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战机出现
连续两个游戏日下来,杨锐都亲自参与最前方的探查,王胡子岛的倭国国战部众仍旧按兵不动,不知道要作何打算。
若是双方一直僵持下去的情况下,各自的后勤补给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杨锐虽然不清楚倭国部众粮草的丰富程度,三国部众方面杨锐却是非常清楚,总计18路势力所带大军数量超过100万之数,各自的粮草也只够月余消耗而已。
就算是加上杨锐从中统筹,三国部众大军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也撑不到两个游戏月时间。
当然了,杨锐完全可以从虾夷岛调度粮草前来,满足大军所需的用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从思乡岛前往虾夷岛其实只比前王胡子岛远一两倍距离,基本两三个游戏日时间就能够打个来回了。
而王胡子岛距离倭国文明区域本州则要远一些,相比之下在后勤补给方面杨锐还是占据着优势的,长时间拖下去的情况下,倭国部众承担的后勤压力也会很大。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虾夷岛至倭国本州航线的情况,游戏当中的航线并不是取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而是取最为适合的航道,从虾夷岛至倭国本州航线比现实当中要绕了很多。
就像思乡岛和王胡子岛的位置,其实是向西偏离了很多距离的,而游戏当中船只在海上则只能按照航线规定的方向前行。
并不是说其他区域就无法航行,而是存在着大量的未知危险,诸如高等级怪物以及极端气候等,正是国家壁垒常规存在时的形态。
这种情况是国家壁垒的设定,因而在拥有超凡实力之前,还是寻着航线的方向进行航行比较安全。
当然了,航线的辐射范围还是很宽阔的,再加上系统对第一战场设定的原因,杨锐与倭国部众才能够在思乡岛与王胡子岛之间广阔的海域展开厮杀。
第三个游戏日到来,杨锐照例一早便与探查组一同出发,并带了20条海龟子战船出来,准备尝试着打击一下王胡子岛周围的倭国部众船只。
经过两日的探查,杨锐发现倭国部众船只仅仅在王胡子岛周围很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就包括负责探查信息的船只,也没有离开岛屿太远。
在大多数船只都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饶是探船离开王胡子岛的距离有限,也显得很是孤立无援,杨锐带了20艘海龟子战船,就是为了针对这些倭国探船的。
只不过杨锐至今无法确定倭国势力手中是否还掌握着更多的海豚进行信息传递,是有意进行收缩从而诱敌深入,还是确实无法维持更远距离探查的要求了。
因而杨锐虽然带了一些战船过来,也不会贸然出手,除非是确定一击之后能够立刻安全离开的情况下,海龟子战船才有发挥的余地。
在杨锐真正到达王胡子岛倭国势力活动范围之后,却是发现眼下倭国部众活动的区域要大了不少,甚至大部分船只都在单独行动!
此时若是使用海龟子战船进行攻击,能够取得的战果不出意外将会十分丰厚,只不过杨锐并不会那么做便是,因为眼下负责探查的每艘船只之上赫然悬挂的都是上杉娃子的家徽。
是上杉娃子!杨锐看到起旗帜的第一眼,几乎就可以确定,上杉娃子应该是为了与自己接头,这才主动拓展了活动区域范围的。
杨锐很快在众多探船当中找到了上杉娃子的座乘,只因为娃子一直都在船头矗立,很是显眼。
“主公!”
见到杨锐从黄金鹞背上俯身冲下,上杉娃子也第一时间便发现了杨锐,上前迎接道,并将杨锐悄然拉到了船舱之内,显然娃子一直都是在关注着空中动向的。
“娃子,两军对垒不宜久留,你我仍然是长话短说,是否知道汝等部众当中豚鱼的存在?”
这一次不用上杉娃子提醒,杨锐主动说道。
“禀主公,我正要向主公说这件事情。
此前岛津大将一直都是使用两条豚鱼进行探查和传递信息的,三天之前负责探查的部众全部失踪,包括41条探船在内都是如此。
我暗自猜测,这些应该都是主公的作为吧?
这会儿大将失去了豚鱼作为探查的手段,又深深忌惮主公之大船威力,因此只是按兵不动,限定部众在王胡子岛附近活动,借助岛屿进行防御。
同时大将派了船只返回辖地准备重取豚鱼前来,以便恢复远程探查能力,来回大概需要10个游戏日以上,届时再与主公为战,此时已经出发接近2个游戏日……”
上杉娃子见杨锐主动提起豚鱼的事情,一双美目激灵灵地转动,已是猜到了大体情况,第一时间将杨锐所想要知道的信息透露了出来。
“你确定王胡子岛上只有两条豚鱼?”
这会儿杨锐顾不得去了解娃子口中所说岛津大将之类身份,也顾不得问及豚鱼具体是如何远程传递信息的,只是将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倭国部众暂时没有豚鱼可用这一点上。
如果倭国部众手中的豚鱼的确只有两条的话,此时则已经全部被杨锐所擒获,也就是说倭国部众已经暂时失去了远程探查能力!
也意味着杨锐所统率的三国部众已经不会那么容易暴露出来,同时杨锐又拥有着飞行探查单位,可以取得战场信息的先机,双方信息获取能力完全不对等起来。
杨锐手中还拥有着让倭国部众势力生畏的楼船“重火力”,这种情况之下杨锐要击败对手并不困难。
接下来杨锐向上杉娃子再三确认了相关消息,他最初要将倭国国战部众完全留在王胡子岛的想法再次萌发,此时倭国部众在信息方面可谓是耳聋目障,战机已经出现。
“娃子,自今日起你只需如此如此,配合我的行动……”
杨锐稍稍考虑一番,便凑近了小声向上杉娃子说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