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笔书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输入小说名 可以少字但不要错字

天生尤物【快穿】高H 皎皎 po全文阅读 淫乱小镇

第84节

      “齐光、既明。”她站起,深吸一口带着凉意的气,清醒脑子,“随我一同,带上慧姨,一起上街去。”
    他们也一同去伸冤。
    为地底下沉睡的亲人们,讨一份清白留人间。
    第73章 御街行
    夏日已尽, 秋风一夜刮来,赶走暑热,连往常潮湿的晨雾都稀薄几分。
    天地突兀之间, 便萧索上许多, 宛若被盗贼洗掳过一般。
    南薰门前,早早便有附近百姓, 担着家伙什, 将自己要贩卖的货物摆开,招呼过路人。
    早点摊子也将炉火升起来, 把水烧开来, 没过多久,潮湿的热雾便在城门前后氤氲开, 一片人间烟火气。
    一位穿着发白布衣的老先生,拄着一根打磨光滑的拐杖自郊外缓缓走来,脚步蹒跚, 摇摇晃晃,风一吹就要飘走似的消瘦。
    他肩膀上挂着个破破烂烂的包袱,捏着像是一块木牌和一套衣裳。
    城门卒拿着他的过所, 问他:“老丈入城做什么?”
    老先生眼神迷朦,飘落远处,好似没听见一般, 有几分怔愣。
    城门卒以为他没听到, 提高嗓音,在他耳畔又喊了一遍。
    老先生似是才听清楚对方到底在说什么,开口回道:
    “探望故人。”
    闻得此言, 城门卒将过所还给他,让他小心拿好别丢了。
    “欸。”老先生应一声, 拄着木杖往城门走。
    他贴着边上,慢慢挪动脚步,一路向北,虽慢,却不曾停下歇息。
    走到西大街巷口,他才终于停住脚步,靠在墙角边上坐下来,把怀里包裹着的一块干饼掏出来,一点点掰碎,塞进嘴巴里。
    吱呀——
    街巷有人推门出来,见他吞噎艰难,转头拿了一碗水递给他,却在看到他护在怀中,印出长长一条引子的木牌时,红了双眼。
    “你也是——”
    老媪穿着一身破烂衣裳,手中同样提着一个包裹。
    他顺着那碗水,一路看向老媪肩膀突出的包裹,一点头,浑浊的瞳孔里,透露出一股麻木许久的、显得有些笨拙的悲戚眼神。
    同一时间。
    京师外城某个街巷里。
    早早起身的老媪,掀开遮挡光线的布幔,给屋子正中无名的牌匾上三柱香,模糊香烟中,老媪蓄起浑浊的眼泪,颤颤巍巍伸出手,轻轻抚摸牌位。
    等到香燃尽,她便将麻衣和牌位一起放进包袱里,走出小小的院子。
    邻人相询去哪里,老媪只说:“我给囡囡烧香。”
    她老了,腰弯得厉害,像一只缩着脑袋的小鸟一般,将自己缩在支撑她所有的一根开裂竹杖上,动作缓慢将院门关上,套上锁链,扶着墙拄着杖,一步步往巷子外面走去。
    邻人拍着手中要晾晒的衣服,叹息一声。
    晨风一吹,便消散在窄小的巷子里。
    飘落黄叶紧跟老媪后脚跟,将她送去巷子口,便飘转起来,于虚空辗转。
    风一停,又打着旋儿飘落下来,埋在枯草堆里。
    洛怀珠站在廊下,看着庭院满地堆积黄叶,静候梳洗整齐,不必再装疯卖傻的慧姨,换上一身白色孝衣,自后门出,往天街一步步慢慢走去。
    林衡想要跟上,但被即墨兰按住,告诉他还不到时机。
    “沈昌都被抓了,还不到时机?”
    少年人不明白,所谓的时机到底是什么。
    即墨兰讲不明白个中人情世故,他自己的人情世故就一塌糊涂,一张嘴不知道中伤过多少人,要不是有才华在撑着,丢进自由居的就不是花和诗集,而是狗粪。
    “不想三娘有麻烦,就别出去。”他只能这样说。
    怕少年担心,他将人带到宫门一侧的潘楼高处,俯看偌大京师。
    鬼神医一反常态,主动提出要跟随一起去。
    即墨兰眼皮子垂下,往后看了一眼,脚步却没有停顿,并无反对的意思。
    等登上潘楼顶层,自上而下俯瞰京师,林衡见薄雾之下,人如小蚁,一点点汇集聚拢,一粒粒白点在薄纱似的雾中,自四面八方汇聚到天街、南薰门里大街。
    直等到初阳露面,天光自云隙洒落,驱散薄雾,白点才成一线,缓缓朝着宫门蠕动。
    林衡看着脚下人影,心里蓦然生起一种悲凉又傲然的心情。
    角楼瞭望的侍卫,早早发现异常,派遣人去查探情况。
    “禀都指挥使,都是些听闻右仆射入狱,前来鸣冤的老百姓。”他欲言又止,小声补充,“有个人我认得,十年前对方搬到京郊的河口来,说要找儿子的。”
    或许,对方说的都是真的。
    殿前司都指挥使看着自己手下的都虞候,给了他一个凉凉的眼神:“不管真伸冤还是假伸冤,若是让对方靠近宫城,便是你我失职。按律,该斩。”
    都虞侯脖子一凉,刚柔下来半分的心肠,重新硬下来,着人拉弓对准宫门空地,不许靠近。
    违令射杀。
    都指挥使着副都指挥使看着态势,自己阔步朝文德殿走去,将事情上报。
    正值傅伯廉与谢景明带着一对青黑眼睛,朗声汇报沈昌招供的罪状,唐匡民看着眼前那足够环文德殿大半圈的供词,太阳穴的青筋跳得异常活跃,被他撑着脑袋死死按住。
    群臣噤声,谁也不敢发出半点动静来。
    岂料,都指挥使会撞在火口上,让唐匡民本就点着的引线添上一把火,瞬间便噼里啪啦炸响,比炮竹的阵仗都要大。
    大臣深深垂首不语,听着桌案上一堆物件“嘭嘭”炸响,咕噜噜顺着御阶滚到底下来。
    “朕倒要看看,他沈昌手下到底多少冤魂,一朝入狱,就能引得万民而来。”
    他语气潜藏的意思很明白。
    众臣俱寂,无人胆敢开口应声,只敢跟在后头,一同登上角楼。
    出殿到角楼路上,傅伯廉隐晦看向谢景明,见对方气定神闲,心里暗忖道,莫非是他搞错了不成,此事对方竟然没有掺和插手。
    他以为,对方会趁机帮林家翻案。
    寅时他们两人随同三司会审,竟审出当年林家造反之事,居然都是沈昌带人抄家以后,捏造出来的证据,一字一句惊心动魄。
    大理寺卿擦汗的手帕都湿了三条,上呈供词时,都犹豫要不要将这一条加上去。
    此事要是细查起来,源头会落到哪里去,他们心里都明白。
    毕竟沈昌和谢景明都一样,对外标的都是孤臣的模样,只不过谢景明的孤是几乎没有官场朋友,沈昌的孤却只是立场。
    当时,谢景明便说:“沈昌临死之前,圣上必定会最后见他一面,届时若是沈昌说自己招供了,却没有收到供词,诸位可曾担得起隐瞒的罪名?”
    沈昌也不是个傻子,供词里也没有直接将唐匡民给卖了,他们如实奉上去,让帝王忖度总比他们自作主张要好。
    是以,供词依旧原样奉上去。
    唐匡民翻阅时,死死盯着林家那一张供词许久,甚至把怀疑的眼神都落到了朗声汇报的谢景明身上,怀疑对方蛰伏多年,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位,是不是就等着现在这一刻。
    猜忌怀疑让他一颗心像是被丢在盛夏正午灼热的青石板上,翻来覆去都是煎熬。
    君臣大步流星朝角楼走去,紫衣、红衣跟随上楼,其他大臣留在下面。
    透过角楼弓箭缝隙,可见天街小巷,汨汨渗出一滴滴的白,静默无声汇集到宫城护城河前,安静伫立。
    凝神看去,可见一片白里,掺杂着几点木色,那是一块块红墨的牌位,红字如血,字字都是血肉压成的一条命。
    街巷里也冒出其他黑漆脑袋,全往这边直勾勾看来。
    殿前司的将士已围着白麻衣人群,兵戈向前,警惕异常。
    傅伯廉从来未曾看过如此冷静的一群冤主,一时之间仿佛坠落黑夜坟场,见白骨从地里爬起来,亲自伸冤一般,有一种透骨的森冷,从他脚后跟蹿起来,直透心底。
    但凡底下的人群闹一闹,用血肉之躯拼一把,铺垫几条人命后愤然、吵嚷、喧闹着要一个说法,或许他都不会这样毛骨悚然。
    可并无。
    天街两侧的车马辚辚压过,从他们身旁途经,两侧酒肆饭铺依旧烟火腾腾。唯独叫卖声静止下来,肩上披着抹布的伙夫都抄着大铁勺,从满是油烟的窗里,冒出一颗脑袋,无声打量。
    灵幡、黄纸也无,一应祭祀之物都无。
    白麻衣的老百姓只是紧紧抱着怀中的灵位,偶有断断续续的啜泣声响起。
    甚至连啜泣声都是压抑的,显得格外克制收敛,没有半点来找麻烦的模样,只是如同一个被外人欺负的乖巧孩子一般,抹着眼泪站在耶娘跟前,都不晓得哭喊两句。
    一夜来报的秋风,吹过他们头上绑着的白布,随同街上落叶飘飘卷卷,清冷得越发死寂。
    挂在山边的新阳被乌云阻挡,只留下一团模糊的光晕,不甚明亮。
    天地之间都笼着一层灰蒙,悲悲戚戚压在这群缄默的人头顶上,似是要将他们全部吞没。
    忽地,天际掠过一点黑,伴随着一声“皇上来了”,孤雁响起一声凄厉悲鸣,余音洒洒落落,惊起枯枝栖禽,放翅飞散去。
    所有人几乎在同一时间,齐刷刷抬起脑袋,朝着宫城方向四处扫,最后定在明黄的身影上。
    他们的眼神并不悲戚,反而有一股说不清楚的麻木,像是沉在河底多年的木头,透过水看去还是好端端的,实则里面全部都腐坏了,一捞起来就得烂掉,不成样子。
    一阵风拂过,将他们宽大的麻衣、额头绑着的布条全部吹起来,像一只只俯身活人喊冤的厉鬼在招手。
    这样的眼神,让唐匡民心里一阵打突。
    惊惧过后,涌上来的恼怒更是要将他没顶。
    大乾立国以来,此等境况从未发生过,不说大乾,便是历朝历代,也没见过群趋而至的伸冤。
    若不是冤情大都发生于先帝在位期间,唐匡民恐怕没有办法维持住自己的理智,好端端站在角楼上看底下百姓。
    王夫人先朝着角楼明黄的身影福身:“民妇王慧见过圣上。”
    洛怀珠在一旁搀扶她,也跟着屈膝行礼,低下头颅静听事态。
    谢景明能将她认出,只见过一面的唐匡民却不能,她得以隐藏起来。