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淫乱小镇 (快穿)插足者

第243章

      裴玉戈此时又提笔沾了墨在奏折上书写,闻言抬眼淡淡问了一句道:“太师府情形如何?”
    “这几日有大夫被偷偷接进府,可却没有一个出府去,只是自前些日子太师带人将他儿子带回府中后,卑职等便一直不得见到本人。”
    裴玉戈的笔停住一瞬,随后才继续写下去。
    两名校尉沉默不语,萧璨则主动站起身走到裴玉戈身边,目光扫过他奏折上的内容,才有了决断。
    “白桥,出去传话叫柯慈换上官服准备着,稍后火速将玉哥的这几封折子递到御前去。”
    “是,卑职这便去传话。”
    孙连青抬眼,正与萧璨对上视线,随即低下头也主动道:“王爷,那卑职去安排出京的精锐人选。”
    听到上首人嗯了一声,孙连青才低头拱手后退着出去。
    裴玉戈恰好在此时收笔,抬头半转过身子看向萧璨,淡淡道:“明珠就没有什么要跟我如实交代的么?”
    萧璨伸手抚上裴玉戈手臂,俯身凑近他轻声询问道:“玉哥这副正经模样……是要在书房里‘私设公堂’审讯我一番么?”
    裴玉戈反手扣住萧璨手腕,用了力将人扯向自己,这是他此前从未有过的强势。
    萧璨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可立刻便软下身子‘配合’起来,俨然一副动情了的模样。
    反观裴玉戈,此刻却是无比冷静。
    “明珠,每次你想瞒着我做什么危险的事时,就总会用这种孟浪无端的模样试图蒙混过关。”
    “玉哥明察秋毫,可我偏是嘴严得很啊~~玉哥若想让我如实招来,可得用些……唔!”
    【作者有话说】
    明晚继续更新~
    第124章 鬼见愁
    隔日大朝的清晨,萧璨与裴玉戈都异常沉默,他们彼此都知晓今日要有一场硬仗打,较之以往也多了几分凝重沉静。
    近来朝中最要紧的事便是两桩,论内政便是安排今春会试入选的贡士参加四月殿选、定三甲名次;论外务,则是东江新王派遣使臣入京及朝廷委派镇守东面的武将人选。
    今年通过会试的贡士共有一百二十七人,依照旧例,在四月殿选之前,这些贡士是要安排入国子监的。偏偏今年出了个为难的事,令内阁官员不敢擅断,那便是今年这一百多人中,只有一名女子入选。虽说昭帝时便已定了相应的规矩,可从未出现过只有一名女子的情形。内阁和国子监觉得为难,这才在大朝上向天子请旨。
    萧栋面色不虞,冷声道:“内阁学士在朝为官多年,怎得这样一桩小事竟处置不来?”
    有礼部官员出列禀道:“回禀陛下,原本是要照着先帝定下的规矩安排的,只是臣等见过这名中选的女贡士与许多人似有些纠葛,与内阁及国子监的几位大人商议之后,恐日后生出什么是非来,祸及朝廷清明公正,这才斗胆奏请陛下圣裁。”
    裴玉戈听他们几人说话,只觉心中作呕。若非赵府的人误打误撞犯到了他跟前,只怕满京城无人知那女子孤身一人入京都经历过怎样的艰难险阻。如今竟连她好不容易考出来的名分,这些人竟想用三两句流言构陷轻易抹去。若是其他事,他尚且可以观势而动,但因为太清楚如今龙椅上的天子对女子为官有着怎样的偏见,裴玉戈知道自己但凡慢一步,天子便会开口抹去那女子多年寒窗的努力。
    “陛下,臣有本奏!”裴玉戈持笏出列,打断了礼部官员的话。面对众人投来的探究目光,他不卑不惧朗声道,“关于礼部所说那名女学子与旁人纠缠不清之言,皆为不实流言。臣数日前曾上呈奏折,与今日内阁、礼部所奏之事关联颇深,一切缘由……皆是阆中院掌管京淮漕运的盐铁转运使赵之文蓄意为之。臣今日弹劾赵之文擅权谋私、罔顾纲常法纪、欺瞒君上之大罪!”
    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虽称不上中气十足,可落在百官耳中,亦足以振聋发聩。
    赵之文不在今日早朝之列,但阆中院的赵淮今日是在的,他听到裴玉戈的弹劾之言,犹豫了下还是出列袒护道:“陛下,裴御史所言…闻之骇然。转运使掌盐铁漕运、官职不高、在京中亦无号令他人权柄,谈何能罔顾法纪欺瞒陛下?”
    “陛下。赵之文为一己私利在天子脚下矫令扣押赴京举子、会同京兆府衙官员无诏无命随意拿人,其出任京淮转运使数年间以权谋私、瞒报擅改盐铁税数,趁机收受贿赂、中饱私囊,致使国库蒙损,一干物证人证臣已虽弹劾奏折于数日前呈报御前。今日内阁、礼部官员所禀之事与赵之文矫拟说辞如出一辙,臣愿相信赵淮赵大人所言,区区转运使无权无柄号令内阁、礼部及京兆府官员,若非这些官员沆瀣一气,那便是幕后有高位之人迫使他们如此齐心协力襄助一介转运使。无论如何,这都是骇人听闻的大事,臣恳请陛下…下旨彻查!”
    裴玉戈言罢一跪,他这番话一出,满朝寂然。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被他提及的礼部官员及京兆尹,他们也跟着出列跪下,说的话却是不同。礼部那边连尚书瞿获都出面了,代下属禀明天子,直言礼部官员的失察之过,而京兆尹巩璋则是撇清撇清关系,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敢当朝承认他们‘沆瀣一气’帮赵之文办私事。比起结党之嫌,失察不过是不痛不痒的小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