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改革
一旦涉及到张太后自身的安危,这位仁厚的张太后就会变得有些凌厉起来,只见她看着刘瑾,正正的问道:“这个贱人现在是什么身份?摸清楚了么?”
“差不多摸清楚了!”刘瑾其实根本没有确认这风月帮帮主马风月,就是当年的那个钦犯马风月。
毕竟风月帮号称宁夏第一大帮,明里帮众都不下千余,暗地里更是不可计数!
这等帮派的首脑,一般都要在官府备案,留下案底,证明清白之身,官府才不会去管!
如果风月帮主真的是钦犯,那这个钦犯的胆量倒是极大!
刘瑾之所以要在张太后面前说风月帮主就是钦犯马风月,却也是因为风月帮的势力不错,又与安王一直关系亲密,要扳倒安王,这风月帮必定是一大阻力!
而且刘瑾隐隐觉得,这马风月可能就是当年的钦犯。
“说来听听!”张太后能主导后宫近二十年,本身的手腕自然不错,她一向就是谋定而后动,绝对不会在情况不明朗的情况下,就贸贸然展开行动。
“宁夏有一大帮派,名为风月帮!这帮派是在十余年前突然形成的,资历按说来很短!可是这帮派只花了这十余年的时间,就在宁夏立足,而且辐射周边的州府,绝大部分的回民,都已经加入进去!但是这帮派明面却只有千余帮众,帮主就是那钦犯马风月!”刘瑾说的这些,大部分是魏彬留在宁夏的时候,与宁夏的镇守太监李增,交换情报所得。
虽然风月帮发展隐秘,只在回民之中招收帮众!
可正是因为他只招收回民帮众,才会被魏彬与李增调查的一清二楚!
“哦?这贱人竟然这么有本事?”张太后本来还颇为烦忧,毕竟如果这马风月身份隐藏的好,或者与达官贵人扯上关系,自己想要动她,倒是比较难!
可是马风月偏偏创立风月帮,又偏偏只招收回民帮众,这等行为,实是自掘坟墓无异。
张太后想到这些,心情好转,颇为愉悦的说道,“刘公,哀家如果没记错,弘治元年的时候,凤翔府曾发生回民暴动,十七年的时候,山东昌乐也是发生了大规模的回民暴动!这些回民,好似很喜欢跟朝廷对着来啊!”
“娘娘倒还记得!”刘瑾轻轻一笑,他来之前,已经调取了当年马风月的案底,从当年的调查来看,马风月好似是因为父亲在一次回民暴动之中,被官府所杀,因此就恨上了弘治皇帝,才与苗定山一起,进皇宫刺杀皇帝来的,此时张太后又这般说,他如何不知道张太后什么意思,当即点头说道,“回民自永乐以来,就一直没消停过!马风月的父亲,当年好似资助了弘治元年的凤翔府回民暴动,因此暴露之后,全家满门抄斩!这马风月幸免于难,不惦记天恩,却一味想要报复先皇,因此才入宫行刺!”
“嘿嘿!这倒是好!”张太后喜形于色,高兴的说道,“这贱人当年坏哀家大事,导致那孽种活了下来!侥幸逃得性命,不想着隐姓埋名,了此残生,却竟然去做回民的帮主,真真是自寻死路!刘公,你传哀家懿旨,着有司取缔风月帮,把马风月给我押解进京!罪名嘛,就是这马风月阴谋刺杀先帝,罪在不赦就好!”
“娘娘,这可不行!”张太后本以为刘瑾会立即跪听旨意,毕竟刘瑾说起这个事,肯定也是不想马风月活下来的,当年马风月可是知情人之一,事情暴露,张太后固然地位不保,打入冷宫,而刘瑾也是会失去一切权威,送到那菜市口挨上一刀的命!
却不料刘瑾反而劝谏,只听他说道,“娘娘,这风月帮在宁夏当地声誉不错,极得当地百姓拥护,最关键的是……”
说到这里,刘瑾却小小的卖了个关子,没有继续说下去,张太后颇为奇怪,不禁问道:“最关键是什么?”
“最关键的是,风月帮与安王殿下相交莫逆,这个风月帮能在十余年的时间,席卷宁夏一带,却与安王的支持密不可分!”
刘瑾本来就是为了逼迫张太后彻底倒向自己,再加上又想对付安王,自然这样说。
不过他说的也确实是事实,宁夏一带,回民极多,安王为了更好的安定宁夏,稳定边疆,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给了风月帮诸多便利之处,马风月也是投桃报李,在诸多事情之上,都会为安王着想,比如上次鄂尔多斯犯边,马风月就派出帮众与边军一起抵御。
而且马风月以风月帮的帮规与人情,约束着宁夏一带的回民,这些年回民渐渐稳定,也与风月帮不无关系。
可是这些事情,对张太后而言,却是不关心,她关心的,却是如何能除掉马风月,保住当年的秘密!
可如今安王竟然站在了马风月的背后,再加上又有刚刚先帝遗宝的事,张太后本来对安王的好印象,已经渐渐崩塌,只觉得这位藩王好似就是弘治先帝留下来钳制自己的一般。
可刘瑾尤嫌不够,却又出声说道:“而且安王的背后,也站着不少人影!”
“说!”张太后神色冷厉的问道。
“主要有代王、庆王以及定国公徐光祚!”刘瑾说的这些,自然又是三厂一卫搜集来的消息,这些也确实不错。
庆王的封地在凤翔一带,代王却在大同一带,与宁夏相隔不远。
三王之间,互通有无,自然是时常联系。
虽然大明宗室律令里,有明确的规定,不许二王之间私相授受,可是安王、代王有统带边军的权利,自然是比之一般藩王有极大的不一样。
至于定国公徐光祚,却是因为魏彬的汇报了!
虽然魏彬不知道定国公与安王的真实关系,但是却不妨碍他去揣测!
两人之间,又有那子龙为线,自然是足够说的上互相有联系了!
这样一说,本来还是有些平静的张太后,不禁脸色大变!
她如今心里已经慢慢接受了安王很可能就是弘治先帝留下来的一颗棋子,关键时刻对付自己的!
本来就有意除去安王,以免自己受害!
可如今安王背后站着一位富甲陕西的庆王,一位在大同影响极大,能调动边军的代王,再加上那刚刚冒出头来,走上前台,背后有张懋、朱辅支持的定国公徐光祚,这却让张太后心中又惊又怒,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要动马风月,那多半会牵出安王,而要动安王,却多半会带出他身后那庞大的关系网来,张太后一时也是有些急了,不禁又问计刘瑾道:“刘公今日来,跟哀家说了这些,想来是已经成竹在胸了!不若你说说办法,如果可行,哀家自然会支持你的!”
“太后英明!”刘瑾听了张太后的口气,自然是明白这张太后已经有些技穷,她想收拾了马风月,永绝后患,但是同时又担心马风月背后站着的人,而能在这件事上,全心全意帮张太后的,除了自己之外,不做第二人想。
当下刘瑾拱手施礼之后,高兴的说道,“老臣确实有个计划!如今朝廷之中,政出多门,导致很多时候,效率低下,臣以为革新这等弊端,就能对这件事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哦?你说说!”张太后眉头轻皱,总算是明白了刘瑾此来的真实目的,这老宦官竟然想革新朝政举措,说简单点,就是想变法!
变法一事,却是让人听了就会反感!
毕竟不论是历史上哪个赫赫有名的变法,都是要动一部分的利益,满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这其中,被动的这波人,一般都是手握实权!
所以一般变法,即便是鼎鼎大名的王安石,都是难以成功!
如果刘瑾真的要变法,张太后就不得不考虑清楚,然后再做决断了!
刘瑾在知道如今的严峻形势之后,就一直在思考,自己该如何应对,才能打破这次文武联合,赢得这次政争!
他知道,文武联合,势力之大,远远超过当年刘健与王岳主导的内外廷联手。
“容老臣禀告,如今天下政务,都是汇聚到内阁之后,由内阁的阁臣审批,草拟出处理办法之后,再转呈司礼监,由司礼监交由陛下御览圣裁之后,再让司礼监用印,最后发回内阁,由内阁制成谕旨,颁行天下!”
刘瑾却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改革举措,而是这般说道。
“不错!这制度是起于洪武太祖,成于永乐太宗时期!历代先皇,都是沿用此法,有什么不妥之处么?”
张太后已经听了出来,这刘瑾竟然是想变革这等极为重大的根本制度,她心中惊讶无比,私心里想着,如果有害社稷,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刘瑾。
不料刘瑾却突然说道:“不错!这样一来,内阁有建议参政之权,但是决断用玺之权,却在司礼监!看起来有内阁与司礼监互相掣肘,就能天下太平,却不想这样正给了许多人机会,也使得天下很多事迁延日久,导致社稷受损啊!”
“那刘公你是什么意思呢?”张太后心中以为,这刘瑾却是想劝自己把内阁之权,收到司礼监之中,这样以来,就能让他独霸朝纲,再也没人掣肘了!
如果刘瑾真的这般建议,张太后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肯答应。
可刘瑾仿佛明白张太后心中所想一般,只听他说道:“老臣想着,这司礼监虽然能监察到内阁,但是却使得内官权利太重,影响很多事务的效率,所以老臣建议裁撤司礼监,把司礼监的权利,放到内阁之中!”
“啊?刘公你说什么?裁撤司礼监?”这一下却与张太后自己所想,无异于南辕北辙,她心中是又惊又奇,不禁在想道:“难道刘瑾看文武联合紧逼,招架不住,想要告老还乡,放权求得性命!又或者他是想着以退为进,明里是劝哀家裁撤司礼监,实则是要得自己的同意之后,去动内阁么?”
刘瑾却哪里知道张太后这么一瞬间,想了这么多念头,他却是好似一副公忠体国一般的说道:“不错!司礼监虽然起到了监察内阁的作用,但是却也是朝廷效率低下,不利于朝廷的运作!裁撤了司礼监之后,内阁就能大展报复,带着大明走向更强!”
“这可不行!”张太后断然拒绝道,“不说没了司礼监,内阁从此势大难制,不利于皇帝统治,单说祖宗之法不可废!你这建议如果提出来,不说其他,只怕皇亲国戚,都不会答应!”
以刘瑾对张太后的了解,她的这些,却是都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当下只见刘瑾颇为得意的一笑,然后说道:“内阁势大难制,不过是因为内阁之中多是文臣,这些文臣一般都喜欢党同伐异,结成朋党!老臣却有一个建议,解决这个问题!至于娘娘说的皇亲国戚,这就更简单了!娘娘为太后,这皇亲国戚,又有哪一个不对您的命令俯首帖耳!只要娘娘发话,这就不是什么大事!”
“你先说说解决内阁问题的建议吧!”张太后闻言不禁皱了皱眉头,倒是没有反对他的这句话,说道。
“很简单!内阁之中,如可以引进内官,以内官外官一体决断,一来可以互相牵制,二来就能解决这等势大难制的忧患了!”
刘瑾总算是露出了最后的目的,当下他见到自己说了之后,张太后果然如自己所想,一脸惊愕莫名,当即又说道,“只要内阁扩大,就能造成内阁难成一体,票拟表决,更是要公正一些,娘娘难道不觉得么?何况安王虽然是藩王,可毕竟也是大明藩王,只要内阁发下旨意,有陛下御批,一个风月帮,无论如何也不值得安王与朝廷为难吧!而庆王、代王、定国公等人,更是不可能再出面了!而且这样的好处,却还可以震慑安王,使他不敢再与朝廷作对,娘娘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