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老东家和老朋友
尽管普兰德利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要求媒体记者高抬贵手,不要过分的关注拉诺基亚,给他一个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但是对新闻的追逐,是记者们的天性,就好像狗喜欢吃屎一样,一辈子都改不了。
报纸上更是长篇累牍的对拉诺基亚的赞扬,甚至已经有媒体透露,国际米兰和尤文图斯对拉诺基亚很感兴趣,希望能够在冬季转会期,引进这名意大利u21的场上队长。
佛罗伦萨这边也赶紧在官方网站上驳斥了媒体的不实报道,并且表示拉诺基亚是佛罗伦萨的未来,属于非卖品的行列。
德拉瓦莱的强硬,在这个夏天就已经被人们见识过了,如果说夏天的转会市场上,哪支球队是最热闹的,肯定非佛罗伦萨莫属,队中任何一名球员都和数家豪门联系在了一起,可是到头来呢?
佛罗伦萨一边在扩充着自己的实力,一边在极力安抚着队内的球员,最终除了甘贝里尼被罗马高价挖走之外,也只有利维拉尼和约根森这两名老将离队。
尽管德拉瓦莱表示的非常强硬,可普兰德利和迪甘还是担心了两天,他们担心的不是拉诺基亚去攀高枝,而是在担心拉诺基亚在那些赞誉声中迷失了自己,成了意甲赛场上的伤仲永。
在意大利足坛,像这样的例子可着实不少,比如当初名噪一时的巴里男孩儿卡萨诺,曾经被誉为罗伯特.巴乔的接班人,更是被罗马高价延揽,可是最终呢?
卡萨诺被认为是意大利足坛近十年最具天赋的球员,出色的技术以及娴熟的盘带经常把对方后卫玩弄于骨掌之间。可惜,从小就成长于单亲家庭的他也有很明显的性格缺限。辱骂教练,拒绝训练,与对友打架这些对于卡萨诺来说简单就是家常便饭。
在红火了几年之后,卡萨诺就开始不安分了,今天闹转会,明天要涨薪,最终在冬季转会的时候,去了皇家马德里。
可是西甲的旅程对他来说,只能被称为失败,无论是在博斯克的手下,还是在恩师卡佩罗的麾下,他都没能得到重用,最终在这个夏天狼狈的回到了意大利,加盟了桑普多利亚。
现在的卡萨诺也不年轻了,可他的成就与当初人们对他的起来比较起来,显然要差得远了。
还有科科,这名球员大概是所有意大利球迷心中永远的痛,现在已经三十岁的科科,曾一度跻身世界顶级左后卫之列。
95/96赛季,年仅18岁的科科就首次代表ac米兰出场,虽然主力位置并不稳固,但其令人惊艳的表现,以及俊朗的外形还是征服了球迷,一度被誉为“马尔蒂尼传人”。
01/02赛季被租借到巴塞罗那打了一个赛季后,科科的表现,更是让他成为了特拉帕托尼都要倚重的重要球员,在韩日世界杯上,科科血染赛场的镜头,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
世界杯之后,这位左后卫作为西多夫交易的一部分来到了国际米兰,按照人们的设想,科科的职业生涯应该是一片坦途,最终成为世界足坛一颗举足轻重的明星。
但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转会后,科科频频受伤使他远离赛场,可场外的科科却从一个足球天才,转变为一个泡妞专业户。
声色犬马就这样使这位天才过早地凋零了,除了租借效力过利沃诺、都灵,科科一直在国际米兰打不上主力。
科科现在要想出现在媒体上只能依靠负面新闻,上赛季试训曼城,由于职业操守问题,引起皮尔斯的强烈不满,提前打道回府,接着由于一张和男性亲昵照片,遭到狗仔敲诈,更是让他声名狼藉,前不久,他又在酒吧被一名女子刺伤。
有这么多场外事务缠身,这位昔日天才怎么可能坚持训练,怎么可能拥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因此最终在这个夏天,科科没有通过圣埃蒂安队的体检也在情理之中。被拒绝后,科科还愤愤地表示:“只要给我两周时间,我一定能够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态,但是对方竟如此不尊重我!”
尊重,这样的科科能得到谁的尊重?
一名职业球员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一味的抱怨根本没有用。
同样是遭到俱乐部弃用,上个赛季在皇家马德里效力的贝克汉姆是如何凭借刻苦的训练赢回属于自己的一切的?
现在看来,欧洲的俱乐部已经很难接纳这位缺乏职业素养的球员了。科科的经纪人正在为他联系美国大联盟,据悉纽约红牛和新英格兰革命都对他感兴趣,只是就凭他现在的状态,到了美国恐怕也不一定能够踢上球。
还有卢波利,这名和朱塞佩.罗西同期的球员,曾经被视为是意大利足坛的一名天才射手。在帕尔玛青年队是他曾经打破过德尔.皮耶罗保持的青年队进球纪录,17岁的他就被温格带到了伦敦。
一开始在阿森纳预备队表现依旧抢眼,在预备队32场比赛打入27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产射手。
可惜,在面对媒体的赞誉时,年轻的卢波利逐渐飘飘然,开始不认真训练,顶撞教练,辱骂队友,一向善于培养年轻球员的温格也逐渐对他失望了,随后不断漂泊租借的生涯让这位意大利男孩消磨了灵性,当年的灵气与嗅觉已经不在。
年轻人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赞誉声会让人飘飘然,金钱更会让人迷失自己。
迪甘不希望拉诺基亚成为第二个卡萨诺,第二个科科,第二个卢波利,他有天分,有潜力,他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可是如果~~~~~~~~~
不过好在拉诺基亚没有让普兰德利和迪甘失望,在浑浑噩噩了两天之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训练场上,拉诺基亚依然是最低调的那一个,训练的时候勤勤恳恳。
“看起来他现在已经调整好了!”迪甘看到拉诺基亚能攻重新将精力集中在足球上,也感到欣慰。
普兰德利也是笑着点头:“这样最好,罗德!你觉得接下来的比赛该怎么办?或许,我们应该给他更多的机会!”
对待迪甘,普兰德利从来都没有把他当成是一个普通的球员,而是球队权利的分享者,遇到任何事情,普兰德利也习惯和迪甘商量,正是因为如此,至今两个人还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善于驭将的普兰德利很清楚迪甘的性格,也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迪甘发挥最大的作用。
迪甘想了一下,道:“我们周中还有冠军联赛,适当的轮换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联赛的第三个对手,不单单迪甘熟习,他的队友蒙托利沃和帕奇尼也同样非常熟习,亚特兰大,如今佛罗伦萨前场三叉戟的老东家。
当初那个赛季,意甲赛场上的深蓝狂飙,直到现在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一支升班马,居然能够在赛季结束的时候,爬上积分榜首的位置,并且夺得了意大利杯赛的冠军,成为那个赛季的双冠王,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奇迹。
作为那个赛季亚特兰大夺冠的最大功臣,迪甘,蒙托利沃,帕奇尼也一举成名,只不过幸福是短暂的,亚特兰大主席里奥多的短视,让刚刚经历辉煌的亚特兰大瞬间分崩离析,迪甘回了ac米兰,蒙托利沃和帕奇尼则打包转会佛罗伦萨,除了他们三个最重要的球员之外,马克斯维尔,希门尼斯,诺切里诺,蒙特罗,卡塞蒂,加马拉纷纷选择离开。
到现在,曾经效力过那支深蓝军团的球员,也就只剩下了拉扎里和泰比。
对拉扎里,迪甘一直都觉得有些惋惜,要知道当初在亚特兰大,拉扎里可是比蒙托利沃更被人看好的天才球员,可是最终因为伤病,当他的好友们纷纷在大球队证明自己的时候,拉扎里的职业生涯依然在原地踏步。
拉扎里在原地踏步,亚特兰大也早就没有了当初的辉煌景象,这几个赛季虽然都能勉强保级,可是每一次贝尔加莫保卫战,给人的感觉都是惊现异常。
将一支拥有着无限可能的球队,带到现在这步田地,里奥多也算是个奇葩了。
原本最有可能成为青年近卫军的亚特兰大,现在也彻底成了个破落户。
佛罗伦萨主场面对亚特兰大,没有人会认为弱小的亚特兰大有机会,比赛还没开始,三分就已经记在了佛罗伦萨的名下。
事实也是如此,上半场刚刚进球五分钟,伤愈复出的帕奇尼就接到了迪甘的头球摆渡,一脚铲射攻破了老东家的球门。
进球之后,帕奇尼没有选择庆祝,只是双手合十,以示对老东家的感激之情,毕竟他也是从贝尔加莫走出来的。
紧接着,七分钟之后,迪甘也进球了,他在禁区外的大力抽射,攻破了泰比的十指关,看台上也立刻出现了一道横幅:感谢迪甘!131!
131个进球,这个很多射手梦想当中的数字,第一步恰好就是迪甘在亚特兰大的时候,完成的。
进球之后,迪甘同样没有选择庆祝,虽然对里奥多,迪甘满心的仇恨,但是对亚特兰大这支球队,迪甘却怀着愧疚之情。
当初,在他被ac米兰放弃之后,如果不是有亚特拉大的话,就算他是贝利和马拉多纳的集合体,他也照样没有机会到球场上展现自己。
不过感恩之情是一回事儿,球场上的比赛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迪甘从来都不是个会被私人感情左右的人,只要有机会,他绝对不会错过打击对手。
在上半场比赛结束之前,迪甘再下一城,他中路得球之后,长驱直入,在晃过了泰比之后,一脚将球送进了网窝。
3:0!
感谢迪甘!132!
佛罗伦萨球迷对迪甘的感谢方式现在都已经成了佛罗伦萨的一景,甚至有媒体调侃说,佛罗伦萨帮助迪甘的庆祝方式,甚至能救活一个纺织厂。
迪甘的球鞋赞助长阿迪达斯,也借此机会推出了迪甘的第二款专属球鞋,每一个批次,上面都会打上迪甘现在的进球数量,也算是一种促销方式了。
在佛罗伦萨的狂轰滥炸之下,弱小的亚特兰大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虽然球队上个赛季迎回了他们当初的国王多尼,只可惜多尼早已经不复当年之勇。
下半场,替补上场的卡维纳吉再进一球,最终将比分锁定在了4:0!
比赛结束之后,佛罗伦萨球员也只是简单的庆祝了一下,对于现在的佛罗伦萨来说,战胜亚特兰大这样的对手已经无法让他们感到满足了。
胜利!不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罗德!”
迪甘回头,站在他身后的是拉扎里,拉扎里这场比赛表现的非常努力,也曾获得过一次得分的机会,只可惜他的任意球射门,被状态神勇的弗雷拒绝了。
“安德烈!”迪甘面对这个老朋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当初亚特兰大的四.人.帮现在的境遇也是各不相同,当初拉扎里也曾被佛罗伦萨看好,只可惜因为伤病的原因,他最终只能留在了贝尔加莫。
拉扎里没有说话,只是脱下了他的球衣,迪甘一愣,也将自己的球衣脱了下来,说起来,自从离开亚特兰大,两年多的时间,这还是两个老朋友第一次在球场上面对面的较量。
之前几次,不是迪甘受伤,就是拉扎里受伤。
“祝贺你!罗德!”拉扎里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神之中满是伤感。
当初四个好朋友当中,拉扎里是最多愁善感的一个,那支横扫意甲的亚特兰大青年军分崩离析,一直以来都是拉扎里心中最大的痛,如果当初没有那么多事情的话,他们应该一起取得更大成就的。
迪甘能说什么,最后只说了句:“谢谢!”
两个人擦肩而过,然后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