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高僧圆寂
姜舞笑了笑,然后在黑子相邻斜对角再落一子。
花主持更加糊涂,姜舞的笑容,明显是成竹在胸,而且还似有轻蔑骄傲之意,似乎在说对手的棋艺太差!
花主持仔细考虑了片刻,最后还是拿捏不下,只得再落子另一星位。
姜舞摇了摇头,沿对角线再下一黑子,三黑子形成一斜线,是为活三。
花主持见姜舞摇头,气势已经虚了大半,再见这三子成线,更是大骇。
某非对手一开始,就要在棋盘中央,连成一条大龙,分割棋盘势力?围棋之中,一般棋手绝不敢轻易暴露自己做大龙的企图,否则一旦被对手围追堵截,将大龙斩断,一局棋就输了大半。
然而这姜舞不但直落天元,而且一开始就着手布置大龙,实在不像是棋力老道的棋手。
不过,姜舞可是走出了胜天半子局那一招三百年长考妙手的“高人”,或许她的棋风便是如此怪异,不走寻常路,背后另有玄机。
花主持看不懂姜舞的棋技,迟迟不敢落子。
姜岑在一旁十分尴尬,可谓旁观者清,这个时候,只有他这个局外人,才真正明白“棋局”,一个当成五子棋在下,一个当成围棋在走,当然互相看不明白对方的棋技。
花主持先入为主,一心把姜舞当成围棋高手,对方那破绽百出的棋技,却让他觉得深不可测。而有些蠢萌傲娇的姜舞,却以为这老僧棋力太差,连这么明显的活三都不堵截,还陷入了长思。
姜舞忍不住提醒道:“大师再不堵截,晚辈可就要赢了!”
花主持吓了一跳,他急忙在黑棋斜对角点上一颗白子,对付大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堵头截尾。
姜岑心中一松,这一步恰好堵住了姜舞的“活三”。
姜舞继续沿黑棋对角点上一子,四子连成一线,一端被堵,是为五子棋中“冲四”。
姜岑暗暗摇头,这一招就足以说明,姜舞的五子棋棋力一般,早早的冲四,让对方一堵,便失去了先手。正所谓“留四不冲,其用无穷”,这冲四应该留着,先做一手活棋为佳。
花主持见姜舞有继续做大龙的意图,便下定决心,包围堵截,于是在黑子旁靠了一手棋,攻守兼备。
见老僧居然不封掉自己的冲四,姜舞呵呵一笑,立刻点出第五子,五子连成斜线,是为五子连珠。
“大师承让,晚辈赢了!”姜舞得意的笑道。
“女施主已经赢了?”花主持一愣,他真是输得莫名其妙。
围棋之难,就在于变化多端,刚刚才下五手,后面变化无穷,根本不可能决定胜负,但是这个女施主既然是高手,她说她已经赢了,多半是有原因。
花主持张口愕然,他认真看着棋局,试图明白自己为何已经输了。
姜岑一头冷汗,他再不接手,只怕就糊弄不下去了!
姜岑说道:“大师,舍妹棋力有限,只能下这五手,剩下的棋,由晚辈继续完成,如何?”
“什么?”花主持一惊:“姜施主的棋技更高一筹?”
这一点姜舞也不得不承认,她点了点头:“这五子棋,是家兄所授,他的确比我高明那么一点点。”
“五子棋?”花主持一愣,随即恍然,心中暗道:“莫非这五子连珠的开局,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五子棋?”
花主持一心想和棋技高手切磋,既然姜岑棋力更高,他当然不介意让姜岑接棋。
“观棋不语,接下来的棋,无论局势如何,妹妹都不要说话!”姜岑叮嘱道,他怕姜舞乱说,让他无法圆场。
姜舞气鼓鼓的答应一声,静观姜岑与老僧对弈。
姜岑便按照魂老的指点下棋,二人终于开始了正常的对弈。
好在这老僧的棋力当真平常,魂老虽然自称并不精通棋技,但棋力却远胜于老僧,在魂老的指点下,姜岑很快占据上风,最后迫使老僧中盘投子认输。
“佩服!”花主持连连点头,他将棋局记在心中,日后可以反复钻研。
这老僧果然大度,输了棋,依然笑容可亲,没有半分恼怒懊悔,反而因为见识到了新的开局,颇有些欣喜。
姜岑见老僧痴迷于棋技,自己和姜舞糊弄了他一番,颇有些不厚道,心中过意不去。
于是他说道:“大师可知,这胜天半子局,尚有破局之法!”
“破局?”花主持大惊,急忙追问:“老衲对此局钻研极多,甚至连法号‘半子’,也是因此得来;老衲却从未听说破局之法!”
姜岑说道:“胜天半子局的传说,在下也听说过。在下还听说,故事还有后续。那仙人虽输了半子,但已将棋局了然于胸,后来他不断复盘推演,得出破解之法,可以反败为胜!”
“这破局的棋谱,在下偶然得之,既然大师钟情于此,晚辈便将其赠给大师!”
说着,姜岑开始在棋盘上复盘破局的棋谱,当然这一切都是魂老指点。
棋谱摆完,花主持又惊又喜:“此局明显更加深奥,可惜老衲棋力浅薄,一时间无法领会精髓。不过老衲已经将棋谱记在心中,日后可以反复推演!”
说着,花主持竟然站起身来,双手合十向姜岑施礼:“有此棋谱,老衲余生无憾!姜施主大恩,请受老衲一拜!”
“不敢不敢!”姜岑急忙回礼。
花主持说道:“姜施主如此厚礼,老衲自然也要有所回报!这样吧,施主的朋友受恶鬼附身,虽然老衲施法驱除了恶鬼,但他形神受损,难以完全康复,今后的修为,只跌不升。”
“若要彻底康复,恢复修行,必须借助佛门宝物。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舍利子!”
“明日本寺便有高僧圆寂,用净火焚去肉身皮囊后,将会有舍利子出现。请二位施主在本寺休息一日,见证本寺高僧远登极乐净土!”
姜岑心中一动,舍利子一说,修仙界早有流传,并非虚构,只是典籍中大都语焉不详,不知内情。他对高僧圆寂和舍利子的事情十分好奇,如今既然有机会亲眼见证,当然可以为此耽搁一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