初孔子作《春秋》,褒扬齐桓公、晋文公,赞叹管仲之功。孔子岂不以周文王、周武王之道为美呢?那是他通达权变救世之理。圣人能够与时俱进,而俗人不知时变,还以为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可以治理秦朝乱世;以为当初大禹在宫中举行‘干戚之舞’就让有苗部落闻而归降的方法,可以解得了高帝平城之围。
    “像熊一样不断伸展筋骨,像鸟一样不断展翅跳跃,虽然可以延年益寿,但是治不了伤寒病。呼吸吐纳,确实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不能把断了的骨头接起来。治国之法,就像养生,平时当然是修养生之法,但是如果生了病,还得靠吃药。刑罚,就是治乱世的猛药;道德教化,那是太平时期的营养。以道德教化来治理乱世,就像吃营养品来治病;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太平盛世,就像给健康的身体吃药。如今在历代先王弊政之后,厄运交会,数世以来,政令松弛,犯法之人,都得到宽恕。就像车夫扔掉了缰绳,马儿甩掉了口勒,这时,驾车的四匹马,只会横冲直撞,就算是平坦大路,也要翻车!这正是收紧缰绳,救亡之时,哪里顾得上车上铃铛响的节奏和不和谐呢?当初文帝废除肉刑,结果是该砍脚趾的改为弃市,鞭刑的直接处死,所以文帝治下的太平,也是靠严刑峻法得来的,而非源自宽厚。”
    崔寔,是崔瑗之子。山阳人仲长统看了他这篇文章,叹息说:“凡为人主者,都应该把这篇文章抄写一遍,作为座右铭!”
    【司马光曰】
    汉朝的法令,已经够严了,而崔寔还嫌太宽!为什么呢?大概衰世之君,性格都柔懦,而那些辅佐的官员,又是凡愚之辈,只知道姑息养奸。于是,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天子仁恩所施行的范围,就是他眼前那几个人;奸恶不轨的小人得志,朝廷纲纪败坏不堪。所以崔寔之论,只是一时的矫枉过正,并非百世之通义。孔子说:“政令宽缓,则百姓怠慢;百姓怠慢,再用严猛纠正。政令严猛,则百姓受残害,百姓受残,再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以此和。”这才是万世不易之常道。
    【张居正说】
    什么是宽?什么是严?后世之论治者,对宽严二字的意思,并没有搞清楚,所以说得都不对。所谓宽,并不就是放纵松弛,也包含了敦厚宽大,赦免失误,去除烦苛的法令,这个叫作宽。严呢,也不是刚猛暴戾,而是励精图治,整顿纲纪,齐明法度,这个叫作严。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就像春生秋杀,相代而成一岁之功,雨露雪霜,并效而行天地之化育。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中庸》论圣德,以发强刚毅,宽裕温柔并言,这才是尧舜以来相传的治体。世儒不知此义,一说要宽,变因循姑息而流于放纵松弛;一说要严,又严刑峻法,伤于暴戾。而人之常情,总是乐于放纵,不愿约束,于是又创造出宁可过宽,不可过严之说。那不就像是说天道可以让阳多过阴,白天长于夜晚,春夏长于秋冬,这能成就一年的天地化育,万物生长吗?当初周公告诫成王说:“敦大成裕,明作有功。”这才是正理,一定要理解到这一层,才能没有弊病,为治者要仔细考虑!
    【华杉讲透】
    宽严本身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司马光说宽的时候,“仁恩所施,止于目前”。皇帝宽,对谁宽呢?就是对他的大臣宽,他的仁恩所施,就是眼前那几个人。皇帝对大臣宽,大臣就要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残害百姓,那百姓遭受的就比严还惨,完全是被巧取豪夺。皇帝对梁冀宽,士孙奋就要家破人亡。皇帝对大臣严刑峻法,百姓的生存空间就宽了。
    宽严包含的辩证法,以及这其中的事理,太深了,读书是读不明白,讲解也讲不明白,唯有自己知行合一。成都武侯祠有郭沫若题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是宽还是严,确实需要审时度势,一般来说,治道都是宽严交替,在“治人者”从宽转向严的时候,“治于人者”还“不收手”的,就要倒霉。所以,中国人都被历史训练得对宽严的形势十分敏感。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个小领导,对待自己团队的宽严之道,还是学习张居正所论,那是儒家正道。
    11 闰十二月十八日,任城节王刘崇薨逝,没有儿子,封国撤除。
    12 任命太常黄琼为司空。
    13 皇帝想要尊崇梁冀,让朝中二千石以上大臣商议礼制规格,特进胡广、太常羊浦、司隶校尉祝恬、太中大夫边韶等都说梁冀的勋德堪比周公,应该赏赐给他山川、河流以及直接归他管辖的附庸小封国。唯独黄琼说:“梁冀因为之前亲自迎接皇帝登基的功劳,已经增加封邑一万三千户,而且给他的儿子梁胤也增加了封赏。如今诸侯的封地都是以户数或县数为单位,不论面积大小,梁冀可以比照开国元勋邓禹,同时享受四个县的食邑。”朝廷采纳了黄琼的意见。
    于是有司又上奏:“梁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照萧何;将定陶县、阳成县还未划归梁冀的其余户口人数,全部封给梁冀,补足封地为四个县,比照邓禹;再赏赐金钱、奴婢、绸缎、车马、衣服、住宅,比照霍光,以彰显他与其他元勋的不同!每次朝会,不与三公同席,另设专座。每隔十天入朝一次,处理尚书台事务。将这些殊荣,宣布天下,为万世表率!”
    但是,梁冀仍然认为这些礼遇对他太薄,很不高兴。
    【华杉讲透】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我们在提及萧何一段时讲解过,不过,萧何只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并没有谒赞不名的待遇。入朝不趋,是不用小步快走,像我们见到尊长小跑上前一样;剑履上殿,是可以带着剑、穿着鞋上殿;谒赞不名,是礼宾官不用通报姓名,直接就进。
    梁冀获得的待遇,已经是萧何、邓禹、霍光三人的总和,他何德何功,能配得上这么大的尊崇呢?但是,他还发自内心地觉得朝廷待他太薄,很不高兴。这是人性的弱点,人总会过高地估计自己,过高地评估自己做出的贡献。
    梁冀所获得的地位和待遇,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将皇帝取而代之,要么满门灭亡,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只有他不知道。这也是人性的弱点,总认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该得的,而且还得少了;总觉得别人都应该对自己感恩戴德,不知道别人早已忍无可忍。
    世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和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之间的距离。我们还是重复那两句老话:“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一切都是难能可贵;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一切都需要不断获取。”梁冀已经是行尸走肉了。
    元嘉二年(壬辰,公元152年)
    1 春,正月,西域长史王敬为于阗所杀。
    当初,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生痈疮而死。赵评的儿子前往迎接灵柩,经过拘弥国。拘弥国王成国与于阗王建一向有矛盾,对赵评的儿子说:“于阗王让胡医将毒药放在你父亲的疮口上,毒死了你父亲。”赵评之子信以为真,回来之后,告诉敦煌太守马达。正好王敬继任西域长史,马达下令王敬秘密调查。王敬经过拘弥国时,成国对他说:“于阗人都希望立我为于阗王,如今以此事诛杀于阗王,于阗一定归附。”王敬贪立功名,到了于阗,摆设宴席,请建赴宴,准备诛杀建。有人将王敬的阴谋告诉建。建不信,说:“我无罪,王长史为什么要杀我呢?”第二天,建与官属数十人前来拜谒王敬,坐定,建起身敬酒,王敬呵斥左右将他拿下。吏士们并无意要杀建,建的官属都得以逃走。当时成国的主簿秦牧跟着王敬在会场上,持刀而出,说:“大事已定,还犹豫什么!”即刻上前将建斩杀。
    于阗侯、大将输僰等集结军队,攻打王敬。王敬拿着建的人头,上楼高呼说:“天子派我诛杀建!”输僰等不予理睬,上楼将王敬斩杀,悬首于市。
    输僰自立为王,于阗人又杀了他,立建的儿子安国为王。
    马达听说王敬死了,想要将诸郡兵出塞攻打于阗。皇帝不许,征召马达回朝,另外派宋亮代为敦煌太守。宋亮到任,给于阗王指了一条悔过自新之路,就是斩了输僰的头送来。当时输僰已经死了几个月,他们就开棺砍下他的人头送来,也不说明诛杀过程。宋亮后来知道实情,但也无力征讨。
    2 正月丙辰日(正月疑无此日),京师地震。
    3 夏,四月初四,孝崇皇后匽氏(皇帝生母)去世,以皇帝的弟弟、平原王刘石为丧主,葬礼规格与恭怀皇后(和帝母亲)相同。五月十二日,葬于博陵。
    4 秋,七月初二,日食。
    5 冬,十月二十八日,京师地震。
    6 十一月,司空黄琼被免职。十二月,以特进赵戒为司空。
    永兴元年(癸巳,公元153年)
    1 春,三月十二日,皇帝行幸鸿池。
    2 夏,四月丙申日(疑误),赦天下,改元。
    3 四月丁酉日(疑误),济南悼王刘广薨逝。没有儿子,封国撤除。
    4 秋,七月,三十二个郡及封国发生蝗灾,百姓逃荒的有数十万户,冀州尤其严重。皇帝下诏,任命侍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冀州所属各县县令,听说朱穆渡过黄河,解下印绶,弃官而去的有四十多人。朱穆到任后,弹劾诸郡贪官污吏,有的自杀,有的死在狱中。宦官赵忠父亲去世,归葬安平,葬礼规格越制,使用玉匣。朱穆下令调查,官吏畏惧他的威严,开棺验尸。皇帝听闻,大怒,征召朱穆到廷尉,罚做苦工。
    太学书生、颍川人刘陶等数千人到宫门前上书,为朱穆申冤说:“我们看到,苦役犯朱穆,处公忧国,拜官州牧之日,就立志肃清奸恶。而常侍宦官仗恃皇上恩宠,父子兄弟满布州郡,竞相为虎狼之凶,噬食小民。所以朱穆张理天网,罗取祸国殃民之徒,以合天意。由此宦官们都痛恨他,中伤诽谤,不停地诬陷攻击,终于将他陷于刑罚,被罚做苦工。天下有识之士,都认为朱穆如同禹、稷一样尽心保国,而遭受到共工、鲧那样的处罚。如果死者有知,那尧帝将怒于崇山,舜帝将忿于苍墓了!如今,宦官和陛下左右亲信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衔天宪,他们要赏赐谁,就能让一个快要饿死的人,转眼间变得比季孙氏还富有;他们要污蔑谁,就能把伊尹、颜渊说得比桀、盗跖还十恶不赦。而朱穆亢然不顾身害,并不是他不愿意尊荣,就想要受辱,也不是他不愿意生存,一心要求死,而是他痛感王纲不振,担心天纲倾覆,所以竭心怀忧,为皇上尽心尽力!臣等愿意接受黥刑,在脸上刺字,戴上脚镣,代替朱穆去做苦工!”
    皇帝看了奏章,赦免朱穆。
    5 冬,十月,太尉袁汤被免职。任命太常胡广为太尉。司徒吴雄、司空赵戒被免职,任命太仆黄琼为司徒,光禄勋房植为司空。
    6 武陵蛮詹山等造反,武陵太守、汝南人应奉将他们招降。
    7 车师后部王阿罗多与戊部候(职官名)严皓相互有矛盾,阿罗多忿戾而反,攻围屯田,杀伤吏士。而他的部下,后部候炭遮带着其余的民众投降汉朝。阿罗多迫急,带着一百余骑兵逃亡入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上书,立后部故王军就送到汉朝做人质的儿子卑君为王。后来,阿罗多从匈奴回国,与卑君争国,赢得不少国人归附。戊校尉严详担心阿罗多招引北匈奴为外援,给西域带来战乱,于是与阿罗多谈判,承诺恢复他的国王地位。阿罗多于是向严详投降。于是汉政府重新立阿罗多为王,将卑君迁回敦煌,拨后部人三百户供他统治。
    永兴二年(甲午,公元154年)
    1 春,正月二十四日,赦天下。
    2 二月初二,恢复刺史、二千石以上官员为父母守丧三年的规定。
    3 二月初四,京师地震。
    4 夏,蝗灾。
    5 东海郡朐山崩塌。
    6 二月十六日,皇帝封乳母马惠的儿子初为列侯。
    7 秋,九月初一,日食。
    8 太尉胡广被免职。任命司徒黄琼为太尉。闰九月,任命光禄勋尹颂为司徒。
    9 冬,十一月初九,皇帝在上林苑打猎,随后前往函谷关。
    10 泰山郡、琅玡国盗贼公孙举、东郭窦等人造反,杀死地方官。
    永寿元年(乙未,公元155年)
    1 正月十四日,赦天下,改元。
    2 二月,司隶(京畿地区)、冀州饥荒,人相食。
    3 太学生刘陶上书说:“上天与皇帝的关系,皇帝与百姓的关系,就像头与脚的关系一样。陛下眼睛看不见鸣条之事(商攻击夏,在鸣条决战,夏朝灭亡),耳朵听不见檀车之声(檀车,武王伐纣的战车),天灾并没有伤害到陛下的肌肤,地震、日食也无损于陛下的圣体,所以陛下轻视日月星辰的变异,也不在乎上天的愤怒。
    “想当年高祖初起之时,不过是一个布衣百姓,集结逃亡,扶持伤残,一步步成就帝业,都是千辛万苦,辛勤所至。其福祚流传,到了陛下手里。陛下既不能为先祖增光,也不能像高祖一样勤劳国事,而是将国家权柄,授予他人,让一群丑恶的小人,掌握这生杀大权,随意诛杀人民,就像虎豹在幼鹿园中安了家,豺狼在花园里产了崽。富人死于苦行拷打,穷人死于饥寒交迫。死者悲哭于地下,生者愁苦于朝野,这就是愚臣长吁短叹的缘故啊!
    “秦之将亡,进谏者被诛,阿谀者受赏。规劝的忠言,堵在了忠臣的口中;国家的政令,出于谗佞之口。纵容阎乐横行咸阳,授权赵高掌管宫门。大权已去而不自知,威权离身而不顾,成败的道理,古今都是一样。愿陛下远览强秦倾覆的原因,近察哀帝、平帝时期的事变,则得失祸福的道理,昭然可见。
    “臣又听说,危急之时,非仁者不能扶持朝纲;祸乱之日,非智者不能救国救民。前任冀州刺史、南阳人朱穆,前任乌桓校尉、我的同郡人李膺,都是履正清平,贞高绝俗之士,他们就是中兴之良佐,国家之柱石,应该召回中央,辅佐王室。臣斗胆在这禁忌百端的朝堂,说这些不合时宜的话,就像冰霜遇到太阳,一定会被消灭。臣只是悲天下之可悲,而如今天下也悲臣之愚惑吧!”
    奏章递上去,皇帝没有反应。
    4 夏,南阳大水。
    5 司空房植被免职。任命太常韩縯为司空。
    6 巴郡、益州山崩。
    7 秋,南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造反,入侵美稷;东羌诸种全体起来响应。安定属国都尉、敦煌人张奂初到职,军营中只有两百人左右,收到消息,即刻勒兵而出。军吏们都认为寡不敌众,叩头劝阻。张奂不听,于是进军,屯驻长城,收集兵士,派将领王卫招诱东羌,于是进驻龟兹县,切断南匈奴与东羌之间的交通。东羌诸部落酋长陆续与张奂联合,攻击薁鞬等,破之。伯德惶恐,率众投降,郡界由此平定。羌族酋长送给张奂马二十匹,金器八个。张奂在诸羌面前,以酒洒地,发誓说:“即使马像羊一样多,也不牵进马厩;即使金子像粟米一样贱,也不揣进怀里。”所有礼物一概不收,全部归还。之前八任都尉,都贪财好货,成为羌族患苦。而张奂,正身洁己,羌人无不悦服,威信教化,大行无阻。
    永寿二年(丙申,公元156年)
    1 春,三月,蜀郡属国蛮夷造反。
    2 当初,鲜卑人檀石槐,勇健有智略,部落畏服,于是檀石槐制定法令,审理诉讼,没有人再敢犯法,他被推举为部落首领。檀石槐在弹汙山、歠仇水之间设立王庭,在高柳之北三百余里,兵强马壮,东、西各部酋长都来归附他,于是南掠汉边,北据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将匈奴故地全部征服,东西横贯一万四千余里。
    秋,七月,檀石槐入侵云中。朝廷任命前乌桓校尉李膺为度辽将军。李膺到边,羌人、胡人都望风畏服,将之前所掳掠的男女,全部送到塞下归还。
    3 公孙举、东郭窦等聚众至三万人,入侵青州、兖州、徐州,破坏郡县。朝廷连年征讨,不能攻克。尚书选拔能治乱的人才,任命司徒掾、颍川人韩韶为嬴县县长。贼众听闻韩韶贤德,相互告诫,不进入嬴县境内。于是周边各县流民一万余户进入嬴县。韩韶打开粮仓,赈济流民。粮库主管力争不可。韩韶说:“我如果因为救活了饥民而获罪伏诛,也当含笑九泉!”太守一向知道韩韶的名声和贤德,竟然没有怪罪。韩韶的同郡人荀淑、钟皓、陈寔都曾经当过县长,所任职之处,也都以德政著称,时人称他们为“颍川四长”。
    4 当初,鲜卑入寇辽东,属国都尉段颎率领所部兵马奔驰趋赴。段颎担心鲜卑人惊慌逃走,先派驿骑诈称持玺书召还段颎。段颎假装奉诏撤退,在道路旁埋伏。鲜卑人信以为真,入境追击段颎。段颎伏兵大起,将他们全部斩获。段颎被控诈为玺书,按律当处死刑,但因为有功,减为处两年徒刑。刑满释放之后,拜为议郎。
    这时,皇帝下诏,因为东方盗贼猖獗,下令公卿选拔文武双全的将帅。司徒尹颂举荐段颎,拜为中郎将,攻击公孙举、东郭窦等,大破之,斩公孙举、东郭窦,斩首一万余级,余党或降或散。皇帝封段颎为列侯。
    5 冬,十二月,地震。
    6 封梁不疑的儿子梁马为颎阴侯,梁胤的儿子梁桃为城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