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公元前13年一公元前8年,共6年)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公元前13年一公元前8年,共6年)
    主要历史事件
    梁王刘立荒淫凶暴,谷永为其辩护
    谷永建议减免赋税
    刘向因天变上书谏言
    张禹怕被报复,讨好王氏集团
    段会宗平定乌孙内乱
    成帝观赏胡人与猛兽搏斗
    刘康之子刘欣被立为太子
    成帝向单于要地未果
    许皇后贿赂淳于长,被王莽告发
    淳于长死在狱中,党羽被清洗
    王莽任大司马辅政
    主要学习点
    领导者要有能力分辨下属的话
    一切的关键在于志向
    治国的九大纲领
    想“立功”的人往往给组织带来损失
    给自己建立“不粘锅”形象
    孝成皇帝中
    永始四年(戊申,公元前13年)
    1 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祭祀天神,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东,祭祀后土。
    2 夏,大旱。
    3 四月十一日,长乐宫临华殿、未央宫东司马门都发生火灾。六月二十三日,霸陵墓园大门火灾。
    4 七月三十日,日食。
    5 冬,十一月二十一日,卫将军王商因病免职。
    6 梁王刘立骄恣无度,以至于一天之中,犯法十一次!封国丞相禹(姓不详)上奏说:“刘立对太后家族有怨恨,口出恶言。”有司派人调查,查出他与姑母刘园子通奸,上奏:“刘立有禽兽之行,请诛。”太中大夫谷永上书说:“臣听说,依照礼制,天子当在大门内建一道屏风,就是不要让外面的人看到内宅。所以帝王之意,不窥探别人闺门内的隐私,也不去探听别人卧室里的谈话。《春秋》之义,也要为亲人保护他们的隐私。如今梁王年少,又有狂病,之前被举报说他对外家有恶言,调查之后又没有事实证据,结果又揭发出他的闺门隐私,这不是朝廷本来要去调查的事。梁王的供词,又并不承认,如果根据弹劾,强迫治罪,罪名又是私房难明之事,只采用片面之词,就加以判决,无益于治道,却让宗室名声污秽,以乱伦之恶,宣扬于天下,这也不是为公族隐晦隐私,增加朝廷荣华,昭明圣德风化的正道。臣愚以为,梁王年幼,姑妈又是他的长辈,年龄相差那么大。而以梁国之富,什么样的妖丽美女找不来呢?那身为姑妈的,也有羞耻之心,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朝廷派去调查的官员,是调查他有没有对外家口出恶言,他怎么突然承认乱伦?从这三方面推断,都不合人之常情。我怀疑是审讯时严词逼供,他惊恐失言,而审问官抓住一句话不放,刻意去追查他们的隐私。当初在此事萌芽之时,皇上加恩,不要治罪,那是上策。现在既然已经进入法律程序,梁王不服,可以下诏由廷尉选择有德而通情达理的官吏来主审,证明事情没有凭据,是前面的失误,再把结论交给有司,以广布公族亲附之德,为宗室洗刷羞耻之辱,这才是治理亲族的正道。”
    天子于是将讼案搁置不治。
    【柏杨曰】
    刘立靠着谷永强有力的辩护逃过这一关,但是,他的荒淫凶暴则是事实。他的姑妈刘园子,嫁给他的舅父任宝。而任宝的侄女任昭,嫁给刘立为王后。刘立常到任宝家欢宴,有一日突然对任宝说:“我爱上了翁主(刘园子)。”任宝大惊说:“她是你的姑妈,又是你的舅母,这乱伦可是重罪!”刘立说:“法律怎管得了我!”于是发生奸情。
    7 这一年,司隶校尉、蜀郡人何武为京兆尹。何武为吏,奉公守职,进善退恶,他在职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赫赫的声名;但是他离职之后,给人民留下了长久的念想。
    元延元年(己酉,公元前12年)
    1 春,正月初一,日食。
    2 正月二十四日,王商重新出任大司马、卫将军(之前因病免职)。
    3 三月,皇上行幸雍县,祭祀五色帝庙。
    4 夏,四月初一,天上无云,却突然打雷(刘向说:雷依托于云,就像臣依托于君,这才是阴阳相合。人君不体恤天下,万民有怨恨反叛之心,所以无云而雷)。有流星从太阳下向东南方向飘落,四面闪耀,好像下雨,从下午四点左右,一直到天黑才停止。
    5 赦天下。
    6 秋,七月,孛星出现在东井星旁。
    皇上因为灾变,询问群臣的意见。北地太守谷永说:
    “王者躬行道德,承顺天地,则五种征候(雨、风、太阳、寒、热),依时发生,百姓都能活到高龄,各种祥瑞,同时出现。相反,如果失道暴行,违逆天意,暴殄天物,则五种征候,都有显著的异常,怪异祸乱之事接连发生,饥荒跟着降临。如果还不醒悟改过,则恶行普遍,灾变丛生,上天不再警告,而另行授天命于有德的新主了。这是天地运行的常道,历代君王遭遇的都是这样的情形。
    “功德有厚薄,天资有高低,世代有先后,天道有盛衰。陛下承继八世之功业,正是在阳数‘九’的末季,如今又是三七二百一十年的劫数,正是《易经》上‘无妄’卦的卦运,遭遇‘百六’的灾难。这三七、阳九、百六,三种灾难叠加,建始元年以来,二十年间,群灾大变,交错蜂起,比《春秋》所记载的还多。内则深宫后庭,将有骄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败,而北宫园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深之处,也将出现徵舒、崔杼之乱(陈灵公与夏姬私通,经常到她家和她幽会。夏姬之子夏徵舒对此不满,在马厩将陈灵公射杀。齐庄公与崔杼的妻子私通,经常到崔家,被崔杼埋伏甲士刺杀)。至于宫廷之外,国土之上,则有樊并、苏令、陈胜、项梁奋臂作乱之祸。现在,国家正处在安危的分界线上,宗庙有重大的忧患,这正是臣之所以破胆寒心,多年来屡屡发出预言的原因。
    “下有其萌芽,然后灾变见于上,不可不谨慎!祸起于细微,奸生于疏忽,希望陛下正君臣之义,不要再和群小狎玩宴饮,君臣、父子、夫妇三纲严整,修后宫之政,疏远那些骄纵妒忌的女子,尊崇温婉柔顺的品行。准备好朝觐法驾之后才出宫,陈兵清道而后行,不要再微服出行,饮食于臣妾之家。这三件事改正了,内乱之路就堵塞了。而民间的举兵反叛呢,萌芽在于人民饥馑,而官吏不加体恤。百姓生活困难,但是赋税沉重。下面怨声载道,而在上位者懵然不知。《易传》说:‘饥而不损,兹谓泰,厥咎亡。’(不去消灭饥馑,还声称天下太平,就一定会灭亡。)近年以来,郡国遭遇水灾,庄稼歉收,正当减税之时,有司却奏请加税,违背经义,打击民心,这是招取怨恨,趋向祸败之道。臣希望陛下不要批准加税的申请,而削减奢侈享乐的开支,广泛地施加恩德,赈济困乏的民众,劝勉农桑,以安抚百姓人心,则各地的民变,才可平息。”
    中垒校尉(北军八校尉之一,秩二千石,戍卫京师,兼任征伐)刘向上书说:“臣听说帝舜劝诫伯禹说:‘不要像丹朱(尧的儿子)一样骄傲。’周公劝诫周成王说:‘不要像纣王那样荒淫。’可见圣帝明王,都常常以败乱来警戒自己,并不讳言兴废之事。所以臣斗胆陈述我的愚见,希望陛下留神考察!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一共发生了三十六次,而如今一连三年都发生日食,从建始元年到现在,二十年间,发生八次日食,平均下来,每隔两年六个月就发生一次,古今罕见。天象异变,有大小疏密,占卜也有缓有急,观察当初汉朝如何替代了秦朝,惠帝、昭帝为什么没有后嗣(柏杨注:惠帝刘盈并非没有后嗣,他的所有亲生儿子都被政变集团所杀),昌邑王为什么被罢黜,孝宣皇帝如何从平民中崛起,在汉朝史书上都有相应的天变记载。上天的舍弃和俯就,不是昭然若揭吗?臣幸得为汉家皇室最疏远的一员,诚知陛下有宽厚英明之德,希望能消除灾异,再兴殷商高宗、周成王那样的声名(高宗、成王在位时,也有天变灾异,但二位能反省检讨,改过向善,而后有福报),以尊崇刘氏的功业,因此屡次冒死进言!天文难以知晓,臣虽然绘制了图画,但是还需要当面向您解说,然后才能明白。希望陛下空闲的时候,能召我来向您讲解!”
    皇上召见了刘向,但始终没有接纳他的建议。
    7 红阳侯王立举荐陈咸为方正,对策之后,拜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丞相翟方进上奏说:“陈咸之前就位列九卿,因为贪污奸邪被免,不应该再被举荐为方正,成为内朝大臣。”并弹劾:“红阳侯故作不实的举荐。”皇上下诏,将陈咸免职。但是并不弹劾王立。
    8 十二月初二,王商为大将军。十二月十八日,王商薨逝。王商的弟弟王立按次序应该接掌大将军之位,但是之前王立派他的门客,南郡太守李尚开垦了几百顷荒田,其中有的是原来已经由当地百姓开垦的,王立全部占为己有,然后上书说这些田是他新开垦出来的,高价卖给官府,套取比市价贵一亿万钱的补偿金。丞相司直(丞相属官,官秩比二千石,辅佐丞相纠举不法)孙宝揭发此事,皇上于是废弃王立不用,用他的弟弟、光禄勋、曲阳侯王根。十二月二十七日,任命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9 特进、安昌侯张禹请求把平陵(汉昭帝墓园)附近肥牛亭一带的土地赏赐给他,曲阳侯王根力争不可!因为这块地靠近汉昭帝寝庙,游衣冠时,必须经过这里,应该换别的地赐给张禹。皇上不听,还是把肥牛亭的土地赐给张禹。王根由此嫉妒张禹受宠,多次说他坏话。皇上呢,却愈加敬重厚待张禹,每次张禹生病,皇上都亲自问候他的饮食起居,又到他家里去,一直到他的病床前探视。张禹则顿首谢恩。张禹有个小儿子还没有做官,张禹就数次拿眼色去看那小儿子。皇上于是就在张禹病床前拜那小儿子为黄门郎、给事中。张禹虽然病卧家中,但因为他是特进、天子老师,国家每有大政,皇上都一定会问他意见。
    当时吏民都上书言灾异之应,说是王氏专政所致,皇上也同意这种看法,但是还没有明确确认,于是驾车到张禹府邸,辟退左右,亲自问张禹天变的原因,并将吏民所言王氏之事问张禹。张禹见自己年老,而子孙幼弱,又和曲阳侯王根有矛盾,害怕被他们怨恨报复,就对皇上说:“《春秋》所记载的日食、地震,或者是因为诸侯之间相互攻杀,或者是因为夷狄侵略中原。灾变之意,深远难见,所以圣人孔子,也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语怪力乱神。天命与天道,就是子贡也搞不清楚,没机会听老师讲,何况今天那些见识肤浅的鄙儒。陛下只须自己勤修政事,以善行回应上天的警诫,与臣下同享福祥,这才是经义所在。不要听那些才疏学浅的新学小生,乱讲天道,误惑他人。皇上不要信他们的话,自己按经术正道去做!”
    皇上一贯信任敬爱张禹,由此不再怀疑王氏。
    后来曲阳侯王根以及诸王氏子弟听说了张禹的话,都非常喜悦,于是都跟张禹亲近。
    【华杉讲透】
    张禹一番话,欺骗了自己的学生——始终信任敬爱他、对他持弟子礼的皇帝。他给王根交上这一张投名状,出卖了皇帝,张家安全了。刘家就更危险了。
    作为领导者,总是需要下属的意见的,而下属的意见,有两种立场:一种是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以老板的利弊为标准的;一种是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以自己的权力利禄安全和最大化为标准的。领导者必须有能力分辨出这两种人。张禹虽然是皇帝最敬重的老师,但是从他索要肥牛亭的土地以及暗示皇上给他的小儿子封官来看,他是一个以利益为导向的贪婪之徒,这样的人德高望重,正是国之巨贼啊!
    前任槐里县令朱云,上书求见,当着满朝公卿,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正君主,下无以有益于人民,都是尸位素餐,正是孔子说的:‘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无所不至。’臣愿得赐尚方斩马剑,斩下一个佞臣的头,以警告其他人!”皇上问:“你要斩谁的头?”朱云说:“安昌侯张禹!”皇上大怒:“小臣居下讪上,当庭侮辱皇帝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朱云拖下去,朱云手拽着栏杆,把栏杆都拽断了,大喊大叫:“臣得以到九泉之下,从游于龙逄、比干,心愿已足!只是不知道当今圣朝,残杀忠臣,结局如何!”御史将朱云拖出。左将军辛庆忌脱下官帽,解下印绶,在殿下叩头说:“朱云这个人,一向以狂直闻名。假如他说得对,不可诛杀;假如他说得不对,也应该包容,臣敢以死相争,请求赦免朱云!”庆忌叩头流血,皇上的情绪也慢慢平复了,于是赦免了朱云。之后要更换拉坏的栏杆。皇上说:“不要换,就把原来的修理一下即可,我要留着表彰敢于直言的谏臣!”
    【华杉讲透】
    朱云所引用的孔子的话:“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无所不至。”出自《论语》: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郑玄注解说,无所不至,就是邪媚无所不为,没有他干不出来的。
    孔子说:“那种鄙夫,你难道能跟他一起事奉君王吗?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生怕得不着。挖空心思得到了,又怕失去。一旦怕失去,那就什么都干得出来了。”
    刘宝楠讲解说,没得到的时候,想方设法要得到,竭尽攀缘干进之术。得到了之后呢,就想固其禄位,而不敢正言直谏,以取媚人主,招权纳贿,以深病民。
    荀子说:“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所以患得患失,一定会得抑郁症。
    宋儒靳裁之说:“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
    志向,一切的关键在于志向!有志于道德,比如王阳明,年轻时就立志做圣人,所以当他第一次科举落第的时候,他说:“我不以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而动心为耻。”没考上,他不动心,为什么不动心?因为只是功名受点挫折,没影响他的志向啊,下回再来就是,所以没什么好动心伤心的。
    有志于功名的人呢,他就想干成某件事,实现某种抱负,一时挣不挣钱,他不动心,这样的人,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会随波逐流,天天跟人“谈项目”,找什么地方回报高。你跟他讲什么“机会”,他都不爱听,因为“机会”跟他没关系,他有自己的事要干,全部时间投进去都不够,哪管其他什么“机会”!
    最后是所谓有志于富贵的人,什么来钱就干什么,这就是鄙夫了。
    张禹之志,志在富贵,老而靡贪,更要保子孙的富贵,他就成了超级鄙夫,无所不至,没有什么他干不出来的,没有什么人是他不能出卖的,朱云引用《论语》这段话,就把他的人格钉死了。
    10 匈奴搜谐若鞮单于将要进京朝见,还未入塞,病死。弟弟且莫车即位,为车牙若鞮单于,以囊知牙斯为左贤王。
    11 北地都尉张放到任数月,又被征召回宫做侍中。太后给皇上送去一封信说:“之前让你办的事你没有办(指让他重用班伯),如今又把富平侯张放召回来,我能不说话吗?”皇上道歉说:“现在就办!”于是又将张放外放为天水属国都尉,任命少府许商、光禄勋师丹为光禄大夫,班伯为水衡都尉,兼任侍中,俸禄都为中二千石,每次到东宫朝见太后,都带着他们。国家大政,都由他们向公卿们传达皇上的旨意。皇上渐渐对游宴之事也厌倦了,又开始研读经书,太后很高兴。
    12 这一年,左将军辛庆忌卒。辛庆忌为国家爪牙之虎臣,又赶上和平年代,匈奴、西域都亲附汉朝,敬畏他的威信。
    元延二年(庚戌,公元前11年)
    1 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郊祀天神。三月,行幸河东,祭祀后土。祭祀完毕,行游龙门,登历观,又登华山,然后返回京师。
    2 夏,四月,立广陵孝王刘霸之子刘守为王。
    3 当初,乌孙小昆弥安日被降民所杀,各翎侯(乌孙官职)大乱。皇上下诏,征召前任金城太守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派他去乌孙恢复秩序,立安日的弟弟末振将为小昆弥,平定局势,然后返还。
    当时大昆弥雌栗靡勇健,末振将担心被他吞并,于是派手下贵族乌日领诈降,刺杀了雌栗靡。汉朝想要讨伐末振将,却无力派兵,于是再派遣中郎将段会宗出使,立公主刘解忧的孙子伊秩靡为大昆弥。过了很久,大昆弥伊秩靡和他手下翖侯难栖杀了末振将。安日的儿子安犁靡代为小昆弥。汉朝廷觉得自己不能诛杀末振将,却被大昆弥诛杀,面上无光,于是派遣中郎将段会宗征发戊己校尉的屯垦兵团和西域诸国兵马,要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段会宗担心大军进入乌孙,惊动番丘,如果他逃亡,就抓不到了。于是将大军留在垫娄,亲自挑选精干的弓箭手三十人,直奔昆弥所在,召番丘,责之以末振将之罪,当场用剑斩杀。番丘手下惊恐,飞马逃去。小昆弥安犁靡勒兵数千骑将段会宗包围,段会宗向他陈述了奉天子之命来诛杀番丘之意,说:“如今你如果包围杀了我,不过取了汉朝牛身上的一根毛而已。但是,宛王、郅支单于的人头悬挂在槀街的事,想必乌孙人也知道吧!”昆弥和部下都屈服了,说:“末振将背叛汉朝,诛杀他的儿子是可以的,但是为什么不事先告诉我,让我们可以为他饯行呢?”段会宗说:“预先通知昆弥,怕你把番丘放跑了,那就犯了大罪。而如果你为他饯行,然后又由你把他交给我处决,那也伤害你们之间的骨肉亲情。所以不告诉你。”昆弥和部下听后号啕大哭,随后撤兵而去。段会宗回到京师,汇报了前后情况。天子赐段会宗爵位关内侯、赐黄金一百斤。段会宗又上奏,因为难栖能杀末振将,拜难栖为坚守都尉。又问责大禄、大监,因为雌栗靡被杀,夺去金印、紫绶,换给他们系黑色绶带的铜印。末振将的弟弟卑爰疐当初本来就参与了谋杀大昆弥,如今他将众八万,向北依附康居,想要向康居借兵,兼并大小两昆弥。汉朝又再派遣段会宗与都护孙建并立防备。
    自从乌孙分裂为两个昆弥,汉朝忧劳不已,没有一年是消停的。当时康居又派遣王子来入朝侍奉,呈上贡品。都护郭舜上书说:“当初匈奴强盛时,并不是因为有乌孙、康居两国的支持;后来匈奴向汉朝称臣,也不是因为失去了乌孙、康居。汉朝虽然接受他们送来儿子做人质,但他们三国之间,交通往来如故,也相互窥视,一有机会,就发动攻击。合作则不能相互亲信,分离又谁也征服不了谁。从汉朝来说呢,和乌孙结亲,没有任何收益,反而为我们生事。不过,既然我们已经与乌孙结亲,而且匈奴也已经向我们称臣,从道义上,我们不能弃绝他们。而康居国骄傲狡黠,至今不肯向汉使下拜。都护官吏到康居国,座位被安排在乌孙等国使者之下。吃饭的时候,康居王及贵人们先吃完了,才给都护官吏吃,这是故意轻视汉朝,以向他国夸耀。由此看来,他怎么会派儿子入朝为质呢(元帝时,乌孙遣子入侍,陈汤就上书说那王子是假的)?他是想要和我们做生意,说一些好话来欺骗我们罢了。匈奴作为百蛮之中的大国,如今事奉汉朝,礼仪完备,而听说康居王见了汉使居然不下拜,单于也后悔自己把自己搞卑微了。所以,应该遣返康居送来的王子,和他们断绝通使,以示汉家不通无礼之国!”
    汉朝廷认为,康居是第一次来使,很看重这“柔远人”的声名,所以照常接待,并不断绝。
    【华杉讲透】
    这里的“柔远人”,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价值观,出自《中庸》: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这是治国的“九经”,就是九大纲领。
    一、首先是修身,天下之本在于自身,所以修身也是九经之本。修身则道立,自己做天下人的表率,立下一个示范的标准。
    二、尊贤则不惑,靠良师益友的熏陶教导。
    三、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亲爱父母兄弟,家里就没有怨气。
    四、敬大臣则不眩,礼敬大臣,奸臣太监之类就不敢讲大臣坏话,君王就不会迷惑。
    五、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体恤小臣,则大家感激振奋,都能竭心尽力。
    六、子庶民则百姓劝,爱民如子,爱惜民力,则百姓更加自己勉励自己,为国效力。
    七、来百工则财用足,各方面的工商和技术人才都纷至沓来,则农工商相资为用,财用充足。
    八、柔远人则四方归之,要怀柔远方来的客人,加以款待,则四面八方的蛮夷,都心向我国。柔远人是中华传统,待客总是很大方,给予超国民待遇。今天我们时常看到报道说老外手机丢了,警察也能帮他找到,这就是“柔远人”的文化。
    九、怀诸侯则天下畏之,怀福四方诸侯,德之所施者博,威之所制者广,则天下畏服。
    这九条纲领,就是天子的考核指标,也就是kpi。所以,郭舜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朝廷还是很看重康居国第一次来使,不管他是真情还是假意,他毕竟是派了王子来入朝为质,符合“柔远人”和“怀诸侯”的标准,我们没依据,也没必要说人家的王子是假的,把他拒之门外。所以,照常接待。
    元延三年(辛亥,公元前10年)
    1 春,正月初十,蜀郡岷山山崩,阻塞长江水流达三天之久,下游江水枯竭。刘向对此大为厌恶心惊,说:“当年岐山山崩,泾水、渭水、洛水三条江都断流,而后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岐山是周朝兴起的地方。而汉家本起于蜀、汉,如今本朝兴起之处,山崩川竭,孛星又扫过摄提、大角两星,从参星一直到辰星,国家要亡了!”
    2 二月二十日,封淳于长为定陵侯。
    3 三月,皇上行幸雍县,祭祀五色帝。
    4 皇上为了向胡人炫耀中原有很多禽兽,这年秋天,命令右扶风征发百姓入南山,西自褒谷、斜谷,东到弘农,南到汉中,张设捕兽大网,捕捉熊罴禽兽,用槛车装载,运到长杨宫射熊馆,再用网围成一个围栏,把禽兽放进去,命胡人勇士赤手空拳跟猛兽搏斗,擒获就归他所有。皇上亲临观赏。
    元延四年(壬子,公元前9年)
    1 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祭祀天神。
    2 中山王刘兴(刘骜幼弟)、定陶王刘欣(刘骜大弟刘康之子)都来京师入朝。刘兴只带了太傅来,刘欣则把太傅、国相、中尉都带来了。皇上觉得奇怪,问刘欣。刘欣回答说:“依据法令,诸侯王入朝,可以带上国中二千石以上官员,傅、相、中尉都是二千石,所以都带来了。”皇上让刘欣朗诵《诗经》,刘欣不仅能背诵,而且能解析。
    另一天,皇上问刘兴:“你只带了太傅来,是根据什么法令呢?”刘兴答不上来。让他背诵《尚书》,刘兴又背不下去。等到御前赐宴,皇上吃完了,他还在吃,最后一个吃饱。吃完起身走下台阶,袜带松了也不知道。
    皇上由此觉得刘兴无能,而认为刘欣很有贤德,数次称赞他有才。当时诸侯王中,唯有这两位和皇上血缘关系最亲。刘欣的祖母傅太后也跟着入朝,私下贿赂赵皇后、赵昭仪和骠骑将军王根。那三人见皇上没有儿子,也都在给自己找后路,为长久之计,也跟着称赞刘欣,劝皇上以刘欣为后嗣。皇上自己也觉得刘欣一表人才,为他加元服,亲自主持加冠成人礼,然后送他回去。这一年,刘欣十七岁。
    3 三月,皇上行幸河东,祭祀后土。
    4 关东坠下两颗陨石(《汉书·五行志》记载坠落地点为都关)。
    5 王根举荐谷永,征召谷永入朝,任命为大司农。谷永前后上书四十余次,内容大致相同,专攻皇上及后宫之事而已。谷永与王氏一党,皇上也知道,所以不怎么亲信他。谷永就职大司农一年多,生了病,病假三个月期满后,皇上不再批准延长假期,谷永当下被免职,又过了数月,便死了。
    绥和元年(癸丑,公元前8年)
    1 春,正月,大赦天下。
    2 皇上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入禁中,商议“中山王、定陶王谁宜为嗣”。翟方进、王根、廉褒、朱博都认为:“定陶王刘欣,是皇上弟弟的儿子,《礼》上面说:‘兄弟的儿子,就如同自己的儿子,以他为继承人,就是自己的儿子了。’定陶王应该立为后嗣。”孔光唯独认为:“根据《礼》,立后嗣要看血缘关系亲疏,以《尚书·盘庚》所记载殷朝的先例,都是兄终弟及,中山王刘兴,是先帝之子,皇上的亲弟弟,应该立为后嗣。”皇上认为:“中山王不成才,而且根据礼制,兄弟不得相继入祀祖庙。”不听孔光的意见。
    二月初九,皇上下诏立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封中山王刘兴的舅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又给中山国增加三万户封地,以安抚刘兴。派执金吾任宏代理大鸿胪(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持节前往定陶征召刘欣。刘欣推辞说:“臣才质不足以假充太子之宫,臣愿意就住在定陶国宾馆,每日能早晚请安,侍奉皇上起居。等到皇上有了后嗣,我再回到定陶,镇守藩国。”奏书递上去,皇上批复说:“知道了(没有批准他的申请)。”
    二月十四日,孔光因为在立嗣问题上意见不合皇上心意,调任廷尉。何武为御史大夫。
    3 当初,皇上下诏访求殷商王室后代,已经分散为十几个姓氏(宋、孔、华、戴、桓、向、乐等),要想在其中分辨出谁是嫡系,已不可能。匡衡、梅福都认为应该封孔子的世系为商汤之后,皇上听从,封孔吉为殷绍嘉侯。三月,与继承周朝的周承休侯一起进爵为公爵,封地各有一百里。
    4 皇上行幸雍县,祭祀五色帝庙。
    5 当初,何武做廷尉的时候,曾谏言:“世道衰微,风俗弊坏,政事繁多,而丞相之才,又赶不上古人,而独揽三公事务,所以政事废坏,不能治理,应该再恢复三公体制。”皇上听从。夏,四月,赐给曲阳侯王根大司马印绶,设置官属,撤销骠骑将军职务;以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封氾乡侯;两人都增加俸禄,和丞相一样。如此三公齐备了。
    6 秋,八月初九,中山孝王刘兴薨。
    7 匈奴车牙单于死,弟弟囊知牙斯即位,为乌珠留若鞮单于。乌珠留若鞮单于任命弟弟乐为左贤王,舆为右贤王。汉朝派遣中郎将夏侯藩、副校尉韩容出使匈奴。
    有人对王根说:“匈奴有一块土地,像楔子一样揳入汉地,与张掖郡接壤,出产奇异的木材,可以用于制作箭杆,又有大鹏,羽毛可以做箭翎。如果能得到这块土地,能让边塞富饶,国家有广地之实,将军显功垂于无穷!”
    王根就跟皇上汇报了这块土地的利益,皇上心动了,也想向单于求地,又怕单于不肯给,那就是诏命不行,有损天威,在蛮夷各国丢了面子。王根于是将皇上的意思告诉夏侯藩,让按自己的意思,以个人建议向单于提出。
    夏侯藩到了匈奴,说完正事,顺便谈及:“我见匈奴有一块土地揳入汉地,直逼张掖郡,汉朝三个都尉的部队驻守在塞上,士卒数百人,寒苦,侯望久劳,单于不如上书,把这块地献给天子,从楔形土地根部拉直边界。这样汉朝边防军可以减少两个都尉、数百人,单于您得以报答天子厚恩,而天子给您的回报,必定更大!”
    单于问:“这是天子诏命,派您传达给我的吗?”
    夏侯藩说:“当然是天子诏命,不过我也是替单于着想。”
    单于说:“这块地是温偶駼王所居住的地方,我不了解它的形状和出产,等我调查一下。”
    夏侯藩、韩容回国后不久,再次出使匈奴,到了就要地。单于说:“父兄传了五世,汉朝都没有要求这块地,偏偏到了我做单于,就要我献地,这是为什么呢?我已经问过温偶駼王,匈奴西边的诸侯,制作帐篷和大车,都靠这座山的木材。况且这是先父传下来的土地,不敢在我手里失去。”
    夏侯藩回国后,调任太原太守。单于遣使上书,报告夏侯藩要求割地的经过,皇上诏书回报单于说:“夏侯藩擅称诏命,要求单于割地,依法当死。但是,从这件事发生到现在,已经有过两次大赦,夏侯藩已经调任济南太守,不让他再与匈奴接触了。”
    【华杉讲透】
    贪心会降低人的智商,并误判别人的智商,刘骜君臣,这样去哄骗单于割地,怎么可能呢?但是王根贪功,刘骜贪心,夏侯藩也想立功受奖,就君臣上下稀里糊涂地去单于王庭进行拙劣的表演。之后刘骜推说夏侯藩擅称诏命,那既然是死罪,大赦只能免刑,也不能还当官吧!单于又怎么能信呢?堂堂一国天子,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可见刘骜的轻佻,而他的威信已经受损了。
    这种情况很典型,就是下属想立功,鼓捣老板去占对方便宜。老板本来没想占便宜的,但是人的贪心经不起鼓动,就放手让他们试一试,结果反而把合作关系搞破裂了。比如双方谈判,已经谈妥结束。但甲方一个人想立功,他说他能让乙方再降价。老板本来不需要,但是一来能多占一点便宜也不错,二来不想打击“忠臣”的积极性,就默许他去试一试。那人志在必得,而对方则觉得莫名其妙,义愤填膺,于是双方就闹翻了。
    想“立功”的人,往往给组织带来最大损失。
    8 冬,十月十四日,王根因病免职。
    9 皇上认为,太子刘欣既然继承了“大宗”,就不能再照顾原生家庭。十一月,立楚孝王刘嚣的孙子刘景为定陶王(承嗣刘欣的生父刘康)。太子准备上书叩谢。太子少傅阎崇认为:“继承大宗之后,太子就是皇上的后嗣,不得再照顾生父生母,不应该谢。”太子太傅赵玄却认为:“应该谢。”太子听了太傅的。结果皇上下诏,责问他谢什么。尚书弹劾赵玄,贬为少府,以光禄勋师丹为太傅。
    当初,太子幼年时,祖母傅太后亲自抚养,等到继承大宗做了太子,皇上下诏,让傅太后和太子生母丁姬自己住在定陶国宾馆,不得与太子相见。过了些日子,皇太后王政君想要让傅太后、丁姬每十天能去一次太子家。皇帝说:“太子继承正统,应当奉养皇太后,不应该再照顾自己原来的亲人。”皇太后说:“太子小时候是傅太后抱养的,如今傅太后去太子家,不过是以乳母的身份罢了,没有什么妨碍!”于是皇上下令,傅太后可以去太子家,但是丁姬因为没有亲自抚养太子,所以不能去。
    10 卫尉、侍中淳于长得到皇上的恩宠,备受信任和重用,贵倾公卿,对外结交诸侯王、州牧、郡守,接受的贿赂馈赠和皇上给他的赏赐累计巨万,又淫于声色。许皇后的姐姐许孊为龙雒思侯夫人,寡居,淳于长与许孊私通,干脆娶进家为小妻(将皇后姐姐、列侯夫人娶进家做小老婆,淳于长相当无所顾忌了)。许皇后当时因为被废,居于长定宫,就通过许孊,贿赂淳于长,希望能恢复为婕妤。淳于长接受许皇后的金钱、乘舆及各种衣服器具,前后价值上千万,欺骗许皇后说,他会跟皇上说,立她为左皇后。许孊每次进长定宫,淳于长就让许孊带书信给许皇后,戏侮许后,轻佻污秽,无所不言,如此交通书信,收受许皇后贿赂,持续好几年。
    当时曲阳侯王根辅政,久病,多次申请退休。淳于长以外戚身份居九卿之位(淳于长是太后姐姐的儿子),按次序应该他接替王根。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王莽心里很忌恨淳于长受宠,又掌握了他的隐私。王莽侍奉王根养病,说:“淳于长见大将军生病,非常欢喜,自以为自己将接任,已经开始对人封官许愿了。”然后王莽详细汇报了淳于长的各种罪过。王根怒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点汇报?”王莽说:“不知道将军的意思,所以不敢说。”王根说:“赶紧向太后汇报!”王莽求见太后,详细汇报了淳于长骄奢淫逸,想要接替王根,以及与长定贵人(许皇后)的姐姐私通,还收受其贿赂等。太后也怒,说:“此儿竟至于如此!你去告诉皇帝!”王莽向皇上汇报,皇上因为淳于长毕竟是太后姐姐的儿子,仅仅将他免职,没有治罪,遣返他回到自己封国。
    当初,红阳侯王立没有得到辅政的权位,怀疑是淳于长诋毁他的缘故,对淳于长恨之入骨,皇上也知道这情况。等到淳于长被贬回国,王立的嫡长子王融,请求淳于长把他的车马送给他(淳于长回封国,这些东西也用不上了),淳于长顺水推舟,又通过王融送了好多珍宝给王立。王立于是上亲启密奏,为淳于长求情说:“陛下既然诏书上已经说明是因为皇太后的缘故没有治他的罪,就不应该再遣返他。”皇上于是起了疑心(知道他俩是死敌,怎么突然好起来,必有蹊跷),下令有司调查。官吏先逮捕王融,王立逼王融自杀以灭口。皇上于是更加怀疑有大奸,于是逮捕淳于长,关进洛阳诏狱,严厉审讯。淳于长于是全部招供,包括戏侮许皇后,谋立左皇后,等等,罪至大逆,死在狱中。淳于长妻子儿女应该连坐的,全部流放到合浦,母亲王若(太后王政君的姐姐)遣返故乡。皇上再派廷尉孔光持节赐许皇后毒药,下令她自杀。
    丞相翟方进又弹劾说:“红阳侯王立,狡猾不道,请下狱。”皇上说:“红阳侯是朕的舅舅,不忍心法办他,遣返他回自己封国吧。”于是翟方进再弹劾王立的党羽后将军朱博、巨鹿太守孙闳等,都免官,与前光禄大夫陈咸等,一律遣返故乡。陈咸自知再没有翻身机会,忧郁而死。
    宰相翟方进智能有余,通晓法律制度,熟悉行政工作,又能以儒雅修饰,被称为“通明宰相”,天子很器重他。他又善于揣摩把握皇上的意思,奏事无不符合皇上的心意。当淳于长得势时,翟方进和他交好,经常向皇上称誉推荐淳于长。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罪被诛杀,皇上认为翟方进是大臣,特意保护他,替他隐讳。但是翟方进自己心里羞惭,上书请求退休。皇上回答说:“定陵侯已经伏诛,您虽然和他有交通往来,但是古书上也说了:‘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早上的过错,只要晚上改了,君子都赞扬)。’您还有什么疑虑呢!自己专心休养,不要耽误了吃药,好好保重!”翟方进于是起来重新主持工作,又一条一条上奏淳于长所交厚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以及刺史及二千石以上官员共二十余人,全部免职。函谷都尉、建平侯杜业,一向与翟方进不和,翟方进弹劾说:“杜业接受红阳侯王立的书信和请托,不敬。”于是杜业也被免职,遣返他回自己的封国。
    【胡三省曰】
    函谷都尉负责在函谷关检查出入。杜业是杜延年的孙子,一向不事权贵,和翟方进、淳于长都不和。淳于长被免职遣返回封国的时候,王立写了一封信给杜业,请他不要因为以前的矛盾为难淳于长。淳于长出关之后,罪行败露,被抓到洛阳监狱,丞相史搜得王立的书信,上奏说杜业接受王立的请托,犯了“不敬”之罪。
    【华杉讲透】
    翟方进当然是个坏人,杜业本来和淳于长是有矛盾的,反而被他打成淳于长一党,被清洗。杜业呢,他“一向不事权贵”,但是又做得不够彻底。彻底的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完全透明公开,你写信向我请托,我就把你的信公开,或者亲启密奏给皇上送去。我这里只有公事,没有私事。但是,这样能行吗?不会把王立得罪了吗?或许还会被陷害得更惨吗?突然这么干当然不行,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建立的是“不粘锅”形象,人人都知道,就不会有王立请托的信。
    如果做不到这一步,那就按游戏规则来,那就是防不胜防,你也只能认赌服输了。
    皇上因为是王莽首先揭发了淳于长这个大奸臣,称赞他的忠直,王根于是推荐王莽接替自己。十一月丙寅日(柏杨注:十一月无此日),任命王莽为大司马。王莽时年只有三十八岁。王莽拔出同列,继四位叔父之后辅政,想要让自己的名誉超过前人,于是更加克己不倦,聘请诸位贤良做自己的部属助理,皇上给的赏赐和他自己封地的收入,全部都分给这些士人,而自己更加俭约。母亲生病,公卿列侯派遣夫人们来探望,王莽的妻子出来迎接,衣服的长度都不到地面,外套仅仅遮住膝盖,看到的人都以为是家里的奴婢,一问才知道就是夫人。王莽博取美誉,就是这副做派。
    【华杉讲透】
    成帝的神经太大条,当初萧何稍微多了一点美誉,就引起刘邦猜忌,以至于萧何要特意安排家人做一点强占民田的不法之事,让刘邦能收到对他的举报信,才得以过关。如今王莽作为臣子,皇上给他的赏赐,他全部分给大家,封地的收入,自己也一分钱不留,也分给大家,那他到底要什么呢?
    再往前,王翦带着秦国六十万大军伐楚,为了避免秦王嬴政的猜忌,成天派使者回去找秦王要田要地,以显示自己没有志向。
    再往前,田氏替代姜氏,夺取齐国政权,就是全国上下都得他的好处。
    历史的经验教训太多太多,成帝号称爱读书,却没有读到关键。王莽已经登峰造极,发展到和皇上“争夺民心”,他还懵然不觉。
    11 丞相翟方进、大司空何武上奏说:“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如今,刺史的地位在大夫之下,却负责督导二千石官员,轻重不匹配,臣等请撤销刺史官职,该设州牧以应古制!”十二月,撤销刺史官职,改设州牧。
    【华杉讲透】
    翟方进、何武所奏,逻辑不对。刺史和州牧,完全是两个性质,跟贵贱尊卑没关系,或者说,当初汉武帝特意就是要用级别低、有冲劲的年轻官员,去监察级别高的地方官。刺史是中央派出的监察官,“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而州牧,是地方军事行政的全权长官。所以不存在“改刺史为州牧”,而是撤销了中央的监察,地方权力极大地扩张。到后来,州牧又发展为世袭,所以大家在《三国演义》里看到,一个州牧,差不多比汉初的诸侯王势力还大了。
    何武之前上奏,也是以恢复古制的名义,设立三公。丞相是秦制,三公是周制。重新设立三公,是分丞相的权,这个制度一直到东汉末年,曹操才重新集权于丞相。把丞相的权一分为三,皇上当然是乐意的。撤销刺史,设立州牧,皇上为什么同意,就不知道了。
    12 犍为郡在水边发现十六枚古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大家议论纷纷说这是祥瑞。刘向借此上书说:“应该重新建立辟雍(天子之学,相当于中央大学)、庠序(地方上的学校)等各级学校,陈设礼乐,隆兴中正平和的雅颂之声,提倡揖让之礼容,以风化天下。如果把这些事情做了,天下还不能大治的,还从未有过。有人说:‘现在的礼教不完备,没有用。’礼以培养教化人为本,如果有什么不完备,也不过是培养教化不完备而已。如果说礼教不完备,那刑罚就完备吗?而刑罚的过错,却足以致人死伤,如今的刑法,也不是皋陶时期的刑法,有司制定法律,也是该减就减,该增就增,都是为了适应这个时代。而一说到礼乐,就说不敢动,那是敢杀人,不敢培养教化人吗?只是因为祭器和乐器的不齐备,就放弃不做,这是舍弃小的不齐备,而去就那大的不齐备,这不是太令人困惑了吗?教化为重,刑法为轻,舍教化而就刑法,就是舍重取轻了。治理国家,首先依靠的是教化,刑法只是协助,不是带来太平的根本。就连京师长安都有悖逆不顺的子孙,以至于陷于死刑,还不能根绝,这都是因为没有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教化。汉朝上接千年衰微的周朝和残暴的秦朝留下的弊端,人民长期浸淫于恶劣的风俗,贪婪奸险,不懂义理,不给他们教化,而唯独靠刑罚,终究不能改变民风。”
    皇帝将刘向的言论发给公卿们商议,丞相、大司空奏请建立辟雍,还在长安确定选址,测量土地,立下标志,但是,还没有动工就不了了之了。
    当时,又有人说:“当初孔子一介布衣,门徒还有三千人。如今天子太学的生员太少!”于是将生员扩招到三千人,但是过了一年多,又恢复到以前的一千人。
    刘向自以为皇上信任他,所以经常上书直接批评宗室,又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他的话大多很痛切,发于至诚。皇上想用刘向为九卿,但是不被王氏及丞相、御史等当权派接受,所以始终没有得到提拔,在大夫一级停留前后三十余年而卒。
    刘向死后十三年,王莽篡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