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皎皎 po全文阅读 淫乱小镇

第112章

      所以尽管夏婵性格叫她头疼,还是不希望她也离开,如今能想明白最好不过了。
    第137章 消息
    皇后和夏婵离开不久, 肃王便入宫来了。
    “皇叔!”元清帝看到他眼睛一亮, 挥手打发夏恭出去。
    如今夏恭对他和皇叔的关系已经知晓得一清二楚, 最初确实十分震惊,不过两人多年主仆,不用他吩咐, 夏恭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肃王这一回是用自己的身份来的,外人看来季行走这会还窝在邵府里著书。
    为了两个身份互换方便,对外季行走是沉默寡言不常出门的性子, 跟喜爱热闹的元佩完全相反, 因着他的脸,大家也都理解, 而且表明了要专心著书,所以静心沉思。
    至于时常出入宫廷, 元清帝也找到了一个好理由,让季行走还给他讲话本。
    是的, 讲话本。
    刘愿的任务是出书,这个书并没有什么专业性的限制,于是写小说就成了最快的方法, 至于写什么, 他思来想去,又在跟几个穿越者接头的时候商量了一下,决定写《西游记》。
    《西游记》原著哪怕他看过,但这么多年过去,不可能还记得清楚, 便打算按照他们看过的电视剧,再集合所有穿越者的记忆,写一个新的版本出来。
    这一点当初宋杰也提过,打算在《西游记》里插入海外旅游指南,神神鬼鬼可以保留,但关于路经的每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特点,全都写实描述出来,尤其遍地是黄金的天竺。
    以此鼓励百姓去开拓去冒险,尤其是商人,如今周边一些国家,尤其小国,已经通过大使馆与大魏达成了协议,用他们国家的物品来换取水泥,在他们国家修建水泥路,一旦架设起来,通商便会变得容易,甚至将整个东亚串联起来。
    不过这还不够,元清帝希望的是连起整个亚洲,日后通过经济和武力影响,让周边所有国家都依赖大魏,说不定夏婵所说的不动一兵一卒拿下它国的念头确实能够实现。
    他会答应皇后的偶像计划一半是因着这个原因,让他们去宣扬大魏国威,吸引更多劳力,赞同刘愿重新改编《西游记》也是一样。
    有各国使臣来进驻,加上从商人口中征集来的信息,对于周边甚至较远的几国都有了详细了解,肃王借着季行走的名头收集资料,转头交给刘愿写书,然后再以他的名义开始在时报上发表。
    到今日时报已经刊登了三期,因为只有一份报纸的垄断式营销,很受欢迎。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今年恰好是猴年。
    百姓们只能追着连载,元清帝作为皇帝自然有属于皇帝的特权,直接将“作者本人”宣进宫,每隔三日一次,给他讲后面的故事。
    当然,咳,究竟是不是真的讲故事,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鉴于季行走前天才进宫来过一趟,所以今天来的是肃王。
    “这是邵岩带回来的,你瞧瞧。”元清帝也不多话,直接将邵岩递上来的折子给他。
    肃王自然而然地接过来,如今对这种事已经习惯,不再小心谨慎生怕逾越,看着皱起了眉。
    元清帝苦笑:“朕虽料到民间私盐流通,却未曾想已到了如此泛滥的地步,这一回,只怕又得劳烦皇叔走一趟了。”
    他所得到的消息,唯有官员报上来奏折,锦衣卫虽直属他管辖,但锦衣卫并非万能,而且锦衣卫也是人,是人便会有私欲,无法保证百分百的公正,至少邵岩这一回查到的,有一些便是锦衣卫也不知晓,或者说知情不报,为此他特意叫来谢同敲打了一番。
    往后的一些事也不能完全依靠锦衣卫,得再扶持起一方势力来,官宦不行,明朝所谓的东西厂他已有耳闻,暂且只能选择再设立一卫与锦衣卫对垒。
    不过此事目前还在思量中,容后再谈。
    私盐一事事关重大,交给他人他不放心,只能交给皇叔来,邵岩原本是个极好的人选,但他并不是万能,若叫他上阵杀敌可以,玩心计他玩不过那些官员。
    一年下来元清帝对穿越者们的性格能力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作为一个皇帝,他不需要什么都精通,最重要的是懂得知人善用,发掘每位臣子最适合的能力,若事事都要他亲为,还要臣子做什么。
    邵岩的性格就适合摆出铁面无私的形象去巡查,不适合与官员虚与委蛇,便是到了地方上查探一些事,也多是手下护卫和锦衣卫出手,他负责撑住门面唬住那些官员就行。
    肃王看完放下折子:“陛下有托,臣自不辱使命。”
    撇开两人的关系不谈,他是臣子,自是得替圣上分忧,何况他也正有其它事禀报。
    “正好,我这里也有一桩事要办。”他在元清帝身边坐下来,“如今身份牌逐渐普及,那些藏匿在山中的盗匪恐怕会因惶惶而猖獗,我正打算来请旨带兵剿匪。”
    经过一年的训练,禁军已经完全正规化,但兵不能只靠练习,得需实战才能真正脱变,这一点他从边关回来的士兵跟后招来的有着明显的区别。
    禁军放着不动,每日都在消耗银钱,倒不如拉出去抄灭山匪,以战养战。
    按照元元的预计,接下来四五年之内不会开战,禁军却不能散,与其白养着,不如真正做些事。
    元清帝闻言点头赞同:“那正好,皇叔此去,一路也可顺便剿匪。”
    除非那类罪大恶极的匪徒强盗,百姓们出于无奈成为山匪,他能理解,这是他作为皇帝的无能,若国泰民安,百姓哪会放着安稳日子不过而去做被人人唾弃的匪徒?
    但如今有了红薯土豆,有了玉米,营造司研制出了更先进的农具,根据穿越者们所言也研究出了新式肥料,包括如何科学种植养殖,都在时报上陆续记载,南方秋冬种下的如今已经大丰收,北方的春播种子也已经撒了下去,只要不是极其懒惰之人,就不会饿死。
    若这样一来还有人积极投匪,那他无话可说。
    自他收拾了刘和和张家后,人口普查一事快了一大截,长安城里包括乞丐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编号,不过如今长安城中需要的劳力越来越多,哪怕是老人也可以扫街,便是总角的孩童也知道帮店家挥旗叫喊四处做宣传,再不济还有居养院和慈幼局,一番整治下来,长安城里的乞丐十不存二。
    不论是人口普查,还是居养院和慈幼局,之后都会陆续在全国展开,如此一来山匪们没有身份牌便不能进城,甚至不能进行一些交易买卖,长此以往定会造成动乱,所以得在这之前将他们解决。
    皇叔去处理盐帮正好可以顺道剿匪,何况这些山匪中恐怕也有不少参与贩运私盐的。
    不过这一去,不知得多久才能回来了。
    元清帝一想到要跟皇叔分开,顿时不舍,犹豫:“要不叫吴靖替你去,或者让元佩去?不,还是两人一道比较好些……”
    吴靖是皇叔麾下的亲信,元佩聪明过人,两人一文一武配合正好。
    元佩注定是要留在大魏的,不像邵岩几个,一个御前行走就算了事,他总得真正参与朝政办差,不如就借此试一试?
    肃王也不舍得离京,他正与元元如胶似漆,哪舍得离开,但正事要紧,若因为他耽误了朝事,误了元元的名声,他宁愿当初不坦白。
    握住元清帝的手安抚他:“陛下心里清楚,这一趟我去最合适,何苦为难别人,我保证会尽快解决绝不拖延。”
    元清帝叹气,他当然知道皇叔最合适,只是自欺欺人一下罢了,不甘不愿道:“好吧。”
    肃王将他拉过来揽住,调笑道:“原先我一去数月也未见陛下如此,怎的这一回就这样愁苦?”
    那怎么能一样?元清帝心里嘀咕一声,当初他拿皇叔当兄长当叔叔,如今……咳咳,不必说,若是叫父皇知道他会跟皇叔在一起,恐怕会大惊失色。
    说到这,他忽的蹙了下眉,迟疑片刻,道:“皇叔可知道父皇他们的下落?”
    当初父皇退位离去的时候他年纪还小,他们只对他说了要离开,交代他日后好好听太后和太傅的教导,要去哪里会不会回来甚至与太傅等有没有联系他根本不知道。
    如今大魏变化这般大,出现了这么多先进的事物,像公交一类很容易看出是现代所属的,不难联想到穿越。
    如果母亲如皇后几人所说是穿越者,那么没道理不回来看看,大魏时报如今已经散播到了大魏周边各国,便是天竺大食也经由来朝贡的使者带了回去,父皇和母亲不可能不知道,除非他们早就离开了亚洲。
    否则哪怕躲进了深山中,一些日常用品也需得出来购买的,何况他不认为以父皇母亲的身份,会甘愿在深山中靠种田度日。
    只要他们与人接触,自然会知晓这些变化。
    然而这么久他们都没有出现,那么还有一种可能——
    他们已经不在这个世上。
    肃王叹了口气:“陛下莫要多想。”
    但听语气,也是赞同三人已经不在的事实。
    甚至他内心深处,是希望他们不在的,就算回来又能如何呢?如今大魏的皇帝是元元,先皇已经是先皇,与其再出现引起不必要麻烦,不如继续隐下去。
    再者当初既然狠心撇下元元离开,又何必再归来。
    元清帝听着皇叔的心声不由笑了起来,是啊,他们回来又能如何呢,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哭闹害怕的小太子,他有母后有长乐有安王有太傅,更有皇叔,父皇和母亲早就不是他心中最重要的存在,又何必在意。
    反手扣住皇叔的手:“好,朕便听皇叔的,不多想。”
    第138章 蹴鞠
    既然皇叔进宫来了, 又即将要出远门, 元清帝自然是将他留了下来, 趁着离开前能多相处就多相处。
    “正好,宋杰前几日搞出来了个新蹴鞠的法子,皇叔随朕一起去瞧瞧!”
    元清帝撂开奏折, 带着皇叔去了后头的跑马场。
    到了跑马场上,划分出来的蹴鞠场中,已经有两队宫人正在比赛。
    一身宫装打扮的宋杰正坐在高台上瞧着, 台下他宫里的大太监正拿着简易喇叭嘶吼指挥着, 宫女看到他们过来,忙拉了宋杰一把, 宋杰转过身立刻大步走了过来。
    “陛下,肃王。”
    宋杰脸上露出讨好的笑:“你们怎么来了?来看比赛吗?”
    元清帝带着肃王到台子上坐下来, 看了眼下面热火朝天的蹴鞠场:“这就是你说的新玩法?”
    改良蹴鞠这件事,宋杰早就跟他提过, 只是之前宋杰一直忙着舞台剧的事,到如今开春,才正式开始准备。
    “正是!”宋杰忙指着下头大变样的蹴鞠场给两人解释, “我将这草地专门圈出了一块, 往后就在这里头踢球,球门也降了下来……”
    虽说蹴鞠是足球的起源,但和现代足球的规则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大魏蹴鞠依旧沿袭前朝,球门是用两根球杆高高竖起来, 在中间制造出一个直径约一尺的圆孔,叫风流眼,比赛时立在球场中央,哪方将球踢进风流眼的次数多哪方获胜,有点像是脚踢篮球,或者说脚踢网球。
    元清帝之前听宋杰讲过现代足球,只是时间太久他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他每日有许多事情要处理,这种小事一般听过就罢。
    如今宋杰真正组建了起来,他才有兴致来瞧瞧。
    听他讲着新规则,确实有些意思。
    宋杰介绍完新规则,又道:“下头这些人原是宫里鞠球属的人,我瞧着他们平日也都闲着,就想着不如组织他们来踢球。”
    经过他的观察,在大魏蹴鞠可谓是全民运动,男女老少皆宜,大魏蹴鞠分两种,一种像足球一样都是跑起来争夺进球,叫筑球,另一种叫白打,相当于现代的花式足球,有单人还有二三十人的大型表演。
    宋杰头一回看到的时候惊得差点掉了下巴,原来古代人玩足球已经这么厉害,什么倒挂金钩神龙摆尾,颠球绕球那都是小意思,皇家球队里随便拉一个出来都能从头颠到肩到背到膝再到脚。
    甚至一些宫女也玩得那叫一个溜。
    大魏虽然有皇家球队,但元清帝并好大喜功,也不喜玩乐,一直闲养着,偶尔才会被拉出来表演表演节目。
    宋杰早早就打上了皇家球队的主意,只是之前冬天不方便,现在春暖花开,正该动起来才是。
    元清帝听着他的心声,不由道:“嗯,说说你打算做什么?别跟朕说你只是玩一玩。”
    肃王在旁没有出声,捻起果盘里的荔枝剥了起来。
    自打水泥路修建起来,南北互通,各种时令水果也送来的越来越快,虽价钱降下来了些,但卖出了数量却也越来越多,不会再出现往年烂到地里的情况,已经有聪明的打算扩大种植了,更有不少人打上了皇后培养出的新水果的主意。
    宋杰嘿嘿一笑:“陛下英明神武,果然什么都逃不出您的发言。”先拍一波马屁,才道,“这样,我先给陛下讲讲足球在我们现代的发展状况……”
    他扶持蹴鞠队自然是有目的的。
    现代围绕足球这个运动发展出了多么壮大的一个产业链,高度甚至能与国家荣誉挂钩。
    君不见国足叫多少人捶胸顿足,满腹遗憾。
    即便如此,每场球赛还是会有无数人买票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