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掘地五尺破扬州
当夜亥时,骆木的军帐中灯火通明。
白乐地测好路径,于帐中央挖出个直径三尺深约五尺的洞来。
他带领手下兄弟向府衙方向开挖,木月兄妹和几名乡民站在洞口周围,以绳拴筐将他们挖出的土吊上来,蹑手蹑脚倒于府衙门前。
到了寅时三刻,洞底传来讯息:已挖通至府衙后邸院中。
骆木喜道:“好,小妹你带人悄悄包围府衙,我带人由地下攻出,来个里应外合,必可歼灭府兵”。
骆月道声好,去其他营帐叫醒众乡民,持兵器伏于府衙四周。
骆木带头跃入洞中,其他人也鱼贯而入。
地洞挖的并不甚高,由白乐地引路,骆木等人手举火把,弓腰而行,不一会儿,到了洞尽头。
骆木以手足抵壁,低头挥掌将洞囗处薄土击破,登时土落洞底,尘土飞扬。
骆木跃洞而出,只听有人喝道:“是谁?”却是在院中守夜的两名府兵,挺枪向他刺来。
骆木上前抓住枪身,奋力一拉,两杆长枪被他夺入手中。
两名府兵大惊,大喊道:“大家伙儿快醒醒,敌人来偷袭我们啦!”
喊声未毕,骆木手中两杆长枪疾射而出,穿胸而过,两府兵倒地毙命。
大批府兵自殿中涌出,揉着惺松睡眼,哈欠连连,口中怒骂道:“哪个兔崽子这么不消停,让我们睡不安稳?”
待看清骆木时,挥动兵刃向他杀来。
骆木微微一笑,背上轩辕剑飞出,自行与众府兵厮杀起来。
轩辕剑何其威猛,如虎入羊群般,刺东砍西,削南扎北,把众府兵杀的溃不成军,纷纷退避。
扬州刺史魏思温也已被惊醒,口中喊道:“给我上!诛此反贼,赏金千两”。
此话一出,还真有几个不怕死的,舞盾持刀,避开轩辕剑,将骆木围在垓心,举刀怒砍。
骆木暴喝一声,口中发出狮吼之声,气吞山河,震耳不绝。
有些定力弱的,被震的当场坐在地上。
围着骆木的几人,陡闻此声,头晕眼花耳嗡嗡,握刀之手颤抖不止,哪能砍的下去?
骆木口中吼声,一浪高过一浪,前声未绝,后声又至,叠于一处,愈发猛烈。
有一拿刀府兵终于忍受不住,弃刀于地,双手捂耳,狂喊一声道:“我受不了啦!”转身狂奔而去。
其他几人的手中刀狂震不止,突然间咔嚓几声响,断成数截落在地上,手中握着刀把,骇的脸都白了。
此时,洞中冲出的乡民已有三四十之众,向府兵杀去。
这些人是骆木挑出的精锐之士,以一当十,勇猛非凡。
众府兵遭骆木的狮吼功一震,个个心神错乱,哪能抵挡的住?
骆木手起掌落,将围着他的几名府兵顷刻击毙。
轩辕剑如血滴子一般在人群中飞来飞去,沾着便死碰到就亡,哪个不怕?
洞中冒出的精兵越来越多,骆木带他们杀的众府兵全无斗志,纷纷逃命。
有人奔到府门前,抽开门闩,早惊的呆了:门口竟被土埋了。
怎么办?有人跃上墙头,刚一落地,就被守候多时的乡民用枪扎死,跟闰土扎獾似的,一扎一个准,好不痛快。
我好想逃,却逃不掉。众府兵绝望了,纷纷退回殿中,紧闭殿门。
骆木眼见已有三四百兵府兵被杀,不愿多添杀戮,气运丹田,朗声道:“殿内众人听着:凡出殿弃械投降者,可免一死;执迷不悟者,我将烈火焚殿,到时皮焦肉烂,尸骨无存,莫要怪我。”
这几句话如滚雷般响起,休说是院中殿内,便是府衙外的众乡民也听的一清二楚。
话音刚落,殿门大开,众府兵拥出,纷纷弃械于地,纳头而降。
骆月着人将府门前土山清理掉,引众乡民到内。
有不愿当兵的,每人赐银一两,将其遣散回乡。愿随神唐义军讨伐武周的,赏银十两,作安家之资。
除三四百人回乡外,余下的尽降了神唐义军。
骆木令人将刺史魏思温绑了,俟到天明,着人送往杭州。
又大开牢狱,放出犯人,发给他们兵器,令其加入义军。
打开军械库,发给大家。开了粮仓,支镬煮饭,饱餐了一顿。
有人向骆木禀报:“元帅,这魏思温的家人怎生处置?”
骆木道:“给他们些银两,放他们去吧。”那人奉命而去。
骆木对白乐地道:“此次扬州城破,全赖你等开挖地道之功。赏你等白银千两,封你为破土营的首领,愿你以后攻城掠地,再立新功。”
白乐地拱手谢恩道:“多谢元帅赏赐,我和弟兄们定竭尽所能,助我义军破城。”
骆木道:“好,你去吧。大家再辛苦一下,把这些尸体拉出城去掩埋。”
众人又忙了一个多时辰,已近辰时。
骆木清点人数,有两千七八百。分做两队,轮流守卫扬州诸城门,一有异动,前来禀报。
又四处张榜安民,稳住了扬州百姓。
到得下午,有探马来报:“朝廷命汴州刺史柳明肃和兖州刺史袁万兴各率军一万,向扬州方向而来,估计明日中午可到。”
骆月道:“哥,这可怎么办?敌军有两万之众,我们如今才两千多人,以一敌十,无异于以卵击石,毫无胜算可言呐。”
骆木蹙眉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观机而动吧。大不了弃了扬州,退守润州便是,有长江天险,应该能守些时日。”
骆月道:“是啊。这扬州城无险可守,好生犯难啊。”
骆木道:“我现在最担心的是黑蝴蝶和欧阳北他们,也不知怎么样了。”
骆月道:“应该快了。”
二人商议许久,苦无良策。
骆月提议向李云战求救。
骆木道:“杭州城中兵马也不多,哪能调动?倘若调来此处,我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杭州岂不又要失守?”
骆月道:“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骆木道:“静观其变。”
到了酉时,天已近晚。
城南挹江门外,有数千人乌泱泱一大片,群声鼎沸,蜂拥而至。在夜色的掩映下,看不清他们面目。
守城乡民急忙去报与骆木。
木月二人闻讯赶来,登上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