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龙 台 剑 隐 梦如禅 引子
清顺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清晨,冬雾朦朦,四川北部西充的凤凰山麓笼罩在浓浓的白茫茫之中。
张献忠彻夜未眠,两眼满布血丝,早早就起床来到了大帐外的山坡上。他高高的个子,面呈黄色,如虎的下颌上长满浓密的胡须,身披的蟒袍在晨风中飘飘晃晃。
“来人。”他一声高叫。
其实,在他身后早已站满了一行人等。大西军的平东将军孙可望、平西将军李定国、定北将军刘文秀、征南将军艾能奇和副将冯双礼等也都是一夜未眠,早早地来到了大帐外的坡前。听见张献忠的叫喊,一帮人齐齐地应到:
“在!”
“艾天明、谢怡归营没有?”张献忠沉沉地问到。
“还没有。”张献忠的义子、人称“棍将”的孙可望应道。孙的兵器乃一根粗约小儿手臂,重逾三十斤的纯铜长棍。
“狗日的。”张献忠咬牙切齿地说。
早在七月间,为了躲避清军的正面攻击,张献忠就决定放弃他这支农民军的最后大本营---成都,同时北上陕西另建根据地,与清朝分庭抗礼。他分兵四路,命令孙、李、刘、冯四位将军,各率兵十余万向陕西安康青桐关一带进发。出发前又密令贴身侍卫艾天明和内廷总管兼女卫谢怡去密办一件大事,而这件事情的内容张献忠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有他们三人知道。
九月间,张献忠率部倾巢出动,离开成都。行经了两个月才走到川北西充的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西充境内的多扶镇,蜿蜒数十里,形若凤凰展翅,因而得名。山上东、南、西三面筑有石寨门,周围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山顶为一溜陕窄的平地,张献忠的大营就扎驻在此。他将两万多人马延绵数里,扎下一百三十个营盘,并在没有山寨门的北面布有重兵把守。
两个多月来,张献忠所经之处,并不是一帆风顺。先是清朝用剿抚兼施的策略一面派出以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的队伍对他进剿追击;另一方面又派人下诏来诱降,劝说他归顺清朝。同时又委任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名将吴三桂等统率大军,从北面广元全力向张献忠的大西军扑来,意在一举将他歼灭。
前几天,张献忠得报何洛会的清军主力已追到了遂宁和顺庆府交界之处,正准备和他决一死战。于是,他便选了这凤凰山暂且扎营,以养精蓄锐,迎接大战。
经过昨日不眠之夜,张献忠已预感到了此战将不会寻常,同时也隐隐感到了不祥之兆。
“你们各自派出骑兵,各方侦察,同时各自做好守防,加强戒备。”他向众将发出指令,并挥手指向四方。
“是!”各将领命而去。
此时,山坡边沿的小河边上,清军已悄无声息地沿河的坡坎一线静静地埋伏着,只等浓雾散去。
“棍将”孙可望领命后,返身急急地向自已的帐营跑去。进帐后,他唤来早已牵着马等在帐边的家将“铁臂”李虎说:快按昨晚商议好的办法行事,并附耳交代一番,接着把自己的令牌交给了他。
李虎接过令牌纵身上马急驰而去。
随后,孙可望唤来几名亲兵,按张献忠的指令侦察而去,而自己又回到张献忠身边。
“大王,已派出侦骑,不时便会有消息。”
张献忠微微点了下头。
他对孙可望的信任已到了有言必信的地步。当初,张献忠离开成都迁移北上时,饬令将大西朝的所有妇女尽杀之,自己亦杀其妃嫔数百和所有子女,甚至于连一幼子也不放过。仅成都一地死者就达数万。后来他又怕川兵造反,便在离开成都行近川北顺庆界时,以阅兵为由,集合川兵全数杀之,不留一卒。此前,众部将纷纷谏劝,然而他并不所动,依然大开杀戒。此举,导致了大西农民政权内部的离心离德,人心开始思反思归。而当时众将中只有孙可望没有进言劝谏,因孙可望深谙张献忠的个性。从明崇祯十六年夏,张献忠攻占武昌,抓住楚王朱华奎,将他一家两百多口沉于长江之中开始,当时还年幼的孙可望就一直跟随他,一路上目睹张献忠的杀人如麻,毫无怜悯之心,残暴之极。起初他还以义子的身份劝谏,但并不起用,且险招杀身之祸时就再隐语不发了。正是如此,他才在后来一次次张献忠的杀戮中躲过灭顶之灾。成都主将“横刀”刘进忠就是因劝谏过多,招来杀身之祸,后在他悄悄的通风报信下,才带领一营人马,及时逃脱而避开了大祸。
逃离虎口的刘进忠在张献忠离开成都之时便跑到广元投叛了清军,成为清军统帅豪格的帐下幕宾,常常献计打击张献忠,使得张献忠自刘叛变后无一胜仗,因此深得豪格的赏识。张献忠为刘进忠叛变一事,一度剑指孙可望,但无实质证据,又加上孙可望平时的韬晦之计,使得张献忠最终放过了他。
“大王,这雾一时半会还不会散去,你就进帐去再睡一会吧?”孙可望对站在雾中沉思的张献忠说。
“不用。”张献忠久经沙场,第六感觉告诉他将会发生大事,他在思考并琢磨着。
倏然,“呯呯”两束烟火夹着哨音在半空中爆开。
霎时,山坡下的小河边升起无数的清军旗帜,同时箭矢象雨点一般飞来。
此时,大雾突然散开,太阳发出万道金光。
“天亡我也。”张献忠原以为可以借着大雾冲出重围,且盼望雾越来越大才好,谁知道刚才还白茫茫的雾这样迅速地散去了。
“哎哟。”一声痛叫,张献忠颓然仆倒在地。
当时,他正将身披的蟒袍褪下准备捆扎在腰间,刚脱下一边衣袖便被三支箭同时射中他的左腰。倒地前,他瞄见了山坡下的小河旁站着刘进忠正在指着他,旁边一位清军将领正挽弓装箭。
“大王、大王!”孙可望一边将手中的铜棍舞动得似转动的车轮一般挡开来箭,一边同旁边亲兵扶起张献忠向中帐退去。
此时,四周遍响的喊杀声震天动地,成千上万的清兵向山坡上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