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士兵权益
乌巢一役,袁军阵脚大乱,军无斗志,人心惶惶。徐庶眼看袁绍败局已定,慌忙派人入狱看紧了田丰,准备危急时刻直接把田丰武力救出来带到潼关去。徐庶写信给落尘告知此事。
又说落尘这边,前面已述,就在乌巢大战时,落尘巧使反间计,轻松拿下剑阁,活捉了严颜。
抓了严颜,落尘也懒得做思想工作了,直接在酒里滴血给他喝了。然后众将就再次目瞪口呆地看严颜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本次征讨,落军损失不是特别大,再加上蜀军有许多投降的,落军在蜀的兵力暴涨到25万,有大约一半为蜀军降兵。落军在北方的兵力由于大规模抽调,显得比较空虚。主要是长安卫兵三万,马岱的两万,徐庶在潼关统率的两万,共计五万人。另外马腾在石城屯兵,兵力达到五万以上。不过关中地区和蜀地有着根本不同,就是关中已全面实施了均田制和府兵制,所以严格来说,除了五万常驻兵外,寓兵于农的人马可以动员20万乃至以上。所以全落尘控制区范围看,落尘的军事实力已不输袁绍曹操,可以正面参与中原逐鹿了。而落尘控制区的经济潜力,恐怕还要超过其他军阀,因为均田制实在是个好东西,自然,张居正功不可没的。落尘特加徐达为大将军,这一武官最高军衔此前一直空缺。关于文官,宰相府也实行级别系统,从高到低依次是:军师级、副军师级、议事大夫级、参议级。
武官人员及军衔如下:徐达(大将军)、吕布(上将军)、马腾(上将军)、马超(中郎将)、夏侯渊(中郎将)、黄忠(中)、燕青(中)、林冲(中)、马岱(都尉)、庞德(都)。
文官人员及级别如下:诸葛亮(军师)、徐庶(副军师)、法正(议事大夫)、张松(议事大夫)。另外张居正没有在宰相府系统,落尘任命他在朝廷任职,为司徒,具体负责土地、军制、后勤等方面的内政。
落尘在剑阁收到了徐庶的信,脸色微微一变。乌巢果然还是被烧了,看来历史不是那么轻易就被改变的啊!现在曹操一家坐大的局面可能要出现了,落尘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
落尘曾想过现在就从关中发兵,调徐达指挥,直接袭击许昌。但事情已经不是那么简单了,首先关中的兵力空虚,虽然有府兵制,但是制度初定,兵源还不是最优质的。其次曹军击败袁绍后实力大增,兵力暴涨了数十万,许昌也不一定缺人马。若是在此种情况下贸然出击,落军很可能在许昌城下陷入苦战,自己来一遍当年的潼关战役……而曹操若主力回援,落军显然会立即处于极端不利地位。落尘思来想去,最终取消了这个计划,这也就意味着人有曹操占领河北,实力暴涨了……事实上,也只能如此,只能说若想改变历史上大的事件,必须投入大的实力才能达到的。另外好事确实不能多得,占领益州又想插手河北,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落尘下令徐庶想办法把田丰和沮授先生带回潼关。他提醒徐庶千万小心,袁绍必败,接下来曹军会趁袁军人心不稳、兵马调动的机会八路出击,到时候乱兵之中,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既然决定不参与中原事变,落尘还是着手准备内政。蜀军降兵的增多让落尘思考士兵异乡远调的问题,士兵远离家乡出去厮杀,仿佛工具一般,战斗力能强吗?事实上,据他观察,无论是曹操袁绍还是孙政权,普通士兵的权益是没人当回事的,死了就是死了,留做白骨罢了,哪有什么到位的抚恤制度?甚至士兵的名字都登记不全。落尘思来想去,看来回长安要召张居正关注士兵的权益保障问题了。
关于蜀军降兵,有十几万之众,落尘召集蜀军士兵,宣布父子同时在军中者,一个人可以回去,兄弟同在军中者,只要留下一个人在军中服役就可以了(这是借用后来诸葛亮的方案了,好像先秦平原君窃符救赵后也用了此法),两项方案可以叠加,也就是父子兄弟同在军中,叠加处理,可以只留一到两个就可以了。独生子在军中,独生子可以无条件回去。这样十几万蜀军降兵放走一小半,选出了8万士兵在军中服役。落尘当众宣布此事,蜀军士兵惊得目瞪口呆,进而感动不已,纷纷愿意效命,落尘还是劝他们该回去的回去,发展农业生产、繁殖人口,这样也是对他落尘的最大报答……至于关中老兵,新补充者、未在关中屯田安家者,落尘让他们在益州屯田安顿下来,已在潼关等地屯田者,落尘决定带他们回去,反正关中府兵制可以调集大量轮换的兵源。这样,落尘又选了4万来自关中的人马,他们也将安顿在益州。落尘令吕布统领其中的6万,驻扎在成都及其周边。令黄忠统兵6万,人马推进到上庸,南可以入荆州,背可以进中原。同时落尘宣布益州立即开始均田制、府兵制、严格登记户籍,关于益州太守一职,无论是吕布黄忠,还是法正张松,似乎都跃跃欲试,颇为渴求。但这些人显然不足以完成落尘进行府兵制社会改造这一艰巨任务,落尘当时并没有设置太守一职,就统领剩余的落军老兵8万左右回长安去了。临行前落尘仍然令夏侯渊到汉中去驻守。
落尘晓行夜宿,颇为疲倦,这些日子没有一刻歇息的。他到了长安,事就更多了,因他远在益州,许多事情都积压着等他决断,许多工作他也要亲自检查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