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两仪微尘(11)
邪奄子等人的所作所为自然也都落在了方仲眼里,他大声喝道:“不必和那些怪兽纠缠,尽快杀光这些妖道。”只要邪奄子这些人一死,剩下之人不过是乌合之众,便十分容易对付,而若只是把心思放在这几十个怪物身上,只怕杀几个人那邪奄子就变几个出来,直到兽丹用尽,不知要死多少人。
方仲身影一个模糊便消失无踪,等再出现时已到了邪奄子面前。邪奄子和方仲也是有旧仇之人,那柄飞鱼剑就是从他手里夺了去的,以前还存了夺回来的心思,后来方仲越来越厉害,他也知没有指望夺回便又炼了一柄剑,可惜总觉得不如意,这才连央宗的那柄啼血刃都想打主意夺为己用。
邪奄子挺剑就刺,喝道:“还我剑来!”
方仲冷笑道:“要拿便自己来取。”从背后抽出飞鱼剑,只是往前一扫,便和邪奄子的剑撞到一起,咔嚓一声,已把他的长剑削断。邪奄子已不是方仲对手,更不要说宝剑的锋利程度差之极远。邪奄子扔掉半截剑柄,向后飞退,同时向身旁的那些道人喝道:“诸位师兄弟快用遁龙桩困住他。”两个砺丹堂的道人把手一举,手中木桩飞出,在空中霍然变大,向着方仲的头顶落了下来。此宝的确不凡,曾经数次在大战之中发威,被困之人极难脱身。方仲就算修为高了,一但阵法展开,在遁龙桩之下也不见得能占到多少便宜。
方仲身子一晃,两道鬼影飞出,正是两个真如化身,同时举手迎着落下的遁龙桩奋力一托。
两根遁龙桩还未落到地上,便被方仲的分身拖住不再下落,而方仲自身却再次往邪奄子急速追去。方仲手中的宝剑剑锋始终对准着邪奄子,把他吓得面色发白,连连呼道:“快拦住他,快快。”他伸手揪住一个砺丹堂弟子,不待那弟子喊叫,已把一颗兽丹强行灌入对方口中,然后奋力一甩,往方仲扔了过去。
湛蓝色的剑光一闪,已把那人分作两半。此人虽然吃了兽丹,却根本来不及变化,白白做了方仲的剑下之鬼。又有两个邪奄子的师兄弟见他危急,把手中的遁龙桩打出,向着方仲兜头砸下。方仲如法炮制,一条真如化身托一根遁龙桩,只要不让此桩落地激发阵法,方仲便可以横行无忌。连续两根遁龙桩都未能阻挡方仲急速靠近,眼看那剑锋就在眼前晃动,一股冰凉的感觉笼罩住邪奄子全身。邪奄子忽的把手一抖,五根黑色小旗向着方仲迎头打来。这是他经常用来抓人抓兽所用的缚龙索绝技,无往而不利。
方仲面露笑意,当这五根小旗如一只手抓般把方仲身影围在当中时,方仲那淡淡虚影正缓缓消失。方仲竟然先一步用遁术隐身,让五根小旗落了个空。邪奄子一见方仲没了踪影,直觉告诉自己方仲定然会来寻自己麻烦,他惊骇之下取出一颗珍藏的兽丹纳入自己的口中。邪奄子可不是要吞了兽丹,而是利用砺丹堂独门法术,激发兽丹之力灌注己身,获得暂时的修为提高。
邪奄子刚把兽丹放入舌下,身后风声响起,显然有人袭留。邪奄子迅速转身,双手指甲暴涨,如十根尖利弯刀相似,一声大喝,向后用力插去。只要方仲被他插中,邪奄子自信可以瞬间把他撕扯成碎片。那十根手指尖果然插中一物,只是入手如入奔腾旋转的激流之中,两手不由自主的欲要旋转起来。邪奄子大惊之下仔细一看,只见一个急速旋转的漩涡正把双手卷在当中,而从漩涡之中传出来的力量还在不停增大,他若不想双手折断,便只能跟着这漩涡旋转的方向转圈。
方仲正站在漩涡之后冷眼看着邪奄子挣扎。这一手用旋风束缚住旁人手脚的本事,还是从风老堂主那里学来的,如今被方仲用在了邪奄子的身上。此招虽然不伤人命,但却与擒住对方没什么两样,此时方仲要想杀他,只需把剑对着邪奄子一划,自然可以让他一命归西。
只是方仲还不想这么做,他持着剑身形一闪,居然把邪奄子晾在一旁,接着远处接连传来数声惨叫,原本祭出遁龙桩想压方仲的四个砺丹堂道人,被方仲施展雷霆手段,逐一斩杀在血泊之中。几个道人一死,无人操纵的遁龙桩立刻缩小成数尺高下,噗通一声掉落在地上。四个真如化身终于脱身,又化为四道鬼影附身在方仲身上。
方仲再次返回邪奄子身旁,他兀自在漩涡之中挣扎着想脱困而出,借着口中兽丹之力,他的双手已脱出大半,而旋风似乎也减弱了不少。噗的一声响,旋风突然崩溃,化为狂风消散,用足了力气的邪奄子突然之间拔了一个空,双手几乎脱臼,心中烦闷难当。他刚想张口喘一口气时,方仲的手掌已到他面前,啪的一声拍打在他的嘴上,一股狂风从口腔之中直灌而入,连同那含在口中的兽丹亦打入喉咙之中。
邪奄子可以坐视旁人变成非人非兽的怪物,可不想自己也成为如此模样,惊骇之下也顾不得对付方仲了,伸手便想从嘴里掏出那颗兽丹来。但他忘了自己利用那兽丹之力,已把自己的手抓变成尖刀相似,朝嘴里一挖,手指还未伸到喉咙,尖利的指甲已刺破血肉,差些把自己的喉咙挖穿。
邪奄子发出一声惨叫,忙把手又拔了出来,他口中血沫狂吐,双目流泪,眼睁睁的感觉着那颗兽丹从喉咙口滚入腹中,一股狂暴燥热之意,从他腹中升起,迅速往脑海之中冲去。
“阁下不是总想成为人上之人么,如今有大好的机会大发神威,为何又不愿意。”方仲退后数步,冷冷地看着邪奄子道。
邪奄子跪倒在地,趁着神智不失,向着方仲哭诉道:“快……快杀了我,我不想……不想成为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